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背景:大鼠肾移植模型是移植免疫耐受、免疫抑制及器官库开发的重要实验手段。 目的:建立实验动物使用效率高,重复性好的耐受、急性排斥、慢性排斥肾移植模型,及移植肾功能动态无创检测方法。 方法:封闭群Wistar大鼠用于解剖及预实验。采用改良左侧原位肾移植术,分次顺序使用供体左肾与右肾,动静脉及输尿管端端吻合,7 d后行右侧肾切除。DA、Lewis大鼠分别为供受体作为急性排斥组。F344、Lewis大鼠分别为供受体作为慢性排斥组。Lewis大鼠自体肾移植组作为移植耐受组。观测大鼠双侧肾脏应用解剖,供肾热缺血时间、冷缺血时间,肾移植手术成功率。检测分析肾移植模型生存曲线、蛋白尿水平动态变化。 结果与结论:解剖观测大鼠43例,灌注肾29例,行单侧原位肾移植21例。移植肾热缺血时间小于10 s,冷缺血时间(47.2± 3.7) min,成功率85.7%(18/21)。其中自体肾移植3例,急性排斥肾移植3例,慢性排斥肾移植12例。改良的单侧原位肾移植术简捷经济,分次顺序使用供体左肾与右肾,不干扰受体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血流,重复性好。结果提示,建立的近交系大鼠移植耐受、急性排斥、慢性排斥肾移植模型生存曲线、蛋白尿动态检测具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背景:大鼠肾移植模型是研究人体肾移植后排斥反应最好的方法,但因其需要精细外科技术,难度较大,限制了这一模型的应用。 目的:通过阅读大量相关文献,对多种造模手术方式和术中某些操作进行改进,建立稳定、可靠的大鼠原位肾脏移植模型显微外科手术方法。 设计、时间及地点:动物观察实验,于2008-09/11在天津市人民医院动物实验室完成。 材料:4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体质量250~300 g,随机选取20只作为肾移植供体,剩余20只为受体。 方法:①对供、受体进行肾血管游离时尽量采用钝性分离。②将供肾原位低温重力灌注,修剪、摘除后低温保存。③受体摘除左肾后行采用肾动、静脉端-端吻合,供体输尿管-受体膀胱浆肌层隧道术进行尿路重建,两点间间断缝合采用6针法吻合。术后小剂量环孢素抗急性排斥反应。 主要观察指标:通过对手术时间、术后死亡率及死亡原因分析,评价术式的合理性及可靠性。 结果:总手术时间(150±17) min,热缺血时间(15±2) s,冷缺血时间(55±5) min。3只于1周内死亡,其中麻醉意外1只,吻合口出血死亡1只,输尿管狭窄死亡1只,手术成功率为85%。术后第8天对存活受体鼠行剖腹探查,移植肾均颜色饱满,吻合口无栓塞、狭窄。 结论:通过对以往手术方式进行改进,采用肾动、静脉端-端吻合,供体输尿管-受体膀胱浆肌层隧道术进行尿路重建的术式建立了可靠的大鼠原位肾移植模型。  相似文献   

3.
背景:目前已有多种大鼠肾移植模型建模方式,但在移植时间、移植效果等方面都存在各种问题。 目的:探讨建立稳定、可靠的大鼠原位肾脏移植模型的方法。 方法:以SD大鼠为供体Wistar大鼠为受体行原位肾移植术。供体肾动脉、肾静脉在自制橡胶垫片上分别与受体的肾动脉、肾静脉端端吻合,供体输尿管膀胱瓣与受体膀胱吻合。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移植后每日腹腔内输注1 mL D-hanks液;环孢素A组移植后每日皮下注射环孢素A 15 mg/kg。记录大鼠生存时间并于移植后第3,5,10天测定血肌酐值,移植后第10天,光镜下观察移植肾病理改变。 结果与结论:大鼠原位肾脏移植成功率为85%。移植后第5,10天环孢素A组血清肌酐值显著低于对照组 (P < 0.05)。环孢素A组大鼠肾移植后存活天数明显长于对照组(P < 0.05),移植肾病理可见排斥明显减轻。提示该模型稳定性强、重复性好,具有较高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大鼠肾移植动物模型是免疫和移植相关研究的重要实验工具,但即往的大鼠肾移植模型大多以单侧肾脏为供肾,手术时间较长,实验经济性不高。拟建立双侧供肾大鼠肾移植模型,并进行改良,以期缩短手术时间及实验费用。 方法:①实验于2007-05/08于大坪医院实验动物中心完成,实验方法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②共选用大鼠9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双侧供肾组Wistar供体大鼠18只,SD受体大鼠36只,采用原位低温灌洗,同时取供者双肾作为供肾;单侧供肾组Wistar供体大鼠18只,SD受体大鼠18只,取供者左侧肾脏为供肾。③以硬膜外导管为支架行供肾静脉与受者肾静脉端端吻合,供肾动脉带腹主脉瓣与受者腹主动脉行端侧吻合,供肾输尿管膀胱瓣与受者的膀胱吻合。受者术中预置右侧肾脏血管体外结扎线,术后3 d结扎。④术后1,5,7 d由受体大鼠尾静脉分别抽取静脉血1 mL测肌酐。 结果:①双侧供肾组手术成功率为91.7%,大鼠死亡的原因主要为血管吻合口出血、感染、休克、血栓形成以及膀胱漏尿致弥漫性腹膜炎等;单侧供肾组手术成功率为88.9%。②除取肾时间外两组其余手术耗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③两组受体大鼠组内比较术后血肌酐含量均持续升高(P < 0.01),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 结论:双侧供肾大鼠同种异体肾移植模型建立方法可靠、稳定,并能降低实验成本,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5.
背景:研究表明Wistar和SD大鼠普遍为封闭杂交系而非近交系,有一定的遗传稳定性,同时也有一定的基因多态性,因此Wistar和SD大鼠之间的肝移植模型可能不是研究大鼠急性排斥反应的理想模型。 目的:建立Lewis-BN大鼠肝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 方法:采用改良的“Kamada”二袖套法,分别进行同基因Lewis-Lewis间肝移植及Lewis-BN间肝移植。移植后3,5,7 d观察受体肝脏组织病理变化,测定谷丙转氨酶和总胆红素水平变化及大鼠存活时间。 结果与结论:同基因移植组大鼠无急性排斥表现,平均存活时间超过100 d,肝功能损害较轻。异基因移植组大鼠存活 (12.75±1.25) d,移植后第7 天肝脏病理检查有明显的排斥反应,肝功能损害较重,移植后各时相点谷丙转氨酶和总胆红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同基因移植组(P < 0.05)。提示Lewis-BN大鼠肝移植组合为稳定的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模型,但近交系大鼠对手术耐受性差,建模难度大,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和细心轻柔的操作是模型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背景:前期实验表明,作者自制的中药复方安胎养血合剂能够抑制肾移植大鼠急性排斥反应,延长受体存活时间。 目的:观察安胎养血合剂对异基因肾移植大鼠移植肾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及Fas/FasL基因表达的影响,并与同基因肾移植大鼠进行对比。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5-07/2006-06在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外科实验室完成。 材料:选用雄性SD大鼠24只,雄性Wistar大鼠48只。 方法:按体质量相近配对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12对。对照组大鼠同基因肾移植(Wistar→Wistar大鼠),生理盐水灌胃;生理盐水组大鼠异种基因肾移植(SD→Wistar大鼠),肾移植后不用任何免疫抑制剂,生理盐水灌胃;安胎养血合剂组大鼠异种基因肾移植(SD→Wistar大鼠),肾移植后给安胎养血合剂灌胃,灌胃剂量均为10 mL/(kg•d),移植后1次/d。 主要观察指标:于移植后第5天处死动物取肾脏组织,通过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凋亡指数,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Fas/ FasL mRNA表达。 结果:生理盐水组移植肾组织凋亡细胞最多,对照组凋亡细胞极少见。生理盐水组和安胎养血合剂组凋亡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安胎养血合剂组凋亡指数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P < 0.05)。各组中均有Fas mRNA的表达,FasL mRNA的表达水平在安胎养血合剂组中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P < 0.05)。 结论:安胎养血合剂可以通过下调大鼠移植肾肾小管上皮细胞Fas L的mRNA表达,从而减少移植肾的细胞凋亡,起到免疫抑制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背景:以往多应用大鼠建立肝移植模型对肝移植术后排斥反应进行基础研究,而灵长类非人类大动物建立肝移植模型能更接近临床肝移植的需求。 目的:探讨建立稳定的恒河猴原位肝移植模型的最佳方案。 方法:选用健康恒河猴进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20次,以10只雄性作为受体,10只雌、雄不限为供体,借鉴临床肝移植和各种动物模型建立的方法,使用二袖套法加肝动脉重建建立稳定的恒河猴原位肝移植模型。 结果与结论:20次恒河猴原位肝移植模型成功率90%,供肝切取时间(17±3) min,供肝修整时间(35±5) min,受体移植时间(133±45) min,受体无肝期(12±4) min,术后24 h存活率90%(18/20),72 h存活率为80% (16/20),1周存活率50%(10/20), 14只分别于术后2周内死于急性排斥反应,最长存活38 d,也死于急性排斥反应,所有受体均无门静脉血栓形成及胆道并发症发生。改进后的恒河猴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模型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成功率高、重复性和稳定性好的优点, 是肝移植临床前期研究的较理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目前袖套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肺移植的制备,但其远期效果不能肯定。实验拟改进大鼠左肺原位移植模型,重点解决动物移植术后存活时间的延长。 方法:①实验时间:实验于2007-03/07在上海市肺科医院动物实验室完成,动物实验方法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②实验材料及方法:取SD大鼠40只,沿用套管技术吻合肺动静脉,8/0带针锦纶丝线连续缝合支气管,建立20例同种异体大鼠左肺原位移植模型。③实验评估:术后监测动物胸部X射线及存活情况。麻醉处死动物后取出供体肺,制成4 μm厚切片并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肺组织结构及细胞浸润情况。 结果:①共完成20例大鼠左肺原位移植手术,成功18例,失败2例,术后动物存活时间均超过3个月。②大鼠移植肺病理切片显示肺组织结构基本正常。 结论:该模型动物术后存活时间长,肺呼吸功能正常,适用于需长期存活的大鼠左肺原位移植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9.
背景:雷公藤多甙所具有的多种免疫调节作用,是否可于肾移植慢性排斥,缺乏严密的动物实验研究和多中心、大样本临床试验研究证据的支持。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甙对大鼠肾移植慢性排斥的作用。 方法:选用SD大鼠为供体,Wistar大鼠为受体,制作SD-Wistar大鼠肾移植慢性排斥模型,完整保留受体右肾作为每个移植肾的内对照。所有受体均于移植后10 d内接受小剂量环孢素抑制急性排斥反应。移植成功受体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自移植后10 d 起每日经胃灌服雷公藤多甙,对照组给予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连续灌服至移植后12周。移植后12周收获动物,取受体移植肾组织送检组织病理学,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移植肾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移植后12 周,两组受体移植肾均存活,体积较正常右肾略小,色泽较苍白,出现不同程度的单个核细胞浸润、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和小动脉内膜纤维性增厚等慢性排斥组织病理学改变。治疗组大鼠移植肾组织的病理改变明显轻于对照组(P < 0.01)。两组所有受体自身右肾均未出现任何组织病理学改变。转化生长因子β1主要在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肾小管、间质表达,治疗组肾组织的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提示,雷公藤多甙能够减轻大鼠移植肾慢性排斥模型移植肾组织病理学损害,下调移植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背景:抑制急性排斥反应的高效免疫抑制剂为器官移植所必需,较多的中药成分具有免疫调节作用。课题组在前期实验成功建立全血供大鼠肝移植模型基础上,初步发现大黄素对大鼠肝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具有抑制作用,而且这种抑制作用可以通过多途径达到。 目的:观察大黄素对同种异体大鼠肝移植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过程中肝细胞凋亡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5-04/09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实验室完成。 材料:供体选用SD大鼠80只,雌雄不限;受体选用雄性Wistar大鼠80只,制备SD→Wistar大鼠全血供肝移植模型。 方法:将制备的80只大鼠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20只。于移植后第1天开始按分组设计行腹腔内药物注射,模型对照组仅给予生理盐水,大黄素组给予大黄素1.5 mg/(kg?d),环孢素A组给予环孢素A 3 mg/(kg?d),环孢素A+大黄素组给予环孢素A 3 mg/(kg?d)+大黄素1.5 mg/(kg?d)。 主要观察指标:移植后第7天各组处死10只大鼠,取肝脏标本,观察移植肝组织急性排斥反应强度、肝细胞凋亡指数、Bcl-2蛋白的表达。余受体继续应用药物干预直至死亡,记录其生存时间。 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大黄素组、环孢素A组、环孢素A+大黄素组大鼠移植后存活时间明显延长(P < 0.05),以环孢素A+大黄素组存活时间最长。移植后第7天,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大黄素组、环孢素A组、环孢素A+大黄素组大鼠移植肝排斥反应强度、肝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降低(P < 0.05),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 < 0.05);大黄素+环孢素A组大鼠的移植肝排斥反应强度、肝细胞凋亡指数显著低于其他3组(P < 0.05),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3组 (P < 0.05)。 结论:大黄素具有抑制同种异体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过程中肝细胞凋亡程度,改善肝功能的作用,与环孢素A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同时又能减轻环孢素A引起的肝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1.
超声引导下瘤细胞注射法已应用于制备大鼠原位移植肝癌模型,但成瘤率不高,且易形成腹腔种植。 目的:实验拟采用细胞基质胶Matrigel包裹瘤细胞,超声引导下注射到大鼠肝内制备肝癌模型,以提高成瘤率,减少腹腔种植。 设计、时间及地点:验证性实验,于2007-12/2008-03在福建医科大学药学院药理系动物实验室完成。 材料:取Wistar大鼠2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瘤细胞悬液注射组和瘤细胞Matrigel注射组,每组10只。 方法:取大鼠皮下移植的Walker-256肿瘤组织匀浆制备细胞悬液,在超声引导下注射到10只瘤细胞悬液组大鼠肝实质内,每只2×106个细胞。瘤细胞与Matrigel混合后,超声引导下注射到瘤细胞Matrigel组10只大鼠肝内。 主要观察指标:定期超声监测大鼠肝脏移植肿瘤生长情况,移植后第21天麻醉处死动物进行大体解剖,取肿瘤行病理组织学检查。 结果:瘤细胞Matrigel组10只大鼠有9只形成了肝脏移植肿瘤灶,仅1只大鼠发生腹腔种植。瘤细胞悬液组10只大鼠仅6只出现肝脏移植肿瘤灶,而发生腹腔种植达6只。大鼠原位移植肝癌病理切片显示典型的肿瘤组织形态学特征。 结论:采用Matrigel作为细胞支架制备大鼠肝癌模型可提高成瘤率,明显降低腹腔种植的发生率,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大鼠原位移植肝癌模型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12.
背景:目前国内常用的封闭群品系大鼠(SD与Wistar大鼠)所建立肝移植急性排斥模型并不理想,易产生肝移植耐受。 目的:通过二袖套法建立稳定的DA-Lewis大鼠原位肝移植急性排斥模型。 方法:实验分为两组:同基因组:Lewis-Lewis 24例;异基因组:DA-Lewis 24例。观察移植后一般情况及移植后存活时间,两组受体分别于移植后3,5,7,10 d随机取3只处死取标本,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变化,测定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细胞因子水平变化。 结果与结论:同基因组大鼠无急性排斥反应表现,中位生存时间超过100 d,肝脏组织发生轻度形态学改变。异基因组大鼠移植后黄疸明显,中位生存时间为11 d,移植后第7天肝脏组织病理表现典型急性排斥反应(Banff国际标准)。同期相比异基因组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细胞因子水平均高于同基因组(P < 0.001)。提示,DA-Lewis是稳定的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模型,是研究肝移植排斥反应及免疫耐受的理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3.
背景:血管内皮细胞的变化与移植排斥反应的关系极为密切,内皮微粒脱落于激活或凋亡的内皮细胞,能直接而特异地反映血管内皮细胞的变化,检测血浆中内皮微粒对肾移植排斥反应的诊断监测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目的:探讨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时循环内皮微粒的数量和表型的变化及与急性排斥反应之间的关系。 方法:建立同基因和同种异基因大鼠腹腔原位肾移植模型;移植后5 d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肾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并进行Banff评分;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浆中CD144+内皮微粒数量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CD144+内皮微粒的数量;分析内皮微粒的数量和表型与肾组织病理变化的关系。 结果与结论:与同基因移植组比较,异基因移植组Bnaff评分明显增加(P < 0.01),肾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明显增强(P < 0.01);与同基因移植组比较,异基因移植组CD144+内皮微粒的数量和携带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内皮微粒的水平明显增加(P < 0.01)。内皮微粒的数量与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程度呈正相关(P < 0.01),携带细胞间黏附分子1内皮微粒的水平与移植肾脏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呈正相关(P < 0.01)。提示肾移植后对内皮微粒数量和表型进行检测对诊断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背景:肌源性干细胞易于提取、分离及扩增,在特定条件下可分化为骨软骨、肌肉等中胚层组织细胞,还可以跨胚层分化为神经细胞等。 目的:观察糖尿病鼠胰腺内植入的肌源性干细胞存活情况,及其调节血糖的效果。 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7-04/09在辽宁医学院科学实验中心完成。 材料:SPF/VAF级新生5 d龄SD大鼠31只,由辽宁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造模使用的链脲佐菌素为星隆达公司产品。 方法:取5只大鼠的前肢肱三头肌与后肢腓肠肌,采用差速贴壁法纯化扩增大鼠肌源性干细胞,传至第3代用于移植,临用前以携带绿色荧光蛋白的腺病毒悬液进行转染。取20只大鼠,通过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模型,15只成功造模,取12只随机均分为2组:细胞移植组胰腺被膜下移植肌源性干细胞约2×106个,模型对照组同法给予等量不含细胞的培养液。余6只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 主要观察指标:肌源性干细胞移植至胰腺后的存活情况,移植后大鼠血糖浓度的变化。 结果:移植后1周,胰腺组织呈网架样结构,表达较强的黄绿色荧光;4周后仍有荧光表达,但强度减弱。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移植前2 d细胞移植组大鼠血糖浓度无明显差异(P > 0.05);移植后4,8 d,大鼠血糖浓度一直处于较高水平;至移植后第4,8周大鼠血糖浓度明显下降(t=-2.416~8.372,P < 0.01)。 结论:肌源性干细胞移植后能在糖尿病模型鼠的胰腺部位存活,且一定程度上可下调大鼠血糖浓度。  相似文献   

15.
背景:心脏等移植时常采用胸腺内注射脾细胞抑制或减弱移植排斥反应,而在神经移植中很少有报道。 目的:应用大鼠胸腺内注射脾细胞的方法,诱导大鼠同种异体坐骨神经产生特异性免疫耐受。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6/2008-06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 材料:选用清洁级雄性SD大鼠30只为受体,随机分为自体神经移植组,异体神经移植组,异基因抗原注射组,每组10只。雄性Wistar大鼠20只为供体。 方法:异体神经移植组大鼠在显微镜下,从犁状肌下孔0.5 cm处整齐剪下长约1 cm的坐骨神经,将供体神经桥接于神经缺损处。自体神经移植组神经缺损处进行自体神经移植。异基因抗原注射组在异体神经移植后注入供体异基因抗原。 主要观察指标:移植后2周进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病理学、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和血清白细胞介素检查。 结果: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异基因抗原注射组与自体神经移植组无显著差别(P > 0.05),但明显优于异体神经移植组(P < 0.05)。病理学及透射电镜观察,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检测结果一致。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和白细胞介素水平异基因抗原注射组明显优于异体神经移植组(P < 0.05)。 结论:胸腺内注射异基因抗原可以诱导大鼠对异体坐骨神经移植的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16.
背景:由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产生的一氧化氮,是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病理生理学改变的一个重要因素。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在肝移植缺血再灌注诱导的肝细胞早期凋亡的影响以及相关基因caspase-3的表达情况。 方法:受体鼠72只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成移植组、精氨酸组及L-硝基精氨酸甲酯组,均建立原位肝移植模型,后2组大鼠在开放血流前5 min于股静脉注射可升高血清一氧化氮水平的精氨酸或一氧化氮抑制剂L-硝基精氨酸甲酯。移植造模后剩余的24只大鼠设为假手术组。 结果与结论: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比较,精氨酸组<移植组移植组>L-硝基精氨酸甲酯组;早期凋亡的高峰期为再灌注后3 h,肝细胞的活细胞数比例及肝组织中caspase-3的表达,精氨酸组<移植组< L-硝基精氨酸甲酯组。说明,一氧化氮对大鼠对肝移植缺血再灌注后肝细胞早期凋亡具有保护作用,且该作用可能主要通过下调caspase-3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背景:构建大鼠小肠移植模型是研究小肠移植排斥反应的重要基础,实验中对动物无法进行长期持续的静脉输液成为延误实验顺利开展的最大障碍。 目的:将自制旋转持续静脉输液装置与大鼠异位小肠移植模型相结合,验证输液装置的可靠性和动物模型的稳定性。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区组,对照观察实验,于2008-03/06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消化病研究所全军医学重点实验室完成。 材料:选用健康雄性近交系F344/NCrl BR大鼠48只为供体,LEW/Crl 大鼠48只为受体,建立同种异体节段性异位小肠移植模型。 方法:将移植后的大鼠以随机化完全区组设计分为3组(n=16):对照组、输液组和他克莫司治疗组。对照组大鼠仅行小肠移植,移植前后不做持续静脉输液。输液组大鼠给予持续输注肠外营养液。他克莫司治疗组持续输注肠外营养液+静脉注射他克莫司0.5 mg/(kg•d)。 主要观察指标:移植后观察移植大鼠的一般状况和存活时间,并于移植后3,5,7 d 分别取各组大鼠移植肠标本(n=3)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每组剩余的大鼠作存活时间观察,观察期限为5周。 结果:对照组大鼠平均存活时间为(5.4±1.7) d,手术成功率56.3%。采用旋转输液装置的输液组和他克莫司治疗组大鼠手术成功率为90.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输液组大鼠平均存活(7.2±2.8) d,最终全部死于急性排斥反应。他克莫司治疗组剩余大鼠的输液时间> 30 d,存活时间超过5周,与对照组和输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和输液组大鼠术后3,5,7 d移植肠组织病理学检查分别符合轻、中、重度排斥反应。他克莫司治疗组大鼠术后3,5,7 d未见明显排斥反应征象。 结论:旋转持续静脉输液装置制作简单,固定安全可靠,能成功地为研究大鼠连续输液30 d以上,与异位小肠移植模型联合应用,能建立稳定可靠的排斥反应模型。  相似文献   

18.
背景:近年亲属活体间肾移植数量明显增加,供肾者的安全性及亲属活体供肾的移植质量受到日益重视。 目的:总结40例亲属活体供肾移植的临床经验,评价其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移植泌尿外科在2007-06/2008-08共完成亲属活体供肾移植40例,回顾分析供、受者相关的临床资料。同期随机抽取尸肾移植40例,将亲属活体间肾移植受者与尸肾移植受者在血肌酐水平恢复正常时间、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肾功能延迟恢复发生率、外科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进行比较。 结果:所有供者手术时间仅1.0~2.0 h,供肾热缺血时间15 s左右,冷缺血时间1.0~2.0 h,围手术期间未发生外科及内科并发症。受者术后肾功能恢复快,前3 d尿量500~1 000 mL/h,1周左右血肌酐水平均可降至正常。随访至今,所有供、受者均正常生存,移植肾功能均保持在正常范围。活体肾移植受者在血肌酐水平恢复正常时间、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肾功能延迟恢复发生率等方面均显著低于尸肾移植。开放切取供肾手术时间短、热缺血时间短,在手术安全性方面也有一定的优势。 关健词:亲属活体供肾;肾移植;供肾切取方式;临床分析;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