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天性梅毒亦称胎传梅毒,是由于感染梅毒的孕妇通过胎盘将梅毒螺旋体传染给胎儿所致。绝迹了近40年的小儿先天性梅毒如今又卷土重来。由于过去发病率较低,对该病的认识不足,以致临床出现一些误诊或漏诊的情况。现将我科近1年来误诊的2例患儿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了解3个月以下幼婴先天性梅毒(CS)的临床特点及误诊情况.方法 收集我院1997年1月-2007年5月确诊为先天性梅毒的3个月以下幼婴121例,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个月以下幼婴先天性梅毒的临床表现多样,累及皮肤、呼吸、消化、血液、神经、骨骼等多系统,121例中白细胞增高89.3%,皮肤损害59.5%,肝脏肿大56.2%,脾肿大41.3%,贫血38.8%,发热28.9%,病理性黄疸24.0%,出生后生长发育迟缓12.4%,骨骼损害54.3%等;误诊率17.4%,误诊疾病达10种.结论 3个月以下幼婴先天性梅毒的临床表现复杂多变,缺乏特异性,易被误诊,需要临床医师提高警惕;恢复婚检,大力开展梅毒筛查以及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对预防先天性梅毒的发生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早期诊断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先天性梅毒又称胎传梅毒 ,是胎儿在母体内梅毒螺旋体通过胎盘进入血循环所致 ,近年来发病呈增多趋势。但由于新生儿早期先天性梅毒表现不典型 ,患儿母亲相关病史难以提供 ,以及新生儿又常合并其他疾病 ,所以极易误诊 ,现报道本科 1999年 12月至 2 0 0 2年 1月收治的 12例确诊病  相似文献   

4.
先天性梅毒的临床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先天性梅毒又称胎传梅毒,多通过母婴垂直传播,是梅毒螺旋体自母体经胎盘及脐静脉进入胎儿血循环所致,梅毒螺旋体有吸附和产生分解酶的功能,在孕早期就能通过绒毛膜进入胎儿体内,在妊娠早、中、晚各期,梅毒螺旋体均可穿越胎盘进入脐带血感染胎儿,被感染几率接近100%。常累及全身多系统和脏器,被感染的婴儿出生时出现临床症状者仅40%,约60%无症状,常于生后数周或数月内发病。由于新生儿早期先天性梅毒表现不典型,患儿母亲相关病史难以提供,新生儿又常并其他疾病,极易延误诊断。先天性梅毒可分为早期先天性梅毒、晚期先天性梅毒和潜伏期梅毒。  相似文献   

5.
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感染侵犯多系统多脏器的慢性系统性传染病,先天性梅毒是由胎盘垂直传播所致。随着成人梅毒发病率的上升,先天性梅毒也呈上升趋势。因先天性梅毒病人的分泌物、体液中含大量的梅毒螺旋体,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且患病新生儿的表现可不典型,若临床对此病认识不足,极易造成误诊、漏诊,从而造成梅毒的传播和蔓延。因此早识别、早诊断、早隔离至关重要。现将我科于1998年11月~2003年7月收治13例先天性梅毒患儿相关消毒隔离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梅毒的预防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梅毒主要通过血源传播,一般发生在妊娠16周以后,一旦孕妇感染梅毒,垂直传播几率几乎为100%。妊娠期梅毒不但引起严重的产科并发症(如早产、流产等),而且会引起严重的先天性梅毒。所以先天性梅毒的防治不仅是针对先天性梅毒患儿,而且还包括其母亲在妊娠期的治疗,因为妊娠梅毒的治疗直接关系到胎儿及新生儿。对妊娠梅毒进行治疗是预防先天性梅毒最有效的措施。目前大多数专家认为,只要血清学试验阳性的孕妇都应考虑抗梅毒治疗,但应除外既往感染。先天性梅毒的治疗应包括有症状和无症状患儿,因母亲可经胎盘将非螺旋体及螺旋体IgG抗体传递给胎儿,使先天性梅毒诊断变为复杂,所以对有梅毒、接受过青霉素不规则治疗或青霉素以外的药物治疗的母亲,婴儿一出生即使无症状也应纳入治疗范围。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母亲梅毒治疗情况对新生儿先天性梅毒发病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我科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阳性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将TPPA阳性新生儿分成母亲正规治疗组、非正规治疗组及未治疗组,对3组新生儿先天性梅毒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总结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临床表现.结果 117例TPPA阳性新生儿中,确诊先天性梅毒患儿26例.母亲正规治疗组新生儿先天性梅毒发生率明显低于非正规治疗组及未治疗组(6.6%比47.1%、36.1%,P均<0.01).新生儿先天性梅毒可累及多个系统,表现为皮肤损害、病理性黄疸、肝脾肿大、水肿、贫血、血小板减少、C反应蛋白增高、骨损害、脑脊液异常等.结论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需结合母亲病史及梅毒血清学检查.积极防治母亲梅毒感染是预防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先天性梅毒临床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先天性梅毒又称胎传梅毒,多通过母婴垂直传播,是梅毒螺旋体自母体经胎盘及脐静脉进入胎儿血循环所致,梅毒螺旋体有吸附和产生分解酶的功能,在孕早期就能通过绒毛膜进入胎儿体内,在妊娠早、中、晚各期,梅毒螺旋体均可穿越胎盘进入脐带血感染胎儿,被感染几率接近100%。常累及全身多系统和脏器,被感染的婴儿出生时出现临床症状者仅40%,约60%无症状,常于生后数周或数月内发病[1,2]。由于新生儿早期先天性梅毒表现不典型,患儿母亲相关病史难以提供,新生儿又常并其他疾病,极易延误诊断。先天性梅毒可分为早期先天性梅毒、晚期先天性梅毒和潜伏期梅…  相似文献   

9.
梅毒是性传播疾病中危害最大的一种,先天性霉毒亦称胎儿梅毒,是由感染梅毒的孕妇通过胎盘将梅毒螺旋体传给胎儿所致。现将我院儿科2001年6月~2004年5月收治的30例先天性梅毒病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先天性梅毒骨损害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3年临床资料较完整,并经血清学证实的13例先天性骨梅毒病例。结果 病理损害为干骺端炎、骨膜炎和骨髓炎,而以干骺端炎为主。骨干骺端炎,主要累及桡、尺骨,显示干骺端骨质密度减低,严重者出现骨质破坏。骨干炎,主要累及尺、桡骨、股骨、胫骨、顶骨、颅骨穹窿部,均显示骨质密度降低。骨膜炎,全部伴有千骺端炎,均表现为葱皮样骨膜增生或有骨膜反应。结论 先天性骨梅毒具有病变对称多发性、广泛而不规则增生破坏的特点,好发于四肢长骨,较少累及颅骨、短骨。  相似文献   

11.
先天性梅毒38例临床分析与随访观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先天性梅毒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38例经临床、X线检查及梅毒血清学检查确诊的先天性梅毒进行资料分析与随访.结果正规青霉素治疗后,临床痊愈28例,好转8例,放弃治疗2例.16例获得随访,快速血清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6个月转阴率为62.5%,1岁时转阴率达81.25%;血清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均持续阳性.骨损害于1岁左右恢复正常.结论先天性梅毒应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青霉素治疗要足量,疗程应正规,以免复发.  相似文献   

12.
先天性梅毒预防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梅毒主要通过血源传播,一般发生在妊娠16周以后,一旦孕妇感染梅毒,垂直传播几率几乎为100%。妊娠期梅毒不但引起严重的产科并发症(如早产、流产等),而且会引起严重的先天性梅毒。所以先天性梅毒的防治不仅是针对先天性梅毒患儿,而且还包括其母亲在妊娠期的治疗,因为妊娠梅毒的治疗直接关系到胎儿及新生儿。对妊娠梅毒进行治疗是预防先天性梅毒最有效的措施。目前大多数专家认为,只要血清学试验阳性的孕妇都应考虑抗梅毒治疗,但应除外既往感染。先天性梅毒的治疗应包括有症状和无症状患儿,因母亲可经胎盘将非螺旋体及螺旋体IgG抗体传…  相似文献   

13.
早期先天性梅毒6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先天性梅毒亦称胎传梅毒,现将我科1998年1月至1999年6月收治的6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早期先天性梅毒诊断和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峰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22):1525-1526
先天性梅毒(syphilis)又称胎传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kum,TP)经胎盘感染胎儿引起。我国儿童梅毒中先天性梅毒占绝大多数,其发病率随着我国孕龄妇女梅毒发病率增加而呈上升趋势。未经治疗或接受不适当治疗的梅毒孕妇可在其疾病的任何临床阶段将感染传给其胎儿。未经治疗的原发性梅毒孕妇的胎传率可高达70%~100%,一期梅毒孕妇的胎传率为90%,而晚期梅毒孕妇的胎传率约为30%。一般认为,感染时胎龄愈大,胎儿感染的几率愈小。  相似文献   

15.
先天性梅毒20例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近年我国梅毒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随着育龄妇女发病率的增加,先天性梅毒的发病率亦明显增加。我院新生儿病房自2001年以来共收治先天性梅毒患儿2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32例先天性梅毒的血液系统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梅毒(Congenital syphilis)又称胎传梅毒。是孕妇通过胎盘将梅毒螺旋体传给胎儿所致。梅毒近十几年来有增多趋势,其危害性仅次于艾滋病。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早期诊断,现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32例先天性梅毒临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先天性梅毒骨损害的X线特征及其在先天性梅毒(congenital syphilis,cs)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10月~2004年3月收治的12例CS患儿骨骼X线。结果12例患儿均有骨骼异常,表现为干骺端不规则透亮带12例,钙化带呈锯齿样、虫蚀样改变5例,干骺端密度减低6例,骨膜炎7例,骨髓炎4例。结论CS骨损害具有多发、对称、同时、广泛受损、长骨为主的特点,X线检查在早期诊断CS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先天性梅毒骨骼改变的X线表现:附11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分析先天性梅毒骨骼改变的X线征象,以利于梅毒的早期诊断,将经血清学检查确诊的11例先天性梅毒,结合临床症状分析其骨骼改变的X线表现。结果:①长骨干骺端致密改变,致密线下方出现横形透亮带,长骨干骺端锯齿状改变,局限性骨质缺损;②骨膜反应;③病理性骨折。提示:X线平片能反映骨骼尤其是长骨的改变(包括干骺端炎、骨膜炎、病理性骨折等),结合临床表现,有助于及时发现先天性梅毒。  相似文献   

19.
先天性梅毒流行病学现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先天性梅毒即胎传梅毒,严重危害胎儿、新生儿的健康,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其发病率呈增高趋势,是当今世界广泛关注的健康问题。一、世界流行状况1941年后,随着青霉素的问世,世界各国梅毒感染人数迅速减少,先天性梅毒发病也大为减少;但20世纪90年代后期,世界各国感染梅毒人数迅速增加,如俄罗斯1991年18岁以上人群梅毒感染率为0.804/万,1999年达20.9/万[1],先天性梅毒发病率与女性梅毒感染率相平行。莫斯科孕妇梅毒发生率从1990年0.02%到1998年1.10%,是1990年的50余倍[2]。WHO在2002年报道东亚、太平洋、北非孕妇梅毒患病率苏丹为2.4%,摩洛哥3…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新生儿梅毒螺旋体(TP)-IgM抗体的检测方法,及其在先天性梅毒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和TP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检测梅毒新生儿及其母亲血清TP-IgM抗体,同时检测血清TRUST滴度。以德国欧蒙试剂为对照,评估去除血清中IgG抗体和IgG型类风湿因子(IgG/RF)、酶标抗IgM抗体和酶标TP抗原等方法对IgM抗体检测效能的影响。结果 108例梅毒新生儿及其母亲TP-ELIS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梅毒母亲的TRUST阳性率显著高于其新生儿(P<0.05),而且梅毒母亲TRUST抗体滴度普遍高于新生儿(P<0.05)。与对照方法相比,IgM抗体检测时去除血清中IgG抗体可获得更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Kappa>0.75),而使用酶标抗人IgM抗体(间接法,Kappa=0.956)比使用酶标TP抗原(双抗原夹心法,Kappa=0.817)的检测结果与对照方法更相近。结论 TRUST和TP-ELISA检测对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早期诊断意义较小,而TP-IgM抗体检测方法在先天性梅毒的早期诊断中有较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