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单克隆抗体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保护作用。方法48只7 d龄SD大鼠随机分为缺血缺氧组(A组)、ICAM-1单抗治疗组(B组)、生理盐水组(C组)和正常对照组(D组)。其中A组观察到再给氧后2 h,24 h,48 h,72 h和168 h处死,B,C,D组观察到再给氧后48 h处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HE染色观察1CAM-1在不同时间脑组织的表达和脑组织中性粒细胞浸润情况。结果A组再给氧2 h,脑微血管内皮细胞ICAM-1微弱表达,24 h后表达开始增加,48 h达到高峰,同时受损脑组织中性粒细胞浸润也随之增加。B组再给氧48 h后,ICAM-1表达强度及中性粒细胞浸润比同时间点缺氧缺血组明显降低。结论HIBD时ICAM-1的表达与中性粒细胞浸润密切相关,ICAM-1单抗对新生大鼠HIBD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Caspase-1mRNA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HIBD)后Caspase 1mRNA的表达变化。方法 制备新生大鼠左脑HIBD模型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测定HIBD 12、2 4、72 ,96h不同时点脑皮质Caspase 1mRNA的表达 ,同时观察光镜下神经元坏死情况。结果 假手术对照组有少量Caspase 1mRNA表达 ,HIBD 12hCaspase 1mRNA的表达仍较少 ,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HIBD 2 4~ 96hCaspase 1mRNA的表达逐渐增多 ,达高峰 ,同其他各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光镜下HIBD 2 4~ 96h神经元坏死明显加重。结论 新生大鼠HIBD可诱导Caspase 1mRNA的表达 ,可能参与了新生儿HIBD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63只7日龄wistar大鼠分为假手术对照组15只、HIBD组18只和bFGF治疗组30只(17.5μg/kg12只,10μg/kg18只)。制备大鼠HIBD模型,给予治疗组大鼠连续7d腹腔注射bFGF,对HIBD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全部大鼠于术后14d处死,观察脑的大体、光镜及电镜下的改变;另取鼠72只(bFGF组12只,未治疗组48只,对照组12只)制备HIBD模型,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检测新生大鼠HIBD后不同时间脑皮质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mRNA的表达及bFGF干预对它的影响。结果 新生大鼠HIBD后2周脑大体改变明显,脑萎缩、脑软化及空洞形成的发生率分别为73.3%、60.0%和26.7%。bFGF治疗可降低脑萎缩、脑软化的发生率(31.0%、24.1%)(P<0.05)。电镜下可见bFGF对HIBD后的神经元、血管内皮细胞及神经胶质细胞的超微结构均有明显的促修复作用。HIBD6h后,ICAM-1mRNA开始明显增高,24h达高峰,7d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高峰表达时病侧脑ICAM-1mRNA为正常组的3.6倍(P<0.01),为健侧脑的2.2倍(P<0.05)。bFGF干预组ICAM-1mRNA表达低于HIBD组(P<0.05)。结论 bFGF对新生大鼠HIBD具有防治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受损神经元的物质代谢、抑制HIBD后ICAM-1mRNA的过度表达而加快神经再生修复。  相似文献   

4.
为确定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神经细胞凋亡时程、采用HE染色及TUNEL研究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显示,新生大鼠缺氧缺血后3周时,左脑仍有少量凋亡细胞存在,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于4周时左脑凋亡细胞数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提示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持续至损伤后4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硫酸镁预处理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HIBD)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HE和TUNEL染色分别观察正常对照组、缺氧缺血组、硫酸镁预处理组新生鼠大脑神经细胞组织学改变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硫酸镁预处理组新生鼠大脑组织病变范围和程度较缺氧缺血组减轻 ,且凋亡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结论 硫酸镁预处理可减轻新生鼠HIBD程度 ,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石杉碱甲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石杉碱甲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保护作用。方法7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缺氧缺血组和石杉碱甲组,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脑损伤后0、60、120min和石杉碱甲组右侧脑组织中谷氨酸含量;光镜下计数缺氧缺血及予石杉碱甲后海马CAl区神经元。结果石杉碱甲组脑组织谷氨酸含量与缺氧缺血120min组比较明显降低;脑损伤21d后,石杉碱甲组海马C~1区神经元明显增多,与缺氧缺血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石杉碱甲能抑制脑组织中谷氨酸释放,并对大鼠海马CAl区神经元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细胞凋亡抑制蛋白1(cIAPl)的变化。方法建立新生大鼠HIBD动物模型,采用RT-PCR技术检测缺氧缺血(HI)后不同时间点缺血侧脑组织中cIAP1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正常组中有cIAPl基因表达,HI组cIAPl基因表达明显下调,且随HI后时间的延长,cIAPl基因表达在HI后6h开始下调,24h下调最明显,48-72h有所回升。结论脑缺氧缺血引起的神经细胞凋亡可能与clAPl基因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外源性前列腺素E1(PGE1)对缺氧缺血新生大鼠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NO水平的影响。方法选用7日龄Wistar大鼠60只,制备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模型后注射PGE1及川芎嗪(TMP)。缺氧缺血后48h处死,取大脑皮质,制作脑组织匀浆,检测脑组织SOD、NO水平。结果HIBD组脑组织SOD水平低、NO水平高,同正常组对比均有显著差异(P均<0.01),PGE1、TMP治疗组SOD水平高、NO水平低,同HIBD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均<0.01)。结论PGE1可通过血脑脊液屏障使大脑皮质SOD水平升高,NO水平降低,对HIBD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高压氧(HBO)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保护作用,应用新生Wistar大鼠制备HIBD模型,将HBO及HBO+胞二磷胆碱(CDPC)应用于这些模型中,观察它们对HIBD模型鼠的体重增长、病死率、脑病变的影响,并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MEL)检测HBO对HI后脑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表明CDPC及HBO+CDPC治疗后减轻了病死率及脑病变率;并使HIBD模型鼠体重增长快于未治疗组,但两治疗组间差异不显著;HBO治疗组未明显减轻死亡率及脑病变率,也未明显减轻脑细胞凋亡;CDPC及HBO+CDPC却明显减轻了脑细胞的凋亡(P<0.001),但两组间差异不显著.因此提示,HBO对HIBD的保护作用尚待定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发生机制.方法 建立新生大鼠HIBD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及HIBD 6 h、12 h、24 h、48 h、72 h组,每组6只.观察脑组织大体病理学改变.采用Real-time Q-PCR方法测定大鼠脑组织MMP-9 mRNA和TIMP-1 mRNA表达.结果 (1)新生大鼠HIBD后12~48 h脑水肿明显,可见点状软化坏死灶.(2)假手术组大鼠MMP-9 mRNA表达水平极低,HIBD组大鼠在缺氧缺血6 h表达开始增高,24 h达高峰,此后渐渐下降,但72 h仍维持较高的水平,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3)假手术组大鼠TIMP-1 mRNA表达水平极低,HIBD组大鼠在经历缺氧缺血6、12、24h,TIMP-1 mRNA表达水平有微弱升高,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48 h后TIMP-1 mRNA表达下降到假手术组水平(P>0.05).(4)MMP-9 mRNA/TIMP-1 mRNA比值在假手术组接近1:1,HIBD组缺氧缺血12 h后比值升高,在48 h达到高峰,72 h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假手术组(P<0.01).结论 新生大鼠HIBD后可诱导MMP-9 mRNA表达,而MMP-9 mRNA和TIMP-1 mRNA表达的失衡可能参与了HIBD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缺氧缺血脑损伤 (HIBD)新生大鼠的脑组织葡萄糖、ATP及脑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 (SDH)活性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将HIBD模型鼠随机分为缺氧缺血常温恢复组 (IN)和亚低温干预组 (IH) ,同时设常温对照组 (NC)和亚低温对照组 (HC)。各组动物在缺氧缺血结束后不同时间点 (0 ,2 ,6 ,2 4 ,4 8,72h)断头取脑 ,测定脑匀浆葡萄糖含量、ATP含量及脑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 (SDH)活性。结果:脑糖在缺氧缺血0h明显低于对照组 ,缺氧缺血 2h后即恢复正常。IN组脑ATP含量及SDH活性先行下降 ,以后逐渐恢复 ,72h达高峰 ;IH组从缺氧缺血 6h后或 2h起ATP及SDH活性均显著高于同一时间点IN组。ATP含量与SDH活性呈显著正相关 (r =0 .5 15 ,P <0 .0 1)。结论:亚低温可减轻HIBD鼠线粒体SDH活性下降 ,改善能量代谢 ,增加脑ATP合成 ,从而保护脑组织。  相似文献   

12.
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大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脂(GM1)对缺氧缺血(HI)新生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对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生后第7天的SD大鼠,制备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模型。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Bax/Bcl-2的表达。结果:新生大鼠HI后脑细胞存在凋亡。GM1治疗能减少细胞凋亡。治疗组皮质凋亡细胞数为55.75±6.71,较HI组75.25±4.94下降(P<0.01);治疗组海马凋亡细胞数较对照组也有下降(47.25±6.6 vs 32.14±4.88),P<0.01。各组Bax和Bcl-2表达皆为阳性,但在HI对照组,Bax表达更强,而Bcl-2表达较弱。结论:应用GM1治疗HI脑损伤可减少脑细胞凋亡,GM1治疗对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表达有一定的影响,HI脑损伤后细胞凋亡可能与这两种基因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亚低温对新生鼠缺氧缺血脑损伤(HIBD)大脑皮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血糖水平影响的研究,探讨亚低温对HIBD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建立新生鼠HIBD标准化动物模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1℃亚低温和34℃亚低温干预组及假手术组,应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大脑皮质区NSE阳性神经元数目,并利用微量血糖监测仪测定血糖。结果:缺血缺氧后12 h,24 h亚低温干预组大脑皮质NSE阳性神经元数目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1℃亚低温组:(54.3±6.5) vs (82.3±6.0),(34.6±5.6) vs (53.3±5.6),P<0.05 或 0.01;34℃亚低温组:(56.8±7.1) vs (82.3±6.0),(32.9±4.9) vs (53.3±5.6),P<0.05]。缺氧缺血后12 h,24 h 血糖水平[31℃亚低温组:(5.74±1.52),(5.89±1.62) mmol/L;34℃亚低温组:(5.69±1.48),(5.91±1.53) mmol/L]亦显著高于对照组[(3.64±1.22),(4.16±1.54) mmol/L](P<0.01)。31℃亚低温和34℃亚低温干预两组间各个时期大脑皮质区NSE阳性神经元数目及血糖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亚低温可通过抑制神经元内NSE活性及升高血糖水平,对HIBD新生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大鼠HIE模型了解正常情况下及缺血缺氧损伤后脑组织铁的组织化学改变。方法:实验分正常对照组和HIE组。正常对照组分别于 8 d,10 d,14 d,21 d 龄处死(每时间点3只),HIE组分别于 7 d 龄大鼠(HIE)模型制成后观察 12 h,24 h,3 d,7 d,14 d 处死(每时间点3只)。各组脑组织切片,进行铁Perl's染色和光镜观察。结果:正常大鼠脑组织铁染色阳性细胞较少且主要见于扣带及胼胝体、脑室周围、内囊及外囊的尖部。形态学上铁染色阳性细胞主要与少突神经胶质细胞和小神经胶质细胞相似。HIE组缺血缺氧损伤后 12 h 脑组织铁染色情况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缺血缺氧损伤后随时间推移铁染色逐渐增强,1周时为甚,以皮质、内囊及海马回处最明显,铁染色阳性神经胶质的增多程度大于铁染色阳性细胞的增多程度,有明显的傍血管现象。结论:铁染色可作为判断脑组织缺血缺氧中晚期损伤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脑内神经突起外生及突触重建标志蛋白--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mRNA表达的变化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取20只正常Wis-tar大鼠为正常对照组,另取54只7日龄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HIBD组和bFGF治疗组。HIBD模型参照Rice法制成。治疗组于损伤后腹腔注射bFGF、每天4U/g,直至处死;HIBD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测定3组大鼠损伤后1 d,3 d,7 d(即8,10,14日龄)以及正常大鼠2 d,5 d,7 d及14 d脑内GAP-43 mRNA的表达。结果:正常大鼠生后2天GAP-43 mRNA表达较低(0.16±0.19),以后逐渐增强,7d高峰表达,至14 d仍有较高水平表达(1.0±0.70)。HIBD后1 d双侧脑组织GAP-43 mRNA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减低。bFGF治疗3 d后,与同组治疗后1天及同日龄HIBD组比较,双侧脑组织GAP-43 mRNA表达显著增加,至7 d仍维持较高表达。结论:新生大鼠生后脑内GAP-43mRNA表达呈时间依赖性变化,与脑发育及功能成熟过程密切相关,bFGF对脑损伤后细胞增殖及功能重建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内源性一氧化碳(CO)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的作用。方法:32例HIE新生儿(轻度10例,中度16例,重度6例)于急性期(3 d内)及恢复期(生后第10天)检测血浆CO水平,生后5~7 d进行颅脑CT扫描检查确定脑损害程度。观察血浆CO在急性期、恢复期的动态变化及与病情、脑损害程度的关系。30例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结果:HIE新生儿轻、中、重度组急性期血浆CO水平分别为(1.34±0.88) mg/L,(1.68±1.25) mg/L,(2.79±0.96) mg/L,对照组为(1.16±0.82) mg/L。除轻度组外,中、重度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或 0.01=,重度组明显高于轻、中度组(P<0.01 或 0.05=,CO水平随脑损害程度加重而增高;恢复期轻、中、重度组血浆CO水平均降至正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血浆CO水平与HIE病情及脑损害严重程度密切相关,CO可能在新生儿HIE的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在新生大鼠HIBD晚期的蛋 白表达情况以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其影响。方法:采用新 生大鼠HIBD模型,新生7 d龄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HIBD组、假手术组、对照组(生理 盐水治疗)及bFGF治疗组。分别于缺氧缺血(HI)后2周、3周或4周处死大鼠,用免疫组织化学 染色方法观察脑组织Caspase-3的表达情况,用TUNEL法观察神经细胞DNA断裂情况。 结果:①HI后2周和3周时左脑凋亡细胞数高于假手术组(P<0.05);②HI后 2周和3周时脑组织Caspase-3平均光密度值(0.39±0.04, 0.38±0.04)明 显高于相应假手术组(0.36±0.01, 0.36±0.02),差异有显著性(P< 0.05);③bFGF组于治疗3周后Caspase-3平均光密度值(0.36±0.09)低于对照 组(0.37±0.04)和HIBD组(0.38±0.04),差异有显著性(P<0.05) ;④bFGF治疗3周后TUNEL阳性细胞数(4.20±1.30)亦明显少于对照组(9.80± 1.92)和HIBD组(8.00±1.0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Caspase-3参与了新生大鼠HIBD过程,并持续活化;bFGF可能通过下调HIBD模型 鼠脑组织中Caspase-3的表达及阻止其随后的DNA断裂,从而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广谱Caspase抑制剂N-苯甲基氧化碳酰-缬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氯化丙酮(zVAD-fmk)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保护作用。方法将新生7日龄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缺氧缺血(HI)对照组(A)、zVAD-fmk治疗组(B)和假手术组(C)。B组动物于HI前即刻脑室注射zVAD-fmk 1μg,A组注射同体积PBS。建立HIBD动物模型,观察HIBD模型大鼠HI后24 h脑含水量及流式细胞术检测海马细胞凋亡百分率1、4 d体质量增长率和脑组织病理变化。结果HI后24 h,B组HIBD新生鼠结扎侧脑组织含水量、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率较A组明显减少;HI后14 d体质量增长率B组与A组无显著差异;缺血侧皮质、海马神经元死亡率B组较A组明显降低。结论脑室注射zVAD-fmk可减少HIBD后早期和中期神经细胞凋亡,对新生大鼠HIBD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神经生长因子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GF)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保护作用。方法:将新生7日龄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NGF治疗组(n=16),对照组(n=16)和假手术组(n=8),缺氧缺血(HI)后即刻腹腔注射100 U NGF或等量生理盐水(假手术组不注射),然后观察NGF对HIBD模型鼠的体重增长、脑组织病理及超微结构改变的影响,并用TUNEL法原位标记DNA片段,观察NGF对HIBD后脑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NGF治疗组体重增长(4.16±0.24) g明显高于对照组(2.86±0.17) g,(P<0.01);TUNEL检测结果,HIBD后24 h治疗组左侧海马和皮质凋亡细胞数(分别为199.75±19.61,182.75±19.12)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85.50±32.67,271.00±28.36)(P<0.01);HIBD后48 h治疗组左侧海马、皮质凋亡细胞数(分别为77.75±15.76,82.50±19.15)亦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06.50±16.96,122.75±16.56)(P<0.01)。结论:外源性NGF对HIBD后脑细胞凋亡可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