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环氧合酶-2(COX-2)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蛋白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OX-2和iNOS蛋白在28例慢性浅表性胃炎、23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19例胃黏膜不典型增生及53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不典型增生胃黏膜及胃癌组织中COX-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7.9%、30.4%、42.1%和62.3%;iNOS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1.4%、34.8%、52.6%和7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OX-2:χ2=16.725,P=0.001;iNOS:χ2=21.300,P〈0.001)。胃癌组织中,COX-2和iNOS蛋白在侵及浆膜层组织及有淋巴结转移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未侵及浆膜层组织及无淋巴结转移组织(COX-2:χ2=4.154和5.123,P=0.042和0.024;iNOS:χ2=5.539和8.640,P=0.019和0.003);且两者间有关联(rP=0.351,P=0.006)。结论:COX-2和iNOS参与胃癌形成的全过程,且可能为其早期事件。  相似文献   

2.
p16、cyclinD1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表达与胃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p16、cyclinD1蛋白在正常胃粘膜、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粘膜不典型增生及胃癌中的表达,探讨p16、cyclinD1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粘膜不典型增生及胃癌组织中p16、cyclinD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①p16蛋白检测结果:p16蛋白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组中阳性表达率(87.5%)显著高于不典型增生组(53.8%)(P<0.05),不典型增生组与胃癌组(44.4%)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cyclinD1蛋白检测结果:cyclinD1蛋白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组(29.2%)与不典型增生组(30.8%)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胃癌组中阳性表达率(52.7%)显著高于不典型增生组(30.8%)(P<0.05),p16与cyclinD1蛋白表达呈负相关系(r=-0.610,P<0.001)。结论胃癌发生机制涉及p16与cyclinD1基因的异常,随着病变进展,p16蛋白表达逐渐降低,cyclinD1蛋白表达逐渐升高,提示p16、cyclinD1可能是胃癌发生过程中的早期分子事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P-ERK1/2和Ki-67在胃黏膜病变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胃黏膜活检标本124例,其中轻度慢性萎缩性胃炎20例、轻度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与非典型增生21例,中度慢性萎缩性胃炎24例、中度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及非典型增生23例和胃癌36例.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ERK1/2和Ki-67蛋白在不同胃黏膜活检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①P-ERK1/2在轻度慢性萎缩性胃窦炎、轻度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与非典型增生和中度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均为阴性,中度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与非典型增生及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递增趋势,且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Ki-67在轻度慢性萎缩性胃窦炎中为阴性表达,在轻度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及非典型增生和中度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表达分别为66.67%、79.17%,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为83.33%,而在中度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及非典型增生阳性表达为56.52%,且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Ki-67蛋白与P-ERK1/2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P-ERK1/2蛋白可能参与细胞的恶性转化促进了胃癌的发生发展;Ki-67蛋白与P-ERK1/2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提示两者可能共同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和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和核因子-kB(NF-kB)的阳性表达与胃癌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分别检测106例活检标本中COX-2、NF-kB蛋白在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典型增生及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COX-2与NF-kB在胃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在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表达(P<0.05),但与不典型增生的表达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COX-2与NF-kB在胃癌中的表达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COX-2与NF-kB与胃癌的发生有关,NF-kB有可能介导COX-2在胃癌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戴文斌 《微创医学》2001,20(4):419-421
目的探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P16、cyclinD1蛋白的表达、相互关系及其意义。方P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胃癌、不典型增生、慢性浅表性胃炎及正常胃组织中P16、cyclinD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胃癌中P16蛋白表达率为52.7%,显著低于正常胃组织、慢性浅表性胃炎和不典型增生(P<0.01)。胃癌和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组织中cyclinD1蛋白表达率分别为47.3%和57.1%,均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慢性浅表性胃炎和轻度不典型增生,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胃癌和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组织中cyclinD1蛋白表达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胃癌中P16与cyclinD1蛋白表达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胃癌发生机制涉及细胞周期调节通路中P16、cyclinD1基因的异常,且与胃癌Lauren分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cyclinD1蛋白高表达可能是胃癌发生过程中的早期分子事件。  相似文献   

6.
冯莉  谢蕴  吴云林 《上海医学》2007,30(12):917-919
目的观察萎缩性胃炎伴隆起糜烂组织环氧合酶(COX)-2、c-met癌基因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对萎缩性胃炎伴隆起糜烂、非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各50例患者的胃镜活检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比较COX-2、c-met癌基因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3组间c-met表达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萎缩性胃炎伴隆起糜烂组显著高于非萎缩性胃炎组(P=0.050),但与胃癌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0)。3组间COX-2表达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萎缩性胃炎伴隆起糜烂组显著高于非萎缩性胃炎组(P=0.006),但与胃癌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7)。结论COX-2、c-met癌基因蛋白在萎缩性胃炎伴隆起糜烂组织均存在高表达,提示萎缩性胃炎伴隆起糜烂胃黏膜病变细胞处在高度增殖状态,并具有恶化倾向。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Flt-1)和环氧合酶-2(COX-2)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80例手术切除的胃癌标本为观察组,30例胃癌旁、40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织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中Flt-1及COX-2的蛋白表达。结果Flt-1及COX-2在胃癌中的表达率均为52.5%,在癌旁及对照组的阳性率分别为13.3%、0%、7.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二者的表达与胃癌的TNM分期及浸润呈正相关,它们的阳性表达强度与肿瘤淋巴及血道转移呈正相关(P0.05),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无关(P0.05)。Flt-1、COX-2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呈正相关(γ=0.608,P=0.000)。结论Flt-1、COX-2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二者在胃癌的发生、浸润转移中可能存在相互协同作用,联合检测Flt-1、COX-2可作为胃癌浸润、转移的重要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人食管鳞癌组织中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环氧合酶-2(COX-2)蛋白的表达水平变化.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食管鳞癌、34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60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GLUT1、VEGF和COX-2蛋白的表达.结果:GLUT1阳性染色定位于细胞膜,VEGF和COX-2蛋白阳性染色定位于细胞浆.食管鳞癌组织、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GLUT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1.7%、58.8%、20.0%,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74,P<0.05);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95.0%、70.6%,8.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62,P<0.05);COX-2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3%、73.5%和18.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11,P<0.05).在各类组织中,GLUT1 、VEGF和 COX-2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GLUT1、VEGF和COX-2蛋白的过表达可能共同参与了食管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胃黏膜病变中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环氧化酶-2(COX-2)、核转录因子(NF-κB)表达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S-P法)分别检测COX-2、NF-κB蛋白在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典型增生及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应用Giemsa染色方法及快速尿素酶试验判定Hp感染.结果 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典型增生、胃癌各组Hp阳性者COX-2及NF-κB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Hp阴性者,Hp阳性各组间COX-2和NF-κB的阳性率呈逐渐升高趋势.Hp阴性各组间COX-2和的NF-κB表达无显著性差异.COX-2与NF-κB在胃黏膜病变中的表达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在胃黏膜病变中COX-2与NF-κB的表达与Hp感染有关,介导COX-2与NF-κB表达可能是Hp感染致癌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检测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fi,HP)感染胃粘膜组织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和抑癌基因P53表达,探讨幽门螺旋杆菌相关胃癌的发生机制。方法: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及改良Giemsa染色方法检测HP感染,COX-2表达检测选择免疫组化S-P法,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P53蛋白。结果:HP阳性感染率、COX-2和P53的阳性表达率,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非典型增生及胃癌中均明显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P〈0.01)。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非典型增生及胃癌中HP感染与COX-2、P53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COX-2、P53是HP感染胃癌变过程的早期事件,并参与了胃癌变的全过程。COX-2、P53蛋白可用为筛选胃癌高危癌前病变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yclinD1蛋白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及其与组织类型的关系。方法:有用S-P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胃癌组织中CyclinD1蛋白的表达。结果:在63例胃癌标本中有20例CyclinD1阳性表达,阳性率为31.75%。50岁以下年龄组胃部CyclinD1阳性表达明显高于50岁以上年龄组(P<0.05)。CyclinD1在胃癌不同组织类型中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癌周和萎缩性类,非典型增生的胃粘膜也可见CyclinD1阳性表达。结论:CyclinD1蛋白过度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有关,与胃癌的组织类型没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环氧合酶-2(COX-2)的表达在胃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EGF-C和COX-2在胃镜活检的正常胃黏膜(n=17)、浅表性胃炎(n=19)、萎缩性胃炎/肠化生(n=22)、胃黏膜不典型性增生(n=23)和胃癌患者1期(n=1...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环氧化酶 2 (COX 2 )和基质金属蛋白酶 7(MMP 7)在老年胃癌中表达及预后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了 87例老年胃癌COX 2、MMP 7表达情况 ,分析它们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COX 2、MMP 7在胃癌的表达明显高于慢性萎缩性胃炎 ,进展期癌的表达又高于早癌 (P <0 .0 1)。COX 2、MMP 7表达呈正相关 (P <0 .0 5 )。COX 2、MMP 7表达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血管癌栓、TNM分期呈正相关 (P <0 .0 1) ,COX 2、MMP 7表达阳性组的整体生存率明显低于COX 2、MMP 7阴性组 (P <0 .0 1) ,二者共同表达预后更差。多因素分析表明 :淋巴结转移、TNM分期、MMP 7阳性表达是老年胃癌预后独立因素。结论 :COX 2、MMP 7表达呈正相关 ,与胃癌生长、浸润转移关系密切 ,可作为评估老年胃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癌前病变及胃癌中bcl-2基因表达状况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0例正常胃粘膜、7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和53例胃癌中bcl-2基因的表达,并采用凋亡细胞原位检测方法对组织切片中的凋亡细胞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bcl-2基因在正常胃粘膜及不同胃粘膜病变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bcl-2 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77.36%,显著高于正常胃粘膜、萎缩性胃炎及肠化生(20.00%,25.00%,44.44%,P<0.01);异型增生组织bcl-2 nRNA表达率为75.00%,显著高于正常胃粘膜及萎缩性胃炎(P<0.05).胃癌组织bcl-2蛋白表达率为81.13%,显著高于正常胃粘膜、萎缩性胃炎及肠化生(20.00%,31.25%,52.78%,P<0.01),异型增生组织bcl-2蛋白表达率为75.00%,显著高于正常胃粘膜及萎缩性胃炎(P<0.01).x2检验表明两种方法检测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凋亡细胞原位检测结果显示,bcl-2蛋白表达阳性肠化生和胃癌组织中的凋亡细胞指数显著低于bcl-2蛋白阴性组(P<0.05及P<0.01),bcl-2蛋白表达状态与细胞凋亡指数呈负相关.结论bcl-2基因对胃癌前组织及胃癌细胞凋亡具有抑制性调控作用,细胞凋亡调控异常在胃癌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胃黏膜病变演化及细胞癌变过程中c-met基因表达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PCR-PCR-SSCP方法检测c-met原癌基因在肠型胃癌中的突变情况。利用组织微阵列技术对胃黏膜细胞癌变过程中c-met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以c-met基因的3个突变热点17、18和19外显子侧翼序列设计引物,扩增32例肠型胃癌及癌旁组织标本,PCR-SSCP未检测到有异常突变带型。154例胃镜活检组织标本中c-met蛋白阳性表达在30例浅表性胃炎为6例,阳性率为20%,在33例萎缩性胃炎中有8例,阳性率为24.2%。过表达率分别为10%和12.1%,两组间经统计检验P>0.05,无统计学意义。肠化及异型增生的阳性表达强度也主要为弱阳性及中等强度阳性,其中4例中重度肠化生和3例中重度及1例轻度异型增生出现强阳性表达。6例肠化和6例异型增生为中等强度表达。c-met阳性表达在31例肠化中有17例,阳性率为54.8%,在30例异型增生中有17例,阳性率为56.7%。过表达率分别为32.3%和33.3%。在胃癌主要是中等强度和强阳性表达。包括6例中高分化腺癌,4例低分化腺癌,阳性率为53.3%,过表达率33.3%。肠化、异型增生和胃癌3组间阳性表达率经统计检验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3者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单纯的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P<0.05。过表达率在肠化、异型增生、胃癌中增高,但与责任中单纯的慢性胃炎相比未见统计学意义。结论:c-met基因在肠型胃癌中的变化方式是以过表达和基因扩增为主;c-met基因在胃黏膜病变演化及细胞癌变过程中表达及过表达呈上升趋势,从肠化开始即有明显增高,提示肠化具有癌前病变性质,应予以密切随访;组织阵列分析技术可作为高通量的技术进行基因表达的筛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环氧合酶 (COX - 2 )表达与胃黏膜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胃黏膜标本共 1 2 0例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胃黏膜COX - 2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胃窦黏膜表面上皮和固有腺上皮的胞浆中 ,均可见到COX - 2蛋白表达。COX - 2蛋白表达在不同性别、年龄的患者间 ,差异无显著性。不同胃黏膜病变COX - 2蛋白表达阳性百分率以不典型增生最高 (90 % ) ,其次为肠组织转化 (80 % )、慢性萎缩性胃炎(5 0 % ) ,其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 )。在COX - 2蛋白强阳性表达中 ,以胃癌前病变 (不典型增生和肠组织转化 )为主 ,占 72 2 % ;而在COX - 2蛋白表达阴性中 ,以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为主 ,2者合计占78 1 %。结论 COX - 2表达强度与胃黏膜病变有明显的相关性 ,胃癌前病变COX - 2蛋白表达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7.
胃癌前组织和胃癌中Fas基因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及胃癌中Fas基因表达状况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0例正常胃粘膜、72例慢性胃炎和53例胃癌中Fas基因的表达,并采用凋亡细胞原位检测方法对组织切片中的凋亡细胞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正常胃粘膜无Fas基因表达。Fas mRNA在肠化生组织中的表达率为75.00%,显著高于萎缩性胃炎(37.50%,P<0.01)和胃癌(52.83%,P<0.05)。Fas蛋白在肠化生组织中的表达率为80.56%,显著高于萎缩性胃炎(37.50%,P<0.01)、异型增生(55.00%,P<0.05)和胃癌(45.28%,P<0.01)。X^2检验表明两种方法检测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凋亡细胞原位检测结果显示,Fas蛋白表达阳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和胃癌组织中的凋亡细胞指数显著高于Fas蛋白阴性组(P<0.05及P<0.01),Fas蛋白表达状态与细胞凋亡指数呈正相关(r=0.393,P<0.01)。结论 Fas基因对胃癌前组织及胃癌细胞凋亡具有促进性调控作用,细胞凋亡调控异常在胃癌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