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侵袭性垂体瘤的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迎霞  柏根基 《医学综述》2013,19(1):149-152
磁共振成像(MRI)因其多方位扫描成像及较高的组织分辨率,在诊断垂体瘤并判断其侵袭性方面具有重大价值。由于某些部位解剖结构的特殊性并不能对肿瘤的侵袭性做出明确诊断,并且部分侵袭性垂体瘤向周围侵犯累及鞍上、海绵窦、鞍底、脑实质等或是同时累及多个部位,MRI信号因肿瘤内出血、坏死等也表现复杂。现就侵袭性垂体瘤的MRI研究进展予以综述,为侵袭性垂体瘤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低场MRI对侵袭性垂体瘤的诊断价值和影像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低场MRI对侵袭性垂体瘤的诊断价值和影像特征。方法.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侵袭性垂体瘤病人,使用德国西门子Magnetomopen0.2T常导磁共振仪,选用自旋回波序列行T1WI冠状位、矢状位平扫和增强扫描,并与手术病理资料对比分析。结果:侵袭性垂体瘤易向鞍区多个方向侵犯,其中以海绵窦和颅底骨质侵犯为主要特征,向周围组织浸润表现为鞍底受侵下陷,部分肿瘤突入蝶窦,颈动脉包绕,海绵窦受累,鞍隔突破等,肿瘤多为等T1等或长T2信号,可伴有坏死和出血,增强扫描多呈均匀强化。结论:MRI可清楚反映肿瘤的形态大小和侵袭特征,为术前诊断垂体瘤的侵袭性提供依据,对选择手术方法和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于清太 《海南医学》2011,22(13):102-104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在侵袭性垂体瘤诊断中的价值及意义。方法全部患者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测量冠状位上肿瘤的最大直径,记录肿瘤的大小、部位、信号强度特点及向周围组织浸润生长的方式。并同术中医师所见的肿瘤生长范围、周围组织受累情况及术后病理情况做对比分析。结果 MRI检查肿瘤强化后边界更清楚,一般肿瘤成像均匀,出血坏死肿瘤成像不均匀。MRI观察侵袭性垂体瘤所累及周围组织与术中所见基本相符,相符率为94.2%。36例患者术后病理均诊断为侵袭性垂体瘤,同MRI诊断相符率达100%。其中,部位符合率为94.4%,形状符合率为88.9%,出血坏死符合率为91.7%。结论磁共振可清楚反映垂体瘤的侵袭特征,是诊断评价侵袭性垂体瘤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4.
侵袭性垂体瘤的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侵袭性垂体瘤(invasive pituitary adenoma,IPA)的MRI表现,以探讨该肿瘤的生长方式、形态及信号特征。【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3例IPA的MRI表现。33例患者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其中男15例,女18例,年龄17-67岁,平均46.7岁。【结果】IPA通常体积较大,易向鞍外多个方向侵犯,其中以颅底骨质和海绵窦侵犯为特征。IPA的MRI信号混杂,其中囊变坏死和出血常见。【结论】MRI可清楚反映该肿瘤的侵袭特征,是术前评价垂体瘤侵袭性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垂体瘤卒中的MRI表现和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结合临床分析垂体卒中的MRI表现,探讨MRI对诊断、治疗垂体卒中的意义。方法 对31例垂体卒中患者行MRI检查,并结合临床症状、手术情况和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①本组所有病例均为大腺瘤或巨腺瘤。②MRI中瘤体出血多表现为T2WI高信号,T2WI高信号或等高混杂信号;坏死或囊变表现为T2WI低信号,T2WI高信号或等高混杂信号。根据卒中部位可分为中央型、周围型、不规则型和全瘤型。③发现垂体瘤卒中存在某些特殊的MRI表现,如靶心征,分层现象等。④本组病例中侵袭性垂体瘤占58%,非侵袭性垂体瘤占42%。PRL腺瘤占52%,其它激素腺瘤占48%。结论 MRI对于垂体卒中的诊断和治疗有很高的临床价值。侵袭性垂体瘤比非侵袭性垂体瘤,PRL激素腺瘤比其他激素腺瘤都更易出现垂体腺瘤卒中。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颅底型垂体瘤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方法收集我医院2013年6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118例颅底型垂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接受MR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收集和分析入选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症状、内分泌检查结果、术后病理结果、垂体功能减退等资料,并分析患者MRI影像学表现。结果颅底型垂体瘤患者以视力下降、头痛、头晕等为主要症状,以肢端肥大、腰背关节疼痛、月经不调等为次要症状;病理类型以泌乳素瘤、生长激素瘤居多,其次为促性腺激素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瘤、促甲状腺激素瘤、多激素腺瘤;多数患者为大腺瘤,伴或不伴垂体功能减退;肿瘤大小与颅底型垂体瘤病理分型密切相关(P0.05),而与垂体功能减退情况无明显关系(P0.05)。MRI显示颅底型垂体瘤多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缘光滑清晰,为等密度或高密度肿块,部分患者可见鞍底破坏肿瘤侵入蝶窦内、因突破鞍隔生长呈"束腰征"、斑片状钙化、高密度血肿及坏死或囊变信号;T1WI低等信号,T2WI稍高或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颅底型垂体瘤在临床症状、病理类型、影像学表现等方面具有典型特征,MRI检查可清晰显示肿瘤大小、形态、出血、钙化及生长情况,对颅底型垂体瘤的术前诊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MRI对侵袭性垂体瘤并瘤卒中的诊断价值。方法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侵袭性垂体瘤患者,使用0.5T的MKI机,选用自旋回波序列行矢状位、冠状位及轴位T1WI,增强后行矢状位、冠状位及轴位T1WI扫描,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比分析。结果18例示侵袭性垂体瘤并瘤体卒中,9例坏死或囊变,9例出血;累及海绵窦15例,突入蝶窦8例。肿瘤多为等、高、低混杂T1信号,增强后肿瘤多呈不均匀强化,向周围组织浸润,表现为海绵窦受累,颈动脉被包绕,鞍底受侵,部分肿瘤突入蝶窦,突破鞍隔。结论MRI为诊断侵袭性垂体瘤并瘤卒中提供了依据,对协助临床手术选择及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MRI对侵袭性垂体瘤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MRI对侵袭性垂体瘤的诊断价值及其意义。方法 2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侵袭性垂体瘤病人,使用0.5T的MRI机,选用自旋回波行矢状位、轴位和冠状位T1WI,轴位或冠状位PDWI、T2WI,增强后行矢状位、轴位或冠状位T1WI扫描,并与手术病理资料对比分析。结果 肿瘤多为等T1等或长T2信号。增强扫描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向周围组织浸润表现为鞍底受侵下陷,部分肿瘤突入蝶窦;颈动脉包绕,海绵窦受累;鞍隔突破等。10例MRI示0级浸润病例,术中证实均无海绵窦侵犯;14例MRI示1级浸润病例.3例证实肿瘤侵犯海绵窦,并包绕颈内动脉;20例MRI示2级海绵窦侵犯病例,15例证实有海绵窦侵犯;9例MRI示3级浸润病例,8例证实肿瘤侵入海绵窦及颈内动脉外侧间隙;5例MRI示4级浸润病例,术中证实均有海绵窦侵犯,并包绕颈内动脉。结论 MRI可为术前诊断垂体瘤的侵袭性提供依据,对选择手术方法和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讨论分析对于颅底存在脊索瘤的患者实行MRI及CT的成像影像特性与其在临床上的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1月至2016年2月间收治的30例颅底存在脊索瘤的患者,并选择同期侵犯到颅底的12例垂体瘤和18例鼻咽癌的患者当做对照组,对所有患者都需要实行MRI和CT的检查,除此之外还需要对14例患有颅底脊索瘤的患者实行MRI。结果:依照MRI反映出患者肿瘤处于的部位与侵犯的范围均比CT好,MRI和CT显现出颅底中线的骨质存在破坏有着相似的作用。按照MRI显现患者肿瘤侵犯的范围和部位发现,颅底脊索瘤的T2加权信号的强度要显著比垂直瘤及鼻咽癌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患有颅底存在脊髓瘤的患者在手术当中应用MRI在临床上有着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垂体瘤起源于腺垂体,约占颅内肿瘤的8%~15%[1].根据其生物学行为垂体瘤可分为非侵袭性垂体瘤(noninvasive pituitary adenomas,NIPA)与侵袭性垂体瘤(invasive pituitary adenomas,IPA),一般认为IPA介于恶性的垂体癌与良性的腺瘤之间[2].IPA与术后复发率和病死率都有着重要关系[3],术前MRI检查可以判断垂体瘤是否具有侵袭性,从而指导选择手术方式和术后治疗措施.作者采用MRI诊断IPA患者28例,现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讨论MRI对垂体腺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6例脑垂体腺瘤患者进行MR平扫及增强检查,分析检查结果及诊断价值。结果46例患者,29例表现垂体增大,17例表现垂体无明显增大,但可见形态改变或垂体柄偏移等间接征象。16例表现略低信号,24例表现等信号伴略低信号,6例均匀等信号。结论MR可以更清楚地显示垂体及信号的改变,结合其特有特点,有助于其诊断及与其他肿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侵袭性垂体腺瘤的临床特点与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经蝶手术治疗的62例侵袭性垂体腺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效果,并结合同期78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大腺瘤和巨大腺瘤的侵袭性腺瘤发生率为67.5%,明显高于微腺瘤和小腺瘤的15.9%(P<0.01);功能性腺瘤和非功能性腺瘤中的侵袭性腺瘤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侵袭性腺瘤中垂体腺瘤卒中的发生率为22.6%,明显高于非侵袭性腺瘤的5.1%(P<0.01);侵袭性腺瘤中复发性腺瘤所占比例为16.1%,明显高于非侵袭性腺瘤的3.8%(P<0.05);侵袭性腺瘤的手术全切率(46.8%)明显低于非侵袭性腺瘤(88.5%,P<0.01).结论 侵袭性垂体腺瘤的诊断应结合影像学检查、术中所见和病理学检查来综合判定.术后复发率高,故治疗应采取手术治疗结合放射治疗和药物治疗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质地与垂体腺瘤类型、核磁信号、血供及卒中的关系,为术前能较准确的评估垂体腺瘤质地,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病理诊断为垂体腺瘤的104例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研究,分析垂体腺瘤质地与其类型、核磁信号、血供及卒中的关系。结果垂体腺瘤的类型、核磁信号、垂体腺瘤卒中与垂体腺瘤质地概率分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血供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垂体腺瘤质地与垂体腺瘤类型、核磁信号、垂体腺瘤卒中相关。结论术前可以通过核磁T2WI信号、垂体腺瘤类型及垂体腺瘤卒中对垂体腺瘤质地进行判断,对评估手术风险及选择手术入路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住恶性脑膜瘤诊断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恶性脑膜瘤患者的MRI检查和其他临床资料,重点观察肿瘤的部位、形态、大小、MRI信号特点、瘤周水肿情况及周围组织浸润情况。结果肿瘤多发于大脑凸面及矢状窦旁,直径为1.6~11.8cm,肿瘤呈分叶状7例,不规则形8例,类圆形4例;6例边缘清楚,13例边缘不清楚,对周围组织不同程度侵犯;15例肿瘤周围见不同程度水肿;平扫T1WI呈低信号8例.低、等混杂信号10例,高信号1例,T2WI呈低信号2例,等信号4例,高、等信号13例。6例信号均匀,13例信号不均匀,内见不规则坏死或囊变区;增强扫描4例呈均匀强化,15例不均匀强化。13例肿瘤周围见短粗不规则的“脑膜尾征”。结论恶性脑膜瘤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MRI检查在恶性脑膜瘤的定性、定位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RI常规扫描、DWI及血清CA125对卵巢肿块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收集76例卵巢肿块患者MRI及临床资料。使用西门子1.5T超导磁共振机,行常规矢状位T2WI、横轴位T1WI及抑脂T2WI,DWI取b值为50、500、800s/mm2。在西门子后处理工作站分析卵巢肿块的信号特征,测量良、恶性肿瘤实性部分的ADC值。结果卵巢良性(非畸胎瘤)、恶性肿瘤实性部分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下面积0.904,最佳诊断阈值为1.281×10-3mm2/s。MRI诊断卵巢良、恶性肿块的敏感度为80.0%,特异度为92.2%,约登指数为72.2%,Kappa值为0.729;MRI结合血清CA125诊断卵巢良、恶性肿块的敏感度为88.0%,特异度为94.1%,约登指数为82.1%,Kappa值为0.821。结论 MRI多序列扫描结合ADC值定量分析、并参照血清CA125对卵巢肿块的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能有效提高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MRI成像对女性盆腔疾病的诊断价值,并为临床进一步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经MRI成像诊断的52例盆腔疾病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并与临床手术结果及病理相对比。结果除2例宫颈原位癌未明确显示外,其余肿瘤均显示良好,并且能在术前准确地显示肿瘤的部位、大小与邻近结构的关系。其中宫颈癌、子宫肌瘤、巧克力囊肿、畸胎瘤、卵巢囊腺癌等在MRI上信号具有特征性,手术符合率可达100%;部分卵巢实性肿瘤定性较为困难。结论 MRI影像诊断女性盆腔疾病结果与临床及病理结果相符率较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