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分析不同来源精子对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接受ICSI治疗的不育夫妇共进行了286个周期,分为3组,A组(射出精子组):射出精液少弱畸(包括严重少弱畸)精子症186个周期;B组(PESA组):经皮附睾抽吸术(PESA)80个周期;C组(TESE组):睾丸精子获取术(TESE)20个周期,比较其妊娠结局.结果:PESA组受精率明显高于射出精子组和TESE组(88%VS 84%,77%,P<0.01),PESA组的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射出精子组(47%,33%,P<0.05),射出精子组临床妊娠率高于TESE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的种植率差异极显著(20.7%,31.4%,13.2%,P<0.01);卵裂率(99%,98%,98%)、流产率(7%,15%,0%)均没有显著差异.结论:PESA来源精子比射出精子组及TESE组的受精率及临床妊娠率有所增高,但TESE和PESA来源精子对临床妊娠率没有影响,射出精子组和TESE组来源精子对临床妊娠率没有影响.对于重度少弱精子症患者和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进行ICSI治疗,均有机会获得妊娠.  相似文献   

2.
无精子症病人100例取精方法及妊娠结局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目的 :回顾性分析 2 0 0 1年 1月~ 2 0 0 2年 1月在生殖中心行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 (ICSI)治疗的 10 0例无精子症男性的治疗结果。 方法 :经皮附睾精子抽吸术 (PESA)或睾丸精子抽提术 (TESE)获得精子 ,女方进行常规超排卵。分析激素水平 ,行睾丸组织学检查 ,评估取精的成功率、受精率、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 结果 :76例(76 % )经PESA获得精子 ,2 3例 (2 3% )通过TESE获得精子。PESA和TESE组的受精率、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分别为 71.3%和 75 .18% ,2 0 .35 %和 2 2 .0 5 % ,4 2 .11%和 4 1.6 0 %。PESA组有 32例临床妊娠 ,其中 15例继续妊娠 ,15例已分娩 ,2例流产。TESE组有 10例临床妊娠 ,其中 6例继续妊娠 ,2例已分娩 ,2例流产。两组的受精率、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差异无显著性。在TESE组有 1例取精失败而放弃治疗。 结论 :激素水平和睾丸组织学检查不能预测附睾或睾丸取精的成功 ,PESA和TESE获得精子进行单精子注射是治疗男性无精子症的有效方法 ,两组的受精率 ,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分析123例无精子症患者经皮附睾精子抽吸术(PESA)或经皮睾丸精子抽吸术(TESA)后冻融复苏微量精子行卵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术(ICSI)的疗效及临床妊娠结局情况。方法:将采用微量冻融PESA、TESA精子行ICSI的病例归为冻融精子组,采用新鲜PESA、TESA精子行ICSI的病例归为对照组。比较冻融精子组与新鲜精子组组间及组内的双原核(2PN)受精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宫外孕率、多胎妊娠率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PESA精子冻融组与新鲜组受精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宫外孕率及多胎妊娠率分别为75.67%vs76.49%,64.96%vs66.19%,55.21%vs57.22%,13.21%vs12.61%,3.77%vs5.41%,37.74%vs37.84%(P>0.05),TESA精子冻融组与新鲜组受精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宫外孕率及多胎妊娠率分别为74.41%vs76.43%,64.63%vs66.35%,46.81%vs53.39%,18.18%vs14.55%,4.55%vs1.82%,37.74%vs37.84%,组间及组内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PESA精子与TESA精子冻融复苏成功率为70.07%vs62.67%,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微量PESA及TESA精子冻融技术对无精子症患者来说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精子冷冻复苏技术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该技术是否会增加子代远期遗传风险仍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附睾及睾丸精子行ICSI治疗无精子症妊娠结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回顾性分析 5 0例无精子症患者利用附睾或睾丸精子行卵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 (ICSI)的治疗结局。 方法 :经皮附睾精子抽吸术 (PESA)或睾丸切开取精术 (TESE)获得精子行ICSI,评估取精的成功率 ,ICSI后的受精率、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 ,以精液精子ICSI组作为对照。 结果 :PESA、TESE与精液精子组分别注射MⅡ期成熟卵子 2 86、36 0、15 6 9个 ,受精率 3组差异无显著性 (74 .8% ,75 .2 %vs 77.5 % ,P >0 .0 5 )。种植率、妊娠率TESE与精液精子组差异无显著性 (2 9.87%vs 2 9.5 4 % ;4 8.15 %vs 5 2 .6 0 % ,P >0 .0 5 ) ,PESA组显著高于TESE组及精液精子组 (5 0 .85 %vs 2 9.87% ,2 9.5 4 % ;6 8%vs 4 8.15 % ,5 2 .6 0 % ,P <0 .0 5 )。PESA组共妊娠 17例 ,已分娩 6例 ,继续妊娠 9例 ,流产 2例 ;TESE组共妊娠 13例 ,已分娩 7例 ,继续妊娠 4例 ,流产 2例。 结论 :采用附睾或睾丸精子行ICSI是治疗男性无精子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分析27例无精子症患者经皮附睾穿刺取精术(PESA)所获精子冷冻复苏后行卵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后的效果及妊娠结局。方法:将诊断性附睾穿刺以及PESA治疗周期ICSI后所剩余活精子以常规方法加以冷冻,将复苏后找到了足量活精子并行ICSI的病例归为冻精组,而采用新鲜PESA活精子ICSI的病例则归为对照组。比较冻精组与对照组的受精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同时分析两组间的妊娠并发症、新生儿出生及畸形等情况。结果:冻精组15个周期、对照组100个周期分别注射MⅡ期成熟卵子163、1 157个,受精率冻精组显著高于对照组(84.05%vs73.29%,P<0.05),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则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23.07%vs15.73%;53.33%vs37.00%,P>0.05),新生儿出生体重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冻精组共妊娠8例,已分娩5例,继续妊娠3例。对照组妊娠37例,已分娩30例,1例死胎;继续妊娠3例;流产4例。两组均未出现重大的妊娠并发症及新生儿畸形。结论:采用PESA冷冻精子ICSI是治疗男性无精子症的一种经济、有效、安全的方法;但PESA冻精复苏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和比较3种不同获取精子方式行ICSI后的妊娠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09年2月至12月进行ICSI治疗的207 例患者,其中严重少弱精子患者108例、当天受精失败81例和经皮附睾穿刺术(PESA) 18例,比较3组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和妊娠率.结果 3组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无明显差异,其中受精失败组行补救ICSI妊娠率较高,但与其他两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严重少弱精子症、附睾穿刺和补救ICSI获得的精子,受精率和优质胚胎率,妊娠率相似,不同来源和生理功能的精子不影响ICSI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附睾或睾丸来源及其不同活力精子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5月在本生殖中心经皮附睾精子抽吸术(PESA)、睾丸精子抽吸术(TESA)助孕的218例无精子症患者的资料,比较附睾和睾丸及其不同活力精子的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和早期流产率。结果附睾精子组与睾丸精子组比较,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和早期流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优质胚胎率附睾精子组显著高于睾丸精子组(P〈0.05)。附睾活动精子、睾丸活动精子和睾丸不活动精子的正常受精率显著高于附睾不活动精子(P〈0.01);睾丸活动精子的正常受精率显著高于睾丸不活动精子组(P〈0.05);以上各组间的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流产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ESA操作简单且不影响妊娠率,无精子症患者行ICSI治疗时可首选附睾精子;附睾或睾丸不活动精子影响ICSI的受精率,应优先选择活力较好的精子,若无活动精子则选择睾丸不活动精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来源精子对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后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因男性因素行ICSI的不育患者835例的859个助孕周期,根据精子来源不同分A组即射精精子组699周期,B组即经皮附睾精子抽吸术(PESA)组114周期,C组即睾丸精子抽吸术(TESA)组46周期。结果 (1)A、B、C三组正常受精(2PN)率分别为:82.4%、76.2%、71.8%,A组最高,即射精组PESA组TESA组,B、C组与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B、C三组卵裂率分别为:98.6%、97.6%、98.3%,B组与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C组与A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A、B、C三组可利用胚胎率、优质胚胎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A、B、C三组着床率分别为32.5%、37.7%、41.7%,三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4)A、B、C三组妊娠率分别为50.8%、56.1%、60.9%,三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同来源精子行ICSI,对受精率有影响,但三组都可获得相似的可利用胚胎、优质胚胎,应用射精精子以及PESA、TESA精子行ICSI都能获得较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9.
146例炎症梗阻性无精子症的临床评估和ICSI治疗结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炎症梗阻性无精子症的临床评估和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ICSI)的治疗结局。方法前瞻性研究近5年间接受ICSI治疗的炎症性梗阻性无精子症的临床特征、精液和超声特点,经皮附睾穿刺精子抽吸术(PESA)或经皮睾丸穿刺取精术(TEFNA)结合ICSI治疗后观察受精、临床妊娠等结果。结果146例患者体检附睾均有增粗变硬或伴头尾部结节。82例患者曾有生育史、附睾炎症史或输精管附睾吻合手术史,其中72例PESA找到附睾精子;53例无上述病史者49例PESA找到附睾精子:另有精道远端梗阻11例。ICSI治疗146例167周期炎症性梗阻性无精子症的受精率、每周期临床妊娠率分别为81.1%和42.1%。结论炎症梗阻性无精子症具备典型的临床和超声特征,PESA附睾精子获取率高,ICSI治疗获得较高受精率和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0.
不同来源的精子ICSI治疗周期妊娠结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不同来源的精子进行ICSI治疗后受精率、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等临床指标有无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8年12月本院生殖中心进行的431个ICSI治疗周期,按精子来源分为A组(重度少弱精子症组)287个周期、B组(梗阻性无精子症附睾穿刺组)109个周期、C组(梗阻性无精子症睾丸穿刺组)35个周期,比较各组女方平均年龄、男方平均年龄、不孕病史、平均MII卵数、受精率、卵裂率、胚胎利用率、平均移植胚胎数量、种植率、妊娠率、流产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A组与B、C两组在种植率、妊娠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46%vs25.23%、28.76%;31.23%vs42.16%、39.39%,P<0.05);B、C两组之间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精率、卵裂率、流产率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度少弱精子症患者射出精子进行ICSI治疗后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低于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受精方式及ICSI中不同来源精子对胚胎继续发育能力的影响。方法:分析我中心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2135例患者剩余胚胎继续培养形成囊胚的情况,按不同受精方式分为IVF组(n=1 803)和ICSI组(n=332),其中IVF组再分为正常受精(n=1642)与补救受精组(n=161),ICSI组按精子来源不同再分为精液精子组(n=248)、附睾精子组(n=70)及睾丸精子组(n=14)。比较不同受精方式及不同来源精子获得剩余胚胎的囊胚形成率及优质囊胚率。结果:2 135例患者,共6 525枚剩余胚胎,经序贯培养后形成1 884枚囊胚(28.87%),其中优质囊胚974枚(51.70%)。IVF组剩余胚胎继续培养囊胚形成率(30.14%)显著高于ICSI组(21.40%,P<0.05)。IVF组优质囊胚率(52.44%)高于ICSI组(45.54%),但无显著差异(P>0.05)。IVF组中正常受精组囊胚形成率(31.04%)显著高于补救受精组(20.38%,P<0.05),正常受精组优质囊胚率(53.28%)显著高于补救受精组(38.54%,P<0.05)。ICSI组睾丸精子的剩余胚胎继续发育形成囊胚的比例(30.23%)显著性高于附睾精子(18.36%)与精液精子(21.76%,P均<0.05),睾丸精子组优质囊胚率(53.85%)也显著高于附睾精子(42.11%)与精液精子组(45.70%,P均<0.05)。结论:IVF组获得的剩余胚胎发育潜能高于ICSI组,IVF中正常受精组的剩余胚胎发育潜力高于补救受精组,ICSI组中睾丸精子获得剩余胚胎的继续发育潜能较高。  相似文献   

12.
反复附睾或睾丸取精的无精子症病人妊娠结局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分析反复附睾或睾丸取精进行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治疗的妊娠结局。 方法 :收集 2 0 0 1年 1月~2 0 0 2年 12月进行 2周期以上附睾或睾丸取精进行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治疗的无精子症病人 31例 (共 4 3个周期 ) ,对取精情况及受精、种植和妊娠结局进行总结。 结果 :2 4例病人顺利从附睾取精 ,7例病人从睾丸取精 ,无 1例出现感染、血肿或局部的功能障碍。与第 1周期附睾或睾丸取精 15 4例 (共 15 4个周期 )的受精率、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比较 ,结果分别是 78.39%与 73.6 4 % ,19.6 8%与 18.38%和 34.88%与 37.91%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结论 :无精子症病人进行反复附睾或睾丸取精 ,是安全和可耐受的 ,其妊娠结局与第 1周期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3.
睾丸精子行ICSI改善严重畸形精子症患者治疗结局5例报告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探讨利用睾丸精子行卵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严重畸形精子症患者(精液或附睾液精子畸形率≥99%)的可行性,改善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严重畸形症精子患者(附睾液精子,n=4;精液精子,n=1)利用不同来源精子行ICSI治疗的临床资料,并比较睾丸精子组与非睾丸精子组(附睾液精子和精液精子)之间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妊娠率以及种植率的差异。结果:5例严重畸形精子症患者取精液精子或附睾液精子行ICSI治疗后无1例妊娠,而改用睾丸精子行ICSI治疗后4例成功妊娠。睾丸精子组与非睾丸精子组之间受精率、卵裂率及优质胚胎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睾丸精子组妊娠率和种植率均显著高于非睾丸精子组(P<0.01)。结论:对应用附睾精子或精液精子行ICSI治疗失败的严重畸形精子症患者改用睾丸精子治疗可有效改善其治疗结局。  相似文献   

14.
精子形态变化对体外受精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对ICSI和IVF受精率的统计,比较精子形态中的精子正常形态率、头部畸形率、畸形精子指数(TZI)和精子畸形指数(SDI)对受精结果的影响。方法:用Krger's严格标准法分别计算每组样本的精子正常形态率、头部畸形率、TZI和SDI值,与受精率进行比较。结果:①IVF组和ICSI组的受精率,与精子正常形态率、头部畸形率、TZI、SDI均无相关性。②IVF组和ICSI组中SDI>1.6和SDI<1.6的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和临床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IVF组和ICSI组中精子正常形态率≤15%与精子正常形态率>15%的二组间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和临床妊娠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子形态在体外受精时对受精率无影响,不能用精子形态来直接评价体外受精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卵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是否可以改善由于受精障碍导致不孕病例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4年12月由于第1周期的常规体外受精(IVF)治疗中卵子完全不受精或受精率≤20%,而在随后的治疗周期中采取ICSI方法受精的20个病例(共22个周期,研究组)的ICSI治疗结局。对照组为同期因男方少弱精子进行第1次ICSI治疗的连续100个周期。结果:与前次IVF相比,经ICSI治疗后受精率从5.4%显著提高至76.9%(χ2=264.66,P<0.001),但研究组中低受精患者经ICSI治疗后的受精率67.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7.5%(χ2=5.18,P<0.05)和研究组中完全不受精患者的84.2%(χ2=8.97,P<0.05)。研究组中完全不受精患者的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分别为57.1%和40.5%,均高于对照组的35.0%和18.9%,但仅胚胎种植率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8.80,P<0.01)。结论:ICSI可以有效地克服受精障碍,提高受精率,并且可明显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6.
用射出精子,附睾精子,睾丸精子显策授精治疗男性不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Li M  Zhuang G  Li R  Zhang M  Zhou C  Wang C  Xu Y  Mei H 《中华外科杂志》2000,38(4):280-282
目的 回顾分析3种不同来源精子显微授精治疗男性不育400个周期。方法 分别用射出精子、附睾精子或睾丸精了孙射行卵胞浆内单精了单精了辅助授精(ICSI)治疗各种男性少弱畸形精子症及无精子不育患者。结果 射出精子组277个治疗周期,授精率69.6%,临床妊娠率28.9%。附睾精子组104个ICSI周期,授精率65.9%。临床妊娠率37.5%。睾丸精子组19个ICSI周期,授精率65.7%。临床妊娠7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短期治疗男性少弱精子症后精液质量的变化及行卵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助孕治疗后的临床结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根据WHO标准检测精液分析结果为少弱精子症者129例,治疗组42例服用左卡尼汀2周后应用ICSI,对照组87例单纯应用ICSI助孕技术。对比治疗组患者用药前后精液精子浓度、活动率、(a+b)级精子百分率、畸形率指标,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比ICSI后受精率、卵裂率、有效胚胎率、临床妊娠率。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a+b)级精子百分率(13.5±10.7)%,较治疗前(9.6±7.2)%提高(P<0.05),治疗组ICSI操作后有效胚胎率77.50%,明显高于对照组69.04%(P<0.05)。结论:左卡尼汀短期治疗能够改善精子质量,并有助于少弱精子症患者提高ICSI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