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甘肃省兰州市大学生进行中医体质调查,分析其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特点,并调查大学生的生活习惯等后天因素,探求大学生中医体质类型形成与后天生活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兰州市3所高校419名大学生,采用标准化的9种中医体质量表调查法辨识学生中医体质。结果:平和体质占13.6%,偏颇体质占86.4%;偏颇体质中居于前3位的是阴虚质、气虚质、阳虚质。结论:高校大学生以偏颇体质居多,阴虚质、气虚质是其常见偏颇体质。在校大学生偏颇体质中阴虚质与睡眠时间、饮酒、便秘、失眠4大因素呈正相关,气虚质与精神压力、失眠2因素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本校大学生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对2013年10月至2014年5月内蒙古医科大学77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学生平和质占42.26%,偏颇体质占57.74%,,居于前5位的偏颇体质类型是气虚质15.31%(男:7.38%,女:7.93%)、阳虚质11.14%(男:1.94%,女:9.20%)、阴虚质9.33%(男:2.72%,女:6.61%)、痰湿质8.33%(男:3.89%,女:4.44%)、湿热质6.59%(男:4.67%,女:1.92%)。以下依次是血瘀质、气虚质、特禀质。结论:在校大学生存在偏颇体质,且以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居多。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福建中医药大学在校学生进行中医体质调查,了解其构成比,探讨该人群的中医体质分布规律。方法:采用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对146名学生实施中医体质辨识。结果:调查人群中,平和质占19.18%,偏颇体质占80.82%;居于偏颇体质前四位的是阴虚质、阳虚质、气郁质、气虚质。男女生体质分类构成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男生以阴虚质为主,女生以阳虚质为主。结论: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偏颇体质占有较大构成比,阴虚质、阳虚质居于先后,同时为男女生的主要体质类型,其原因可能与地理因素、自身作息情况等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433例甘肃省HIV感染者进行中医体质调查,观察该人群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及兼夹体质情况。方法:采用标准化的9种中医体质量表调查法对433例甘肃省HIV感染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结果:平和质占9.5%(40例);8种偏颇体质中,1个人带有1种体质的占34.41%(149例),带有2种体质的占15.47%(69例),带有3种体质的占18.94%(82例),带有4种以上体质的占31.18%(135例)。男、女体质特征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偏颇体质中出现频率居于前4位的分别是:男性为气郁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女性为阳虚质→气虚质→气郁质→阴虚质、血瘀质。男、女偏颇体质分布情况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肃省HIV感染者兼夹体质现象普遍存在,偏颇体质中气郁质、阳虚质和气虚质是男女HIV感染者中主要体质类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广州市高校乳腺增生女大学生患者的中医体质情况,统计易感体质,分析体质偏颇与乳腺增生病易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王琦《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评表,对广州高校118名未婚女大学生乳腺增生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结果:118名广州高校乳腺增生女大学生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为气郁质易感,占29.67%;其次是阳虚质,占19.49%;痰湿质与气虚之质占同等比例,为11.86%;阴虚质8.47%;平和质、血瘀质及湿热质亦占相同比例,为5.08%;特禀质不易感,为3.39%。结论:气郁质易感;乳腺增生病与体质偏颇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在校大学生进行中医体质调查,描述大学生中医体质分布情况,为大学生的养生保健、疾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的《中医体质调查量表》对学生进行中医体质辨识。结果:本研究共收集626张有效问卷,大学生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情况: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气郁质阴虚质湿热质瘀血质痰湿质特禀质。结论:60.7%的大学生存在偏颇体质,其中以气虚质、阳虚质、气郁质最多见。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多地区人群调查获得我国雄激素性脱发的体质分布及社会人口分布情况,分析不同社会人群的体质类型的特征。方法:2011年10月至2012年7月通过全国多地区人群问卷调查发放,采用标准化的中医体质量表,采用判别法评测各体质类型(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分析雄激素性脱发患者体质分布规律。结果:共调查2 084人,收回有效问卷2 014人,合格率为96.8%,其中男性1 261例,女性753例;平和质1142例,占56.70%;8种偏颇体质占43.30%,居于前4位的偏颇体质类型是阳虚质(12.51%)、湿热质(9.14%)、气郁质(6.11%)、阴虚质(5.56%),单纯体质893例,占44.34%,复合体质1 121例,占55.66%,男性(androgenetic alopecia,AGA)患者平和质明显高于女性,男性AGA患者以湿热质居多,阳虚质次之,女性AGA患者以阳虚质居多,气郁质次之,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不同脱发类型的体质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通过7个不同区域的调查数据分析,中医体质类型在不同区域间存在差异:平和质东北比例最低。偏颇体质中,气虚质华南华西较高,东北,华南阳虚比例较高,华南阴虚体质较高,华北痰湿比例较高,东北,华中华东地区湿热比例偏高,东北,西南气郁比例偏高。结论:AGA患者中偏颇体质占43.30%,主要偏颇体质中阳虚质,湿热质,气郁质较多见,不同区域,性别的AGA患者体质分布存在不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珠海地区2 842例居民进行中医体质辨识,研究珠海地区中医体质分布情况。方法:采用标准化的"中医体质量表"调查法结合中医四诊合参辨识方法对2 842例居民进行中医体质辨识。结果:偏颇体质占绝大多数,偏颇体质排序分别为湿热质、痰湿质、气郁质、阴虚质、阳虚质、气虚质、兼夹体质、血瘀质、特禀质。而兼夹体质以气虚兼痰湿质、气阴两虚质为主。男性湿热质、痰湿质及平和质多于女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女性中阴虚质、气郁质、阳虚质、气虚质及血瘀质多于男性(P<0.05)。1 346例男性中,湿热质、痰湿质在各年龄阶段均占较重的比例,阴虚质、血瘀质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多;气郁质以中年男性居多,气虚质基本呈"中间少,两头多"分布。1496例女性中也是阴虚质、血瘀质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多,而气虚质多以青年居多,痰湿质则以中老年人为主。结论:气候、地域、性别、年龄等因素影响着体质的分布。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在京美加籍高加索人种进行中医体质调查,分析其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特征。方法:选取北京市大学、医院、门诊部招募的400名美加籍高加索人,运用《中医体质量表(英文版)》进行体质调查,分析九种体质类型(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在美加籍高加索人中的社会人口学分布规律。结果:在京美加籍高加索人中,平和质占51.0%,8种偏颇体质占49.0%;偏颇体质中居于前3位的体质类型是阳虚质、气虚质、特禀质,分别占13.6%,9.6%和6.1%。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职业、文化程度的体质类型构成比不同。结论:在京美加籍高加索人群中医体质类型和各人口特征的构成比与中国人群不同,在为其提供养生保健指导时应根据体质类型进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北京市平谷区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类型进行调查分析,了解该区2型糖尿病群体的中医体质状况,为中医药参与2型糖尿病健康管理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使用中华医学会公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对北京市平谷区333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调查。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结果 (1)平和质占33.63%,偏颇体质占66.37%。(2)偏颇体质以阳虚质、气郁质、气虚质为最多见。(3)平和质人群男性明显多于女性(P0.001);偏颇体质中男性排在前3位的分别为阳虚质、湿热质和痰湿质;女性排在前3位的分别为阳虚质、气郁质和气虚质。男性和女性患者中阳虚质、湿热质、气郁质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9种体质分布随着年龄增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岁以下人群以平和、阳虚、气郁质为主;50~60岁以阳虚、平和、气郁质为主;60~70岁人群以平和、阳虚、气虚质为主;70岁以上以平和、阳虚、血瘀质为主。结论本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中医体质以平和质为主,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患者体质类型有一定的差异,在进行临床中医干预及中医健康管理时应予以充分考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肥胖、超重与正常体质量高血压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特点,为中医调整体质偏颇防治高血压提供依据。方法:以我国9省市横断面中医体质调查数据库中,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的肥胖高血压患者218例、超重高血压患者574例、正常体质量高血压患者662例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体质量指数高血压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平和质之外的8种体质类型均为偏颇体质)分布特点。结果:肥胖高血压组、超重高血压组、正常体质量高血压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有显著差异(P<0.01),平和质各组分别占22.94%、26.83%和26.13%,8种偏颇体质各组分别占77.06%、73.17%、73.87%。居于前3位的偏颇体质类型:肥胖高血压组是痰湿质(24.77%)、气虚质(19.72%)、阴虚质(12.39%);超重高血压组是气虚质(14.98%)、阳虚质(10.80%)、阴虚质(9.93%);正常体质量高血压组是气虚质(13.75%)、阳虚质(13.44%)、阴虚质(10.88%)。结论:不同体质量指数高血压组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特点不同,临床对高血压防治的辨体调护应考虑不同体质量指数人群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产褥期妇女中医体质变化,为产后妇女的体质调养及保健提供个体化方案。方法:根据王琦教授的中医体质类型理论,把人的体质分为平和质、阳虚质、气虚质、痰湿质、阴虚质、湿热质、气郁质、血瘀质、特禀质9类,对2820例产褥期妇女进行体质辨识分型。结果:偏颇体质中气虚质、阴虚质、气郁质、阳虚质、血瘀质产妇偏多。结论:上述五种体质与产妇明显相关,给临床上不同中医体质类型的产妇拟定相应的中医预防保健方案可促进产妇身体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问卷调查江门市籍贯在校大学生的中医体质类型,分析大学生中医体质类型的形成原因和分布规律,为大学生健康管理和调养提供参考建议。方法:采用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标准化的中医体质调查量表对1034名江门市籍贯在校大学生的中医体质分布状况进行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结果:1034名在校大学生中平和质285例(27.56%),其他八种偏颇体质分别为:阳虚质217例(20.98%)、气虚质156例(15.08%)、湿热质150例(14.50%)、阴虚质69例(6.67%)、气郁质56例(5.41%)、痰湿质53例(5.12%)、特禀质26例(2.51%)、血瘀质22例(2.12%)。结论:江门市在校大学生中医体质分布以偏颇体质为主,并且普遍存在兼夹体质。  相似文献   

14.
六安市城区居民中医体质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六安城区一般人群中医体质流行病学调查,描述一般人群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规律,分析不同社会人群的体质类型的特征,为中医体质分类理论在基层医疗的疾病防治、养生保健、健康教育、健康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提供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支持。方法: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采用调查问卷方法实施中医体质辨识。结果:1554人中,平和体质人群占32.37%,偏颇体质占67.63%;偏颇体质按人数多少依次排列为:痰湿质占10.75%、阳虚质占9.85%、气虚质占7.85%、血瘀质占7.21%、阴虚质占7.40%、湿热质占6.31%、气郁质占4.25%、特禀质占0.90%、兼夹体质占13.13%。性别在平和质中无差别;男性痰湿质、阴虚质、血瘀质、湿热质明显高于女性,女性阳虚质、气虚质、气郁质、特禀质、兼夹体质明显高于男性(P〈0.001);平和质、气郁质、特禀质随年龄的增长呈减少趋势,血瘀质、阳虚质随着年龄增长比例呈逐渐上升趋势,兼夹体质60岁以上者较其他年龄组明显升高。结论:痰湿、阳虚、气虚是六安人群体质的主要偏颇倾向,且与地域气候,饮食生活,情志年龄,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校大学生健康人群中的体质类型分布规律,以提供合理的健康指导。方法:调查分析了413名经体检健康合格的在校大学生的体质类型。结果:体质类型频数分布规律为平和质阳虚质气虚质阴虚质气郁质湿热质痰湿质血瘀质=特禀质,男女两组在气郁和阳虚体质分布上有明显差异。结论:平和质为9类体质中最多一型,但偏颇体质总数占大多数,男女生体质特点具有明显差异,应针对此特点辨体调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问卷调查江门市籍贯在校大学生的中医体质类型,分析大学生中医体质类型的形成原因和分布规律,为大学生健康管理和调养提供参考建议。方法:采用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标准化的中医体质调查量表对1034名江门市籍贯在校大学生的中医体质分布状况进行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结果:1034名在校大学生中平和质285例(27.56%),其他八种偏颇体质分别为:阳虚质217例(20.98%)、气虚质156例(15.08%)、湿热质150例(14.50%)、阴虚质69例(6.67%)、气郁质56例(5.41%)、痰湿质53例(5.12%)、特禀质26例(2.51%)、血瘀质22例(2.12%)。结论:江门市在校大学生中医体质分布以偏颇体质为主,并且普遍存在兼夹体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体质类型中年人心肺耐力分布特点,为中医调整体质偏颇改善人群心肺耐力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5月~2017年5月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40~60岁体检者303例,对其进行心肺耐力检测,并运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判定中医体质。分析不同中医体质类型(有平和质、气虚质、气郁质、湿热质、痰湿质、阳虚质、阴虚质、血瘀质、特禀质9种体质,除平和质之外其他8种都为偏颇体质)中年人群心肺耐力水平(分为极弱组、弱组、一般组、良好组、优秀组五组)的分布特点。结果:九种中医体质的心肺耐力水平分布类型有显著差异(P=0.0020.01),平和质极弱、弱、一般、良好、优秀各组分别占29.69%,27.03%,32.76%,32.14%,57.14%。以性别分层,九种中医体质类型心肺耐力分布特点,男性9组间有一定差异性但不显著(P=0.05)。居于前3位的偏颇体质类型:阳虚质(25.00%)、气虚质(12.27%)、湿热质(9.55%)。以性别分层,九种中医体质类型心肺耐力分布特点,女性9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居于前3位的偏颇体质类型:阳虚质(32.53%)、气虚质(10.84%)、阴虚质(10.84%)。阳虚质和气虚质普遍见于中年男女。其中阳虚质比例(32.53%)甚至超过平和质(26.51%)。结论:不同中医体质类型中年人心肺耐力分布存在差异,其中阳虚质和气虚质更容易出现在低心肺耐力水平人群,阳虚中年女性低心肺耐力的概率更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和分析潮州市区小学生中医体质辨识的情况,为中医预防保健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调查潮州市区的1288名小学生的中医体质类型,分析小学生的中医体质辨识结果;对比不同性别、年龄段小学生的中医体质类型构成情况。结果:小学生中医体质类型以平和质最常见,占64.75%。偏颇体质类型则以阴虚质(7.61%),特禀质(7.30%)、阳虚质(6.44%)以及气虚质(5.90%)较为常见。小学生平和质人群中,单纯平和质占69.06%,而偏颇体质类型倾向以阴虚质倾向(8.15%)、特禀质倾向(6.71%)、气虚质倾向(5.16%)以及阳虚质倾向(5.04%)较为常见。男性小学生平和质的比例高于女性小学生,阳虚质的比例低于女性小学生;平和质男性小学生有阳虚质倾向的比例低于女性小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10岁、10~12岁年龄段小学生平和质的比例低于6~8岁年龄段小学生;8~10岁、10~12岁年龄段小学生气虚质、气郁质、痰湿质、阳虚质比例高于6~8岁年龄段小学生;10~12岁年龄段小学生平和质有气虚倾向和平和质有阳虚倾向的比例高于6~8岁、8~10岁年龄段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学生人群存在一定比例的偏颇中医体质,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偏颇体质的比例显著增加。临床应针对小学生的体质特点制定相应的中医健康管理措施,改善小学生的中医体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突发性耳聋的中医体质特征,以体质为切入点为突聋的预防、治疗、预后作探索性研究。方法:研究组及对照组填写《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和《一般情况问卷表》,按照评分标准判断体质类型。运用统计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平和质与气郁质、阴虚质、血瘀质的体质类型分布存在显著差异。(2)将九种体质类型作为自变量,突聋作为因变量做回归分析,根据回归系数及OR估计值判断,气郁质、阴虚质、血瘀质是与突聋发生呈正相关的中医体质,即是突聋发生的危险因素;平和质是突聋发生的保护因素。(3)病程小于1周的患者,除了气郁质、阴虚质、血瘀质外,以痰湿质、湿热质为主。病程介于1~2周和病程大于2周者,除了气郁质、阴虚质、血瘀质外,以气虚质、阳虚质多见。(4)低频下降型的主要体质为阳虚质、气虚质、气郁质;高频下降型的主要体质类型为气郁质、阴虚质、湿热质;平坦型的体质类型分布较为均匀,无明显差异性。全聋型的体质类型较为复杂,血瘀质、气虚质、湿热质、气郁质、阴虚质、阳虚质均占较多比例。结论:突聋的中医体质特征:多为偏颇体质。以气郁质、阴虚质、血瘀质为主。突聋的危险体质是气郁质、阴虚质、血瘀质,保护体质是平和质。不同的病程及不同听力图类型体质分类也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在校大学生中医体质类型分布规律及健康状况。方法:对福州地区大学生进行中医体质量表问卷调查,运用王琦教授中医体质辨识法进行辨识,得出福州市部分大学生中医体质分布规律。结果:参与调查的大学生平和质居多,偏颇体质以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最为常见。不同性别大学生在平和质和瘀血质方面差异显著(P0.01)。气虚质为最常见兼夹体质,阳虚质最易兼夹其他体质类型。结论:当代大学生总体体质尚可,但偏颇体质仍普遍存在,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合理膳食、调整作息、舒畅情志,有助于改善体质状态,提高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