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C1q、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CTRP1)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H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于海南省人民医院的113例CHD患者作为冠心病组,另选取同期冠状动脉管腔狭窄小于50%的非CHD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TRP1和C1q水平,并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与CHD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患者H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TC、LDL-C、FBG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患者的血清C1q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血清CTRP1水平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糖尿病、TC≥4.32 mmol/L、LDL-C≥2.52 mmol/L,C1q≤172.37ng/L,CTRP1≥8.28 ng/L是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HDL-C≥1.10 mmol/L是冠心病发病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血清C1q、CTRP1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冠心病早期诊治及预后判断的定期筛选及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与心脏结构功能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4月至2014年11月住院治疗的CHF患者102例,根据患者入院第1天的血清c Tn I浓度分为阳性组(c Tn I≥0.5μg/L)和阴性组(c Tn I0.5μg/L),分析两组心脏功能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索住院期间和随访3个月内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阳性组的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脑钠肽(BNP)水平均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低于阴性组(P0.05);血清c Tn I浓度与LAD、LVEDD及BNP均呈正相关(r=0.190、0.362、0.502,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203,P0.05);阳性组住院期间死亡、顽固性心衰及复合终点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随访3个月内再入院率和复合终点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c Tn I浓度为住院期间和随访3个月内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CHF患者血清c Tn I浓度与心脏结构功能密切相关,随着血清c Tn I浓度升高,心脏结构功能逐渐下降,且血清c Tn I可作为CHF患者预后不良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S100B水平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临床严重程度、肾功能受损及心血管主要终点事件(MC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42例确诊为缺血性心肌病的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与肾功能不全(RI)组合,将患者分为CHF-RI组(n=96)和CHF-非RI组(n=146)。另外,64例健康受试者为正常对照组及62例单纯RI患者为RI组。收集血液样本,受试者均接受了包括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尿素氮、肌酐和尿酸等实验室检查。受试者均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血清S100B水平与心功能、肾功能、MCE的关系。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心力衰竭危险因素。结果CHF患者血清S100B水平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r=-0.248,P=0.016),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r=0.213,P=0.047)和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r=0.233,P=0.039)呈正相关。MCE患者血清S100B水平显著高于无MCE患者(P=0.02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100B、NT-proBNP、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尿酸与CHF风险独立相关(P<0.05)。Cox比例风险分析显示血清S100B水平与MCE发生率显著相关(RR=1.738;95%CI:1.054~2.865;P=0.030)。结论血清S100B水平升高与CHF患者的心功能不全、RI严重程度和MCE相关,并且是CHF发展的独立预测因子和MCE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清中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CTRP1)、半乳糖凝集素-3(Gal-3)水平对AP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大冶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80例AP患者设为AP组,另选择同期来院体检的180名健康者设为对照组。将AP患者按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组(n=118)和重症组(n=62)。根据治疗5周后的预后情况将AP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n=152)和预后不良组(n=28)。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CTRP1、Gal-3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探讨血清CTRP1、Gal-3与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讨影响AP患者预后的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CTRP1、Gal-3对AP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AP组的血清CTRP1、Gal-3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均<0.05)。重症组的血清CTRP1、Gal-3水平较轻症组均显著升高(P均<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TRP1、Gal-3与AP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P均<0...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胱抑素C(Cys-C)及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预后的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老年CHF患者132例,以患者出院后2年为随访终点,分为生存组(72例)和死亡组(60例)。比较2组患者血清Cys-C、CA-125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及ROC曲线分析血清Cys-C与CA-125水平在CHF患者预后中的临床价值。结果与生存组比较,死亡组血清Cys-C水平及CA-125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CHF患者Cys-C与NT-proBNP呈正相关(r=0.57,P0.05),CA-125与NT-proBNP呈正相关(r=0.69,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ys-C(OR=1.37,95%CI:1.12~1.35)、CA-125(OR=1.52,95%CI:1.15~1.54)是CHF患者2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Cys-C预测CHF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6,CA-125预测CHF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8,Cys-C联合CA-125预测CHF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结论血清Cys-C、CA-125水平与CHF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血清Cys-C、CA-125联合检测可能提高对老年CHF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CTRP)9对老年T2DM病人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在本院进行血糖控制管理的110例老年T2DM病人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人均定期随访2年,观察并记录病人随访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等)发生情况,比较发生组和未发生组入院时基本资料、实验室指标及血清SAA、CTRP9水平;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T2DM病人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血清SAA、CTRP9单独及联合预测老年T2DM病人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的价值;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描述SAA与CTRP9的相关性。结果 110例老年T2DM病人中,31例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8.18%。发生组病人入院时血清SAA水平高于未发生组,CTRP9水平低于未发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血清SAA高表达、CTRP9低表达是老年T2DM病人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AA、CTRP9单独及联合预测T2DM病人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的AUC分别为0.842、0.815、0.883。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SAA与CTRP9呈负相关(r=-0.316,P=0.001)。结论 入院时血清SAA、CTRP9水平对老年T2DM病人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具有一定预测价值,且二者联合预测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健康老年人、2型糖尿病(T2DM)老年患者、T2DM合并冠心病(CHD)老年患者及CHD老年患者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TNF)相关蛋白1(CTRP1)与脂联素(ADPN)水平及其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各组患者血清CTRP1及ADPN的水平。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2);T2DM组(n=30);并发症组(n=32);CHD组(n=31);定义对照组、CHD组为非糖尿病(DM)组;T2DM组、并发症组为DM组。结果 DM组血清CTRP1水平明显高于非DM组。DM组CTRP1水平与ADPN水平呈负相关关系。结论 CTRP1与T2DM有关。本实验结果支持目前关于CTRP1为ADPN有效补充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清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CTRP1)、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内脏脂肪素(Visfatin)水平变化,并分析其与心功能的相关性及其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UAP患者117例作为UAP组,另选择同期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115例作为SAP组,体检健康者11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血清CTRP1、ox-LDL、Visfatin水平及心功能指标[血清B型钠尿肽原(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分析血清CTRP1、ox-LDL、Visfatin水平与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UAP患者随访3个月,根据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评价预后情况,比较预后良好和预后不良患者的血清CTRP1、ox-LDL、Visfatin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单独及联合检测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UAP组、SAP组、对照组血清CTRP1、ox-LDL、Visfatin、BNP水平均依次降低,LVEF水平依次升高,组间两两比较P均<0.05。血清CTRP1、oxLDL、Visfatin与BNP均呈正相关关系(r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睡眠呼吸暂停相关性高血压血清醛固酮及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CTRP1)的水平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在高血压科住院患者中选取正常及低肾素的睡眠呼吸暂停相关性高血压患者26例(病例组),取同期住院的且性别、年龄及肾素活性(PRA)匹配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放射免疫法测定所有患者的血清醛固酮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CTRP1浓度。结果:病例组BMI(P<0.01)、醛固酮水平(P<0.05)、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P<0.0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醛固酮与BMI呈正相关(r=0.283,P=0.035),与CTRP1不相关(r=0.109,P=0.425);CTRP1与血钾呈负相关(r=-0.284,P=0.035)。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PRA(β=0.351,P=0.008)及BMI(β=0.270,P=0.039)进入以醛固酮为应变量的方程,贡献为PRA>BMI,在控制PRA的影响后发现,BMI是醛固酮水平独立的影响因素;血钾进入以CTRP1为应变量的方程(β=-0.289,P=0.029)。结论:睡眠呼吸暂停相关性高血压患者中,BMI对醛固酮水平的影响可能独立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且患者血清中CTRP1与血钾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进行随访,评估其病因、合并疾病、临床特征与心衰预后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性别差异对患者预后影响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连续纳入慢性心衰患者228例,每3个月门诊随访,收集临床资料、心脏超声参数等。记录患者心衰再入院、心源性死亡以及全因死亡终点发生情况。分析在不同性别中不良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与男性比较,女性年龄偏大,合并高血压、心房颤动、慢性肾脏病和舒张功能不全明显升高(P<0.01)。对影响预后因素分析显示,女性心房颤动是心衰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6.874,95%CI:1.93224.459,P=0.003),急性期LVEF降低和肺动脉压力升高是心源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0.917,95%CI:0.85124.459,P=0.003),急性期LVEF降低和肺动脉压力升高是心源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0.917,95%CI:0.8510.989,P=0.024;OR=1.107,95%CI:1.0210.989,P=0.024;OR=1.107,95%CI:1.0211.200,P=0.013),稳定期心功能分级是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484,95%CI:1.1171.200,P=0.013),稳定期心功能分级是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484,95%CI:1.117139.495,P=0.040)。结论慢性心衰预后的危险因素存在性别差异。对女性患者控制心房颤动、优化舒张性心衰治疗对减少心衰复发,降低心源性死亡可能较男性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CTRP1)血清水平与稳定型心绞痛(SA)和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关系。方法:将1263例在我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分为正常对照组(n=396)、SA组(n=451)和ACS组(n=416)。再将ACS组分为ST段抬高型心梗组(STE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梗(UA/NSTEMI)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CTRP1水平。结果:ACS组血清CTRP1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组,SA组血清CTRP1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STEMI组血清CTRP1水平显著高于UA/NSTEMI组(P<0.01)。SA亚组分析显示,多支病变组血清CTRP1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冠心病患者血清CTRP1水平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呈正相关。结论:CTRP1可能参与冠心病发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求可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长期生存率的有效实验室标记物。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5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历资料共615例,住院期间发生不良事件患者43例(不良事件组),未发生不良事件患者572例(无不良事件组),记录2组患者一般实验室指标和LVEF,随访1年生存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良事件组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K+、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无不良事件组[(1673.17±340.87)ng/L vs(920.64±115.96)ng/L,P=0.040;(4.19±0.55)mmol/L vs(4.01±0.44)mmol/L,P=0.006;14.15mg/L vs 8.81mg/L,P=0.022]。COX死亡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14,95%CI:1.009~1.020,P=0.000)。采用ROC曲线分析C反应蛋白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死亡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为0.744,且C反应蛋白为52.05mg/L时,具有最佳预测效能,敏感性为52.38%,特异性为88.95%。采用Kaplan-Meier生存率分析,低C反应蛋白患者1年生存率明显高于高C反应蛋白患者(97.2%vs 77.5%,P0.01)。结论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可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动态多点血浆B型利钠肽(BNP)水平对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顺序前瞻性选择选取94例心功能Ⅲ~Ⅳ级(NYHA分级)老年CHF住院患者,测定入院时血浆BNP水平(BNPI)、出院时BNP水平(BNP2)及出院后2 w门诊随访时测定BNP水平(BNP3),超声检测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随访.主要观察终点为心源性死亡和心衰恶化再入院.统计学分析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及COX回归分析.结果 引入变量:年龄、LVEDD、LVEF、BNP1、BNP2、BNP3,双变量相关分析与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仅BNP1与心源性死亡时间及心衰再入院时间独立相关,COX回归分析同样只有BNP1(偏回归系数=0.005;P=0.000)是心脏不良事件的独立相关影响因素.结论 对老年CHF患者BNP1可作为预测心衰预后的重要、可靠指标,是心脏不良事件的独立相关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外周血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1水平,分析它们与CHF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本院住院的CHF患者200例为CHF组;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被进一步分为II级组(78例)、III级组(68例)和IV级组(54例);根据预后情况,CHF组被分为预后良好组(126例)和预后不良组(74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测量比较各组外周血血清MMP-2、MMP-9、TIMP-1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HF组患者外周血血清MMP-2、MMP-9水平显著升高,TIMP-1水平显著降低,P均=0.001。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的升高,外周血清MMP-2、MMP-9水平逐渐升高,TIMP-1水平逐渐降低,两两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均=0.001。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外周血清MMP-2[(47.72±9.57)ng/ml比(57.42±8.63) ng/ml]、MMP-9[(50.63±8.95)ng/ml比(62.83±9.67) ng/ml]水平显著升高,TIMP-1水平[(29.68±6.43)ng/ml比(20.74±4.07)ng/ml]显著降低,P均=0.001。MMP-2、MMP-9和TIMP-1判断不良预后的AUC分别为0.689、0.683和0.871;MMP-2≥51.13ng/ml、MMP-9≥57.67ng/ml、TIMP-124.79ng/ml预测CHF患者不良预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9.12%和80.93%、67.57%和73.86%、94.19%和81.79%,约登指数分别为0.616、0.623和0.516。Kaplan-Meier分析法显示:按2年不良预后率, MMP-2高水平者显著高于低水平者(78.05%比8.47%),MMP-9高水平者显著高于低水平者(72.09%比10.53%),TIMP-1低水平者显著高于高水平者(87.18%比4.92%),P均=0.001。结论:MMP-2、MMP-9水平在CHF患者外周血中显著升高,TIMP-1水平显著降低,显著影响患者预后,可能为CHF患者预后的有效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与左室重构的关系及其预后价值.方法入选126例CHF患者,测定血浆脑钠肽(BNP)浓度,随访住院期间、30天和6个月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即心血管病死亡、新发心衰/心衰恶化再入院).结果随BNP水平分级递增,左室重量指数(LVMI)、左室舒张末内径指数(LVIDdI)明显增高,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减低,各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增加.通过多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BNP是独立于年龄、LVMI、LVIDdI、LVEF等危险因素的CHF预后因素,可预测30天和6个月心脏不良事件发生(r分别为0.769,0.831,P<0.01).BNP预测6个月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1(95%CI:0.778~0.924,P<0.01).结论 BNP水平与CHF患者左室重构有一定相关性,能很好地对CHF患者进行危险分层,是CHF患者近期临床预后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血清和肽素(Copeptin)在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及其对病情评估、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130例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为CHF组,健康对照组80例。2组分别测定血清Copeptin、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心脏超声检查;CHF组出院后3个月随访其心血管事件。结果:CHF组入院即刻血清Copeptin、NT-proB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CHF组治疗7 d后血清Copeptin、NT-proBNP水平较入院时明显下降(均P0.01);出院后3个月内,发生心血管事件患者的血清Copeptin、NT-proBNP水平在治疗前后均较高(P0.05或P0.01)。结论:CHF患者血清Copeptin、NT-proBNP水平升高,治疗后其水平明显下降;监测血清Copeptin浓度对CHF患者的危险分层及预后判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7.
血清胱抑素C水平对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与缺血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87例缺血性心衰患者血清CysC浓度等指标,以患者24h内首次血清CysC值作为基线,<1.8 mg/L者人血清CysC正常组(51例),≥1.8 mg/L者入高血清CysC组(36例).记录住院期间及出院3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事件、病死率和再入院率.结果:缺血性心衰高血清CysC组患者心血管事件、住院病死率、3个月病死率和再入院率都明显增加,与血清CysC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显示血清CysC与肌酐、脑钠肽(BNP)呈显著正相关(P<0.05);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血清CysC为患者近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高血清CysC水平、脑钠肽、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酐、入院时心功能、年龄、糖尿病史、心肌梗死史为近期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CysC水平与缺血性心衰患者近期预后有密切的关系,血清CysC可作为缺血性心衰患者近期心血管事件及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CTRP)3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加重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下肢血管病变中的作用。方法选取T2DM合并OSAHS患者171例为病例组,单纯T2DM患者231例为对照组,将病例组分为合并轻度OSAHS组(A亚组)和合并中重度OSAHS组(B亚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血管病变,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血清CTRP3水平,同时监测睡眠呼吸紊乱指数(AHI)、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_2)。结果病例组下肢血管病变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CTRP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亚组下肢血管检出率显著低于B亚组(P0.05),血清CTRP3水平显著高于B亚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病例组内下肢血管病变评分与AHI呈正相关(r=0.714,P0.05),与LSaO_2呈负相关(r=-0.598,P0.05),血清CTRP3与AHI呈负相关(r=-0.777,P0.05),与LSaO_2呈正相关(r=0.653,P0.05);与CTRP3正常患者相比,CTRP3异常患者下肢血管病变检出率更高(P0.05)。结论 OSAHS可加重T2DM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其机制与血清CTRP3水平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嗜铬粒蛋白A(Cg A)降解片段vasostatin-2(VS-2)与慢性心力衰竭(CHF)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入选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Ⅳ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5%的CHF患者450例和体检正常对照225名。每3个月门诊或电话随访其联合主要心血管事件(MCE)(包括心血管病死亡、心脏移植及HF再住院)。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2组血清中VS-2的水平。运用相关分析、Kaplan-Meier法、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中VS-2水平与CHF患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CHF患者血清中VS-2的水平显著降低[(20.0±9.9)比(67.9±82.4)μg/L,P<0.01];CHF患者NYHA分级越高,VS-2水平越低(均P<0.001)。在平均(15.2±4.8)个月的随访期间,共有111例CHF患者发生MCE,包括全因死亡21例,HF再入院88例,心脏移植2例。与未发生MCE的患者相比,发生MCE的患者血清VS-2的水平显著降低(P<0.01)。Kaplan-Meier方法计算无MCE累积生存率的结果显示:血清VS-2的水平处于下四分位数(<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VS-2水平降低是CHF的危险因素(P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3相关蛋白在老年型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老年型骨折患者210例;青年型骨折150例;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100例作为对照。比较不同组之间的CTRP3水平。结果老年型组中的血清CTRP3降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5);男性实验组的血清CTRP3水平相比于男性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女性实验组的血清CTRP3水平相比与女性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对照组中的女性血清CTRP3水平高于男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与青年型骨折组相比,老年型骨折组的血清CTRP3水平降低,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3相关蛋白有助于老年型骨折的早期诊断,对老年型骨折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