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健康人群自愿接种乙肝疫苗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对健康人群(非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等知识的调查,寻找降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发病率的最有效方法。方法对来门诊自愿接种乙肝疫苗的健康中,随机抽取200例,采用问卷调查方式,针对乙肝疫苗接种的相关知识进行答卷。结果自愿接种乙肝疫苗中的36.5%回答不知道乙型肝炎传播途经;接种动机方面99.5%是为了预防疾病;家人、朋友的说服来接种比其他原因为多。结论目前预防乙型肝炎最有效的方法仍然是接受乙肝疫苗注射;定期接种乙肝疫苗,对本人、家庭和社会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乙肝疫苗接种纳入全民计划免疫项目,首先在健康教育方面要加强力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健康教育,普及乙型肝炎预防知识以扩大乙肝疫苗接种率.方法 随机抽取200例社区人群为对象,在健康教育讲座前后,通过调查问卷评估普通人群对乙肝预防知识的知晓率,并调查自愿接种乙肝疫苗人群比例是否上升.结果 通过健康教育,使社区普通人群正确认识疫苗接种是根本控制HBV感染的认知率由51%提高到98%,愿意接种疫苗人群由30.77%提升至97.86%,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有必要对健康人群进行乙肝预防知识的健康宣教,是加强预防接种经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乙肝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效果。方法抽取来预防接种门诊接种乙肝疫苗人员为调查对象,比较开展健康教育前后乙肝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和态度改变。结果健康教育后学生乙肝防治相关知识正确率明显提高,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恐惧或歧视心理也有明显改善。结论开展乙肝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乙肝健康教育工作在乙肝预防和控制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健康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情况进行系统性回顾分析,探讨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不依从原因,从而提高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方法选取我疾病控制中发放疫苗接种情况,采用自拟问卷调查的方式,从多方面分析影响疫苗不依从的因素。结果此次研究表明,其重要影响因素有未住院分娩、家长不作为、乙肝知识知晓得分低、新生儿母亲受教育程度低等。结论进一步加强对孕产妇、新生儿家属及预防接种人员乙肝预防知识的培训,全方面开展形式多样的乙肝接种知识宣传,有助于增高新生儿乙肝疫苗的接种率。  相似文献   

5.
对我院上岗前健康查体的1200名进城民工进行乙肝疫苗接种及认知情况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仅有25.42%(305/1200)的人全程注射过1次乙肝疫苗,认为有必要再次加强注射者33.11%(101/305),74.58%未注射乙肝疫苗者其原因主要是经济困难、知识缺乏和交通不便等。提示民工乙肝疫苗接种率低、自我保护意识差,属易感人群,应引起医疗保健机构及用工单位管理者高度重视,及时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病毒性肝炎,尤其是乙型肝炎,在我国的感染率较高,近年来随着预防免疫工作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乙肝疫苗免疫注射。接受注射后4周即可产生抗HBs,从而达到预防乙肝的目的。为了观察注射乙肝疫苗后抗体产生的情况,我们随机对日照市部分注射乙肝疫苗人员进行了抗HBs定量检测的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1885例均为经乙肝疫苗3次全程免疫注射的日照市内健康干部、学生和儿童。乙肝疫苗均为上海生物技术研究所产品,免疫时间1~8年,无追加免疫者。1.2 方法 采用固相放射免疫定量测定方法。抗HBs试剂盒购…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解HBV感染者的家属对相关预防知识的认知情况,提高其预防乙肝的知识水平,预防疾病传播,提高生活质量,探索在高危人群中的健康干预措施。方法:自行设计问卷,随机对HBV感染者的家属148人进行调查.主要对乙肝的传播途径、疫苗预防和有关垂直传播等三方面知识了解情况调查,并采用三级评分法。结果:对八项问题回答正确率为12.8%~61.5%(平均30.7%),评分满分16分,结果最高14分,最低6分,平均8.03分,及格49人,及格率仅33.11%。文化程度影响到认知水平。结论:HBV感染者家属普遍缺乏乙肝预防相关知识,并存在较大的认知误区。应动员全社会参与,加大对HBV感染者家庭成员乃至公众的健康教育力度,并搞好HBV感染者家属的预防和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北京市朝阳区流动人口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预防健康知识现状,为制定流动 人口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择北京市朝阳区居住≥ 6 个月且年 龄≥ 18 岁外来务工人员1 136 例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 乙肝传播途径中,乙肝母婴传播和不经日常生 活接触传播的知晓率分别为56.43% 和51.14%。知晓新生儿出生后24 h 内接种乙肝疫苗的占59.95% ;知晓目 前预防乙肝最主要方法是接种乙肝疫苗的占63.12% ;明确知道自己已全程接种乙肝疫苗/ 甲乙肝联合疫苗的 占19.10% ;乙肝预防健康素养具备率为52.20%。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工作场所、文化 程度及是否认为有必要接种乙肝疫苗是影响乙肝预防健康素养具备率的主要因素(P <0.05)。结论 流动人 口的乙肝防控健康教育应重点突出乙肝疫苗接种和乙肝传播途径这两方面知识,重视对建筑工地工作者的健 康教育,并加强对≤ 30 岁年龄人群和小学及以下学历人群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高发区,HBsAg携带者约1.2亿人,其中约1/3是通过母婴传播的,HBV母婴传播不仅造成人群中众多HBsAg携带者,而且还是引起成人慢性肝炎、肝硬化以及肝癌的重要因素。本科自2000年起对母亲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新生儿(乙肝高危儿)采取乙肝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注射以预防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获得满意效果,并与2000年前我科单用乙肝疫苗注射进行对比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揭阳市从业人员乙型肝炎感染及乙肝疫苗接种情况,探讨预防对策。方法 对2003—2004年到揭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科进行健康体检接受注射乙肝疫苗接种人员进行调查,抽血检查乙肝“两对半”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调查体检人员6394人,HBV总感染率为74.30%。大三阳及小三阳分别为81人及601人。乙肝疫苗接种率为42.99%,已接种乙肝疫苗者“两对半”五项全阴者为23.97%,未接种疫苗者为27.00%。己接种疫苗者HBsAg总阳性率为3.38%,而未接种乙肝疫苗者为9.74%,两者差异有显著性(X^2=97.18。P〈0.01)。已接种乙肝疫苗者抗-HBs阳性率为80.79%,而未接种乙肝疫苗者为21.98%,两者差异有显著性(X^2=11027,28,P〈0.01)。已接种疫苗者大三阳感染率(0.04%)也低于未接种者(2.19%),差异有显著性(X^2=58.37,P〈0.01),已接种者小三阳感染率(4.50%)也低于未接种者(11.99%),差异有显著性(X^2=66.76,P〈0.01)。结论 揭阳市受检从业人员的乙型肝炎感染率较高;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者HBsAg阳性率较低,而抗-HBs阳性率较高.建议从业人员就业前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测并对乙型肝炎易感者进行乙肝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11.
某校大学生乙肝知识认知和态度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在校大学生对乙肝基本知识的认识和态度,为切实加强对大学生健康知识教育和预防提供指导.方法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300名大学生(年龄18~24岁)进行乙肝知识和态度问卷调查与分析.结果我校大学生具有一定的乙肝基本知识,但对乙肝母婴传播概念模糊,有近1/3的学生不清楚乙肝的传播途经,有25.3%的学生对乙肝疫苗认识不清,有20.3%的学生认为应该与乙肝病毒携带者隔离就餐,8.5%的学生认为应该治好乙肝才能正常参加就业和学习.获得乙肝咨询方面,56.3%的学生来源于电视,25.7%来源于网络;有45.9%的学生认为乙肝方面的宣传太少,比艾滋病宣传少得多.结论学校应切实加强乙肝知识的宣传和教育,以消除学生对乙肝患者的歧视,并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在取消新生入学乙肝检测的情况下,主动接种乙肝疫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小学生及托幼儿童中开展乙型肝炎(乙肝)防治健康教育,提高乙肝防治知识水平,降低乙肝发病率。方法:培训卫生专业人员和学校教师,发放宣传品,采用多种活动,同时接种乙肝疫苗,健康教育前后知识问卷调查。结果:通过培训,发放宣传材料,举办乙肝防治知识专题讲座等,乙肝防治知晓率干预前后分别是50.05%和92.65%(2=414.33,P<0.001),乙肝疫苗重要意义认知度干预前后分别是68.34%和97.23%(2=274.24,P<0.001),乙肝疫苗调查和报告接种率在97%以上。结论:在儿童少年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其乙肝防治知识水平明显提高,开发民族语言的宣传画、培训教师、专题讲座是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乙肝五项指标流行病学调查及乙肝疫苗的预防注射李峰鹰(陕西地质六队医院710611)为了了解陕西地质六队人群乙肝疫情现状,从1992年5月3日到27日,对职工及部分家属共1504人进行乙肝流行病学调查,并对15岁以下儿童进行乙肝疫苗预防注射,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HBV携带孕妇乙肝相关知识及及对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的知晓率.方法 通过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描述性研究.结果 在150名研究对象中,52.7%的知晓乙肝会终身带病,78.0%的认为新生儿会通过母乳喂养感染.96.0%的知晓乙肝疫苗,46.7%的知晓乙肝免疫球蛋白,38.7%的认为可以联合应用乙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来阻断母婴传播.61.3%的知道乙肝疫苗的三针接种时间,27.3%的知道乙肝免疫球蛋白的接种时间.结论 慢性乙肝携带孕妇乙肝知识及对乙肝免疫球蛋白知晓率均较低,加强健康宣传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于健康人群查体,加强乙肝检测,提高乙肝疫苗的普及率,探讨影响结果的因素.方法:2006年10月以来在疫站体检人员4800例,比较乙肝五项检验结果.结果:数据显示“大三阳”患者共550例(11.6%).结论:在保持良好生活习惯的同时寻求专业指导和帮助,加强乙肝检测,提高乙肝疫苗的普及率,有效控制其发病率和患病率.  相似文献   

16.
<正> 乙型肝炎血源疫苗和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能够阻断乙型肝炎病毒的母婴传播,又可用于健康人群的预防早有报道。本文主要对400名新生儿采用乙肝疫苗单纯注射和乙肝疫苗同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注射的两种不同免疫方法进行效果对比。1 接种对象1991年2月~1992年10月在我院出生的400名新生儿为免疫接种对象。2 检测试剂及免疫按种物2.1 上海科欣生物技术研究所的检测HBsAg和抗-HBs酶标试剂盒,批号分别为910822和950710。2.2 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的乙肝疫苗(10μg/ml)和乙肝免疫球蛋白(100IU/ml),批号分别为910320和901224。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疗效.方法:抽取2005年8月至2011年10月在我院分娩的353例母亲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新生儿,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230例,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乙肝疫苗10ug加乙肝免疫球蛋白针100IU,新生儿出生后1个月再次注射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100IU.B组123例,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乙肝疫苗10ug.结果:A组,联合应用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率为94.78%.B组,注射乙肝疫苗的新生儿,阻断率为79.67%.结论: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是能有效地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途径之一,此途径传播的婴儿至少可携带乙肝病毒十年以上.故阻断乙肝母婴传播对控制乙肝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季声沪 《肝博士》2010,(2):32-33
不少人注射乙肝疫苗后,在体格检查时发现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于是有人问:"乙肝疫苗不是预防乙肝的吗?为什么已经注射了疫苗还得乙肝?"有的人因此怀疑检查结果有误或是疫苗有假,要状告医院。那么接种乙肝疫苗后到底还会不会得乙肝呢?  相似文献   

19.
我校医院与山西省肝胆病检查防治中心联合,在师生中开展了乙肝免疫检测。结果显示,注射乙肝疫苗后95.2%的人产生保护性抗体,4.8%的人因种种原因不产生抗体,大学人群中,接种乙肝疫苗,能有效地提高人群免疫力降低乙肝发病率。  相似文献   

20.
王静  姚友睦 《中原医刊》1999,26(3):49-49
乙肝是一种较严重的传染病,为了预防乙肝,我校于1994年9月~11月对在校中学生进行乙肝疫苗预防注射,并于接种后36个月对其中在校的94级学生共900人进行了外周血HBV标志检测,观察其免疫状态,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在校94级学生,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