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升麻是一味临床常用的中药,《本草纲目》中对其释名为"其叶似麻,其性上升,故名"。首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于上品之中,谓其"味甘,平。解百毒,杀百精老物殃鬼,辟温疫、瘴气、邪气、蛊毒。久服不夭。"可见,在秦汉时期,人们对升麻功用的认识主要为解毒,可以解百毒,  相似文献   

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文章通过分析1例清肺排毒汤联合西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病例,探讨中药治疗新冠肺炎的作用,证明了清肺排毒汤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型的治疗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荐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目前临床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药及复方复杂多样,且对中药干预的疗效机制不甚清楚。通过分析应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各期治疗的方药的文献,发现其可能机制是通过降低机体炎症因子表达、抑制细胞因子风暴、减少氧化应激-自由基堆积和细胞凋亡、改善机体免疫功能,从而发挥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作用。通过阐述中药干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潜在机制,以期为后续临床治疗和药物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笔者运用麻黄升麻汤加减治疗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王某某,男,52岁.因"从意大利回国8天,发热伴咳嗽、胸闷2天"于2020年3月17日入住我市新冠治疗点.体温38.7℃,胸部CT:两肺多发磨玻璃影,咽拭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收住入院.入院查白细胞计数:6.7×109/...  相似文献   

5.
家父张学华业医40余载,学验俱丰,擅长内妇科常见病及疑难杂证诊治,善用阴阳、气血、脏腑、邪正理论指导临床,对病理机制有独到见解,处方用药别具心裁,如善用升麻治疗伏邪所致临床常见病,如经久难愈肺系感染性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消化系病毒性慢性肝炎,以及泌尿系感染性慢性炎症。他认为,此类病证之所以迁延反复,缠绵难愈,究其证因,与外邪内伏,伏邪蕴结未解,关系至密。升麻味甘性平,微苦,归肺、脾、胃三经。本药之甘入阳明、太阴经,升清阳,降浊气,善解表邪而实卫气。《本经》云又能:“主解百毒,辟温疾,障邪。”《本草汇言》更明确指出升麻为“升解之药,凡风可散,热可清,疮疹可解,下陷可举,内伏可托,诸毒可拔。”家父临床常以升麻为主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 5),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颁布的诊疗方案、各个疫区及部分云南民族民间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处方用药规律,为进一步挖掘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方药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构建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组方数据库,运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对组方数据库进行中药频次统计,组方规律及新方分析等研究。结果:共涉及中医药、民族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90首方剂,涉及中药196味,分析了处方中药物出现的频次,常用药对及常用组合,演化得到新处方16首。结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颁布的诊疗方案、各个疫区及部分民间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处方主要以清热解毒、宣肺平喘、燥湿化痰、扶正祛邪等功效为主,药性多寒温并用、药味多苦甘辛,体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攻补兼施、标本同治"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7.
1、秦汉至唐宋以“非升”立论,对升麻功效的认识以清热解毒为主。《神农本草经》将升麻列为中品,能“解百毒,杀百精老物殃鬼,辟温疫、瘴气、邪气、蛊毒”。说明当时升麻作为清解温热毒邪之药而应用,并未提出其升举阳气之功。同时代的《伤寒论》、《金匮要略》与《神农本草经》的认识一致。从魏晋南北朝到唐代,仍以清热解毒为主,临床应用方面,既有内服,亦有外用。宋代,由升麻所组方剂更为丰富,所治病证亦较广泛,但升麻的方中发挥的功效总以清热解毒为主。  相似文献   

8.
2019年12月以来发生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在此次抗击疫情中,我国中医药显示出独特优势,其中清热解毒类中药"清热解毒"的功效针对新冠肺炎患者病证治疗发挥出重要积极作用。总结具有潜在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作用的清热解毒类中药种类,梳理清热解毒类中药抗新冠肺炎作用机制研究,整理了清热解毒类中药在临床治疗组方应用,以期更好发挥清热解毒类中药对于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治作用及对于后续相关药物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用于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主要中药院内制剂有透解祛瘟颗粒、清肺排毒合剂、银翘藿朴退热合剂、荆防藿朴解毒合剂、益气固卫合剂、麻杏清肺颗粒、肺炎清解颗粒等。 中药院内制剂在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可适用于轻症患者、无症状感染者和免疫功能低下的易感人群等。为进一步提高中药院内制剂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中的作用,医疗机构今后应加大投入,从管理、临床、科研等多个环节着手,在剂型、给药途径、疗效及其机制以及不良反应等方面深入研究;按照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原则研发中药院内制剂,以应对复杂多变的防疫形势。  相似文献   

10.
升麻为我国临床常用中药,具有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的功能。黑升麻是中药升麻的别名或其炮制加工品。黑升麻(black cohoch)又称总状升麻,广泛用于治疗围绝经期症状。中外升麻的来源不同,临床作用也有所不同,使用时应注意区别。  相似文献   

11.
中医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梳理总结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的理论和经验具有现实意义."截断疗法"对当前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文章就其理论源流及其应用做了阐述,认为其起源于《黄帝内经》,后经历代医家补充发展,20世纪70年代由上海名医姜春华先生总结提出.临床应用时,对隔...  相似文献   

1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暴发严重危害人民的健康,中医药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各地发布的多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推荐使用,对疫情的防控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中医药的普遍应用让武汉及全国各地的药师和医生、护士、医技人员一样站到新型冠状病毒防控的一线,开展全程化药学服务,有力地保障了中药的安全合理使用,成为疫情防控的一道新防线。该文将介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药认识,分析疫情防控的中药临床应用与药学服务切入点,明确临床中药师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中参与中药临床用药方案制定、药物重整、处方审核、合理用药指导、药学监护、叠加用药风险把控等方面开展工作。临床中药师参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治,有利于提高中医药防治疫情的水平,对保证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及促进合理用药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严峻复杂,探讨中医药防治COVID-19处方的用药规律及特点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收集2020年1月1日至2月1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7个省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管理局发布的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诊疗手册》收录的中医药防治COVID-19诊疗方案以及3位国医大师、4位知名中医药专家所拟的方药,按照纳入、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应用EpiData 3.0软件,建立"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处方库""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常用中药库",共收集有效中药处方93首,组成药物共计157味。应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发现:①药性寒、温居多,其中性寒69味,占43.95%;性温57味,占36.31%;性热较少,仅占1.27%;②味苦、辛、甘药物较多,不同时期药味有异,初期以辛味居多,中期、重症期以苦味为主,恢复期多用甘味药;③归经以入肺、胃、心者多,入肺经最多,占24.55%;初、中期多入肺胃,重症期则入心肾;④口服药物多无毒,仅6味药物具有毒性,分别是苦杏仁、绵马贯众、重楼、细辛、半夏、炮附片;⑤以具有解表、化湿、清热、补虚、化痰止咳平喘5类功效的药物居多,初期解表与清热并重,各占18.81%;中期化痰止咳平喘药物使用多,占29.61%;重症期清热使用最多,占33.33%;恢复期补虚使用最多,占36.47%。中药防治COVID-19的药性特点和功效分布与中医对其病因、病位、病机的认识紧密相关,临证辨治尤需注重分期用药及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在防治传染病方面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经验。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过程中,中医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包括“三方三药”在内的系列中药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体现出明确疗效。笔者团队在第一时间开展新冠肺炎中西医结合救治工作,建立了融辨病论治、辨证论治与辨靶论治于一体的中医药科学组方创新模式——系统辨靶论治(target-combined holistic treatment of TCM),成功研制出了可有效阻断新冠肺炎重症化的中医药“克冠一号”,同时提出了中医药抗击新冠肺炎“攘外安内”学说,并探索建立了一套中医药防治新突发传染病临床科研攻关模式。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提供了中医药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三仁汤始载于清代吴鞠通的《温病条辨》,是治疗湿温病的经典方剂,原方由8味中药组成,其配伍具有分消走泄的特点,湿热之邪从上、中、下三焦驱除;分消走泄法即疏通气机,清泄湿热,使三焦湿热逐步清除的一种治疗方法,"分消"即分开消除,给湿邪以不同出径,导湿热邪浊排除体外,"走泄"即外泄、外透,舒展气机,则气通湿除,祛邪外达。由此可见,三仁汤作为祛湿剂,将"分消走泄"作为立方依据,在治疗内湿兼有邪热证方面疗效显著,临床应用范围也相当广泛。查阅近10年资料,依据三焦辨证理论,概述三仁汤的方证理论和临床应用进展,阐述其在上、中、下三焦疾病应用中的疗效及可能作用机制,为有效开发利用三仁汤提供理论依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席卷全球,寻求有效的防治方法是医学界面临的巨大挑战,对于COVID-19,尽管病因属"疫戾"之气,但从致病特点来看,众多医家虽有或"寒"或"热"或"毒"不同见解,但均认同"湿"的临床特点,具有"湿邪"属性的COVID-19,由于湿邪黏腻,"在一经不移",病势缠绵,迁延难愈,除发热、咳嗽等主证外,还突出表现为食少纳呆、脘腹胀满、大便溏泻等湿阻中焦的症状特点。三仁汤作为治疗湿温病的经典方剂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的应用前景值得探索。  相似文献   

16.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widely been used internationally in the treatment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since January 2020. There has been great interest in initiating clinical studies testing different Chinese medicine therapies for COVID-19, but the majority of registered studies have yet to move forward due to a lack of COVID-19 patients in mainland China. The aim of this article was to systematically review the current clinical research evidence on Chinese medicine for treating COVID-19 from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bibliographic databases to reflect on the advances in this field.  相似文献   

17.
Both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and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 are epidemic, contagious, sudden, and publicly harmful diseases. The whole?genome nucleotide identity of the pathogens causing the two diseases reached 79.5%. The mechanism and treatment of COVID?19 are still under investigation. Combining the experiences of SAR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in 2003, and the case data and literature of COVID?19,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diseases in terms of causes, susceptible people, characteristics, dialectical mode, and treatment were analyzed. The two diseases are both plagues in terms of Chinese medicine. The cause of SARS was “heat poison,” and its pathogenesis was “heat poison, stasis, and qi and yin deficiency.” Therefore the treatment regimen was mainly to clear away heat, detoxicate, and expel evil. While the cause of COVID?19 was “wet poison,” and its pathogenesis was “wet, poison, heat, stasis, close, syncope, and yang collapse.” Hence the basic treatment strategy was to declare lung and remove dampness. Treatment of COVID?19 was clearing away evil qi as soon as possible, with the basic treatment regimen, which was declaring lung, removing dampness, and dispelling the evil.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TCM’s) understanding and experience in SAR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and Chinese clinical cured cases, we try to provide strategies for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to understand and respond to COVID?19,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To improve COVID-19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regimen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TCM.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应用可视化方法分析近期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研究概况。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自2019年12月1日至2020年3月3日期间收录的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相关文献,应用CiteSpace软件将纳入的文献进行关键词、作者、研究机构的可视化分析,以了解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研究现状及热点。结果 共纳入文献82篇,目前发表的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研究文献大体可分为专家共识、综述、临床观察、辨治思路、数据挖掘及其他6种类型。以辨治思路类文章发文量最大(30篇),占发文总量的37%,临床观察类文章发文量最少(6篇)。共36种期刊发表相关文章,其中北大中文核心期刊9种,发文量 ≥ 2篇的期刊共14种。发文量前5位的杂志分别是:《世界中医药》、《中草药》、《中国中药杂志》、《中医杂志》、《天津中医药》。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共发文32篇,占总发文量的39%。基金资助分析发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最多,其次是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中医药科技发展基金。共有64位作者被纳入分析,形成有3人以上的合作团队共5个,其中以刘淑娟团队、张俊华团队、肖小河团队人数最多,团队联系紧密。其中发文量在3篇(含3篇)以上的作者有15位,以刘淑娟、邱模炎发文量最多(5篇)。发文量前五的单位分别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北京市朝阳区孙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合作机构存在明显的同地域合作特征。关键词共现网络共有节点86个,连线217条,形成7个聚类。除去与主题相关的关键词后,频次前3位的关键词分别为“诊疗方案、疫病、病因病机”,中介中心性前3位高的是“肺炎、疫病、诊疗方案”。结论 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研究涉及辨析病因病机、疾病分型、证治方药,中医临床疗效观察与分析,制定中医诊疗方案,挖掘组方用药规律等,为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提供理论参考和临床思路。  相似文献   

19.
安会杰  邹江冰  黄雪峰  杨琰  萧伟斌  季波  袁进 《中草药》2021,52(7):2178-2183
中药注射剂作为中药科技化创新制剂,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重症患者救治中发挥着独特优势。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相当数量的COVID-19重症患者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在治疗的同时需进行基础疾病的控制,导致中药注射剂和西药联用的药物相互作用问题日益突出。通过查阅文献,总结归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推荐的8种常用中药注射剂对细胞色素P450酶(cytochrome P450 enzyme,CYP450)的影响,并分析其与心血管病常用西药间的代谢性药物相互作用,以期为合并心血管病的COVID-19患者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和借鉴,更好发扬中医药抗疫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