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明确婴幼儿特应性皮炎血清总IgE,过敏原特异性IgE与特应性皮炎病情的相关性。方法按照特应性皮炎积分(SCORAD)评分方法评估281例婴幼儿特应性皮炎严重程度,检测特应性皮炎患儿和同期健康婴幼儿血清总IgE及过敏原特异性IgE水平。结果特应性皮炎婴幼儿血清总IgE及过敏原特异性IgE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婴幼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显著高于中度与轻度组,中度组显著高于轻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总IgE、食物性混合过敏原特异性IgE和吸入性混合过敏原特异性IgE浓度水平与SCORAD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0.795,P<0.001;r=0.873,P<0.001;r=0.623,P<0.001)。结论血清总IgE和过敏原特异性IgE与婴幼儿特应性皮炎病情密切相关,其浓度水平随病情的加重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延边地区特应性皮炎患儿的致病因素。[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技术,对200例特应性皮炎患儿进行血清特异性IgE(sIgE)和总IgE检测。[结果]200例患儿中总IgE阳性率为57%,血清特异性IgE阳性率为55.5%,朝鲜族与汉族总IgE值及特异性IgE检测,无统计学差异。其中只对1种过敏原发生阳性反应的有50例(25%),对2种过敏原呈阳性反应39例(19.5%),对2种以上过敏原呈阳性反应22例(11%)。阳性率较高的特异性过敏原依次为牛奶45(22.5%)、牛肉羊肉39(19.5%)、户尘螨粉尘螨35(17.5%)、鱼虾蟹16(8.0%)。[结论]通过此项检测,可明确检出本地区特异性过敏原,为预防和诊治延边地区小儿特应性皮炎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血清特异性Ig G抗体与儿童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的相关性及饮食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上海市长宁区新泾社区儿保门诊和幼儿园200例1~6岁特应性皮炎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设为特应性皮炎患儿组;同期100例无过敏性疾病正常儿童作为正常健康儿童组。所有入组对象均采用酶标分析仪对血清中14种食物特异性Ig G进行检测,比较两组14种血清食物Ig G抗体阳性率的差异。随机选择140例食物特异性Ig G阳性的A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成饮食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干预组根据食物不耐受检测结果制定的切实可行的饮食干预方案,连续随诊6个月。干预前后进行AD病情严重程度评分(SCORAD评分)、生活质量调查问卷(CDQOL)、AD对家庭影响的调查问卷(DFI)以及皮损症状及瘙痒症状评分。结果 (1)特应性皮炎组以蟹、虾、鱼和蛋的Ig G抗体阳性率较高,均60%,牛奶阳性率为33%,其余食物Ig G抗体阳性率均20%,14种血清食物Ig G抗体阳性率均明显大于正常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干预后干预组SCO-RAD、CDQOL、DFI、皮损症状积分及瘙痒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或P0.05;对照组仅SCORAD、皮损症状积分下降,P0.01或P0.05。干预后干预组的SCORAD、CDQOL、DFI、皮损症状积分和瘙痒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食物不耐受Ig G抗体与儿童特应性皮炎存在明显相关性,根据食物不耐受检测结果制定切实可行的饮食指导方案,可以避免摄入特殊过敏原,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实现AD患儿的个性化治疗,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婴幼儿IgE介导的食物过敏和特应性皮炎(AD)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和儿科变态反应门诊确诊为AD的婴幼儿80例,年龄3个月至3岁.详细询问病史并填写食物过敏调查问卷,再行血清食物特异性IgE(sIgE)检测.除极高水平sIgE外,sIgE阳性患儿需要口服食物激发试验(OFCs),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食物sIgE阳性分级对诊断食物过敏的影响.结果 26(32.50%)例AD患儿有食物过敏史或可疑食物过敏史.食物sIgE阳性38例,占总数的47.50%.不同程度的AD患儿在一种食物sIgE阳性和两种及以上食物sIgE阳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8,P<0.05).其中极高水平sIgE(6级)5例.结合过敏史、sIgE阳性和OFCs,确诊食物过敏18例(鸡蛋12例、牛奶5例、鱼1例),总阳性率为22.50%.食物sIgE阳性分级越高,IgE介导的食物过敏发生率越高(Waldχ2=13.24,P<0.05,OR=2.81).结论 婴幼儿AD与IgE介导的食物过敏存在密切关联性.个人史和家族过敏史为诊断提供线索,sIgE分级为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确诊需要OFCs.牛奶和鸡蛋是婴幼儿最常见的过敏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特应性斑贴试验用于特应性皮炎过敏原检测(APT)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2年7月间于我院皮肤科门诊诊治的特应性皮炎患者92例,采用特应性斑贴试验进行过敏原检测,对比分析其与SPT、sIgE检测的临床效果。结果在选取的5种常见吸入性过敏原中,户尘螨和粉尘螨的阳性检出率最高(分别为25.00%、29.35%),均低于SPT和sIgE检测,但对于食入性过敏原APT阳性率较其他两种检测方法的阳性率显著升高;对于吸入性过敏原APT检测的特异性均较高,但敏感度较低;而SPT诊断结果显示,除蟑螂外其特异度均达到90%以上,且敏感度也较高。结论对于吸入性过敏原,APT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度,但敏感性较差;但对于食入性过敏原的检测上,APT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与食物过敏原相关性,分析饮食干预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539例2~12岁儿童AD,随机分为对照组269例和观察组270例,两组均进行食物特异性IgG(s IgG)检测。对照组只进行药物治疗和皮肤保湿,对过敏食物不予禁食,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食物不耐受轻度、中度、重度者,分别禁食1个月、2个月和3个月。持续治疗24周,评估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率57.04%(154/270),总有效率94.44%(255/270);对照组治愈率36.06%(97/269),总有效率77.32%(208/269)。两组对比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AD与食物过敏原密切相关,饮食干预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清总IgE(tlgE)水平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与老年特应性皮炎(AD)的关系。方法 收集210例老年AD患者临床资料,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定量检测血清tlgE,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EOS计数,并与同期150例老年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10例老年AD患者中,158例(75.2%)患者tlgE阳性,其中男阳性者占62.0%(98例),女阳性者38.0%(60例);128例(61.0%)患者EOS阳性,其中男阳性患者占55.5%(71例),女阳性患者44.5%(57例),健康体检对照组150例中tlgE阳性23.3%(35例),EOS阳性15.3%(23例),检测组与对照组比较tlgE和EOS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lgE和EOS应用于AD的临床诊断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分别为0.76、0.73。结论 血清tlgE及外周血EOS对诊断老年AD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魏文南  王华友 《中国卫生产业》2011,(12):161-161,163
特应性皮炎是由多种复杂因素引起的以反复发作为特点的湿疹性皮肤病,其发病率高,危害大。特应性皮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文试从遗传.感染,辫境、心理等方面就其可能的机制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
特应性皮炎是由多种复杂因素引起的以反复发作为特点的湿疹性皮肤病,其发病率高,危害大.特应性皮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文试从遗传、感染、环境、心理等方面就其可能的机制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0.
小雅 《大众健康》2006,(1):17-17
进入冬季以后.天气变得越来越干燥.空气中也弥漫着不少过敏原.人体皮肤受外界因素影响比较容易瘙痒、过敏。医学专家提醒人们.在这一时期.要采取有效措施.谨防特应性皮炎的复发和出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特应性皮炎和脐血IgE、TH2类细胞因子以及其它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对135份新生儿脐血IgE、IL-4和IL-13进行检测,同时问卷调查家族过敏史和妊娠及出生时相关情况,对新生儿进行2年随访,观察特应性皮炎的发生情况,分析比较特应性皮炎患儿和正常婴儿脐血IgEI、L-4和IL-13的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特应性皮炎的危险因素。结果 1.特应性皮炎患儿组脐血IgE、IL-4、IL-13的水平较正常小儿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特应性皮炎患儿脐血IL-4及IL-13均与脐血IgE呈显著正相关。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族过敏史和脐血IgE是特应性皮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特应性皮炎患儿的脐血IgE和TH2类细胞因子升高,脐血IgE在特应性皮炎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its,A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但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加重家庭及社会的负担,故其预防及治疗显得尤为重要。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AD患者体内维生素D(vitamin D,VitD)水平降低,补充VitD可作为AD的治疗方法之一。本文就维生素D与特应性皮炎的相关性及其可能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一种与遗传过敏素质有关的皮肤炎症性疾病.研究表明,AD的患病率在西方国家呈上升趋势.顾恒等对中国的AD流行病学调查显示,AD总标化患病率为0.69%,患者以儿童为多,并对其生活质量影响较大.因此,本研究于2007年10月~2008年2月对云南省昆明市城区及城乡结合部的儿童及青少年AD的患病情况进行调查,以获取昆明地区AD的流行病学资料.  相似文献   

14.
儿童特应性皮炎的特异性免疫治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特异性免疫治疗对儿童特应性皮炎的疗效及方法。方法  14 8例特应性皮炎患儿分为特异性免疫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均为 74例。所有患儿首先进行变应原皮试 ,治疗组根据皮试阳性的吸入性变应原配制脱敏液 ,按常规脱敏和维持脱敏二个阶段对其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 ,总疗程 8个月至 18个月。对照组给予抗组胺药和外用药物治疗。结果 特异性免疫治疗总有效率治疗组为 93 2 % ,对照组为 68 9% ;其中痊愈率治疗组为 68 9% ,对照组为 17 6% ;有效率治疗组为 2 4 3 % ,对照组为5 1 3 %。经统计学处理 ,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结论 特异性免疫治疗是一种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慢性且长期的皮肤病,没有传染性,不会传染他人,一般在2岁之前发病,患有特应性皮炎的病者,皮肤会变得极度瘙痒,它反复发作,所以,在治疗过程中要有耐心和长期预防复发的意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海口市学龄前儿童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流行病学特征及患病危险因素.方法 2020年10-11月采用问卷与体检相结合的方式调查海口市3~6岁学龄前儿童AD的流行病学特征,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患病危险因素.结果 海口市学龄前儿童AD总患病率为4.79%,其中男性为5....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脂溶性维生素A、D、E水平与儿童特应性皮炎(AD)发病及疾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有效防治儿童AD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8年3月—2020年3月选取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确诊的AD患儿64例为AD组和同期健康体检儿童64例为对照组,通过SCORAD评分评估AD患儿疾病严重程度,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清维生素A(VitA)和维生素E(VitE)水平,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水平。结果 AD组血清VitA和25(OH)D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86、4.312,P<0.05),AD患儿SCORAD评分为(37.8±15.3)分,轻、中、重度AD患儿血清25(OH)D3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405,P<0.05),血清25(OH)D3水平与SCORAD评分呈负相关(r=-0.389,P=0.001),血清VitA和VitE水平与SCORAD评分无相关性(P>0.05)。结论 AD患儿存在VitA、VitD缺乏或不足,血清VitD水平与AD严重程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研究臭氧水疗仪对特应性皮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就诊的轻中度特应性皮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施行一般治疗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臭氧水疗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皮疹改善情况,以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γ干扰素(IFN-γ)两种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治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8,P<0.05);观察组患者IL-6、IFN-γ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臭氧水疗仪对特应性皮炎患者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特应性皮炎患者IL-6、IFN-γ水平,提高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药物配合食物干预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特应性皮炎患儿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他克莫司软膏、氯雷他定。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食物干预,严格根据食物的敏感度进行禁忌相关的食物治疗,对食物轻度敏感者禁忌该食物3个月,中度敏感者禁忌该食物6个月,重度敏感者禁忌该食物1年以上。1年以后评价疗效。结果症状评分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两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29%,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配合食物干预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比单纯药物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日本6~7岁儿童特应性湿疹的症状流行在56个国家中高居于第2位,尚不清楚这种疾病高流行的原由。用生态学研究检查水硬度与英国儿童的特应性皮炎呈正相关(是否在日本也存在)。研究对象是日本大阪市(44个区县)1016所公立初级学校的458284名儿童。研究使用的资料:供水中的水硬度和氯含量,医生诊断的流行性特应性皮炎和儿童双亲报告的儿童喘鸣发作史,以及每一区县的社会经济状况和健康状态等潜在的混淆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在调整了混淆因素后,供水中的氯含量与特应性湿疹间呈显著的和轻微的J形关联;氟含量和水硬度与喘鸣的流行无明显的关联;水硬度可增加儿童特应性皮炎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