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偏头痛(Migraine)作为一种发作性血管神经性疾病不仅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同时也对社会医疗经济产生巨大影响。针刺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在预防和缓解偏头痛急性发作方面被众多临床及动物实验证明是卓有成效的。然而,针刺治疗偏头痛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围绕偏头痛的发生机制有3种较为主流的学说,分别是血管源性学说、神经源学说和三叉神经血管学说。近10年来相关研究针刺治疗偏头痛的文献表明,针刺可能通过减轻神经炎症、降低神经元致敏与调节脑功能网络连接等方式缓解疼痛,故探讨相关可能机制从而提出新的研究方向,有利于充实针刺治疗偏头痛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
针刺治疗偏头痛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是一种严重的周期发作性疾病。我国偏头痛的患病率为 985 2 / 10万 ,年发病率为 79 7/ 10万 ,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 ,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针灸治疗偏头痛简便易行、价格低廉 ,而且在临床上也收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同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将近年来的文献综述如下。1 毫针治疗窦国栋[1] 取风池为主穴 ,配取太阳、角孙、外关、合谷等 ,每日或隔日 1次 ,留针 30min ,10次为 1个疗程。结果 5 6例中痊愈 32例 ,显效 17例 ,有效 2例 ,无效 2例 ,总有效率为 96 5 %。袁胜[2 ] 采用率谷透天…  相似文献   

3.
针刺疗法广泛应用于中枢缺血性疾病的不同临床治疗时期并取得良好疗效。近年来,大量研究致力于探讨针刺促使脑功能改善的病理生理机制,发现针刺能通过调节中枢血流量、流速,降低血液黏稠度等改善脑血流微循环,其机制可能与调节基底前脑胆碱能血管舒张系统及血管舒缩物质的水平、抑制炎性反应、调控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从而改善中枢缺血性损伤有关。本文对以上研究内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针刺治疗偏头痛6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病 ,为发作性神经一血管功能障碍 ,以反复发生的偏侧或双侧头痛为特性。近几年来 ,笔者采用针刺方法治疗本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资料较完整的 60例小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60例患者中 ,男性 1 8例 ,女性 42例 ;年龄最大 68岁 ,最小 1 6岁 ,平均 42岁 ,发病时间最短 2个月 ,最长 2 5年。其中左侧头痛 34例 ,右侧头痛2 6例。每遇情绪波动或劳累时头痛发作加重。2 治疗方法选穴 :主穴取双侧风池、百会、印堂 ,患侧太阳、率谷。配穴 :风寒入络加合谷 ,肝阳上亢加太冲 ,气血不足加足三里 ,痰浊上蒙加丰隆 ,女性月经不…  相似文献   

5.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头痛,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4种最严重的慢性功能障碍性疾病之一,慢性偏头痛是其最常见的致残并发症。小胶质细胞活化后释放多种神经兴奋性递质,影响神经元兴奋性,参与疼痛的发生与维持。研究证实,小胶质细胞及其相关受体,在偏头痛慢性化进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现主要就小胶质细胞在慢性偏头痛中的研究进展以及针刺对其的调节作用进行阐述,提出小胶质细胞可能参与了针刺治疗慢性偏头痛的新研究思路,以期为慢性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及治疗前景提供新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于大鼠中脑P物质(Substance P,SP)及其受体变化研究针刺治疗偏头痛的机制的可行性。方法:根据SP及其受体在疼痛过程中的现状及针刺治疗脑部疾病的优势,通过测定大鼠中脑的SP及受体的变化揭示针刺治疗偏头痛的应用构想。结果:基于大鼠中脑SP及其受体变化可以揭示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机制。结论:通过观察针刺大鼠脑内SP及其受体表达的变化阐明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机理是可行的研究路径,能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给予偏头痛患者针刺治疗,并应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探讨其对脑功能连接网络的影响,以期为针刺治疗偏头痛提供更充分的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偏头痛患者25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25例)和观察组(12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  相似文献   

8.
偏头痛的针刺治疗研究近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靳秀明  郑九红 《河北中医》2000,22(7):553-555
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性血管神经性头痛 ,偏侧或双侧发病。病因尚未完全明确 ,与遗传、饮食、内分泌紊乱及紧张、饥饿、睡眠不足等因素有关。药物治疗副作用较大。近年来有关偏头痛的针刺治疗及研究的报道较多 ,现综述如下。1 临床治疗1 .1 单纯针刺治疗王占花 [1]取穴百会、上星、风池、太阳、太冲、列缺。轻缓捻转 ,得气后留针 2 0 min,1 0 min捻转 1次 ,日 1次 ,1 0次为1疗程 ,治疗 60例 ,痊愈 32例 ,好转 1 7例 ,无效 1 1例。王小平等 [2 ]选用阳交、阳白、头临泣、目窗、风池。阴血亏虚者加太溪、足三里、三阴交 ;肝阳上亢者加太冲、…  相似文献   

9.
针刺治疗偏头痛机理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多发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针刺治疗简单、价廉,效果显著。系统研究针刺作用机制,可为临床治疗偏头痛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本文拟对现已取得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成果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摘要: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是参与偏头痛发病机制的一种重要神经肽。针灸作为临床治疗偏头痛的一种有效手段,目前针对其作用机制研究较多。本文总结针刺通过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介导通路在偏头痛发作机制方面的研究,以期为进一步明确针刺治疗偏头痛作用机制提供更完善的理论支撑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1.
慢性偏头痛是世界上最普遍和最易致残的神经源性炎症性病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但其机制至今仍未十分明确。最新研究提示在中枢炎症疾病中存在“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串扰,是阐释发病和治疗机制的新靶点。前期机制研究初步发现了针刺治疗慢性偏头痛与其调控星形胶质细胞与小胶质细胞关系密切。现从最新的神经炎症性疾病研究前沿“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串扰出发,探讨将其引入针刺治疗慢性偏头痛机制研究中的可能性,以期为针刺慢性偏头痛提供新的科学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对慢性偏头痛大鼠(CM)的足底机械痛阈、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Sp5C)中趋化因子C-C配体2(CCL2)、C-X-C基序配体1(CXCL1)水平的影响,为临床运用针灸治疗偏头痛提供一定依据。方法:将28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针刺组、非经非穴组,每组7只。采用隔日颈背部皮下重复注射硝酸甘油(NTG)建立慢性偏头痛大鼠模型。每日对针刺组和非经非穴组进行针刺治疗,20 min/次。采用Von Frey仪器测定大鼠足底机械痛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各组Sp5C中CCL2、CXCL1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足底机械痛阈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大鼠足底机械痛阈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Sp5C中CCL2、CXCL1的水平升高(P<0.01);针刺组较模型组CCL2、CXCL1的水平降低(P<0.01)。结论:针刺可以通过下调CCL2、CXCL1趋化因子的表达,从而减轻偏头痛的疼痛程度,发挥对偏头痛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慢性疼痛是困扰全人类的难题之一,由于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导致其并未得到完全有效的控制。针刺治疗在世界范围内已成为治疗慢性疼痛的主要疗法之一,但其作用机制仍不清晰。表观遗传学主要研究在基因核苷酸序列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表型或基因表达发生变化,其与慢性疼痛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以表观遗传学为主要研究方向,在分子层面对其在慢性疼痛的发生、发展中的机制进行综述,并探讨表观遗传学视角下针刺的镇痛机制,以期为针刺镇痛的机制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
慢性偏头痛是一种失能性神经系统疾病,全球发病率约2%。尚无可用的特效疗法,目前临床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非药物治疗为辅。近年来,有关非药物疗法治疗慢性偏头痛的研究不断增加,部分非药物疗法在研究中显示出对慢性偏头痛治疗效应,文章对近期非药物疗法治疗慢性偏头痛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分别观察针刺和盐酸氟桂利嗪(西比灵)对偏头痛的预防性疗效,为形成偏头痛针刺预防性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纳入研究的患者经过4 周基线期基础病情采集后,采用实施者、记录者、评价者三分离,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组给予针刺辨证治疗;药物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西比灵)治疗。观察治疗4 周后及治疗后12 周、24 周的预防性疗效。结果:(1)治疗期针刺组总有效率95%,药物组总有效率78.95%;(2)治疗后12 周针刺组总有效率80%,药物组总有效率63.16%;(3)治疗后24 周针刺组总有效 率50%,药物组总有效率47.47%;(4)三个时间段内,两组患者基线期与治疗期各评价指标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针刺组与药物组均具有预防偏头痛的作用,能显著降低偏头痛的疼痛程度、头痛天数及发作次数。(2)针刺组治疗4周后与治疗后12周疗效均优于药物组,治疗后24周两组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针刺与氟桂利嗪对偏头痛疗效的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全面搜集针刺与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Cochrane 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提取有效数据,应用RevMan 5.2 软件对符合要求文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10 篇,总样本量893 例。Meta 分析显示:治疗组近期疗效优于对照组[RR=1.27,95%CI(1.11,1.45),P<0.000 4];治疗组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RR=1.76,95%CI(1.05,2.94),P=0.03];治疗组对头痛程度的改善优于对照组[MD=-2.00,95%CI(-3.01,-0.99),P=0.000 1]。结论:针刺治疗偏头痛疗效优于氟桂利嗪,但是本研究纳入文献总体样本量偏少,文献质量评价不高,漏斗图分析显示左右不对称,提示存在发表偏倚,本文结论有待更多高质量临床研究来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10年针刺复合麻醉临床研究概况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秦必光  胡北喜  张兰英 《针刺研究》2003,28(4):303-306,302
本文手检近 10年来刊登在国内 2 3种期刊的论文共 174篇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论文 40余篇 ,施行各种手术 13 40 0余例 ,针刺复合麻醉方法有针刺复合局麻、针刺复合硬膜外麻醉、针刺复合全身麻醉 (静脉、吸入 )等。文献提示麻醉效果基本满足临床需求 ,麻醉方法日趋规范 ,结论更为严谨 ,并正在采用现代科研手段肯定针刺复合麻醉的优越性 ,有部分单位继续坚持临床选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针灸治疗银屑病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文章从针刺及灸法、刺血疗法、耳穴割治法、穴位埋线法、穴位注射法、火针疗法、走罐疗法等方面对银屑病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慢性荨麻疹(CU)是临床皮肤科常见的疾病之一,以突发性风团和红斑,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或血管性水肿为主要表现,具有多发性、反复性、迁延性的临床特点,给患者生活带来极大困扰。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不少学者认为免疫系统失衡是引发慢性荨麻疹的主因。针灸在临床实践中已被广泛证明是治疗CU的有效手段。文献梳理显示,针灸能够通过多靶点调动机体免疫系统,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降低自身抗体水平,减少炎症介质释放,纠正免疫细胞失衡,同时针刺皮肤可抑制皮损局部免疫细胞募集,减少炎症细胞浸润,促进机体自我修复,改善CU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