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是常见的肠道功能性疾病,研究表明其发病与盆底肌协调障碍、肛门内括约肌功能障碍、肠道神经系统病变、肠道菌群失调等有关。随着微生物研究技术的发展,肠道微生态多样性与FC的相关性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逐渐揭示了肠道微生态在FC中的重要作用。本文结合FC患者肠道微生态的变化,对微生态制剂(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粪菌移植和中医药治疗FC的研究及其作用机制作一综述,以期为FC的治疗及后续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慢性肾脏疾病(CKD)是指各种原因引起肾损害3个月,有或无GFR降低,表现为肾脏病理形态学异常或具备肾损害的指标包括血、尿成分异常或肾脏影像学检查异常;或不明原因的GFR下降(60m L/min·1.73m~2)超过3个月,有或无肾损害表现。肠道菌群是一个复杂的微生态系统,与人体存在共生关系,通过代谢、免疫保护,屏障保护等功能维护着人体的生理平衡,当这种平衡被打破,便可能会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肠道疾病的微生态疗法的理论基础和临床实践。方法结合现代医学和祖国传统医学的理论与实践。结果现代医学和祖国传统医学有着不同的视角,但对肠道疾病的微生态疗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结论现代医学和祖国传统医学均可通过不同方式,调整肠道微生态平衡。祖国传统医学尤其对待慢性肠道疾病和疑难杂病更有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4.
功能性便秘属于慢性胃肠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排便费时费力、次数减少和便后不爽。近年来,生活方式改变伴随着功能便秘全球发病率逐年递增,增加了内分泌、心血管、肛肠及精神疾病患病的风险,并降低患者食欲、生活质量,影响工作效率及心理健康。肠道微生态失衡在FC的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治疗FC时恢复肠道菌群平衡对于改善便秘相关症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应用粪菌移植、微生态制剂及中医药调节肠道微生态是治疗FC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5.
肠道微生态参与人体的重要生命活动,且其整体平衡、动态变化等特征与中医理论的基本特点存在诸多相似之处.近年来,肠道微生态研究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入,涉及到理、法、方、药各个方面.本文对近年来基于肠道微生态进行的中医药研究从证候研究、舌诊研究、脏腑相关性理论研究、中医治法方药研究4个方面进行了整理分析,发现中医药领域肠...  相似文献   

6.
益生菌能保护血管的功能与结构,肠道菌群失衡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因此肠道微生态将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血管疾病上新的切入点。本文将从胆固醇代谢、氧化应激、炎症三方面讨论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肠道微生态机制。  相似文献   

7.
《辽宁中医杂志》2017,(4):884-887
肠道微生态系统极其复杂。研究表明,肠道微生态失衡与功能性便秘的发生存在着相关性。中医学拥有独特的理论与临床体系,随着中医药不断深入研究,以及肠道微生态学科的兴起与发展,目前已证实中医药有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以及调节肠道微生物的作用。文章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的收集、分析和总结,分别从功能性便秘的肠道菌群改变的中西医病因、病机、治疗进展等方面,阐述功能性便秘与肠道微生态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中医药调控肠道微生态干预结肠炎癌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肠炎癌转化是指炎症性肠病长期持续并且向癌症演进的动态过程,近期研究表明肠道微生态紊乱在促结肠炎-癌转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医药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构成比,稳定肠道微生物多样性,调控宿主免疫应答、代谢等平衡肠道微生态从而阻断或延缓结肠炎-癌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9.
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erosis,AS)是一种慢性炎性疾病,以动脉管壁增厚、僵硬、弹性减弱和管腔变窄为特征,其发生发展与内皮细胞损伤、脂质沉积、炎症细胞的聚集和浸润、炎性因子的释放以及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有关[1] ,是包括冠心病、中风在内的多种疾病的共同病理基础.降脂和稳定斑块治疗在减少AS患者心脑血...  相似文献   

10.
肠道微生态的研究被认为是打开中医奥秘之门的钥匙,备受中医药学者关注,与机体物质代谢和免疫关系密切。胃气学说是中医学基础理论之一,中医学认为"人以胃气为本""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胃气的强弱决定人体的健康及疾病发生发展与预后。胃气学说与肠道微生态理论都是以解剖学的胃肠道为基础,其实质是整体观念在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中的体现,均参与物质的代谢、机体的防御,与舌苔的形成和变化相关。  相似文献   

11.
何金涛  于红红  俞琦  韩慧子 《世界中医药》2022,(22):3258-3262+3269
血脂异常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非酒精性脂肪肝、肥胖、糖尿病和阿尔茨海默病等相关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且血脂异常与机体肠道微生态平衡密切相关。中医药通过调控肠道微生态平衡能够有效恢复脂质代谢,改善血脂水平,这有助于防治血脂异常相关疾病的发展。现就国内外有关文献展开综述,为中医药防治血脂异常相关疾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光明中医》2021,36(19)
微生态在人体中广泛存在,而肠道微生态是最大的、微生物最多、功能多样的一个生态群落,以肠道菌占主要成分。其功能正常的发挥对人体起着重要调控作用。如果肠道菌群失调会引起各项功能的异常,而诱发疾病的发生发展。其中有益菌的种类、数量变化起着显著作用。在疾病治疗方面可以根据肠道菌群的变化,给予补充有益菌,通过辨证论治给予中草药口服,增加肠道有益菌数量、抑制致病菌的繁殖而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起病隐匿并且呈现进行性发展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近年研究发现,肠道微生态的紊乱与AD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调节肠道微生态对AD症状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肠道菌群有望成为治疗干预AD的目标之一.部分中药复方已被实证具有调节肠道微生态的作用,提示通过中医药调节肠道微生态可望对AD起到防治作用.同时,...  相似文献   

15.
中医学博大精深,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随着中医药工作的深入研究,结合肠道微生态学科的发展,中医药对肠道微生态的调节研究日益受关注,不仅从理论研究,还是临床和动物实验研究,都已证实中药有助于维持肠道微生态的平衡,调节肠道菌群,但其中医理论本质尚未完全阐释。笔者从中医的整体观、阴阳学说、天人相应、正邪理论、舌苔及脏腑学说等诸多方面论述中医理论与肠道微生态的相关性,为揭示肠道微生态的中医本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黄芩苷对小鼠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40只NIH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平均分为4组,即生理盐水组、林可霉素组、低剂量黄芩苷组(1.25mg/mL)和高剂量黄芩苷组(2.5mg/mL)。每组小鼠相应灌胃14d后,对各小鼠肠道粪便的细菌群落进行细菌培养分析和PCR-DGGE(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分析。结果低剂量黄芩苷组的细菌物种丰度、多样性指标以及乳杆菌数目都高于其他各组。生理盐水组、林可霉素组和低剂量黄芩苷组的肠道细菌种群表现为组内相似性较高,组间差异性较大。结论低剂量黄芩苷能促进某些细菌、很可能是乳杆菌的生长;低剂量黄芩苷还可调节肠道形成新的、更稳定的细菌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17.
围绕肠道微生态与人体生理机能、病理表现的关系,对近年来有关中药复方调节相关疾病的肠道微生态作用机制做一综述,为中药方剂的研究与临床应用提供新的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18.
产丁酸菌是以丁酸为主要代谢产物的一类肠道细菌,其中绝大多数为厚壁菌门,产丁酸菌能够利用膳食中不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合成丁酸,进而通过给肠上皮细胞供能、影响肠黏膜屏障、调整肠道菌群结构、调节宿主免疫等生物功能调节肠道微生态,维持肠道内环境,从而达到改善肥胖、高血压等多种疾病的作用。因此,对产丁酸菌及丁酸的靶向调控成为防治多种人体疾病的潜在重要方法。中药经口服后进入体内首先和胃肠道接触,其与寄生于肠道黏膜上的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无可避免的重要环节。中药能够调节肠道菌群已得到证实,且中药由于组分复杂、成分众多可以以多层次、多途径、多靶点的方式发挥干预作用。其对产丁酸菌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中药进入肠道后可起到"益生元"作用,富集有益的产丁酸菌,且中药多糖可作为发酵底物促进丁酸的合成,进而实现对产丁酸菌及丁酸的有效调节。基于此,本文探索了产丁酸菌及丁酸与肠道微生态之间的联系,并综述近几年中药干预产丁酸菌调节肠道微生态的相关研究,以期为中医药防治疾病及药物研发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9.
腻苔是中医临床实践过程中一种常见的病理性舌苔,是反映脾胃病的重要特征之一.众所周知,慢性复杂性功能性胃肠病与脾胃关系密切,表现为多维度、多层次的慢性肠道损伤.根据现代医学、分子生物学肠道微生态系统与慢性胃肠疾病关系密切,本文围绕“肠道微生物—肠道损伤—腻苔”这一微观与宏观链条探讨腻苔与肠道损伤的关系,为中医辨治慢性肠道...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