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黄芩汤的临床应用及其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燕飞 《山西中医》1998,14(3):36-37
黄芩汤的临床应用及其机理杨燕飞关键词伤寒论黄芩汤临床应用药理研究黄芩汤出自汉·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篇,方由黄芩三两、芍药二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组成,主治太阳少阳合病下利。现将此方临床应用情况及其机理概述于下。1临床应用本方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
黄深荣 《新中医》2024,56(14):51-54
<正>《外台》黄芩汤出自《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附方(二),原文提到:“《外台》黄芩汤,治干呕下利。”方剂组成如下: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干姜三两、大枣十二枚、桂枝一两、半夏半升,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分三服。《外台》黄芩汤与《外台秘要·卷一》中的黄芩汤或《伤寒论》中的黄芩汤名称相似,但组方、功效均不相同,故一般将其称为《外台》黄芩汤。《外台》黄芩汤功效为益气温中、降逆清热,其主治当属厥阴病证、为半表半里阴症,病机是脾胃虚弱、湿阻气逆、上热下寒,临床上多用于治疗症状有干呕、腹泻、心下痞硬或腹部隐痛,舌质淡苔白或黄腻,总体脉不及,右关脉稍有力,左寸关脉稍浮濡。  相似文献   

3.
黄芩汤的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广涵  周仲君 《陕西中医》1995,16(10):469-470
<正> 《小品方》黄芩汤是由黄芩、枳实、栀子、厚朴、栝蒌、芍药、甘草组成。本人临证不论热郁肌肤或瘀热在里,但见身热如火者均可用之。兹举验案数则于后。 1.带状疱疹 赵某,女,38岁,1989年4月20日初诊。自述两日前右胁下发现散在水疱,渐温延为簇集成群,分布于两胁肋处如带状。水疱各个独立,形如珍珠,基底潮红,灼痛难忍。伴身如火热,烦躁不安,口苦咽干,溲赤便秘,舌红绛,苔薄黄,脉浮数。体温38.2℃,  相似文献   

4.
目的:综述黄芩清肺汤在化学成分,药理活性方面的研究进展,为黄芩清肺汤的现代化研究和应用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查阅近年的相关文献资料,整理综述。结果:黄芩和栀子单味药的研究比较多,但其配伍后的化学成分变化及其药理活性鲜有研究。结论:黄芩清肺汤的复方配伍有待进行现代化研究。  相似文献   

5.
黄芩汤在妇科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小凤 《国医论坛》2000,15(1):9-10
仲景所创黄谷场见于《伤寒论》第172条:“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岑汤。若呕者,黄齐加半夏生姜汤主之。”黄芩汤(黄芩、芍药、甘草、大枣)原治太阳少阳会病,少阳邪热偏重,内追胃肠,逼液下趋之下利,具有清热治利,和中止痛之功。近年来,笔者常用此方治疗一些妇科病证,每收杆鼓之效,兹选验案介绍如下。1月经过多陆某,32岁,已婚,教师,1996年7月12日初诊。患者自诉近半年来困带毕业班,工作紧张,压力较大而致月经量多,色鲜红,伴心烦口渴,尿黄便结,小腹胀痛,经前乳房胀痛。诊时正值经行第二天,诸症如前,舌红苔薄…  相似文献   

6.
葛根黄芩黄连汤临床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根黄芩黄连汤出自《伤寒论》,由葛根、甘草、黄芩、黄连组成,原治里热挟表邪下利。方中黄芩黄连清热祛湿,葛根解肌、通脉、补虚,甘草补养和中。笔者常用此方加减治疗骨痹、消渴、淋证、耳鸣等疑难杂证,每每取效。现举例介绍如下。1 骨痹张某,男,46岁,1996年4月3日初诊。患颈肩痹痛3年余。初起颈肩部僵硬疼痛,转动受限,继而疼痛加重,并掣引右上肢乏力,手指发麻。近来常感头晕,口苦。诊见舌苔微黄,脉弦细略数。X线片示:第6、7颈椎前缘呈尖状骨质增生,生理弯曲变直。诊断:颈椎病。此为骨痹,证属肝肾亏损,筋骨失养,风湿闭络。治宜滋肾养肝,…  相似文献   

7.
藿朴夏苓汤源于清代石寿棠的<医源·湿气论>,方由藿香、厚朴、半夏、赤茯苓、杏仁、白蔻仁、薏苡仁、猪苓、泽泻、淡豆豉组成,具有解表化湿、通畅三焦之功,是治疗湿温初起、身热恶寒、肢体倦怠、胸闷口腻的常用方.  相似文献   

8.
经方黄芩汤是指《伤寒论》中所论述的黄芩汤。本文通过对近十年来发表的黄芩汤临床研究、基础研究及专利开发的文献进行分析,发现黄芩汤已成为国内外中医药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其研究水平整体较高,研究系统性较强,研究方向紧跟医学科学热点,同时紧贴临床需求,已经产出一批科研成果,一些重要的理念及技术为深入研究开发经方提供了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检索近年来黄芩汤及其加减方药效学和现代临床运用的研究文献,分析整理,探讨黄芩汤目前药效学及其现代临床运用研究的概况。黄芩汤具有抑菌、抗炎及免疫调节、解痉止痛、保肝降酶、抗促癌,以及抗病毒、退热和镇静的药效学作用。原方或其加减方常用于治疗细菌性痢疾、急性胃肠炎、阿米巴痢疾等胃肠道疾病。另外,还可用于内科、妇科、皮肤科部分杂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研究黄芩汤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精制工艺条件。方法以黄芩苷、芍药苷、甘草酸为指标,对5种不同型号大孔吸附树脂进行筛选,确定了分离黄芩汤的最佳树脂,并通过正交实验设计法和单因素考察法确定了大孔树脂分离精制黄芩汤的工艺条件。结果AB-8型大孔树脂对黄芩汤具有良好的吸附分离性能,其工艺条件为:选用2倍(生药)量大孔树脂,先以8倍(生药)量水洗,再以6倍量体积分数为70%乙醇洗脱为最佳。结论该工艺可有效地用于黄芩汤的分离精制。  相似文献   

12.
HPLC法测定栀子及黄芩清肺汤中栀子甙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MAXSIL5C18柱,以甲醇-水-冰乙酸(20∶80∶1)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36nm,对栀子及黄苓清肺汤中栀子甙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该法加样回收率为102.8±2.2%,RSD为1.15%,为栀子及其制剂中之栀子甙提供了简便易行、准确精密的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黄芩汤对大肠癌患者接受含伊立替康方案化疗后腹泻的预防效果。方法:44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FOLFIRI方案化疗,同时化疗前給予黄芩汤,对照组采用FOFIRI方案+空白对照,并统计化疗后腹泻的发生率,统计腹泻程度及腹泻的发生时间和持续时间,记录有无腹痛、血便、发热、白细胞下降、肝肾功异常等临床表现。结果:预防组腹泻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预防组各级腹泻的发生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但腹痛、血便、发热、白细胞下降、肝肾功能异常等其他临床表现,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芩汤对结直肠癌患者接受FOLFIRI方案化疗后腹泻具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鱼腥草黄芩汤治疗小儿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自拟鱼腥草黄芩汤治疗30例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患儿。通过观察患儿服药后咳嗽缓解情况评价治疗效果。结果:用药14d,显效25例,控显率83.3%;好转4例,总有效率96.6%。结论:鱼腥草黄芩汤治疗小儿上气道咳嗽综合征临床疗效理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黄芩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筛选黄芩汤的潜在活性成分(OB≥30%,DL≥0.18),采用Swiss数据库预测其作用靶点;与Disgenet数据库获得的UC疾病靶点相映射,得到黄芩汤治疗UC的潜在靶点。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黄芩汤-活性化合物-潜在作用靶点"网络和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并使用David数据库对黄芩汤的作用靶点进行GO生物功能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得到黄芩汤治疗UC关键靶点58个;甘草苷(Liquiritin)、甘草吡喃香豆酮(Licopyranocoumarin)、黄芩黄素(Baicalein)、黄连碱(Coptisine)、汉黄芩素(Wogonin)、鲨烯(Supraene)等可能是黄芩汤治疗UC的主要活性成分;其作用于ESR1、PTGS1、PTGS2、PTPN2、ABCG2等靶点,参与转录调控、低氧反应以及药物反应等生物过程,通过Ras-PI3K-Akt通路、Ras-PI3K-Akt-HIF-1α通路、NF-κB通路及MAPK-PI3K/AKT通路等发挥治疗UC的作用。结论黄酮类化合物在黄芩汤抗UC的作用机制中具有重要意义,调节炎症通路及干预炎症的发生发展可能是黄芩汤抗UC作用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6.
补中益气汤临证治疗三则:压力性尿失禁,证属肺脾气虚,膀胱失约,治宜补肺健脾,兼以温肾固涩。早泄,证属脾肾亏虚,精关易开,治宜健脾益气,补肾固精。产后尿潴留,证属脾气不升,浊阴难降而小便不利。治宜升清降浊,化气行水。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3例不同的病证,因其均有湿阻三焦、气机不畅的症候表现,故均采用以三仁汤为主加减治疗,以宣上、畅中、渗下并重,在健脾化湿、宣通气机,均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既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治则的特色和优势,也说明了三仁汤是治疗湿阻三焦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18.
肺癌的基本病机为气机不利、津液布散失调,吉非替尼治疗肺癌效果良好,且对寒湿之肺腺癌、阳气不充之亚裔女性、无热毒之不吸烟者疗效更佳,可知吉非替尼中药性能为辛热,其治疗作用来自其辛热之性,不良反应也与辛热之性密切相关。吉非替尼不良反应泄泻、皮疹、皮肤瘙痒、脱屑的特点均表现为温邪伤及太阳少阳二经的症候,而黄芩汤针对的基本病机为太阳少阳合病,与吉非替尼一系列不良反应背后的病机相一致,基于此,可知以黄芩汤为主方能治疗吉非替尼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