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8 毫秒
1.
陈娇  曾妮 《妇幼护理》2023,3(23):5783-5785
目的 探讨绿色通道模式对急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11月在我院治疗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表法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急诊方法,观察组采取绿色通道模式急诊方法.分析比较两组的就诊至心电图时间、就诊到静脉溶栓治疗时间、就诊到静脉釆血时间、就诊半小时内静脉溶栓率和抢救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的就诊至心电图时间、就诊到静脉溶栓治疗时间、就诊到静脉釆血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就诊半小时内静脉溶栓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三维护理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三维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过程中应用三维护理,可缓解患者焦虑程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期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方法:将2011年1~12月10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3例,研究组应用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应用非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所产生的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各种并发症。结果:室性心律失常多发生在前侧壁急性心肌梗死,而血压一过性降低主要见于下后壁的急性心肌梗死;且研究组治疗后并发各种出血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静脉溶栓治疗后,应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对策,以提高治疗效果及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基于微信平台的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溶栓。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及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医院广西桂东人民医院2016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75例,其中收治的25例直接入院溶栓患者作为对照组,经微信平台院前溶栓病例组25例作为研究组A,25例转院PCI组作为研究组B,随机选用尿激酶或瑞替普酶溶栓治疗,观察三组患者心功能、救治时间。结果:治疗后研究组A均优于对照组、研究组B(P0.05)。研究组A极大减少了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延搁时间,从发病到再灌注时间显著缩短(P0.05)。结论:基于微信平台的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溶栓治疗的时效性更强,患者心肌总缺血时间显著缩短,血管再通率较高,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以控制溶栓时间为基础急诊绿色通道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5月1日~2017年10月31日急诊收治的5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行溶栓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程序进行救治;将2017年1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急诊收治的4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行溶栓治疗患者作为研究组,采用以控制溶栓时间为基础急诊绿色通道进行救治。记录两组患者从入院至溶栓治疗各环节时间以及溶栓情况,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与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对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估,统计患者并发症及死亡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病情评估时间、常规检查时间、接诊到确诊时间以及入院到接受静脉溶栓时间(DNT)均短于对照组,溶栓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无死亡案例发生,研究组患者治疗期间脑疝及神经功能后遗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以控制溶栓时间为基础的急诊绿色通道对急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急救护理,可显著缩短患者DNT,改善患者预后,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组人尿激酶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8例,并按照给药方案分为2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尿激酶治疗,研究组应用重组人尿激酶原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比较2组患者血管再通率、出血率、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92. 31%,显著高于对照组69. 23%(P 0. 05)。研究组患者用药后出血率3. 85%,低于对照组15. 38%(P 0. 05)。研究组患者的CK-MB峰值时间(11. 08±1. 89) h,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2. 75±2. 61) h (P 0. 05)。结论重组人尿激酶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行静脉溶栓治疗患者8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患者在行静脉溶栓治疗的同时均行常规基础护理,干预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用更为完善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患者的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完善的护理干预对于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静脉溶栓治疗效果具有积极的辅助治疗价值,能够有效地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4):4651-4652
探讨急诊心肌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的临床效果。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患有急诊心肌梗死的6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时间、ST段下降50%以上的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各项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尿激酶静脉溶栓对急诊心肌梗死的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静脉滴注辅助瑞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再通率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9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以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研究组予以参麦注射液静滴辅助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比两组冠状动脉再通率、疗效、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经治疗,研究组冠状动脉再通率、总有效率分别为86.96%、93.48%,高于对照组的69.57%、76.09%(P<0.05);研究组治疗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为8.70%,低于对照组的26.09%(P<0.05)。结论:应用参麦注射液静滴辅助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可提高冠状动脉再通率及临床疗效,降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于发病6 h内行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于发病7~12 h内行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再通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T波倒置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再通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T波倒置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静脉溶栓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临床治疗再通率,改善患者预后生存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可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方法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3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前后血浆MMP-9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34例)比较.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前MMP-9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无明显升高[(13.47±3.09)ng/L比(12.89±10.22)ng/L,P>0.05],溶栓后MMP-9水平[(22.06±12.53)ng/L]较健康对照组和溶栓前均显著升高(均P<0.05).溶栓后发生出血患者(发生率26.5%,9/34)MMP-9水平较溶栓前显著增加[(24.02±15.41)ng/L比(14.28±2.33)ng/L,P<0.05];与无出血患者[(20.42±9.57)ng/L]相比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完全再通患者(再通率58.8%,20/34)MMP-9水平较溶栓前明显升高[(19.26±7.94)ng/L比(13.63±3.02)ng/L,P<0.05];与不完全再通患者[(18.97±4.23)ng/L]相比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溶栓后激活了MMP-9,MMP-9增加溶栓后出血的风险并参与了溶栓后出血的机制.  相似文献   

12.
溶栓治疗75岁以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75岁以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75岁以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5例,溶栓组35例,对照组(未溶栓组)40例,溶栓组采用尿激酶及心肌梗死常规治疗方法,对照组除不用尿激酶外其他治疗方法相同。结果溶栓组临床血管再通率62.86%,病死率11.43%,无严重并发症。对照组的临床血管再通率22.5%,病死率27.5%。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75岁以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提高再通率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神经介入联合静脉溶栓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疗效以及对脑血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大兴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共78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研究组采用神经介入+静脉溶栓,对照组采用静脉溶栓。评价2组患者的疗效、血管再通率以及主要脑血管的血流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74.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总血管再通率(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7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椎动脉、基底动脉、颈内动脉和颈总动脉的收缩期峰流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患者椎动脉、基底动脉、颈内动脉和颈总动脉的收缩期峰流速分别为(137.3±17.4)、(132.4±14.6)、(158.3±23.3)、(122.3±11.3)cm/s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74.2±19.4)、(158.3±15.2)、(195.3±36.4)、(137.4±15.9)c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介入联合静脉溶栓较单纯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血管再通率高,并能改善患者的脑血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老年(年龄≥80岁)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90 d临床结局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2分),采用χ2检验或t检验比较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好组之间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预后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结果结局不良组和结局良好组基线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13.33±2.04)分 vs (11.50±3.47)分]、基线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美国)评分(NIHSS)评分[(9.55±6.01)分vs (15.63±8.29)分]、24 h GCS [(14.48±0.99)分 vs (11.74±3.51)分]、24 h NIHSS[(4.80±3.83)分 vs (15.76±9.69)分]、既往抗血小板情况(1例 vs 8例)、脑出血(0例 vs 4例)及死亡情况(0例 vs 14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812,P=0.007;t=-3.694,P<0.001;t=4.640,P<0.001;t=-6.509,P<0.001;χ2=6.571,P=0.010;χ2=4.438,P=0.035;χ2=17.961,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溶栓前舒张压、溶栓前血糖、24 h NIHSS是溶栓预后的影响因素。 结论改善24 h NIHSS、溶栓前血糖、溶栓前舒张压可改善高龄脑梗死患者静脉rt-PA溶栓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60岁)急性心肌梗死(AM 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老年AM I患者59例,经静脉尿激酶(UK)溶栓治疗患者21例为UK溶栓组,同期未溶栓治疗患者38例为未溶栓组,除不用尿激酶以外,其余治疗均与UK溶栓组相同。结果UK溶栓组冠脉再通率为66.7%(14/21)。UK溶栓组4周病死率为4.8%(1/21),常规治疗组为18.4%(7/3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K溶栓组严重的心律失常率为28.5%(6/21),未溶栓组为52.6%(20/3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可提高再通率,降低病死率,减少心力衰竭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贺丹 《中国综合临床》2013,(12):1258-1260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并评价该方法的安全性。方法在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诊断为心肌梗死患者中随机选取10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54)和对照组(n=53)。对照组给予一般治疗和基本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进行此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尿激酶溶栓,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10d为1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评价观察组使用两种药物联合治疗的安全性。结果(1)观察组的冠状动脉再通率为83.33%(45/54),对照组的冠状动脉再通率为60.38%(32/53),观察组冠状动脉再通率显著优于对照组(x2=4.29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观察组ST—T段回降50%所需要的时间为(2.0±0.6)h,再通时间(1.3±0.4)h;对照组ST-T段回降50%所需要的时间为(3.4±0.5)h,再通时间(2.1±0.3)h,观察组sT-T段回降50%所需要的时间以及再通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948、3.186,P均〈0.05)。(3)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4.44%(24/54),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77.36%(41/53)(x2=3.91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在进行常规治疗和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过程中,出现再梗死的患者有2例,占3.70%;对照组在进行常规治疗中,出现再梗死的患者有9例,占16.9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142,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心肌梗死能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效果,该方案能降低并发症和再次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安全有效并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与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方法46例AMI患者,21例行急诊PTCA治疗,25例行溶栓治疗.结果急诊PTCA组梗死相关血管(IRA)成功开通的有20例,成功率为95%;溶栓组IRA再通有17例,成功率为68%,两组比较,P<0.01.出院前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急诊PTCA组为0.53±0.10,溶栓组为0.54±0.16,病死率分别为5%和4%,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急诊PTCA组的平均费用明显比溶栓组高(P<0.05).结论急诊PTCA与溶栓治疗AMI患者,可使IRA充分有效地开通,故在条件允许的医院,可优先考虑行急诊PTCA治疗AMI.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性分析阿替普酶(rt-PA)和瑞替普酶(r-PA)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使用阿替普酶全量加速给药或瑞替普酶静脉推注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统计两组胸痛至溶栓时间、再通率、出院前死亡率、治疗后并发症及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溶栓后,使用rt-PA的患者血管再通率84.6%,死亡率7.7%,出血率0%,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15.4%;使用r-PA的患者血管再通率90.9%,死亡率9.1%,出血率9.1%,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13.6%。结论: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rt-PA与r-PA两药比较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下,探讨救治策略改变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患者救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防控形势期间收治的急性STEMI患者34例纳入研究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常态化期间收治的急性STEMI患者62例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再灌注治疗情况[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时间(Onset-to-FMC)、首次医疗接触时间至导丝通过(FMC to wire,FMC-to-W)时间、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 TIMI)血流分级、总缺血时间(从症状发作到导丝通过病变的时间)、首次医疗接触时间至开始溶栓(FMC to needle of thrombolysis, FMC-to-N)时间、溶栓再通比例、24 h内接受再灌注治疗比例、支架植入率、住院天数等]、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 MACE)、出血事件、心功能相关指标。结果 研究组Onset-to-FMC时间和总缺血时间明显延长(P<0.05),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比例增高,而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PCI)的患者比例降低(P<0.05),支架置入比例、住院天数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研究组入院时血清BNP高于对照组(P=0.042)。结论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下,STEMI患者Onset-to-FMC时间和总缺血时间明显延长,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比例增高,接受PPCI的患者比例减少,但出血风险及MACE没有增加。救治策略改变保证了STEMI患者的有效再灌注,没有对STEMI患者救治有效性和安全性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瑞替普酶院前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9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2例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院前组22例于120救护车上和(或)急诊科进行瑞替普酶溶栓,院内组40例于入院后进行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溶栓治疗后60、120min再通率,并发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结果溶栓后60、120min院前组临床判断再通率均明显高于院内组(P〈0.05),住院4周内并发各种出血、心力衰竭、低血压及死亡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替普酶院前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值得基层医院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