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5 毫秒
1.
目的了解不同孕期妇女外周血钙、锌、铁元素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6月在本院进行孕前、妊娠及产后体检的20岁~35岁健康女性为研究对象,选择孕前样本100例,妊娠样本900例(4周为一孕期,每孕期100例),产后样本收集69例,以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外周血中3种元素的含量。结果不同孕期妇女血钙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80.05)。血锌水平孕20周前与孕期呈负相关性(r=-0.218,P0.01),孕20周后与孕期呈正相关性(r=0.106,P0.01);孕前、产后及孕33周~40周各期血锌水平相对较高,孕13周~20周各期水平相对较低。血铁水平与孕期呈负相关性(r=-0.264,P0.01),孕33周后逐步恢复;孕前、产后及孕4周~12周各期血铁水平相对较高,孕21周~28周各期水平相对较低。结论妊娠明显影响女性血液锌、铁元素的水平,应注意针对性补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孕中期血镁缺乏与胎儿生长受限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0月-2013年1月在本院127例定期产检确诊为FGR、无其他妊娠合并症的初产妇与1864例正常妊娠初产妇24~28周之间的空腹静脉血镁浓度。结果:FGR组中孕期间血镁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中期母血镁离子水平与新生儿脐血镁离子水平及新生儿体重密切相关,呈正相关趋势(r=0.720,P=0.001;r=0.956, P=0.000)。结论:结果可说明孕中期血镁缺乏可能为FGR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孕前身体质量指数( BMI)和孕期体重增长对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2012年1至12月在六安市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300例阴道分娩和300例剖宫产足月单胎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剖宫产组孕前身体质量指数高于阴道分娩组(t=3.37,P<0.01),孕前身体质量指数<18.5kg/m^2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孕前身体质量指数>18.5kg/m^2者,χ^2=11.04,P<0.01;剖宫产组孕期体重增幅高于阴道分娩组(t=13.98,P<0.01),孕期身体质量指数增幅<4kg/m^2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孕期身体质量指数增幅在4~6kg/m^2之间和孕期身体质量指数增幅>6kg/m^2者(χ^2值分别为91.32和110.43,均P<0.01)。结论控制孕前体重和孕期体重增长可有效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4.
兰州城区孕妇甲状腺功能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兰州城区孕妇甲状腺功能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2月自愿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进行围产保健,并长期居住在兰州市城区的不同孕期孕妇1127例,测定其空腹静脉血甲状腺功能,包括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4)、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水平及空腹尿碘值。分析甲状腺功能与孕妇年龄、孕周及孕前体质量指数的关系,以及尿碘值与甲状腺功能是否存在联系,各项甲状腺功能指标之间是否存在联系。结果不同年龄孕妇的TSH值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F=3.202,P=0.007),FT4值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F=2.508,P=0.029),TPOAb值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H=2.268,P=0.811)。不同孕期孕妇的TSH值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F=4.173,P=0.016),FT4值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F=20.290,P=0.000),TPOAb值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H=0.136,P=0.934)。不同孕前体重指数孕妇的TSH值之间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F=0.936,P=0.423),FT4值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F=2.309,P=0.075),TPOAb值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H=12.333,P=0.006)。尿碘值与TSH值负相关(r=-0.070,P=0.016);尿碘值与FT4值正相关(r=0.187, P=0.000);尿碘值与TPOAb值负相关(r=-0.066,P=0.020)。 TSH值与TPOAb值之间正相关(r=0.073,P=0.014),FT4值与TPOAb值之间无相关性(r=-0.016,P=0.597)。结论兰州城区孕妇的甲状腺功能与妊娠年龄、孕期、孕前体重指数、碘营养状况之间存在联系。应当加强这一地区孕妇尿碘及甲状腺功能指标的监测,为提高人口质量提拱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妊娠20周前的体重增长与妊娠期高血压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对自2013年1月至2013年4月在北京妇产医院进行常规产前检查并在本院分娩的1263例孕妇进行前瞻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为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的孕妇,对照组为血压正常的孕妇。收集年龄、身高、孕前体重、分娩前体重、妊娠期体重记录、高血压家族史、孕次、产次等资料,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病例组的孕期总增重(17.94.5kg)高于对照组(16.44.4kg),t=2.54,P=0.01;病例组的妊娠20周前体重增长(6.12.8 kg)也高于对照组(5.03.1kg),t=2.72, P=0.01。按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分组后,对于BMI<24 kg/m2的孕妇,病例组的孕期总增重和妊娠20周前的体重增长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于BMI≥24 kg/m2的孕妇,病例组的孕期总增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妊娠20周前的体重增长与对照组相比虽然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年龄、孕前BMI、孕次、产次、高血压家族史、测量体重时的孕周等混杂因素后,妊娠20周前的体重增长每增加1kg,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的风险增加12.5%(95%可信区间为1.038~1.220,P=0.004)。结论妊娠20周前的体重增长是妊娠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控制妊娠20周前的体重增长对于预防妊娠期高血压可能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对于孕前BMI<24 kg/m2的孕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晚孕期影响骨代谢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统一问卷表方式调查问卷,入院待产后取空腹血和晨尿,测定尿钙(Ca),肌酐(Cr)、血碱性磷酸酶(ALP),产后3d内测骨密度。分娩时,留取新生儿脐血2m1,在24h以内分离血清测血钙值。根据孕期补钙及喝牛奶情况分为2组:孕20周以后补钙(元素钙〉500mg/d)及喝牛奶(〉250ml/d)持续16周以上的产妇为A组(59例);未有效补钙及喝牛奶的产妇为B组(58例)。结果初产年龄与左侧股骨颈骨密度水平呈正相关,A组左侧股骨颈骨密度高于B组(t=2.08,P〈0.05),B组产妇血ALP、尿Ca/Cr高于A组的产妇(t=2.18,2.17,P〈0.05)。孕妇左侧股骨颈骨密度与相应新生儿脐血钙值无相关性(r=-0.69,P〉0.05)。结论孕期容易发生骨量减少,有效补钙可以防治孕期骨质疏松.降低骨转换率。孕妇左侧股骨颈骨密度与新生儿脐血钙水平无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中国南方人群孕20~28周胎儿鼻前皮肤( PT)厚度的正常值范围。方法2013年7月至2014年12月,对参加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中孕期(孕20~28周)超声结构筛查的胎儿进行PT测量,产后3个月进行随访,剔除胎儿结构异常,妊娠合并症及胎儿出生后明显结构缺陷的病例,建立孕20~28周胎儿PT值正常值曲线模型。结果在440例正常胎儿病例中,孕妇中位年龄28岁(21~42岁),中位孕周23周(20~28周),胎儿PT中位值4.0mm(2.9~7.2mm)。随着孕周增加, PT从20周的3.8mm增加到孕28周的5.4mm。统计分析,胎儿PT值与孕周呈线性正相关,线性回归方程:PT=0.285+0.17× GA(R2=0.194,P=0.000)。结论孕20~28周,胎儿PT随孕周增加而增加,并与孕周呈直线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妊娠期不同年龄孕妇微量元素的全血含量,为孕妇合理安全补充微量元素提供依据。方法:6620例年龄20~39岁健康孕妇,按孕期分为早孕组2530例和中孕组4090例。分别进行血铜、锌、钙、镁、铁含量检测,选取相同年龄范围200例健康非妊娠妇女作对照组。结果:在早、中孕期,孕妇血镁、钙水平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铜高于对照组(P0.05),锌、铁低于对照组(P0.05)。早、中孕期26~36岁及≥36岁年龄段血铜水平高于≤25岁年龄段(P0.05),孕中期≤25岁段血铁水平高于26~36岁及≥36岁年龄段妇女(P0.05)。早孕、中孕组血铁低水平比率分别为16.1%和27.8%,与对照组(1.5%)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早孕、中孕期分别有5.8%、9.6%的孕妇血锌水平低,高于对照组(2.5%)(P0.01)。早中孕期妇女血钙低水平分别占4.97%和4.96%,高于对照组(2.5%)(P0.05)。结论:宜根据孕妇不同孕期不同年龄阶段补充微量元素,以满足母亲和胎儿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早产儿及足月儿锌营养状况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新生儿母锌营养状况与新生儿早产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母亲孕前及孕期的锌摄入量;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测定新生儿及其母亲血浆锌,并测定含锌酶(碱性磷酸酶,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比较早产组与足月组锌营养状况的差别。结果:早产儿身长小于足月几(t=2.579,P〈0.05),体重低于足月儿(t=2.621,P〈0.05);早产儿母亲孕前锌摄入量低于足月儿母亲(t=-2.146,P〈0.05),孕期也低于足月儿母亲(t=-2.446,P〈0.05)早产儿脐血锌低于足月儿(t=2.264.P〈0.05),早产儿母血锌低于足月儿母血(t=2.583。P〈0.05);早产儿脐血碱性磷酸酶高于足月儿(t=-3.734,P〈0.05),早产儿母血碱性磷酸酶高于足月儿母血(t=-1.161,P=0.10);早产儿脐血红细胞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低于足月儿(t=-2.352,P〈0.05),早产儿母血红细胞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低于足月儿母血(t=-1.698,P=0.10);结论:胎儿早产可能与孕妇缺锌有关,在孕期特别是孕晚期要注意补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孕期采取综合干预对孕晚期及产后抑郁症患病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1月在陕西省妇幼保健院产科进行产检并住院分娩的孕妇20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10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产检。实验组在常规产检基础上给予以下干预措施:①孕12~20周,接诊医生对孕妇制定产检计划,并在整个孕期负责对孕妇进行详细答疑解惑;②孕20周后,孕妇接受以人际关系为主题的产前心理教育课程;③孕32周后,由助产士帮助孕妇制定分娩计划、了解分娩过程、熟悉产房环境、掌握分娩技巧。比较两组孕晚期及产后抑郁症发生情况。结果孕中期抑郁症与性格、家庭居住条件、职业压力、与父母/公婆的关系具有线性相关(OR值分别为0.429,2.141,1.445,3.476;均P<0.05)。两组孕中期抑郁症患病率无差异(χ2=0.625,P>0.05);实验组孕晚期抑郁症患病率为9.18%,低于对照组的19.59%,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χ2=4.291,P<0.05);产后42天实验组抑郁症患病率12.5%,低于对照组的25.77%,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χ2=5.486,P<0.05)。实验组在孕晚期及产后42天抑郁症患病率均较孕中期降低(χ2值分别为13.290和11.235,均P<0.05)。结论家庭居住条件、职业压力及与父母/公婆关系是影响孕中期抑郁症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孕期进行系统的综合的干预可明显降低孕晚期抑郁症发生,同时有助于控制产后42天抑郁症患病率增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正常妊娠以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母体血浆D-二聚体(D-dimer,D-D)浓度随妊娠发展的变化趋势。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180例妊娠前血压正常的孕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方法,检测母体血浆D-D在妊娠10~14、20~24、30~34周的水平,观察孕妇孕期变化并随访妊娠结局;同时选取50例血压正常未孕妇女作为对照。结果:①180例妊娠妇女,12例发生妊娠期高血压、10例子痫前期(4例重度、6例轻度)、158例孕妇妊娠结局正常。②正常妊娠后,母体血浆D-D浓度在妊娠10~14周高于正常未孕妇女,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妊娠10~14、20~24、30~34周,随孕周增加,母体血浆D-D浓度逐渐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③子痫前期、妊娠期高血压、正常妊娠妇女母体血浆D-D浓度在妊娠10~14、20~24、30~34周进行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正常妊娠母体血浆D-D随着妊娠进展浓度逐渐增加,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栓倾向出现前其浓度变化不大,不宜作为疾病早期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母体血浆纤维结合蛋白(fibronectin,Fn)在妊娠期间的序列变化以及对疾病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180例妊娠前正常的孕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方法,检测母体血浆Fn在妊娠10~14、20~24、30~34周的水平,观察孕妇孕期的变化并随访妊娠结局;同时选取50例正常未孕妇女作未孕对照。结果:①180例中有12例发生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高血压组),10例子痫前期(4例重度、6例轻度,子痫前期组),158例孕妇妊娠结局正常(正常妊娠组)。②正常妊娠孕妇,母体血浆Fn在妊娠10~14、20~24周维持正常未孕水平,而在妊娠30~34周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妊娠10~14周,子痫前期组、妊娠期高血压组与正常妊娠组母体血浆Fn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妊娠20~24、30~34周,子痫前期组与其它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00),而妊娠期高血压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通过ROC曲线分析,母体血浆Fn在妊娠20~24、30~34周预测子痫前期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8、0.846(P均=0.000),妊娠20~24周最佳切入值为388.65 mg/L,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分别为100%、78.24%、21.28%、100%、4.85;妊娠30~34周最佳切入值为416.95 mg/L,值分别为100%、77.06%、20.00%、100%、4.25。结论:子痫前期中晚孕期母体血浆Fn明显升高,而妊娠期高血压保持同期正常妊娠水平;妊娠中晚期母体血浆Fn对预测子痫前期有较好的特异性,妊娠20~24周的预测价值优于妊娠30~34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hCG表达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之间的关联。方法:利用前瞻性对照的研究方法,研究了10例子痫前期(轻度6例、重度4例)、12例妊娠期高血压和22例正常妊娠。①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孕10~14、20~24、30~34周3个不同时间段3组对象母体血浆β-hCG值;②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胎盘组织中hCG的表达,并通过计算机成像技术分析表达的强度;③荧光定量(QF)RT-PCR方法检测胎盘组织中β-hCG mRNA的表达,分析目的基因与β-actin拷贝数(荧光强度)比值。结果:①子痫前期患者孕10~14、20~24、30~34周母体血浆中β-hCG值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其值明显上升(P=0.000、0.01、0.048);而妊娠期高血压组与正常妊娠组比较虽有上升的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787、0.937、0.838)。②胎盘合体滋养细胞表达强度按正常妊娠、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依次递增,子痫前期较前正常妊娠明显增强(P=0.000),而妊娠期高血压与正常妊娠之间无明显差异(P=0.24)。③β-hCG mRNAQF-PCR表达强度按正常妊娠、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依次增强,子痫前期较前正常妊娠明显表达增加(P=0.000),妊娠期高血压与正常妊娠之间无明显差异(P=0.214)。结论:子痫前期患者母体血清β-hCG值在妊娠较早阶段就有明显改变,并伴随整个孕期,胎盘中hCGmRNA、蛋白表达亦明显增加,证实hCG与子痫前期疾病之间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孕前期尿脂联素是否可以预测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发生。方法: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葡萄糖氧化酶法、胰岛素采用化学发光自动分析方法测定126例GDM孕妇和血糖正常的134例孕妇。结果:孕l 6~2 l周时,GDM组尿脂联素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胰岛素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对照组尿脂联素与FBG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胰岛素成负相关(r=﹣0.41,P<0.05;r=﹣0.56,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尿脂联素与GDM的发病成负相关(r=0.34,P<0.05;β=0.128,P<0.05)。校正年龄、孕次、产次、BMI、胰岛素这些混淆因素后,尿脂联素水平仍与GDM的发生显著负相关(r=0.32,P<0.05;β=0.121,P<0.05)。结论:孕前期尿脂联素可预测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2009-2011年本市1岁内活产婴儿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CHD)的患病情况, 为预防和降低本市CHD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妊娠满28周, 在本市住院分娩的活产儿进行体检后, 对可疑病例采用超声心动图(FECHO)诊断CHD。结果 2009-2011年共监测活产婴儿13 593人, 诊断CHD 108人, 发病率为0.79%。婴儿单纯性CHD类型中前三位为室间隔缺损(27.78%)、房间隔缺损(25.00%)、动脉导管未闭(12.04%)。孕周<37周出生的婴儿CHD发病率为3.96%(19/480);37~42周出生的婴儿发病率为0.68%(89/13 113)。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χ2=63.19, P<0.01)。低出生体重儿CHD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体重组与巨大儿组 (χ2=123.48, P<0.01)。孕母年龄≥35岁组其婴儿CHD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χ2=28.89, P<0.01)。结论 早产、低出生体重、孕母年龄偏大等与CHD发生有一定关系, 是导致本市1岁内婴儿CHD发生的可能原因。提示加强孕前宣教及孕期保健、消除不利因素均有助于预防和降低CHD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延边农村地区不同民族男性居民γ-谷氨酰转肽酶(GGT)分布特征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于2009年8—9月对本地区30~70岁常住男性居民2 001人进行现况调查。结果 朝鲜族及汉族的GGT的自然对数平均水平分别为(3.55±0.86)和(3.27±0.72)mmol/L,其异常者检出率分别为25.5% (260/1 018)和13.2% (130/983),朝鲜族的GGT平均水平及其异常者检出率均明显高于汉族(F=69.366,χMH2=51.408,P<0.000);30岁~、40岁~、50岁~、60岁~、70岁~GGT异常检出率分别为28.0% (30/107)、31.8% (102/321)、26.1% (96/368)、17.9% (29/162)及5.0% (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788,P<0.01);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GGT异常与年龄、文化程度、饮酒、吸烟、高血压、单纯舒张期高血压(IDH)及收缩期高血压合并舒张期高血压(SDH)等因素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GGT异常与民族、年龄、饮酒频率、高血压、SDH、IDH和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密切相关。结论 延边地区朝鲜族居民GGT异常的患病危险明显高于汉族;GGT异常与年龄、饮酒频率、高血压及其不同亚型密切相关,其中饮酒频率对GGT异常的影响有明显的计量反应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辅助生殖技术(ART)受孕与自然受孕双胎早产儿临床特征的差异,为母婴围生期保健和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河南省17地市53家医院产科分娩的2 900例双胎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受孕方式不同分为ART受孕组(n=604)及自然受孕组(n=2 296),收集其一般情况、住院期间并发症、治疗和结局情况及其母亲妊娠期情况等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RT组早产儿母亲平均年龄、高龄比例、产前糖皮质激素使用率及剖宫产率高于自然受孕组(t=7.254,χ2=10.319、7.735、4.855,P<0.05),妊娠期高血压及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明显高于自然受孕组(χ2=23.664、54.040,P<0.01);ART组早产儿平均胎龄低于自然受孕组,胎龄<34周比例及窒息率高于自然受孕组(t=-2.298,χ2=8.780、6.315,P<0.05),两组早产儿主要并发症、治疗及结局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RT受孕双胎早产儿母亲平均年龄、高龄产妇比例及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较自然受孕者高;ART未增加双胎早产儿近期不良结局的风险,但其出生胎龄较小,窒息率较高,因此围生期保健及管理时需给予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早产孕产妇和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探讨早产主要高危因素及其并发症,为预防早产发生和改善其临床结局提供资料。方法采取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102例早产儿为病例组,选择同期分娩的117例足月儿为对照组,采集病历资料并问卷调查。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早产高危因素。采用χ2检验,比较早产组与足月组高危因素发生率、并发症率以及早产组内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并发症率间的差异。结果多胎妊娠、胎膜早破、胎盘早剥、妊娠期糖尿病、先兆流产史、前置胎盘、妊娠期高血压为早产高危因素。以发生率排序,胎膜早破与妊娠期糖尿病均居首位,均占早产儿的31.4%,其次为妊娠期高血压与多胎妊娠,分别占23.5%、22.5%。早产儿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颅内出血、贫血、新生儿呼吸窘迫症(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感染患病率均高于足月儿(P值均0.01)。胎龄为30~34+6周组早产儿贫血、NRDS患病率均高于胎龄为35~36+6周组(P0.05)。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贫血、NRDS、感染患病率均高于出生体重≥2 500g者(P0.05)。结论早产主要高危因素为胎膜早破、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与多胎妊娠。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足月儿,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并发症率越高。而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更易发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西安市2000~2008年孕产妇死亡趋势与原因探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孕产妇死亡的变化趋势、影响因素、根本原因及其风险因素,以改善应对措施,确保母婴安全.方法 对西安市2000~2008年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中死亡的孕产妇资料,使用Excel数据库进行资料录入,利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西安市常住人口中孕产妇死亡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平均为36.06/10万,2008年在2000年的基础上显著下降了57.28%(χ2=5.205,P=0.030<0.05);流动人口中的孕产妇死亡率平均为213.45/10万,流动人口中的孕产妇死亡率显著高于常住人口中的孕产妇死亡率(χ2=60.814,P=0.000<0.05);孕产妇死亡的前5位死因依次是产后出血、羊水栓塞、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症、胎盘早剥;孕产妇产后出血的死亡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死亡孕产妇中高危年龄占到17.24%,88.28%居住在农村地区;孕期仅有37.24%产前检查达到5次;死亡孕产妇的孕期系统保健管理率(χ2=410.648,P=0.000<0.05 )与住院分娩率(χ2=56.485,P=0.000<0.05)显著低于全市;孕产妇死亡率与孕期系统保健管理率(r =-0.719,P<0.05)、住院分娩率(r=-0.799,P<0.01)呈显著负相关;评审结果显示死亡孕产妇中有85.90%是可以避免或创造条件可以避免的死亡.结论 西安市常住人口中孕产妇死亡率已经达到<西安市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目标,但85.9%是可以避免的死亡.应不断提高孕产妇的早孕检查率、系统保健管理率、住院分娩率,加强高危孕产妇的监管,将可避免的孕产妇死亡降到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20.
余丽金  冯玲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7):2319-2321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体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为脂联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孕24~32周的孕妇385名,进行糖筛查(GCT)试验,异常者再行OGTT试验。按结果进行分组:正常糖代谢组(NGT)、糖耐量损害组(GIGT)、妊娠期糖尿病组(GDM),利用Elisa方法测空腹脂联素,并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根据HOMA稳态模型提出的公式,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血清脂联素水平在NGT、GIGT、GDM3组的浓度是逐渐下降的,在GDM组下降最明显。相关分析发现,血清脂联素浓度与胰岛素抵抗指数、体质指数、空腹血糖和空腹胰岛素呈负相关(r=-0.765 0、P<0.000 1,r=-0.390 9、P=0.003 5,r=-0.585 1、P<0.000 1,r=-0.765 0、P<0.000 1)。结论:脂联素是妊娠期糖尿病的保护因子之一,是胰岛素的一个增敏剂;脂联素水平可作为预测妊娠期糖尿病胰岛素敏感性的一个指标,将来可能是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