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病因导致的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中血清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动态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不同病因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其中腹部感染并发休克组(腹部组)患者30例,胸部感染并发休克组(胸部组)患者30例,同时选取同期住院的30例非感染性休克老年患者为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3、5天采取静脉血分别检测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进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同时判断其预后,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腹部组和胸部组患者治疗前血清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均明显升高(P0.05),且腹部组较胸部组升高更显著(P0.05);治疗后2组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于第1、3天逐渐升高,第5天低于第3天水平,且腹部组水平均高于胸部组(P0.05);腹部组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均明显高于胸部组(P0.05)。结论早期不同病因导致的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清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的水平升高程度不同,关注其水平变化有助于评估其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研究影响肝硬化并发肝衰竭患者发生血流感染的预后因素,为诊治该类患者提供循证医学证据,以期降低病死率。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以原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收治的肝硬化并发肝衰竭发生血流感染的12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访至血流感染发生后30 d的生存情况,分为死亡组、存活组,对纳入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将2组间差异显著的指标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入组124例患者,死亡55例。与生存组相比,死亡组女性及年龄为46~65岁患者的比例更高(P均0.05),且多数患者发生血流感染前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 MELD)评分 25分。2组感染时血中性粒细胞比例,合并肝细胞癌、肝性脑病、急性肾功能不全、肺炎、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脓毒性休克、12 h内应用抗生素患者的比例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46~65岁(OR=3.450,95%CI:1.042~11.420),感染前MELD评分25分(OR=6.949,95%CI:2.080~23.209),感染发生后 12 h应用抗生素治疗(OR=3.142,95%CI:1.013~9.747),感染后发生脓毒性休克(OR=5.260,95%CI:1.681~16.459)的患者病死率更高(P均0.05)。结论肝硬化并发肝衰竭患者一旦发生血流感染,如果年龄在46~65岁、感染前MELD评分 25分,感染发生后 12 h应用抗生素治疗以及感染后发生脓毒性休克,预后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和硫化氢(H2S)水平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10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入院后28 d生存情况将其分为生存组(83例)和死亡组(19例),另选择45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并比较各组血清SAA、H2S水平,分析不同预后患者血清SAA、H2S水平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评估(APACHE II)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感染性休克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清SAA、H2S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 0. 05);生存组患者血清SAA、H2S水平及APACHE II评分明显低于死亡组(均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0岁、血清SAA≥72. 25 mg/L、血清H2S≥69. 28μmol/L为感染性休克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血清SAA与H2S水平均升高,高血清SAA与H2S水平为感染性休克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脓毒症患者降钙素原、胆碱酯酶及肌钙蛋白I水平变化与其生存状况的关系。方法老年脓毒症患者100例,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分为3组,对照组为一般脓毒症患者50例,重症组为严重脓毒症患者30例,休克组为脓毒症休克患者20例;按照预后情况将重症、休克组分为存活组(n=35)和死亡组(n=15)。分析所有患者血清降钙素原、胆碱酯酶及肌钙蛋白I水平变化及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的关系。结果 3组血清降钙素原、胆碱酯酶及肌钙蛋白I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血清降钙素原、肌钙蛋白I水平对照组均最低,休克组最高,而胆碱酯酶水平对照组最高,休克组最低;存活组血清降钙素原及肌钙蛋白I水平、APACHEⅡ评分均低于死亡组,而胆碱酯酶水平高于死亡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降钙素原及肌钙蛋白I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423,0.326,均P<0.05),胆碱酯酶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r=-0.341,P<0.05)。结论降钙素原、胆碱酯酶及肌钙蛋白I水平与老年脓毒症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有关,可有效反映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检测上述因子水平有利于医师进一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判断预后,进而实施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严重脓毒症/脓毒症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致病菌分布及生化指标情况,探讨影响危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高危因素。 方法选择我院2004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 013例严重脓毒症/脓毒症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一般资料、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 Ⅱ)、感染部位及致病菌、生化指标等,根据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562例和死亡组451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死亡组患者与存活组相比,年龄(59.62±11.21 vs. 46.32±9.46)岁、APACHE Ⅱ评分(25.26±8.75 vs. 13.67±6.57)、脓毒症休克所占比率(54.99% vs. 27.22%)均明显增加(P<0.05),存活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与血小板计数水平明显高于死亡组患者(P<0.05),降钙素原与血乳酸水平明显低于死亡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呼吸系统感染比例(35.05% vs. 36.59%)与G-菌感染比例(46.44% vs. 63.64%)最高,患者年龄、APACHEⅡ评分、血乳酸、降钙素原与危重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呈负相关关系(r=-0.359、-0.876、-0.582、-0.821,P<0.05),血清白蛋白与危重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呈正相关关系(r=0.637,P<0.05)。年龄+APACHEⅡ+血乳酸+血降钙素原+血清白蛋白联合检测对严重脓毒症/脓毒症休克患者死亡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AUC=0.981)。 结论年龄、APACHEⅡ评分、血乳酸、降钙素原及血清白蛋白是影响严重脓毒症/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早期预测和有效改善严重脓毒症/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具有具有重要的临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一2018年12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患者76例,记录一般资料、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血常规、生化、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评分)。纳入研究患者根据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50例)与死亡组(26例),比较两组之间一般资料、化验指标及相关评分等资料差异,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影响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并对有意义的指标绘制受试者工作(ROC)曲线。结果相对于存活组,死亡组的NLR、RDW、APACHEⅡ及SOFA评分均显著升高(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LR及RDW是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患者评估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且能有效预判患者预后转归。结论 NLR、RDW可以作为判断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医院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肺炎的临床和病原体特点,分析影响临床转归的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3例MRSA引起的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根据入院后30d是否存活将其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和病原体特点,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临床转归的风险因素。结果 113例MRSA肺炎患者有53例在30d内死亡,死亡率为46.9%。死亡组与存活组在年龄、PSI评分、糖尿病、类固醇激素使用、SCCmecⅣ型基因、PVL阳性、万古霉素MIC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5岁)、PSI评分(145分)、PVL阳性是影响医院获得性MRSA肺炎预后的风险因素(P0.05)。结论医院获得性MRSA肺炎临床死亡率较高,年龄(75岁)、PSI评分(145分)、PVL阳性是影响临床预后的高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及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情危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后30 d生存情况将其分为存活组(45例)与死亡组(27例)。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入院时及治疗后6、12、24 h的血清PCT、CRP、c Tn I及NT-proBNP水平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APCHEⅡ)评分与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两变量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治疗后6、12、24 h,存活组患者血清PCT、CRP、c Tn I及NT-proBNP水平较入院时明显降低,而死亡组明显升高(均P 0. 05);且存活组患者各时间点血清PCT、CRP、c Tn I及NT-proBNP水平明显低于死亡组(均P 0. 05)。治疗后6、12、24 h,存活组患者APACHEⅡ评分与SOFA评分依次降低,死亡组患者依次升高,且存活组患者各时间点APACHEⅡ评分与SOFA评分明显低于死亡组(均P 0. 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表明,感染性休克患者APACHEⅡ评分与血清PCT、CRP、c Tn I及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性(r值分别为0. 563、0. 895、0. 701、0. 627,均P 0. 05); SOFA评分与血清PCT、CRP、c Tn I及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性(r值依次为0. 547、0. 753、0. 916、0. 708,均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OR=2. 163,95%CI:1. 271~3. 697)、SOFA评分(OR=1. 594,95%CI:1. 035~2. 268)、PCT (OR=2. 429,95%CI:1. 764~3. 271)、CRP(OR=1. 568,95%CI:1. 023~2. 734)、c Tn I (OR=1. 871,95%CI:1. 315~3. 498)、NTpro BNP(OR=1. 435,95%CI:0. 932~1. 942)为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 0. 05)。结论:血清PCT、CRP、c Tn I及NT-proBNP水平较高的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情较严重,生存情况较差。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血清PCT、CRP、c Tn I、NT-proBNP水平均为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乳酸、碱缺失、降钙素原三种生物标记物与肺炎伴脓毒性休克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重症监护室(ICU)收治的98例肺炎伴脓毒性休克患者,检测入ICU时、6 h、24 h三种生物标记物浓度,同时入ICU时对其进行APACHEⅡ评分,以6 h乳酸清除率10%为界分为两组,比较两组APACHEⅡ评分、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同时根据28 d是否存活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对两组各时间点三种生物标记物进行比较;分析三种生物标记物与APACHEⅡ评分相关性。结果 6 h乳酸清除率≥10%组APACHEⅡ评分、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比6 h乳酸清除率10%组低(P0.05);存活组血乳酸、降钙素原比死亡组明显低(P0.01),存活组碱缺失比死亡组高(P0.05);血乳酸、降钙素原与APACHEⅡ评分正相关(P0.05),碱缺失与APACHEⅡ评分负相关(P0.05)。结论三种生物标记物可作为评价肺炎伴脓毒性休克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较可靠指标,血乳酸和降钙素原越高,碱缺失越低,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ICU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患者住院28d死亡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其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确诊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的患者,根据患者住院28d的结局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itc回归分析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患者住院28d死亡的危险因素,用列线图(Nomogram)绘制预测模型,并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判断模型的稳定性。并将预测模型与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估评分Ⅱ(APACHEⅡ)相比较,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判别模型的预测价值。将各预测因子分值相加得到总分,分为低、中、高危组,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预测各组的平均生存时间。结果:共纳入177例ICU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患者,其中死亡组43例,存活组134例。死亡组入ICU第1天的SOFA评分、APACHE Ⅱ评分高于存活组。死亡组患者在低蛋白血症、中性粒细胞减少、急性肾损伤、感染性休克的发生率高于存活组(P均<0.05)。其中中性粒细胞减少(OR: 8.035,95%CI:0.460~140.409)、低蛋白血症(OR:1.830,95%CI:0.772~4.336)、急性肾损伤(OR:4.207,95%CI:1.588~11.141)、感染性休克(OR:7.290 ,95%CI:2.957~17.975),构建了赤池信息准则值最小的预测模型。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94,大于SOFA评分(0.7012)和APACHEⅡ评分(0.6724)。预测模型总分<12分的患者为低危组,12~18分为中危组,>18分为高危组。绘制Kaplan-meier 生存曲线,低、中、高危组的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27.2、23.9、17.8d(P<0.001)。结论:低蛋白血症、中性粒细胞减少、急性肾损伤、感染性休克是ICU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患者住院28d死亡的危险因素,据此构建的模型可用于预测患者住院28d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内老年院内念珠菌血症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01-2008年我院75例院内获得性念珠菌血症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讨老年念珠菌血症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75例患者血培养共分离出75株念珠菌菌株,其中白色念珠菌22株(29.3%),非白色念珠菌为53株(70.7%);非白色念珠菌对氟康唑敏感率低,病死率达48.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感染性休克、合并细菌血症、血清肌酐升高及感染相关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评分)>10分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Ward值分别为6.34、5.15、8.04、6.82,均为P<0.05).结论 老年院内获得性念珠菌血症患者病死率高,感染以非白色念珠菌为主,且对氟康唑耐药,应加强真菌药敏监测及危险因素监测,及时、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重症肺炎患者预后影响因素。 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68例COPD并发重症肺炎,分为预后不良组23例和预后良好组45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影响COPD并发重症肺炎预后的因素,对影响COPD并发重症肺炎预后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APACHEⅡ评分,血清降钙素原(PCT)预测COPD并发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价值。 结果两组患者吸烟史、饮酒史构成比及呼吸频率、FeNO、LDH、TNF-α、CRP、APACHEⅡ评分、PCT比较(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病变累及多个肺叶、休克的构成比及WBC、PCT、APACHEⅡ评分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休克、WBC、PCT、APACHEⅡ评分均是COPD并发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ROC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血清PCT预测COPD并发重症肺炎预后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11.46 ng/m,11.92分,灵敏度分别为82.61%和86.96%,特异度分别为68.89%和71.11%,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8和0.801,二者联合的特异度和AUC分别为97.78%和0.941。 结论休克、WBC、PCT、APACHEⅡ评分均是COPD并发重症肺炎预后的危险因素,PCT联合APACHEⅡ评分可作为预测COPD并发重症肺炎预后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脓毒血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的变化及其预后意义。方法选择脓毒血症患者70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酶联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PCT水平,分析患者入院时血清PCT的水平、不同程度患者的血清PCT的水平以及住院期间死亡情况的相关性,观察不同PCT水平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在脓毒血症不同程度的比较中,脓毒血症患者PCT值要优于合并器官衰竭组,合并器官衰竭组优于感染休克组;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的比较中,脓毒血症合并器官组及感染性休克组要显著高于单纯性脓毒血症(P0.05)。在患者病情转归的比较中,好转组PCT值逐渐降低,无效组PCT值无明显变化,死亡组PCT值逐渐升高。结论血清PCT值与脓毒血症患者的病情呈正比,对于重症患者的病情监测和预后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5月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96例,根据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71例和死亡组25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病原学检查结果及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生率、慢性肾脏病发生率、心脏病发生率、阿尔茨海默症发生率、创伤/手术史、糖皮质激素使用率、多巴胺使用率、去甲肾上腺素使用率、肺部/胸腔感染发生率、腹腔感染发生率、血液感染发生率、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皮肤软组织感染发生率、其他部位感染发生率、早期目标导向性治疗(EGDT)6 h复苏液量、重症监护室(ICU)入住时间及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真菌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1 d、3 d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价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 d、3 d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每搏输出量(SV)、总外周阻力指数(TPRI)、心脏指数(CI)、肺动脉楔压(PC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 d、3 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做功指数(LCW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PACHEⅡ评分[OR=0.90,95%CI(0.87,0.96)]、LVEF[OR=0.67,95%CI(0.60,0.76)]、LCWI[OR=0.89,95%CI(0.85,0.94)]是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APACHEⅡ评分、LVEF、LCWI是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28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病因及影响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28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原发病因以大手术后严重创伤及感染为多,占82%,并通过对存活组与死亡组的某些指标比较,提出感染及严重创伤引起的ARDS预后差。其他因素,如年龄、氧合指数(PaO2/FiO2)值,并发休克、感染、多脏器功能不全、代谢性酸中毒等因素影响ARDS的预后。早期诊断可减少ARDS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常用炎症指标及CTP评分系统联合应用对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3个月)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1月至2014年2月宁波市第二医院收治的72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分成生存组和死亡组,记录入院时的CTP评分,并检测患者的常用炎症指标及血清降钙素原(PCT),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价血清降钙素原(PCT)、常用炎症指标和CTP评分单项及联合应用对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生存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常用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计数、C反应蛋白)及CTP评分均显著低于死亡组(P均0.05)。ROC曲线结果显示,各指标对慢加急性肝衰竭的预后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P均0.05),但除了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计数、PCT、CTP评分显著优于白细胞计数外,其余指标之间的差异均不大(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PCT、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CTP评分入选模型构建的指标,联合预测因子的ROC曲线下面积达到0.875。结论 PCT可用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临床预后的预测,通过对多指标的联合运用可有效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动态变化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在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入院第1、3、5天以及出院或死亡前最后一次的血清PCT、CRP及入院时APACHEⅡ评分,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及存活组,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45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生存20例,死亡25例,病死率为55.6%。死亡组患者入院时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28.84±8.03)分vs(21.82±7.10)分]。两组在入组第1、3天的PCT和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死亡组PCT和CRP水平在第5天及观察终点均明显高于存活组。各组内PCT和CRP与观察第1天相比,存活组随观察时间延长而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死亡组则无明显变化。结论患者血清中PCT、CRP呈持续高水平提示预后不佳,指标的高低对临床指导治疗和评估预后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长期应用宿主合并肺孢子菌肺炎(G-PCP)的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中日友好医院病房收治的57例G-PCP患者,根据住院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44例)和死亡组(13例)。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糖皮质激素应用情况、症状、疾病严重程度、影像学表现、病原学特征、是否合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是否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抗感染药物应用情况等进行比较分析,并运用Logistic回归探讨PCP的预后因素。结果死亡组患者年龄、氧合指数、CD4~+/CD8~+T淋巴细胞、CD5~+CD19~+B细胞比例、肺部CT合并实变或团块、合并空洞、合并蜂窝或胸腔积液、呼吸衰竭、入住ICU、无创机械通气、有创机械通气、脓毒性休克、入院后平均每日糖皮质激素应用剂量明显高于存活组(均P0.05);氧合指数、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CURB65评分、PSI评分预测G-PCP患者住院病死率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9、0.634、0.608,0714,以氧合指数160 mmHg(1 mmHg=0.133 kPa)预测患者住院病死率,敏感度为76.3%,特异度为92.3%。Logistic回归提示年龄、气胸或纵隔气肿、休克为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氧合指数能评估G-PCP患者疾病严重程度,若合并高龄、气胸或纵隔气肿、休克则提示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19.
【】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在危重感染患者临床病情评估、预后预测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2012年2月~2015年7月收治的139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住ICU 24h内的基本情况将患者分为脓毒症组47例、严重脓毒症组54例和脓毒症休克组38例,分别对比三组患者的血清PCT水平、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全身性感染相关气管衰竭评分(SOFA)等指标,并根据患者治疗结局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入住ICU 24h内,脓毒症患者的PCT、WBC、CRP、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在不同病情分组患者间的水平为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脓毒症休克组患者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住ICU 24h内,脓毒症患者的PCT水平与患者WBC、CRP、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ICU期间,存活脓毒症患者的PCT、WBC、CRP、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均呈显著的正低于死亡组患者(P<0.05); PCT判断患者预后的最佳临界值为19.84ng/ml,此时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857,灵敏度为89.27%,特异度为86.34%。结论 PCT在危重感染患者临床病情评估、预后预测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以2013年3月至2018年2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感染科收治的96例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58例)和病死组(38例)。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感染部位、基础疾病、住院时间、并发症及生物化学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存活组和病死组患者肺部感染、住院时间、上消化道出血,ALB、Cr、CRP和PC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Cr≥170μmol/L、CRP≥35.0 mg/L及PCT≥2μg/L是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高,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Cr≥170μmol/L、CRP≥35.0 mg/L和PCT≥2μg/L是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