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3 毫秒
1.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特异性基因DD3在前列腺癌患者外周血中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集44例中晚期前列腺癌(PCa)患者、2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及18例健康男子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提取总RNA.RT-PCR琼脂糖电泳法检测DD3 mRNA,以β-actin为内参照,以出现311-bp和184 bP片段为DD3 mRNA阳性,仅出现184 bp片段为DD3 mRNA阴性. 结果 20例BPH患者和18例健康青年男子外周血标本中均无DD3 mRNA表达,44例PCa血标本中DD3mRNA表达13例(29.5%).B期、C期及D期患者DD3 mRNA阳性率分别为0%(0/3)、18%(2/11)及37%(11/30),各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a伴骨转移患者外周血中DD3 mRNA阳性率为44%(10/22),而无骨转移者其阳性率为14%(3/2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a未治疗组、去势治疗组的DD3 mRNA阳性率分别为64%(7/11)、18%(6/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Ca患者外周血中可检测到DD3 mRNA表达,DD3 mRNA可望作为诊断PCa血行转移和治疗监测的良好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前列腺癌患者尿液中DD3 mRNA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PCa患者尿液中DD3 mRNA的表达,并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从48例PCa患者、23例BPH患者和9例健康男性志愿者(对照组)前列腺按摩后初始尿液中分离细胞,采用RT-PCR方法检测其中DD3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BPH和对照组未见DD3 mRNA阳性表达,而PCa患者DD3 mRNA阳性率为81.3%(39/48),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尿液中DD3 mRNA的检测有望成为早期诊断PCa的一种无创、简单、敏感的方法,也有望成为PCa治疗后监测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3.
DD3 mRNA在前列腺癌组织中定量表达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DD3基因在前列腺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21例前列腺癌(PCa)组织、27例非前列腺部位的肿瘤组织、39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织和15例正常前列腺组织中的DD3的表达进行了定量分析,用ROC曲线对DD3 mRNA诊断PCa的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27例非前列腺组织中均未检测到DD3基因的表达。DD3在PCa组、BPH组和正常前列腺组表达量的中位数分别为7.2×106、2.5×104、1.5×104拷贝/mg组织。PCa组较BPH组和正常前列腺组DD3的表达量显著增高(P<0.01),而BPH组和正常前列腺组间则差异无显著性(P>0.05)。DD3表达量与临床分期和分化程度之间均无明显相关性。DD3 mRNA曲线下面积(AUC-ROC)为0.937(95%CI:0.879~0.995)。当临界值为1.4×105拷贝/mg组织时,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阳性拟然比(+LR)、阴性拟然比(-LR)分别为90.5%、85.0%、86.7%、76.0%、94.3%、6.03和0.11。结论:DD3 mRNA的表达仅限于前列腺组织,具有良好的组织特异性。DD3 mRNA表达在PCa组织中显著升高,在正常前列腺和BPH组织中差异无显著性。DD3 mRNA可作为PCa诊断的良好标志物,在PCa早期诊断、微转移诊断、预后判断、指导治疗等方面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联合检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P504S、p63、CK34 β E12及CK7在前列腺良恶性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实验选择前列腺癌(PCa)55例,前列腺高度上皮内瘤(HPIN)15例,非典型腺瘤样增生(AAH)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5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上述4组病理标本中P504S、PSA、CK34 β E12、p63及CK7的表达。结果随Gleason评分增加,PCa中PSA表达下降,不同Gleason评分的PCa的PSA表达差有显著性意义(P〈0.05);P504s在BPH中不表达,在HPIN、AAH中弱表达;在PCa中强表达,良恶性病变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不同Gleason评分的PCa的P504s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CK34 β E12和p63在BPH、在高度PIN和AAH中表达或呈不连续表达;在PCa55例中有54例不表达,1例局灶性表达;CK7在前列腺各种病变中均未表达。结论PSA只具有器官特异性,不具有肿瘤特异性;P504s作为一种检测前列腺肿瘤的新型分子标记物,可作为PCa诊断手段的有力补充;联合检测前列腺基底细胞标记物CK34 β E12、p63则能提高前列腺肿瘤诊断的准确性;CK7应用于前列腺穿刺活检中与移行细胞癌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FOXA1与前列腺癌(PCa)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的关系。方法:收集前列腺癌患者(3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21例)前列腺组织病理切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FOXA1和Ki-67的表达情况,进一步分析该分子阳性表达率与肿瘤临床分期、Gleason评分和CRPC的相关性。结果:PCa患者前列腺组织中FOXA1表达率明显高于BPH患者(100%vs 71.4%,P0.01),FOXA1的表达阳性率与Ki-67表达阳性率正相关(P0.001),与CRPC无明显相关性(P=0.391),但与Gleason评分(P=0.027)和肿瘤临床分期(P=0.002)相关。结论:FOXA1在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增高,晚期前列腺癌最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前列腺按摩后尿沉渣中AMACR mRNA含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前列腺癌(PCa)患者30例和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41例,在前列腺穿刺活检前收集前列腺按摩后的尿液,离心取细胞沉淀物,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AMACR mRNA的含量,并用PSA mRNA进行校正,即用AMACR mRNA表达量/PSA mRNA表达量比值来表示AMACR mRNA的含量。结果AMACR mRNA在PCa组患者尿液中的含量明显高于BPH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763,以0.277为截断值时,其诊断PCa的总体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6.7%和75.6%。如果血清PSA以10ng/ml为临界值,其总体特异度为58.5%(24/41),尿液AMACR mRNA较血清PSA具有更高的特异性。不同临床分期、不同病理分级之间,AMACR mRNA表达量及检测阳性率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尿液中AMACR mRNA的表达量可以作为前列腺癌诊断的一种非损伤性指标,而且在PCa的早期诊断中也有潜在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前列腺干细胞抗原在人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前列腺干细胞抗原 (PSCA)在国人前列腺癌 (PCa)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IHC)和核酸原位杂交 (ISH)方法检测 4 0例PCa、2 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和 2 0例前列腺上皮内瘤 (PIN)组织标本PSCA蛋白和mRNA表达 ,半定量法计算PSCA阳性表达细胞百分数和阳性表达强度 ,比较各组织间表达水平的差异及其与PCa分级、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 结果 PCa、BPH、PIN组织PSCA中度阳性到强阳性表达分别为 85 % (34/ 4 0 )、2 0 % (4/ 2 0 )和35 % (7/ 2 0 ) ;PCa组织PSCA表达水平与BPH和P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BPH与P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PCa组织PSCA表达水平随Gleason评分及临床分期增加而升高。 结论 人PCa组织有PSCA蛋白质和mRNA的过表达 ,且与PCa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呈正相关 ,可能对PCa的诊断及判断预后有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Ca组织中前列腺癌抗原-1(PCA-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45例PCa组织、30例前列腺高分级上皮样内瘤样病变组织(HG-PIN)、43例BPH组织和39例其他肿瘤组织标本中PCA-1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不同前列腺组织中PCA-1蛋白的表达。结果:PCa与HG-PIN组织标本中PCA-1 mR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0%(36/45)和60.0%(18/30),BPH组织及其他肿瘤组织中均未见PCA-1 mRNA的表达。PCA-1 mRNA表达与PCa的临床病理参数之间无明显相关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Ca与HG-PIN组织标本中PCA-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6%(34/45)和50.0%(15/30),BPH组织及其他肿瘤组织中未见PCA-1蛋白阳性表达。结论:PCA-1仅在PCa组织中表达,且与PCa的临床病理参数无关,有可能作为特异性的肿瘤标志物对PCa进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TLR4在前列腺癌(PCa)中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LR4与Survivin蛋白在41例PCa及2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织中的表达,同时分析TLR4和Survivin蛋白表达与Gleason系统分级的关系。结果:TLR4与Survivin蛋白在BPH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例数分别为15例(75%)与0例(O),在PCa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例数分别为18例(43.9%)与28例(68.3%),TLR4表达与PCa的Gleason系统分级有显著相关性(P〈0.05),随着Gleason评分增高,TLR4表达降低。Survivin蛋白的表达与Gleason系统分级无关(P〉O.05)。结论:TLR4表达与PCaGleason系统分级相关,其表达与PCa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成为估计肿瘤预后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DD3 mRNA和PSA mRNA在前列腺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诊断前列腺癌(PCa)的价值。方法荧光定量RT—PCR法分析21例PCa组织、39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织DD3 mRNA和PSA mRNA的表达,ROC曲线对DD3 mRNA、PSA mRNA和DD3 mRNA/PSA mRNA比值诊断PCa的价值进行分析。结果PCa组织中DD3 mRNA、PSA mRNA表达量和DD3 mRNA/PSA mRNA比值均显著高于BPH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临床分期和分化程度之间DD3 mRNA、PSA mRNA和DD3 mRNA/PSA mRNA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DD3 mRNA、PSA mRNA和DD3 mRNA/PSA mRNA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7、0.755和0.839。当DD3 mRNA、PSA mRNA和DD3 mRNA/PSA mRNA临界值分别为1.4×105拷贝/mg组织、3.0×107拷贝/mg组织和5.0×10-3时,敏感性分别为90.5%、81.0%和81.0%,特异性分别为85.0%、62.0%和66.7%。若将DD3 mRNA和PSA mRNA联合用于PCa的诊断,其特异性与DD3 mRNA相同,为85.0%,敏感性可达100.0%。结论PCa组织中DD3 mRNA和PSA mRNA表达量均增加,但组织中DD3 mRNA的定量检测更具诊断价值,联合检测有利于提高诊断敏感性,对PCa的诊断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Claudin-3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前列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芯片技术构建包含64例前列腺癌和39例前列腺增生组织的64点阵石蜡组织芯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该芯片中Claudin-3的表达,分析其与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和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前列腺癌Claudin-3阳性表达率为60.94%(39/64),前列腺增生表达率17.95%(7/39)(P〈0.05);Claudin-3与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和临床分期明显相关。结论:Claudin-3异常表达与前列腺癌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HMGA2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及RT—PCR法检测40例前列腺癌组织及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HMGA2的表达情况。结果RT-PCR法检测示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HMGA2少量表达;恶性组织中,随着病理分级增加,HMGA2mRNA相对表达量逐渐增高,免疫组化法显示前列腺癌组织中,有75.0%(30/40)HMGA2呈阳性表达。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与前列腺癌组织两组间差异显著(t=3.32,P〈0.001)。结论HMGA2在前列腺癌中呈过度表达,并与前列腺癌病理分级有关,可能成为前列腺癌诊断与良恶性鉴别诊断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观察瞬时受体电位通道C6(TRPC6)在人良性与恶性前列腺组织及前列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进一步探讨TRPC6的表达与前列腺癌分期、分级及激素依赖性的关系。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发现45.0%的前列腺增生和86.6%的前列腺癌病例表达TRPC6,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沪〈0.01)。TRPC6的表达与前列腺癌分级和前列腺外转移有关(P〈0.01)。前列腺癌分期增高,TRPC6表达增多,但在T2、T3和DT4期肿瘤病例中,TRPC6表达无显著差异。此外TRPC6在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与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中的表达也无显著差异。应用RT-PCR及Westernblot,检测到TRPC6在前列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本研究发现,TRPC6在良性与恶性前列腺组织及前列腺癌细胞系中表达。TRPC6的表达与前列腺癌的组织分级、Gleason评分及前列腺外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技术进行前列腺癌(PCa)特异基因DD3检测,探讨其诊断PCa的可行性.方法:选择血清PSA异常者60例,行前列腺穿刺活检的同时留取血标本;另留取15例正常男性血进行DD3检测,将DD3检测结果和前列腺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探讨血DD3mRNA在PCa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60例血清PSA异常者中,27例病理检查诊断为PCa,这些患者均检测到DD3表达,33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中有1例DD3阳性表达,15例正常对照组均未见DD3阳性表达.结论:LAMP法检测DD3与病理检测具有极高的一致性,方法简单、快速,可大大减少不必要的前列腺穿刺活检,对PCa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α-甲酰基辅酶A消旋酶(AMACR)和雄激素受体(AR)在前列腺癌中表达的临床病理学意义,并对中日两组前列腺癌患者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采用组织病理学方法 对113例前列腺癌进行复查并对其中101例腺泡癌进行分级,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观察103例前列腺腺泡癌AMACR和AR的表达情况.肿瘤细胞胞质中出现棕黄色细颗粒为AMACR阳性,细胞核中出现棕黄色颗粒为AR染色阳性.结果 中国人组83例中腺泡癌73例,尿路上皮癌4例,神经内分泌癌6例.除2例因组织太少不宜分级外,71例腺泡癌中Gleason评分小于7分3例;7分10例;大于7分58例.日本人组30例前列腺癌均为前列腺腺泡癌.Gleason评分小于7分16例,7分12例,8分2例.中国人组73例中AMACR阳性表达率为63.01%(46/73),日本人组为96.67%(29/30),中日两组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60,P<0.01).中国人前列腺癌三组评分与AMACR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s=2.035,P>0.05).中日两组前列腺癌组织中A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9.73%(29/73)和80.00%(24/30),两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807,P<0.01).中国人前列腺癌三组评分与AR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79,P>0.05).结论 AMACR、AR的表达可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参考,也是患者预后判定的依据之一;中、日两国前列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存在着差异,中国人组分化差、恶性程度高、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BPH患者中淀粉样变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特征,揭示淀粉样变在BPH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刚果红染色方法,检测2009~2011年136例在我院行TURP切除标本中淀粉样变的发生情况,分析其与年龄、前列腺体积及其他前列腺疾病的相关性。结果:BPH患者中淀粉样变总阳性表达率为58.8%(80/136)。随着年龄增长,前列腺淀粉样变阳性率显著增加(P0.05),前列腺淀粉样变阳性率与前列腺体积无相关性(P0.05);淀粉样变阳性患者中无伴发前列腺癌(PCa)者,而淀粉样变阴性患者中8.9%(5/56)伴发PCa,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淀粉样变阳性患者中5.0%(4/80)伴发组织学前列腺炎,阴性患者中5.4%(3/56)伴发组织学前列腺炎,二者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PH中淀粉样变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但与前列腺体积无关,伴有淀粉样变的BPH中未发现恶性肿瘤,BPH中淀粉样变的发生与是否伴发前列腺炎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LC3A蛋白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LC3A在54例前列腺癌和14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中的表达状况。结果:LC3A蛋白阳性信号定位于细胞质和/或细胞核,在前列腺癌中胞质强阳性率为90.7%,在BPH中的胞质强阳性率为14.3%,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并发现前列腺癌中22例核着色(40.7%),LC3A胞质表达与细胞核表达无相关性(P0.05)。LC3A表达与Gleason评分呈正相关(胞质r=0.297,P=0.029;胞核r=0.288,P=0.034)。LC3A与患者的临床分期、年龄、雄激素受体(AR)及术前患者血清PSA及结合PSA(cPSA)水平均无相关性(P0.05)。LC3A在前列腺癌及BPH组织间质中的纤维细胞及平滑肌细胞也见着色。AR在前列腺癌中阳性率为74.1%(40/54),在BPH的阳性率为64.3%(9/14)。两者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C3A可能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分化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Kallikrein10(KLK10)基因在不同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3例正常前列腺组织、5例BPH组织、6例前列腺癌细胞株、35例前列腺癌组织中KLK10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正常前列腺组织、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前列腺癌细胞株、前列腺癌组织KLK10 mRNA表达相对值分别为0.521、0.487、0.021、0.01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骨转移前列腺癌与未转移前列腺癌KLKIOmRNA表达相对值分别为0.003、0.0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LK10在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下调,在转移性前列腺癌中表达更低。KLK10表达下调可促进肿瘤的发生与进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全雄激素阻断(CAA)治疗前后前列腺干细胞抗原(PSCA)mRNA 表达水平的变化,并进一步评估 PSCA 在人前列腺癌的临床预后价值。方法对42例男性患者的前列腺活检组织或经尿道前列腺切除组织(包括去势前局限性前列腺癌组织和前列腺癌根治术前接受比卡鲁胺和醋酸戈舍瑞林去势治疗3个月后的癌组织)进行原位杂交。PSCA mRNA 的肿瘤细胞质染色结果由两位病理学专家独立评估,t 检验分析 CAA 前后 PSCA mRNA 表达水平的差异。前列腺癌根治术后进行36~40个月的随访,旨在评估 PSCA mRNA 表达水平与癌症局部复发或转移的相关性。结果原位杂交标记 PSCA mRNA 阳性的细胞由 CAA 前的67.3%(0~89%)±9.4%下降到 CAA 后33.8%(0~92%)±7.7%(P 〈0.001)。CAA 前95.2%(40/42)的患者 PSCA mRNA 表达阳性,而去势后阳性率降到67.5%(27/40),且随访未发现有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PSCA mRNA 阳性表达的减少取决于原始肿瘤的 Gleason 评分,Gleason≤6:19.3%±4.7%;Gleason=7:38.8%±7.2%;Gleason≥8:73.4%±13.8%(P 〈0.05)。其余13例,CAA 后 PSCA mRNA 阳性表达水平增加,且随访发现3例有局限复发,4例有远处转移。结论前列腺癌 CAA 可抑制 PSCA mRNA 的表达;去势治疗后 PSCA mRNA 表达的增加可成为肿瘤复发或远处转移的一个不利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