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抗凝与非抗凝血液标本对乙肝表面抗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ASA)检测结果是否存在差别.方法 留取160人份血标本各2管,分别经枸橼酸-枸橼酸钠抗凝及非抗凝,进行平行实验.结果 160人份标本的平行试验,部分项目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枸橼酸-枸橼酸钠抗凝血标本,对乙肝表面抗原检测结果存在着一定干扰,采用抗凝血标本进行ELASA检测对试验结果是否有影响已被同行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现有的2种国产抗-HCV ELISA试剂检出的反应性标本进行Realtime-PCR扩增,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2种方法的检出率。为制定ELISA检测结果假阳性的献血者献血资格的恢复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日常工作中的检测标本用2种抗-HCV ELISA两步法试剂做初检,反应性结果再次双孔复试。对任何一种试剂经复试检测后仍为反应性的标本进行Realtime-PCR扩增,对所有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检测无偿献血标本63 169份,其中检出抗-HCV反应性标本206份,对206份标本进行Realtime-PCR扩增,共扩增出91例HCV-RNA阳性标本,53例科华试剂单反应性标本中仅2例HCV-RNA结果为阳性,41例新创试剂单反应性标本中6例HCV-RNA结果为阳性。ELISA试剂检出的标本S/CO值在不同的区间内的,都有HCV-RNA为阳性的标本。结论:ELISA试剂检测出的抗-HCV标本很多可能为假阳性,特别是单侧试剂呈反应性的标本。但即使ELISA检测S/CO值仅在灰区的单试剂反应性标本,仍不能排除为HCV感染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同源血清、血浆标本血液4项指标ELISA检测有反应性结果的差异。方法:对血液4项指标ELISA检测有反应性的29例标本,以同一试验对原试管血清、血袋小辫、验证血清和血浆标本分别进行双孔复试,比较其反应性和S/CO值变化。结果:29例有反应性标本,8例原试管血清呈双试剂反应,S/CO值8~29,血袋小辫、验证血浆S/CO值有改变,结果判读基本一致;15例原试管血清呈单试剂反应,S/CO值1~5,血袋小辫呈有反应性10例(66.7%),1S/CO值≥0.7呈无反应性5例(33.3%),验证血浆呈有反应性6例(40%),1S/CO值≥0.7呈无反应性9例(60%),有明显改变;6例原试管血清呈单试剂灰区(1S/CO值≥0.7),血袋小辫呈灰区和S/CO值0.7各3例(50%),验证血浆呈灰区2例(33.3%),S/CO值0.7占4例(66.7%)。8例双试剂反应和15例单试剂反应者验证血清结果判读一致;6例灰区者验证血清呈弱反应性5例(S/CO值1.0~1.4),呈灰区1例。结论:同源血清、血浆标本血液4项指标ELISA检测有反应性结果存在差异,血浆标本导致部分有反应性结果 S/CO值减低或呈无反应性结果,抗凝剂稀释是其主要原因;采取源头控制措施确保原始血清标本的溯源性,并使用血清进行ELISA检测;如确需小辫标本进行复试,必须结合原始血清标本的复试结果,出现不一致情况,应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避免弱反应性结果的漏检或误判。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147份输血前检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呈弱阳性反应样本的复检结果分析,总结用手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HBsAg过程中影响实验结果准确性的各种因素,为减小实验误差提供参考。方法:对147份HBsAg初次试验呈弱阳性反应的血清样本,由另一操作人员使用同一生产厂家的检测试剂进行双孔复检,复检结果S/CO值双孔均≥1者为阳性、S/CO值一孔≥1而另一孔1者为可疑、S/CO值双孔均1者为阴性。结果:147份HBsAg初次试验呈弱阳性的血清样本,双孔复检结果仍呈阳性反应者76份(51.7%)、可疑者5份(3.4%)、阴性者66份(44.9%),吸收度A值对比初次试验时下降者84份(57.1%)、升高者63份(42.9%),其中升高幅度最大者达16倍。结论:实验室工作人员不严格按试剂说明书操作是造成初次检测结果偏差较大的主要原因,对初次检测结果呈弱阳性反应的样本有必要进行双孔复检。对备血、输血和血液透析前的患者血样本,若能同检测供血者的血样本一样,采用由2位操作人员、2种检测试剂进行二次检测的模式,则更能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1∶49枸橼酸钠抗凝剂在血型鉴定、抗体筛查、临床交叉配血和输血传染性指标检测中的应用。方法:配制不同浓度的枸橼酸钠比例,确定最大抗凝比例,取68例标本分别用EDTA-K2、肝素钠和1∶49枸橼酸钠抗凝,分别用来鉴定血型和做抗体筛查,最后用聚凝胺法及微柱凝胶卡式法交叉配血检测不同抗凝剂对交叉配血的结果的影响。同时,取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抗体(HCV)、艾滋病抗体(HIV)、梅毒抗体(TP)各30例阳性标本,采用化学发光方法进行检测,观察1∶49枸橼酸钠抗凝管对检测HBsAg、HCV、HIV、TP的影响。结果:1∶49的枸橼酸钠抗凝管能达到抗凝效果,对血型鉴定、抗体筛查、交叉配血结果没有影响,与不抗凝采血管对HBsAg、HCV、HIV、TP阳性标本进行检测比较,2种采血管对结果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49枸橼酸钠抗凝剂能提高临床交叉配血、输血前检查相关传染性指标检测的快速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抗凝剂对检测抗-HIV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二乙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抗凝剂和肝素锂抗凝剂对检测抗-HIV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结果的影响。方法:用丽珠抗-HIV和生物梅里埃抗-HIV2种不同厂家试剂检测100例符合献血条件的献血者的抗凝血浆标本(EDTA—K2抗凝血浆和肝素锂抗凝血浆各1份)和血清标本,通过酶标仪读出的OD数值进行结果分析。结果:EDTA—K2抗凝血浆组和肝素锂抗凝血浆组对检测抗HIV ELISA结果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素锂抗凝标本对抗-HIV ELISA实验结果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和ELISA检测HBsAg的分析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站开展HBV-DNA检测的必要性。方法:对205份HBsAg有反应性标本(s/co≥1),108份HBsAg灰区可疑标本(0.8≤s/co〈1)及1000份HBsAg无反应性标本(s/co〈0.8)分别作FOPCR检测以及对部分样本作HBV-M5项(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检测。结果:3类标本HBV-DNA有反应性数分别为117例,32例,6例,作HBV-M检测的样本有多种不同的表现模式。结论:在ELISA检测HB-sAg基础上加做HBV-DNA核酸检测,有助于保证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乙肝表面抗原(HBsAg)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呈灰区、弱阳性样本采用荧光定量PCR(FQ-PCR)的复检情况。方法:选取2012-01-2014-12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为研究对象,将献血者分为3组,A组:ELISA检测HBsAg阴性(S/CO0.3)标本200例;B组:ELISA检测HBsAg灰区(0.7≤S/CO1)标本792例;C组:ELISA检测HBsAg弱反应性(1≤S/CO3)标本417例。结果:B组FQ-PCR复检21例(2.65%)HBV-DNA浓度100IU/ml;C组FQ-PCR复检20例(4.80%)HBV-RNA浓度100IU/ml;ELISA双试剂灰区HBV-DNA FQ-PCR阳性率高于单试剂灰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双试剂弱反应性HBV-DNA FQ-PCR阳性率与单试剂弱反应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LISA检测HBsAg为灰区、弱反应性标本存在一定的HBV-DNA阳性标本漏检和误诊,这部分血样采用FQ-PCR检测可提高输血安全,避免血源浪费。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温州地区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进行血清学与核酸联合检测,全面评估血清学与核酸检测(NAT)在降低输血相关传染性疾病中的互补性。方法对2014年10月至2015年6月,温州市中心血站采集的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血液传染性指标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艾滋病病毒(HIV)抗体、苍白球螺旋体(TP)抗体进行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采用速率法,同时采用核酸检测技术对乙型肝炎病毒(HBV)DNA、HCV RNA、HIV RNA进行6人份三项目联合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3 736份血液标本中,ELISA(+)NAT(+)95份,其中HBsAg(+)NAT(+)72份,符合率60.5%;HCV抗体(+)NAT(+)13份,符合率11.2%;HIV抗体(+)NAT(+)10份,符合率30.3%。41份ELISA(-)核酸(+)样本,且均为HBV DNA阳性。ELISA(+)NAT(-)173份。ELISA双试剂阳性样本中,HBV、HCV、HIV S/CO≥5的样本组的核酸阳性符合率高于S/CO5的样本组。结论核酸检测能有效地降低输血传播疾病的发生,但也存在漏检的可能,不能完全取代血清学检测,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才能真正保证血液的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无偿献血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不合格标本的中和确证试验结果,以保证血液安全和减少血液浪费。方法:收集河北省血液中心359例HBsAg不合格标本,采用中和试验法对配套HBsAg诊断试剂盒(酶联免疫法)检测结果呈重复阳性的标本进行确证试验。结果:359例不合格血液标本经中和试验法确证187例阳性,172例阴性,ELISA法假阳性率为47.91%;初次双试剂反应性标本S/CO均5,其阳性符合率100%;当S/CO于1~5之间,其阳性符合率为65.63%;在确证为阳性的标本中,183例呈ELISA双试剂反应性,3例呈ELISA单试剂反应性,1例ELISA检测结果处于灰区值。结论:无偿献血者HBsAg ELISA筛查试验存在部分假阳性的问题,为减少血源流失,保证血液安全,可考虑对不合格标本进行确证试验,同时有必要设置合理的灰区范围。  相似文献   

11.
ELISA和Realtime-PCR筛检献血员HBV感染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ELISA与Realtime-PCR检测献血员HBV感染的差异,探索准确高效的献血员筛选方法,为提高临床血源质量服务。方法采集502例献血员血样,分离血清,分别采用ELISA与Realtime-PCR方法进行HBsAg和HBV DNA双盲检测,对两法检测结果不一致的献血员2个月后随访并抽血复检。结果502例献血员中,两法初检HBV感染的一致率为97.61%(490/502)(S=5.333 3,P=0.020 9)。2个月后对检测结果不一致的12例献血员复检,有7例2种方法检查均阳性。结论2种方法的初检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均可用于HBV感染检测。Realtime-PCR的检测效果优于ELISA。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indray-BC5300检测末梢全血时检测时间对血液分析结果的影响。方法:用BC5300血液分析仪对30例末梢全血标本分别于采血后0、5、10、30min连续检测,观察血液分析结果中WBC,RBC,HB,HCT,PLT,Neu%,Lym%等主要指标的变化。并将其中10例同时采集静脉血作为参考比较。结果:采血后0min分别与5min,10min,30min相比,WBC、PLT、Neu%,Ly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参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血后5min和10min相比,所有参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血后5min和30min相比与采血后10min和30min相比,P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参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例静脉血结果与5min,10min末梢全血各参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C5300检测末梢全血时,采集后立即检测会对某些指标有明显影响,应在放置后5~10min内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测定丙肝病毒(HCV)抗体的方法学性能在血液筛查中的应用。方法:以辣根过氧化物酶(HRP)为酶标记物,以鲁米诺为发光底物,采用双抗原夹心法检测血样中的抗-HCV。建立抗-HCV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方法,与常规使用的抗-HCV酶联免疫分析方法(ELISA)同时检测20例发光值(RLU)大于14 000的抗-HCV血清阳性标本,再用荧光定量RT-PCR检测;每天用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指定生产的HCV的质控血清对CLIA进行检测,建立自己实验室的该项目临界值浓度,连续6个月对HCV质控血清检测,计算S/CO值,统计分析精密度、CV;用EQA的质控物检测HCV抗体,进行标本符合率计算。结果:CLIA方法的灵敏度为0.02ng/mL,阳性符合率为100%,ELISA的阳性符合率为75.2%,荧光定量RT-PCR检测的阳性符合率为100%。结论:HCV抗体CLIA检测抗-HCV试验方法的敏感性、准确性、稳定性较好,能满足临床输血早期筛查,以排除假阳性,杜绝漏检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采用实时荧光PCR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及细胞培养分离病毒株的方法,对2013年临床疑似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急性期血进行检测比较,寻求快速、准确的鉴定新布尼亚病毒感染的方法。方法 对180例临床疑似病例的急性期血液首先采用实时荧光PCR法检测,筛选出新布尼亚病毒核酸阳性的样本,同时将阳性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的方法检测抗体及采用VERO-E6细胞培养的方法分离病毒株。结果 180份样本经实时荧光PCR法检测,阳性率为42.78%(77/180 Ct值≤35曲线形态与阳性对照一致呈S型的),ELISA方法检测抗体阳性率为44.16%(34/77),将核酸检测阳性的77份样本全部感染VERO-E6细胞获得病毒株32株,阳性率为38.55%(32/77)。结论 实时荧光PCR法更适合于新布尼亚病毒感染者早期实验室快速诊断,发病在1w左右的病例不适合用ELISA的方法做确证实验。细胞培养分离病毒虽然是金标准,但耗时、费力,对早期诊断意义不大,但适于研究或疫苗研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新疆)和田地区在1986-1989年戊型肝炎流行后,目前人群中血清抗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特异性抗体水平及当地HEV感染的状态.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抗HEV IgG和抗HEVIgM,检测新疆和田地区1~90岁健康人血清3070例,对抗HEV IgM...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重型胰腺炎患者机体内凝血和抗凝系统的变化情况,分析凝血、抗凝指标对疾病发展程度的意义。方法收集2009年10月-2013年10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收治的重型胰腺炎老年患者44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健康人群24例作为对照A组,同期选择老年轻型胰腺炎患者24例作为对照B组,对三组入选受试者进行血液样本采集,检测和记录标本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结果观察组PT、APTT、FIB和D-二聚体均明显高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P0.05)。结论老年重型胰腺炎患者机体内的凝血和抗凝系统明显异于常态时,可以直接影响到正常的微循环,同时凝血和抗凝系统指标患者病情发展的程度,有助于评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对献血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的临床意义及其对保证输血安全的价值。方法:用盐水介质法对153 009例漳州地区献血人群的血浆标本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用抗人球蛋白法做进一步鉴定。结果:153 009例标本不规则抗体筛选阳性92例(0.06%)。通过性别分组以及抗人球蛋白法进一步鉴定发现,58 440例女性献血者中检出不规则抗体为61例(0.104%),94 569例男性献血者中检出不规则抗体为31例(0.033%),女性组不规则抗体检出率高于男性组的不规则抗体检出率(P0.01)。同时,检出的不规则抗体中IgM抗体65例(0.042%),IgG抗体27例(0.018%),IgM抗体检出率高于IgG抗体(P0.01)。结论:对献血者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能减少不规则抗体进入受血者体内的可能性,从而有效提高输血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综合性医院腹泻患者溶组织内阿米巴感染现状,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上海市3所综合性医院肠道门诊,采集门诊腹泻患者新鲜粪便和血清,分别采用生理盐水涂片法和碘液染色法、免疫层析法、ELISA法进行检测,以了解腹泻患者溶组织内阿米巴感染状况,并对感染者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检测腹泻患者粪便样本 1 015份, 检出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病原学阳性36份, 总阳性率为3.55%。3所医院腹泻患者病原学阳性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溶组织内阿米巴阳性者性别、年龄、职业和文化程度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 0.05),脓血便中溶组织内阿米巴阳性率显著高于稀便和水样便(P均 < 0.01)。7-9月为发病高峰。88.90%的阳性者有腹痛,75.00%和22.23%的阳性者粪便查见白细胞和红细胞。试剂条法检测溶组织内阿米巴粪抗原阳性率为8.18%(83/1 015),ELISA 法检测溶组织内阿米巴IgG抗体阳性率为7.12%(48/675)。结论 夏秋季是溶组织内阿米巴感染高发季节,应加强监测;脓血便中溶组织内阿米巴检出阳性率较高,联合应用多种检测手段能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样本溶血对改模后的国产艾滋病病毒(HIV)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原夹心法)试剂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12月收集到的阴性样本、弱阳性样本和强阳性样本,人为造成不同程度的溶血,比较溶血前后不同试剂检测样本的光密度(OD)值的变化差异,分析溶血样本是否对ELISA试验存在干扰,不同试剂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共收集42例样本,其中阴性样本20例。试剂1检测10g/L以上溶血样本的OD值与溶血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剂2检测溶血样本的OD值与溶血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20例弱阳性样本,2种试剂在5g/L以上溶血后,样本检测OD值与溶血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2例阳性样本,2种试剂在5g/L以上溶血后,样本检测OD值与溶血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血样本对改模后HIV ELISA检测结果存在多种干扰,应采取多种措施防止样本溶血,对于灰区结果和溶血样本需要重新取样,进行再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