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医全科医生是熟练掌握中西医实用诊疗技术,具有预防、诊疗、养生、康复等全面的医疗技能的高级的复合型、实用型专门人才,将为适应医学模式转变、疾病谱改变及人口老龄化发展,承担重要的作用。但中医全科教育起步较晚,在人才培养方面仍有一些不足。文章在医教协同背景下,从师资培养、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和培训基地的建设方面探索提升中医全科人才培养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中医药人才在中医药振兴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和决定性作用。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不仅是中医师人才评价的核心制度,也是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机制。在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中,需要进一步完善医教协同机制,以医师资格考试为核心,构建包括医学教育、临床实践与资格考试在内的“医教考协同”体系。通过医师资格考试综合改革,充分发挥资格考试在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中的支承作用,引导深化医学教育改革和医教协同,以及在毕业后医学教育和人才配备执业中的动平衡作用,构建以医师资格考试制度为轴心的医教考协同创新发展的人才培养机制,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3.
培养基层中医康复人才是国家提高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的需要,培养"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的基层中医康复人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我校以依托行业为基础,搭建中医康复医教协同"双主体"育人平台、开展广泛专业调研,了解人才需求及岗位胜任力、对接职业岗位,深耕基层中医康复人才培养内涵、立志立德立行,夯实扎根基层就业思想为实施路径,进行了医教协同理念下培养基层中医康复人才的实践研究,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达到为"健康湖南"培养中医康复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是国家的重要战略,是借鉴国际经验、遵循医学教育规律、保证临床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举措。在贯彻实施这一政策的过程中,有许多具体问题需要加以重视和解决,包括卫生行业对中医临床人才培养的责任主体问题,不同学制和类别的中医临床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问题,新政策对中医学专业招生生源影响问题等。提出:必须建立有效的体制和机制,才能真正实现医教协同,使这一政策落到实处,从而保证和提高中医临床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5.
医教协同是我国提出的医学生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医学教育的重要理念,对医学生和教师的发展均有促进作用.但也存在院校管理机制不健全,医教双方权力不均衡;课程体系设置欠完善,缺乏协同育人机制;编制阻碍发展,教学医疗无法统一等问题,需要政府、学校、医院等从组织目标、体制管理、课程设置、利益分配等方面统一协调管理,使...  相似文献   

6.
7.
高等中医药院校本科生创新人才培养是中医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必经之路。文章针对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从营造创新创业氛围、搭建持续稳定的资源平台、注重经验的总结和科创人才的传承培养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本科生创新人才培养的经验,旨在为中医药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于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积极探索本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采用"规培"基地医教协同的方式,包括符合实际的精品课程设置、重视医学人文教育、加强临床技能实践培训、加大培训考核力度、加强对经典及传统文化的学习等多个方面。目前已经培养了一批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高人文素养、扎实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并能独立、规范地承担本专业常见多发疾病诊疗工作的中医临床医师队伍。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经典是我国历代医家经过几千年潜心理论研究和广泛临床实践得出的经验总结,是中医学子学习研究、传承发展中医药的重要法宝。文章从遵循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的角度出发,研究以河南中医药大学为例的高等中医药院校本科生中医药经典课程体系建设情况,对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分析,对形成的经验做法进行总结,以求在探索研究中进步。  相似文献   

10.
中医师承教育是当今社会中医传承的主要方式,其培养了大量的中医优秀人才,促进中医药文化和中医学术思想传播,是现代中医药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近代以来,人们脑海中逐渐形成了以西方医学为体系的思维模式时,中医学教育该如何的发展与传承。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分析了现代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的特点,阐述师承教育在现代中医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以期探讨高等中医药院校教育改革的模式。  相似文献   

11.
李蓓  陈向东 《中国中药杂志》2015,40(6):1212-1218
全球竞争的新形势下,合作创新已成为创新主体规避创新风险和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选择之一。为探索我国中药研究领域中的合作创新模式及其演化路径,该研究采用科学计量学和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对我国1985—2013年中药专利合作进行了深入剖析。研究发现,1虽然近年来我国以国内研发力量为主导的中药合作专利在数量上保持快速增长,但总体而言,我国中药合作创新程度并不高,合作规模也较小;2"个人+个人"曾是国内中药合作创新的最主要方式,但随着时间推移,机构主体逐渐崛起并在国内中药合作创新中取得重大突破;3以高校为代表的核心机构在当前国内机构间的中药合作创新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战略作用,不仅成为连接众多其他机构的关键纽带,促进了知识的转移和扩散,更在未来拥有重大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的全球信息化时代,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新产业的生成,同时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加大,作为传统产业和文化传承的中医药专业大学生,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也应去粗取精,谋求创新发展,提高在信息时代的竞争力。基于此,本文对中医药学科领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引导机制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3.
叶新苗 《中医教育》2010,29(2):59-62
阐述了明清时代自发形成的极具中医特色的,由钱塘医派举办的侣山堂中医教育的过程。分析了传统中医教育的不足,及其对后世中医教育、教学的影响。同时体现了其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特色,提出了值得今天中医教育、教学、学习与借鉴等8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服务于国家新医改的需要,围绕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河南中医学院以“一个导向,三套体系,三种能力”定位“培养中西医兼通的全科医学人才”;针对中西医临床全科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我们重构了该专业课程体系、完善了该专业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形成了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专业课程考核体系和“四位一体”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加强了该专业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有效探索和实践了中西医临床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5.
当前国际中医教育呈现出本土化、正规化、主流化的发展态势,主要面临着临床教育不足及尚未建立被国际普遍认可的标准规范等问题.为了保持中国主导地位、保证高层次中医药教育质量,我们应利用自身优势,抓住发展机遇,建立标准化国际临床培训体系以促进中医教育的国际发展.该体系的建设主要包括标准化和基地建设两方面.基地建设宜加强行政主管部门的统筹协调作用、注重师资队伍建设以及重视品牌建设和公关宣传,以提高竞争力和增加影响力.标准化建设则以临床教育为突破口,带动国际中医教育标准化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将8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单纯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了中药治疗。比较两组在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上海中医药大学作为上海市首批实施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的高校之一,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对如何建立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工作的长效机制进行了积极探索,形成了较为系统和完整的工作思路。围绕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以实施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为抓手,坚持"兴趣驱动、自主实践、重在过程"的基本原则,建立并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和保障机制,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西医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自2008年9月至2010年4月,我科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64例。[结果]6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0.3个月,好转21例,约占32.2%;未愈5例,约占9%,总有效率约为92.1%。[结论]早期中西医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中医药要走向世界,如何取得国际医学界认可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最为关键,探讨了近10年中医疗效评价方法,主要包括:传统的"证"的疗效评价、降维升阶的方法、系统论的评价方法、个体化的评价方法、循证医学的评价方法,虚拟模型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这些方法在中医药疗效评价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着问题,希望在此基础上能建立适合中国传统医学的临床疗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0.
中医临床思维是中医教育的关键,是培养中医临床人才的核心。当今,中医药事业在新时代新形势下蓬勃发展,要进一步传承与创新中医,其中重中之重就是中医临床思维的培养,这是提升整个学习周期内教育质量的重点和关键。作者有幸跟随李晶教授门诊学习,日益体会到培养中医临床思维和临床能力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中医临床思维贯穿于诊疗的全过程,落脚于规范的病历书写,体现于不断提高"识机"的过程中,体悟理法方药的内涵中,甄别和灵活运用方药的实践中,维护医疗安全及注重人文关怀的一言一行中,归根结底中医临床思维的培养,主要是在实践中建立的,只有通过早临床,多临床,借此逐步提高思、辨、感、悟能力,才能真正在理论与临床之间架起桥梁,形成理论与临床螺旋式上升的发展。中医临床思维的建立也非一日之功,需要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观,才能真正培养高层次的中医药人才,促进中医药事业的不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