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地中海贫血是一种遗传性溶血性贫血,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对某些病例进行选择性脾切除治疗,对改善贫血、减少输血有一定效果。有些作者观察到地中海贫血患儿,在脾切除后容易并发感染。为了探讨易发感染的原因,最近,我们观察了26例地中海贫血脾切除后细胞与体液免疫若干指标,并与15例未切除脾的地中海贫血患儿作为对照,发现在脾切除后细胞免疫指标有一定的变化,现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自体脾移植术后移植脾存活情况对免疫功能恢复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因脾破裂行脾切除加自体脾移植术的病例,移植脾均置于大网膜囊中并有不同程度生长,并于术后1个月及4个月复查腹部CT,观察移植脾生长情况。分别获取术后1个月及4个月的Ig G、Ig M、Ig A及C3值,分为A、B两组,A组为术后1个月Ig G、Ig M、Ig A及C3值,B组为术后4个月Ig G、Ig M、Ig A及C3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Ig G、Ig M、Ig A、C3值分别为(2.549±0.495)g·L-1、(0.276±0.057)g·L-1、(0.395±0.049)g·L-1、(0.284±0.069)g·L-1。B组分别为(5.638±1.069)g·L-1、(1.106±0.173)g·L-1、(0.963±0.217)g·L-1、(0.815±0.136)g·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脾移植术是一种良好的保脾手术方式,而移植脾的存活情况与免疫功能的恢复密切相关,移植脾存活越好,免疫功能恢复也越好。对不符合行单纯脾切除手术及脾部分切除的患者应尽量采取此种术式,以提高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门静脉高压症脾大部切除后残脾组织和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的表达和水平,探讨脾纤维化的分子机制及保脾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门静脉高压脾肿大患者13 例。术中切取脾组织为巨脾组,术后8 年穿刺获取脾组织为残脾组,设外伤性脾破裂患者13 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及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脾脏组织和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TIMP-1、TIMP-2 的表达和水平。结果3 组脾组织中,MMP-2、MMP-9、TIMP-1、TIMP-2 蛋白阳性表达主要分布在巨噬细胞内。残脾组和巨脾组脾组织MMP-2、MMP-9、TIMP-1 和TIMP-2 蛋白阳性表达率和基因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残脾组和巨脾组升高;残脾组和巨脾组之间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残脾组和巨脾组血清MMP-2、MMP-9、TIMP-1 和TIMP-2 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残脾组和巨脾组升高;残脾组和巨脾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门静脉高压症脾肿大患者脾大部切除术后残脾组织MMP-2、MMP-9、TIMP-1 及TIMP-2 蛋白和基因表达增加,血清蛋白水平升高,提示残脾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代谢失调。  相似文献   

4.
近10多年来,脾切除后引起免疫功能改变的问题,从实验及临床已有系统的研究。无脾患者因感染发生败血症致死者比有脾患者高50倍,在儿童则更为严重,无脾患儿因感染的死亡率比正常儿童高60~5,000倍。  相似文献   

5.
1877年Hewson首先提出脾脏与淋巴系统有关。几年之后Ponfich发现脾脏能去除血液中的颗粒物质。1913年Aschoff指出包括脾在内的网状内皮系统是机体抗感染的重要组成。1919年Morris的实验又进一步支持了脾脏在抗感染中的作用。但直到1952年King报告了5例婴儿脾切除后的暴发性感染(OPSI)病例后,人们才开始逐渐改变对脾脏功能的认识。30多年大量的实验和临床资料都证实:脾脏在感染、肿瘤、移植及寄生虫病等方面的免疫中具有重要的功能。这里我们着重回顾介绍近几年来有关脾脏免疫功能和脾切除后的免疫功能紊乱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6.
脾脏是人体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重要器官之一,它是体内最大的二级淋巴器官,它产生B淋巴细胞(60%)和少量的T淋巴细胞(40%),并合成大量抗体。长期以来讨论了那些疾病属于脾切除的适应症,血液病进行脾切除的常见病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经内科治疗无效者,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获得性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脾亢进性粒细胞减少或全血细胞减少,再障,何杰金氏病,类脂质沉着病(高雪氏、尼曼匹克氏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等。随着手术适应症的增多,学者对术后的疗效、预后各有不同的看法,影响疗效与预后的关键在于如何预防严重的感染,是本文综述的目的。一、脓毒血症与死亡概况King氏等首先报导因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5例进行脾切除,其中4例发生败血症及暴发性脑膜炎而死亡。Eraklis报导461例因各种原因而行脾切除者,因患脓毒血症包括败血症和/或细菌性脑膜炎或暴发性肺炎,其死亡率达18%。但脾破裂而手术的死亡率仅0.5%,其他外伤性的亦不如地中海贫血、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食管癌切除后的消化道重建以胃代食管的方法操作较为简单,并发症少,病死率低,已为外科广泛的应用。但是,对曾行过胃大部切除的食管癌患者,再以残胃代食管有一定困难,常需采用结肠或空肠代胃术等来重建消化道或改行姑息性手术和放、化疗。我院1994年3月~1998年1...  相似文献   

8.
9.
10.
牟财国  罗文  沈洁 《现代实用医学》2010,22(2):176-177,180
目的探讨脾切除加白体脾组织移植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情况。方法55例脾破裂患者分别行单纯脾切除手术(25例,单纯组)和脾切除加自体脾组织移植术(30例,移植组),术后半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定期复查B超,监测移植脾组织的状况,并监测两组免疫球蛋白(IgG、IgM及IgA抗体)水平。结果脾移植术后的患者均能通过B超监测到脾片大小形态,脾移植组IgG、IgM及IgA高于单纯脾切除组(P〈0.05)。结论脾切除加自体脾移植术后患者免疫功能优于单纯脾切除患者。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免疫学的进展,人们认识到脾切除可以引起暴发性感染,死亡率很高。这种危险的并发症不但可以发生于外伤性脾切除,对某些因脾疾患而施行脾切除者同样可以发生。目前对脾外伤可以采用保留脾脏或部分脾组织的治疗方法,但对脾疾患,特别是对临床常见的巨脾症伴脾功能亢进则无例外均常规施行脾切除。根据一(?)作者的报道,脾功能亢进施行脾切除较外伤性脾切除发生暴发性感染的危险性更大,因之对这些患者避免全脾切除具有更重要的临床意义。近年来有些作者应用脾大部切除或脾次全切除治疗巨脾症取得了初步的成功。我院外科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在近2年的时间内共采用脾大部切除治疗巨脾症伴脾功能亢进7例,初步观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在腹部闭合性损伤中,脾脏是常遭受损伤的器官。单纯脾切除治疗脾破裂虽手术死亡率很低,但日后发生凶险的脾切除后感染的机会增加Ⅲ。故此,保留脾脏恢复脾功已属必要。为了观察自体脾组织移植的存活情况以及术后免疫功能情况,我们对79例脾外伤病人分别以单纯脾切除和自体脾组织移植的方法进行治疗,并作免疫功能观察和临床随访。现将有关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胡重文 《医学文选》2005,24(4):484-485
目的探讨严重脾损伤行脾切除加自体脾移植术后的免疫功能情况。方法对6年间收治的70例严重脾损伤病患者分为2组,其中单纯行脾切除手术40例,脾切除 自体脾移植术30例,观察两组病人患感染性疾病的病种及数量,IgG、IgM、IgA的含量,定期用B超或CT监测脾移植组患者脾片的大小、形态。结果脾移植术后的患者均能通过B超或CT监测到脾片的大小、形态、数量,而且患感染性疾病的病种及数量明显低于脾切除组,脾移植组IgG、IgM高于单纯脾切除组。结论脾切除加脾自体脾移植术后的患者机体抗感染能力及免疫功能明显优于单纯脾切除组。  相似文献   

14.
胡重文 《微创医学》2005,24(4):484-485
目的探讨严重脾损伤行脾切除加自体脾移植术后的免疫功能情况.方法对6年间收治的70例严重脾损伤病患者分为2组,其中单纯行脾切除手术40例,脾切除+自体脾移植术30例,观察两组病人患感染性疾病的病种及数量,IgG、IgM、IgA的含量,定期用B超或CT监测脾移植组患者脾片的大小、形态.结果脾移植术后的患者均能通过B超或CT监测到脾片的大小、形态、数量,而且患感染性疾病的病种及数量明显低于脾切除组,脾移植组IgG、IgM高于单纯脾切除组.结论脾切除加脾自体脾移植术后的患者机体抗感染能力及免疫功能明显优于单纯脾切除组.  相似文献   

15.
曾达才  吴幸 《广西医学》2000,22(2):324-326
近些年来 ,随着免疫学的进展 ,对脾脏功能的认识逐步深入。认识到脾脏是人体最大的周围淋巴器官 ,具有重要的免疫功能。为了解脾脏切除后机体免疫功能有否变化 ,不同时期的变化如何 ,我们对 2 0例脾切除前及脾切除后不同时期的免疫功能变化作了动态观察研究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本组 2 0例 ,其中男 1 8例 ,女 2例。成人 1 8例 ,小儿 2例。年龄 9~ 64岁。肝硬化脾亢 9例 ,外伤性脾破裂 6例 ,脾囊肿 1例 ,地中海贫血 2例 ,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1例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例。研究方法 :将欲作脾切除患者术前抽血验 Ig A、 Ig M…  相似文献   

16.
谭廷爵 《四川医学》1999,20(2):199-199
1988年3月至1992年6月,我们对门静脉高压症,外伤性脾破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28例患者,实施保留脾周韧带的脾大部切除术,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15例,女13例,年龄6~54岁,以青壮年为多。外伤性脾破裂、门静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外伤性脾破裂行脾切除对患者远期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随访昆明市延安医院2004年8月至2006年8月2a间因外伤性脾破裂行脾脏切除的患者87例,测定其免疫功能,与正常对照组(21例)进行比较.结果18例失访,其余69例随访时间3~5a,术后免疫球蛋白IGG、IGA较对照组升高,IGM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补体C3、C4无明显变化;淋巴细胞水平,CD3细胞亚群、CD4及CD8细胞亚群均较对照组升高;CD4/CD8比值两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于成人,外伤性脾破裂行脾脏切除不会明显降低患者的远期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8.
1952~1987年收治158例腹部闭合性损伤单纯脾破裂患者,其中全脾切除135例;脾切除并自体脾组织移植21例,脾破裂缝合修补2例。治愈率为98.1%,死亡率为1.9%。脾移植组及缝合修补组无1例死亡。92例获得免疫功能检验随访观察半年至35年,发现成人切脾后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无明显影响,也未见脾切除后严重感染发生。认为成人除脾破裂表浅和局限易于修复或部分切除者外,均应行脾切除术,且无需行自体脾组织移植。小儿在脾切除后应行自体脾移植。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观察肝炎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脾切除术前后机体免疫状况。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和单克隆抗体APAAP法分别对45例肝炎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脾切除术前和术后2年与45例健康成年人进行体液免疫指标Ig(A,M,G)、C3、C4和细胞免疫指标CD3^+、CD4^+、CD8^+检测,并用t检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肝炎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脾切除术前与健康成人组相比各免疫指标除CD8^+外均有极显著意义(P〈0.01),而脾切除术前与术后2年随访各免疫指标结果虽有差异,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肝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机体存在免疫功能紊乱,即体液免疫增强、细胞免疫低下,此类患者行脾切除术对其机体免疫状况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