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关节腔注射肾上腺素结合术后夹闭引流管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方法:选纳2009年2月~2012年5月入住本院并符合选纳标准的70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术前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缝合关节囊结束前注入50ml低浓度肾上腺素(1:200000),引流管术后夹闭,直至术后4小时开放;对照组常规缝合后,置引流管。术前及术后24小时检测血红蛋白(Hb)及红细胞压积(Ht),术后24小时、48小时计算失血量,术后半年2组患者采用美国膝关节学会评分(KSS评分)。结果:术后24小时失血量、48小时失血量,术后24小时Hb、Ht下降值,输血患者数2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为失血量试验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Hb、Ht下降值试验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同时在输血患者数方面,试验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而在膝评分及膝功能评分方面,2组无显著性差异。所有患者均无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关节腔注射肾上腺素结合术后夹闭引流管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对减少术后失血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并且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5):55-59+64
目的 探讨一种既能减少THA术后失血,又不影响其髋关节功能恢复的有效引流方式。方法 将2017年8月~2019年5月在我科首次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20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患者随机分成4组,每组30例;实验组:切口引流管夹闭2 h(A组)、4 h(B组)和6 h(C组)后开放,对照组(D组)持续负压引流。记录各组术后0~8 h、9~12 h、13~18 h、19~24 h的切口引流量;术前与术后24 h血红蛋白含量(Hb)差值;各组异体血输血例数;换药次数;术后第1、3天的VAS评分;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及出院日、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 实验组术后前8 h切口流量、术前与术后24 h的Hb差值、异体血输血人数及部分切口并发症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术后9~12 h、13~18 h、19~24 h四组切口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3天VAS评分对照组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术后不同时间节点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引流管夹闭能有效减少THA术后失血,减轻患者疼痛、且不影响术后髋关节功能快速康复,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且术后夹闭4 h效果优于2 h、6 h。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间断夹闭引流管联合持续循环压冷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8年2月至2018年10月某地某三甲医院入院的符合条件的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四组每组35例,术后所有患者均给予弹力绷带包扎患肢,空白组(B组)给予术后常规切口引流护理;间断夹闭引流管组(C组)术后每夹闭115min开放引流管5min直至6h后持续开放;循环加压冷疗组(R组)术后给予持续循环加压冷疗48h,同时密切观察冷疗区域患肢皮肤的情况,防止冻伤的发生;间断夹闭引流管联合循环加压冷疗组(T组)术后给予间断夹闭引流管6h,每夹闭115min开放引流管5min直至6h后持续开放联合持续循环加压冷疗48h。观察并记录四组患者术后6h、12h、24h、48h的引流量,记录术后12h、24h、48h四组组患者的疼痛VRS评分。采用SPSS 20.0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学数据描述为mean±SD,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多组计量资料的比较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统计学差异界定值取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四组患者随着时间的延长引流量均减少,相同时间段患者引流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T组效果最显著;四组患者疼痛评分随时间延长降低,相同时间的疼痛评分T组与C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间断夹闭引流管联合循环加压冷疗可有效减少膝关节置换术后出血、疼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早期夹闭引流管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出血及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定在本院接受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74例,研究时段自2016年1月-2018年8月,分组原则以入院顺序奇偶性为主,分对照组(37例,持续开放引流管)、观察组(37例,早期夹闭引流管),比较出血量及膝关节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术后24 小时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tc)均显著较对照组高,P<0. 05(具统计学差异);术前观察组HS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存在差异,但P>0. 05(不具统计学差异),术后8周2组评分升高,较术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针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早期夹闭引流管可有效降低术后出血量,且不会干扰膝关节功能恢复,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TKA(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不同拔管时间对术后总失血量及手术切口愈合的观察,确定最佳引流及拔管时间。方法对收治初次行TKA的80例老年患者,分为对照组(12 h拔管)和试验组(24h拔管),每组各40例。于术后24 h记录2组总失血量、引流管总引流量及Hb与Hct,并在拔管后做引流管顶端细菌培养,同时观察术后患者引流管切口处渗血及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2组术后24 h总失血量及引流管总引流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12 h引流量占24引流量的75%。2组术后24 h的Hb与H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组拔除引流管后引流管出口处渗血者分别有13例和2例,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0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切口均为甲级愈合,拔除引流管顶端细菌培养均为阴性。结论 TKA后关节腔引流建议在24 h内完成,术后12~24 h拔除为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引流管夹闭时间对引流量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18例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实验1组和实验2组。对照组按传统方法正常负压保持引流通畅;实验1组手术完毕缝皮后即夹闭引流管,至术后4h后持续开放;实验2组手术完毕缝皮后即关闭引流管,至术后6h后持续开放;观察各组术后8、12、24h的切口引流量,引流管关节腔内末端细菌培养情况,切口愈合时间,出院时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术后8、12、24h的切口引流量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引流量明显多于实验1组和实验2组,实验2组最少,切口愈合时间、出院时关节功能评分及引流管顶端细菌培养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6h内暂时夹闭引流管能减少切口引流量,且对切口的愈合情况及关节功能的恢复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3D打印导航模板膝关节置换术中使用氨甲环酸对减少初次单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失血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1月本院行单侧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共60例(60膝),将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术中采用3D打印导航模板技术并予关节腔内注入氨甲环酸60 m L(0.6 g)且保持引流管关闭3 h,对照组未采用3D打印导航模板技术,术中关节腔内注射生理盐水60 m L,并保持引流管开放,两组引流管均于术后48 h拔除。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年龄、性别、左/右侧、体重指数、ASA评分、PT、APTT、FIB、术前HGB和HC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 d两组HGB和HC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时间、术后总失血量、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及输血量较对照组均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复查双下肢静脉彩超未发现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3D打印导航模板膝关节置换术中使用氨甲环酸关节腔内注射并维持引流管夹闭3 h,能有效减少初次单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失血量,且不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该方案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引流管的不同管理方式在膝骨关节炎(KO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6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6例行TKA治疗KOA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三组,各32例。A组TKA术中不放置引流管;B组TKA术中放置引流管,早期夹闭2 h后持续引流;C组TKA术中放置引流管,每2 h中间断夹闭110 min,开放10 min,直至6 h后持续开放。记录三组术前和术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患肢周径、膝关节活动度(ROM)、术后引流量、总失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三组hb、HCT较术前降低,且B组低于A组、C组(P<0.05)。术后三组VAS评分低于术前,患肢周径长于术前,且B组和C组VAS评分低于A组,患肢周径短于A组(P<0.05)。三组术后总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引流量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ROM不同时间、组间及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三组各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Superpath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氨甲环酸静脉联合关节腔内注射后引流管夹闭时间对术后失血量的影响。方法筛选出75例符合诊断及排除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A、B、C、D、E五组,每组15例。五组患者均于切皮前10 min静脉滴注氨甲环酸氯化钠100 mL。缝合关闭切口后,A组通过引流管向关节腔内注射生理盐水50 mL,B、C、D、E组向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氯化钠溶液50 mL,然后各组均夹闭引流管;A、B两组于夹闭引流管30 min后打开。C、D、E三组患者分别于夹闭引流管60 min、90 min、120 min后打开,记录各组术后48 h引流量、总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及术后第1、3、5天及1个月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容、术后输血次数及输血量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者术后48 h引流量、总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均高于其他四组,A组各项结果与C、D、E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B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引流管内注入氨甲环酸的各组中,随着术后引流管夹闭时间的增加,术后48 h引流量逐渐减少,C、D、E三组术后48 h引流量明显少于B组,C、D、E三组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术后夹管60 min开始,随着夹管时间的增加,术后48 h引流量D组和E组较C组减少不明显,C、D、E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D、E四组间总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A组到E组,术后5组的血红蛋白减少量和红细胞比容减少量呈现下降的趋势,但5组之间比较结果显示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未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及肺栓塞的发生,术后无患者进行输血。结论静脉滴注联合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可减少Superpath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失血量;氨甲环酸注射入关节腔后夹闭引流管的时间对术后止血效果有影响,夹管60 min再开放引流止血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采用关节内注射氨甲环酸联合引流管夹闭3 h方案减少初次单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失血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骨科行单侧首次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90例(90膝),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患者均完善术前常规检查,同时行双下肢静脉彩超,试验组于手术关闭筋膜层后关节内注射氨甲环酸并夹闭引流管3 h,对照组关节内注射20 ml 0.9%氯化钠溶液并维持引流管开放,两组患者引流管均于术后48 h拔除。记录术前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左/右侧、体质指数、手术时间、美国麻醉师协会(ASA)评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术前及术后1、3 d血红蛋白及血细胞比容(HCT),总失血量、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输血量。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左/右侧、体质指数、手术时间、ASA评分、PT、APTT、FI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3 d血红蛋白及HC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方法与治疗时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总失血量、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输血量较对照组均减少(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且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术后第7天复查双下肢静脉彩超均未发现静脉血栓。结论关节内注射氨甲环酸联合引流管夹闭3 h方案可有效减少初次单膝关节置换术后的血液丢失,同时不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发生率,该方案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1.
灌注含肾上腺素生理盐水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腔内注入含肾上腺素生理盐水减少出血的疗效。方法全膝关节置换39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假体安装完毕、闭合皮下组织并固定引流管之后,向关节腔内注入含0.5%肾上腺素的生理盐水50mL;对照组常规处理,缝合伤口后不给予特殊处理,观察引流量。结果实验组术后12h平均引流量(148.9±90.42)mL,对照组(260±146.13)mL,两组有统计学意义口〈0.05);实验组术后总引流量平均(271±174.05)mL,对照组平均(530±227.68)mL,两组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TKA术后,注射含肾上腺素生理盐水能有效减少伤口渗出量。  相似文献   

12.
①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自体引流血经过滤抗凝后回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②方法使用回顾性评估设计,将42例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分为A、B两组。 A组15例,未进行自体血回输;B组27例,进行了自体血回输。分析自体血经过滤后回输的影响、出血倾向、出血量、异体输血比例和术后血红蛋白水平的变化等因素。③结果术后48小时内异体输血比例A组为26.7%(4/15),B组为0;术后14天异体输血比例A组为46.7%(7/15),B组为7.4%(2/27);平均出血量A组为(600&#177;150)mL,B组为(590&#177;160)mL;术后第1、7和14天血红蛋白水平平均下降值:A组分别为(2.9&#177;1.5)、(2.9&#177;1.6)和(2.3&#177;1.5)g/dL ,B组分别为(2.7&#177;0.8)、(4.0&#177;1.0)和(2.9&#177;1.3) g/dL。④结论自体血回输降低了异体输血的比例,而血液抗凝并没有增加出血量。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抗凝血的自体回输在节约用血方面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联合乌司他丁对二尖瓣膜置换术患者血液的保护作用,为更合理地应用氨甲环酸和乌司他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96例行二尖瓣置换术患者,随机平均分为氨甲环酸联合鸟司他丁组(A组)、氨甲环酸组(B组)、乌司他丁组(C组)、对照组(D组),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4、12h测定4组患者的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二聚体(D—D)水平,同时记录术后输血量,0-8、9-16、17-24、24h以后4个时间段的引流量。结果:4组患者术后1、4、12h的PLT计数和Hb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B组、C组术后各时间点PLT计数和Hb与D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术后1、4h的PT和APTT水平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B组、C组术后各时间点PT和APTT水平与D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术后1、4h的FIB和D—D水平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术后12hFIB和D—D水平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B组、C组术后各时间点FIB和D-D水平与D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术后0-8、9-16、17-24h引流量、总引流量及输血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甲环酸联合乌司他丁对二尖瓣膜置换术患者有血小板保护作用和抗纤溶作用,显著减少术后输血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塞来昔布(西乐葆)对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患者术后镇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行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术前术后均口服塞来昔布,对照组仅术后使用静脉用自控镇痛泵,观察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患者疼痛程度和膝关节的活动度。结果实验组术后6~48 h静息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术后关节功能方面显示,实验组术后2 d、14 d被动活动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40%和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研究组为(181.9±5.4)mL,对照组为(177.4±6.9)mL;术后出血量研究组为(544.7±2.7)mL,对照组为(511.4±3.1)mL;术后输血量研究组为(385.5±7.3)mL,对照组为(393.3±6.7)mL,上述指标两组对比结果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乐葆对手术后镇痛具有满意的疗效和安全性,能明显改善术后2周内的关节被动活动范围,适合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自制冰敷瓶结合米袋压迫患膝与膝关节置换术后常规术后处理进行比较,研究有效减少膝关节置换术后出血量、减轻术后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活动的方法。方法:40例行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自制冰敷瓶局部冰敷结合米袋压迫者纳入为治疗组,共20例;膝关节置换术后常规术后处理为对照组,共20例;对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术后总出血量、术前和术后1月Lysholm评分进行统计学比较与分析。结果:两组术后12、24 h静止VAS评分、48、72 h运动VAS评分、术后1个月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后2、12、24、48 h总出血量(总引流量)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KA术后应用自制冰敷瓶局部冰敷结合米袋压迫膝关节能明显减少术后出血量,减轻术后疼痛,改善术后功能,是一种有效减少TKA术后出血、减轻术后疼痛、改善功能的措施,具有临床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6.
项群  王四清  殷俊  王栋梁 《河北医学》2013,19(4):537-539
目的:研究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管夹闭与否及夹闭时间长短对术后失血量、输血量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本院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四组(不夹闭组、夹闭1h组、2h组、4h组),每组15例患者,分别记录术后24h总引流量,并进行术后红细胞比积检测;记录术后患肢肿胀、皮下瘀斑、术后疼痛评分、术后6周膝关节HSS评分。结果:夹闭2h组失血量、关节肿胀、皮下淤血发生率、术后疼痛、关节活动度评分最低。结论:夹管2h是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管夹闭最理想的时间选择。  相似文献   

17.
王建  李敬业  张亚狮 《中外医疗》2010,29(19):23-24
目的探讨小切口经股内侧肌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4年1月至2010年1月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经小切口股内侧肌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对照组采用经小切口髌骨内侧旁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观察2组的手术效果及疗效。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后引流出血量、起始下地行走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但2组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小切口经股内侧肌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疗效好,在手术时间、术后引流出血量、起始下地行走时间方面明显优于经小切口髌骨内侧旁入路,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 TXA)对全膝关节置换术( TKA)术后出血量、术后功能恢复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因骨性关节炎( OA)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46例,随机分为氨甲环酸组( A组,23例),对照组( B组,23例),A组于手术缝皮结束后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2.0 g氨甲环酸溶入20 mL生理盐水),B组注射20 mL生理盐水,均夹闭引流管2 h。比较两组术后可见失血量、输血例数、输血量、术后血红蛋白(Hb)及红细胞比容(HCT),术后6周随访膝关节HSS评分及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或肺栓塞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可见失血量、输血例数、输血量、术后Hb及HC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比较两组术中、术后3小时纤维蛋白原(Fg)、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膝关节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6例患者术后2周行下肢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未发现DVT形成,术后6周随访未发现下肢DVT或肺栓塞发生。结论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能明显降低患者术后失血量及输血率,并且没有增加下肢DVT形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术前急性自体血小板(Plt)分离回输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的血液保护效果。方法 36名择期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ASAⅡ~Ⅲ级,年龄24~60岁,体重53~71 kg。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18):对照组(A组)和急性Plt分离组(B组)。A组行单纯术中自体血回收,B组行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联合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回输及术中自体血回收,整个Plt分离过程在肝素化之前完成。于麻醉诱导前(T1)、肝素化前(T2)、术后1 h、24 h和48 h(T3、T4、T5)各时点记录相关血液凝血功能各项指标。记录ECC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1 h、24 h引流量和异体输血量。结果 B组急性Plt分离处理的全血容量为(1150±168)ml,采集富Plt血浆(177±32)ml,其中Plt计数(1 060±255)×109/L,占全身血容量Plt总数(25±4)%,Plt分离时间(38±11)min。与A组比较,B组术后1 h时Plt计数明显升高,术后1 h、24 h引流量、异体红细胞、Plt输注量和异体Plt输注率降低(P<0.05或0.01),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自体血小板分离回输联合术中自体血回收可改善心脏手术患者的凝血功能,并降低术后出血量和异体血的输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复合右美托咪定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择期行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Ⅰ组术后镇痛给予舒芬太尼125μg/(kg.d),Ⅱ组给予舒芬太尼110μg/(kg.d),Ⅲ组给予舒芬太尼110μg/(kg.d)+右美托咪定110μg/(kg.d)。三组术后镇痛持续剂量2 mL/h,单次负荷剂量0.2 mL,锁定时间30 min,总容量100 mL。记录三组术毕(T0)及术后4 h(T1)、8 h(T2)、12 h(T3)、24 h(T4)和48 h(T5)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Ramesay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三组术后各时点疼痛VAS评分均〈4分,T1~5时Ⅱ组疼痛VAS评分显著高于Ⅰ、Ⅲ组(P〈0.05);0~24 h内Ⅱ组自控按压次数明显多于Ⅰ组和Ⅲ组(P〈0.05)。Ⅰ、Ⅱ组术后T1~4Ramesay评分明显低于Ⅲ组(P〈0.05),其他时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Ⅱ、Ⅲ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可减少舒芬太尼使用量,同时降低其恶心呕吐发生率,但心动过缓发生率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