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松果菊苷对醋酸铅致生精功能损伤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60只雄性BALB/c小鼠以单纯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松果菊苷低、中、高剂量组及阳性药物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5组小鼠每天腹腔注射醋酸铅20 mg·kg-1·d-1,连续7 d,制备小鼠生殖功能损伤模型。模型制备后,阳性药物组给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500 U·kg-1·d-1腹腔注射,松果菊苷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25 mg·kg-1、50 mg·kg-1、100 mg·kg-1松果菊苷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0.9%Na Cl溶液灌胃,连续30天;末次灌胃后24 h,分离附睾,观察精子密度、精子活率及精子畸形率;固定睾丸组织,观察组织病理改变;分离血清及匀浆睾丸组织,利用酶联免疫法检测睾丸组织睾酮(T)及血清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精子密度、精子活率降低,精子畸形率升高,睾丸组织匀浆中T含量降低,血清FSH和LH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松果菊苷各剂量组精子密度、精子活率升高,精子畸形率降低,血清FSH和LH水平降低,睾丸组织匀浆中T含量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松果菊苷对生殖功能损伤的治疗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组织学观察显示,松果菊苷各剂量组小鼠睾丸组织病理性损害均得到改善。结论松果菊苷对醋酸铅致生精障碍小鼠生精功能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生殖激素水平,恢复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调控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首乌熟地饮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MPTP)诱致帕金森病模型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该实验将小鼠分为4组:正常组、首乌熟地饮组(对照组)、MPTP组(模型组)、MPTP+首乌熟地饮组(干预组),分别给予首乌熟地饮(对照组和干预组)和去离子水(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30d;随后模型组和干预组腹腔注射MPTP,正常组和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7 d后应用免疫组化检测各组黑质区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元细胞数目,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各组TH m RNA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m RNA的表达量。结果显示,腹腔注射MPTP的模型组和干预组的TH阳性神经元数和TH m RNA表达量均明显少于正常组和对照组(P0.05);但模型组与干预组之间黑质的TH阳性神经元数和TH m RNA表达量无明显差异。与模型组相比,首乌熟地饮使干预组黑质区4种亚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的m RNA表达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这表明了首乌熟地饮对MPTP诱致帕金森病模型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不具有预防保护作用,但其或许通过增加GPX表达从而增强小鼠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川芎嗪体外、体内对MPTP)导致的多巴胺能(dopaminergic,DA)神经元毒性的影响.方法 体外实验,提取孕14 d的Sprague-dawley大鼠胎鼠黑质区多巴胺神经元,MPP<'+>诱导其损伤,运用免疫荧光法测定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阳性神经元数量及状态变化;体内实验,以C57BL/6J小鼠为研究对象,采用腹腔注射MPTP方法制作小鼠慢性帕金森(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运用免疫组化法测定TH阳性神经元数量变化.结果 体外实验:TMP组多巴胺神经元形态数目均有所改善,其中500μmol/L组与模型组相比具显著性差异.体内实验:与模型组相比,注射TMP后,多巴胺神经元密度有所增加.结论 TMP能不同程度地改善MPTP诱导的多巴胺神经元的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苁蓉总苷对MPTP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脑黑质多巴胺能(DA)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苁蓉总苷高(400 mg/kg)、中(200 mg/kg)、低(100 mg/kg)剂量组,各组在造模前3天灌服相应药物;采用MPTP(30 mg/kg)连续5天腹腔注射制作小鼠慢性PD模型,运用爬竿试验定量组织化学检测小鼠的神经行为,免疫组化法测定小鼠脑纹状体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阳性纤维表达以及黑质TH神经元数量的变化。结果 在造模后7天和14天时,与模型组比较,苁蓉总苷高剂量组爬杆时间缩短(P<0.01),苁蓉总苷各剂量组纹状体TH阳性纤维的平均光密度值均明显增高(P<0.01);3个剂量组的苁蓉总苷均能对抗MPTP导致的TH阳性神经元数量减少,但只有高剂量组在两个时间点上与模型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苁蓉总苷能够显著改善PD模型小鼠的神经行为、抑制脑黑质DA神经元的数量减少和纹状体TH表达的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金丝桃苷对帕金森病模型小鼠小胶质细胞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小鼠小胶质细胞BV2细胞系(后简称BV2细胞)的极化的调节作用。方法 将3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MPTP)组和MPTP+金丝桃苷组。采用MPTP腹腔注射制备帕金森病模型,并使用金丝桃苷(25 mg/kg)腹腔注射2周后取材检测。(1) 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脑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表达。(2)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脑黑质纹状体区离子钙接头蛋白抗原(ionized calcium bindingadapter molecule 1,Iba-1)/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t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Iba-1/精氨酸酶-1(Arginase-1,Arg-1)细胞数量。(3)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松果菊苷对PD模型大鼠海马区神经元GSK-3β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取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PD模型组、松果菊苷治疗组,用6-OHDA立体定向微量注射于大鼠右侧内侧前脑束制备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用Western Blot检测4组大鼠海马区神经元GSK-3β蛋白的表达。结果在相同条件下,PD模型组的大鼠海马区GSK-3β蛋白的表达量高于正常组,用松果菊苷治疗后,GSK-3β蛋白的表达量降低(P0.01)。结论松果菊苷可影响大鼠海马区患侧Wnt/β-catenin通路GSK-3β蛋白的表达,对帕金森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黄芩苷对MPTP帕金森病小鼠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黄芩苷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帕金森病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以10月龄(老龄)C5,BL小鼠腹腔注射MPTP(每天30mg/kg)3天制备小鼠帕金森病模型;黄芩苷组灌胃黄芩苷(每天100mg/kg,共15天);用悬挂、游泳实验检测小鼠肢体运动功能;HPLC法测定小鼠脑纹状体多巴胺(DA)含量;分光光度法测定小鼠脑组织谷胱苷肽(GSH)、谷胱苷肽过氧化酶(GSH-Px)及丙二醛(MDA)的含量;小鼠脑冰冻切片,行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损伤情况。结果(1)模型组小鼠悬挂和游泳实验分值及脑纹状体DA含量均显著降低,黑质TH阳性细胞显著丢失,说明模型复制成功。(2)黄芩苷能够防止帕金森病小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细胞丢失,防止模型小鼠纹状体DA含量的降低,并显著升高小鼠脑内GSH水平。但短时间给黄芩苷不能明显改善MPTP致帕金森病小鼠运动功能障碍。结论黄芩苷预防给药对MPTP致帕金森病小鼠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比较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的帕金森小鼠模型及其接受针刺治疗后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和星形胶质细胞的胶质原纤维性蛋白(GFAP)的表达变化。方法以腹腔注射(30 mg/kg)MPTP诱导7 d形成帕金森小鼠模型,针刺双侧筋会穴"阳陵泉"及"舞蹈震颤区",每日1次共治疗21 d。针刺结束后,采用免疫荧光组化检测小鼠脑黑质TH的和GFAP的表达变化。结果在7 d造模后,模型组和针刺组TH阳性细胞显著丢失;治疗结束后,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TH阳性细胞数量增加,正常组和针刺组GFAP的阳性细胞数量减少。结论 MPTP可促进帕金森模型小鼠表达;针刺筋会穴阳陵泉可对MPTP诱导小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有保护作用,能明显地减弱MPTP伤害性刺激引起的行为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甘草黄酮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帕金森病(PD)小鼠多巴胺(DA)能神经元数量和黑质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 制作MPTP小鼠PD模型,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模型组、左旋多巴组(1次/d ig给予40 mg·kg-1左旋多巴,1次/d,连续7次)和10,20,30 mg·kg-1甘草黄酮处理组(ig给予不同浓度的甘草黄酮,1次/d 连续7次)。采用行为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蛋白印迹法,观察PD模型小鼠的行为学表现、 DA能神经元数量、黑质致密部OX-6阳性细胞(活化的小胶质细胞)数量和腹侧中脑酪氨酸羟化酶(TH)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模型组小鼠出现PD典型行为学表现,黑质致密部DA能神经元和腹侧中脑TH含量较对照组分别下降约62%和76%;同时黑质致密部OX-6阳性细胞数量大幅升高(P<0.01)。经过甘草黄酮处理后,小鼠行为表现、黑质致密部DA能神经元丢失和OX-6阳性细胞数量增加均较模型组改善,尤以30 mg·kg-1甘草黄酮组最为明显。与对照组相比,30 mg·kg-1甘草黄酮组小鼠黑质致密部DA能神经元和腹侧中脑TH含量仅下降约36%和42%;而与模型组相比,黑质致密部OX-6阳性细胞数量下降明显(P<0.01)。与左旋多巴组相比,30 mg·kg-1甘草黄酮组TH阳性神经元数量也明显增多(P<0.01),同时OX-6阳性细胞数量也显著减少(P<0.01)。结论: 甘草黄酮对MPTP帕金森病小鼠DA能神经元具有神经保护效应;可能与其抑制黑质内小胶质细胞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致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异常行为和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将5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组(A)、模型组(B)、美多巴组(C)、六味地黄丸组(D)、美多巴加六味地黄丸组(E)。经腹腔注射MPTP建立帕金森病模型小鼠,观察各组药物对模型小鼠异常行为表现的影响,并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各纽小鼠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模型小鼠在行为学和免疫组化检测方面都有显著异常,给药4周后,C、D、E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六味地黄丸对MPTP诱导的PD模型小鼠黑质多巴胺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松果菊苷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内质网应激相关凋亡蛋白ASK1、caspase-12的影响,探讨松果菊苷治疗帕金森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帕金森病雄性SD大鼠模型16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及治疗组,并设立正常组和溶剂对照组,每组各8只,造模结束后治疗组给予松果菊苷(20mg/kg)灌胃,其余组蒸馏水灌胃。连续14天。各组给药前1天、给药第14天分别进行行为学步幅试验;药物干预结束后,麻醉下处死大鼠取纹状体,Western Blot检测ASK1、caspase-12蛋白的表达。结果:在步幅试验中,给药前1天模型组及治疗组步幅距离较正常组减少(P0.05),给药14天后治疗组步幅距离较模型组有所延长。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及松果菊苷组中ASK1、caspase-12蛋白表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松果菊苷组ASK1、caspase-12蛋白表达减少(P0.05)。结论:松果菊苷能改善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部分行为障碍,可减少纹状体ASK1、caspase-12蛋白表达,并对纹状体神经元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银杏内酯(Gin)通过降低帕金森病(PD)小鼠中脑右旋谷氨酸(D-Glu)含量对谷氨酸能神经元起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采用C57BL/6J小鼠120只,随机分为3组(n=40).模型组:腹腔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30 mg·kg·d-1)连续7d,注射前8h灌胃0.8%羧甲基纤维素钠(CMC,18 mg·kg·d-1);银杏内酯组:腹腔注射MPTP(30 mg·kg·d-1)连续7d,注射前8小时灌胃Gin(18 mg·kg·d-1,0.8% CMC溶);对照组:每天灌胃并注射与银杏内酯组相同剂量0.8% CMC和生理盐水,连续7d.三组小鼠在造模并给药第1,3,5,7d后的次日下午每组分别取10只小鼠,其中5只采用荧光免疫组化法观察黑质和纹状体谷氨酸能神经元变化,另5只采用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黑质和纹状体D-Glu含量.结果 模型组黑质和纹状体PAG阳性神经元于注射MPTP3d后开始显著减少(P<0.01),染色明显变淡,中脑D-Glu含量显著增加(P<0.01);银杏内酯组PAG阳性神经元于Gin干预3d开始显著增加,中脑D-Glu含量显著减少(P<0.01).结论 黑质和纹状体PAG神经元数量与中脑D-Glu含量有一定的关联性;银杏内酯通过拮抗D-Glu引起的兴奋毒性,对谷氨酸能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松果菊苷对6-OHDA帕金森病模型大鼠海马α-Synuclein、β-actin蛋白表达影响。[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72只SPF级SD雄性大鼠适应性饲养14d,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松果菊苷(低、中、高剂量)组,12只/组。各组大鼠腹腔注射10%水合氯醛(30mg/kg)麻醉,固定于颅脑定位仪,消毒,沿颅顶正中线切开皮肤,钝性分离颅骨外膜,暴露大鼠颅骨前囟门;以前囟为坐标原点(大鼠脑定位立体图谱),确定前脑内侧束(MFB)坐标,MFB:前囟后4.8mm,矢状缝右侧1.2mm,硬脑下7.8mm;颅骨钻钻孔,立体定向靶点微量注射6-OHDA(2ug/uL,溶于0.1%抗坏血酸生理盐水),注射速度1uL/min,留针15min;骨蜡封闭大鼠脑部颅骨孔,消毒缝合皮肤,复制帕金森病模型,松果菊苷(低、中、高剂量)组(8 ug)、模型组(2ug);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与模型组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干预:复制成功模型,松果菊苷组(低20mg/kg、中40mg/kg,高80mg/kg),余各组均等体积生理盐水,1次/d,连续10d。PAGE胶蛋白电泳;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法检测α-Synuclein、β-actin蛋白。[结果]模型复制48只大鼠,麻醉过度死亡3只,模型复制不成功2只,最终纳入结果分析43只,模型组10只,松果菊苷组低、中、高剂量组各11只。α-Synuclein蛋白水平假手术组、松果菊苷各组(低中高)均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β-actin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α-Synuclein/β-actin假手术组、松果菊苷低剂量组、松果菊苷中剂量组、松果菊苷高剂量组均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结论]松果菊苷干预帕金森病模型大鼠,可降低海马α-Synuclein表达。  相似文献   

14.
以HBV基因转染的HepG2.2.15细胞为体外模型,研究松果菊苷对乙肝病毒(HBV)复制和抗原表达的影响,采用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E抗原(HBeAg)水平;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水平。以HBV转基因小鼠为体内模型,研究松果菊苷对HBV复制的影响,首先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转基因小鼠肝组织HBV DNA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HBsAg和HBeAg水平;同时检测血清转氨酶水平和肝组织病理变化;然后将HBV表达阳性的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拉米夫定(50 mg·kg-1)组和松果菊苷高、中、低剂量(50,25,12.5 mg·kg-1)组。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给药30 d。第31天分离小鼠血清检测HBV DNA,HBsAg和HBeAg水平;提取肝组织DNA测定其HBV DNA水平,同时作肝组织病理检查。结果表明:松果菊苷在50,100 mg·L-1作用HepG2.2.15细胞6 d后能显著抑制HBsAg和HBeAg表达,其最高抑制率分别为42.68%,46.29%;同时在100 mg·L-1对HBV DNA具有抑制作用。此外,松果菊苷在50 mg·kg-1剂量时能显著抑制HBV转基因小鼠HBsAg与HBeAg表达,其抑制率分别为42.82%,29.12%,同时对转基因小鼠血清HBV DNA水平有显著抑制作用。提示松果菊苷对HBV复制和抗原表达具有较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大鼠口服松果菊苷粪便中代谢物的HPLC-MS^n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松果菊苷在大鼠粪便中的代谢物。方法:大鼠灌胃松果菊苷(100mg·kg^-1)后收集粪样,运用高效液相色谱和质谱联用技术检测松果菊苷的代谢产物。结果:在给药后大鼠的粪便中,发现并初步鉴定了4个主要代谢产物。结论:大鼠灌胃给予松果菊苷后,其粪便中的主要代谢产物为毛蕊花糖苷、去咖啡酰基毛蕊花糖苷、黄大花洋地黄苷及3,4-二羟基苯乙醇。  相似文献   

16.
探讨松果菊苷含药血清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第3代细胞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经典成骨诱导组、10%松果菊苷含药血清组。ELISA测定碱性磷酸酶和骨钙素的表达;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ZHX3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ZHX3 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经典成骨诱导组和10%松果菊苷含药血清组的碱性磷酸酶和骨钙素表达明显增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10%松果菊苷含药血清组的碱性磷酸酶和骨钙素表达与经典成骨诱导组比较明显增强,有显著性差异(P<0.01)。经典成骨诱导组和10%松果菊苷含药血清组的ZHX3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增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10%松果菊苷含药血清组的ZHX3蛋白及mRNA表达与经典成骨诱导组比较明显增强,有显著性差异(P<0.01)。10%松果菊苷含药血清可以促进体外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其作用机制与ZHX3表达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补阴丸、牵正散及合方对帕金森病的神经保护的作用。方法:采用腹腔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建立帕金森病模型。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大补阴丸组、牵正散组和合方组。采用爬杆法测量小鼠行为学改变;于造模14天应用高压液相电化学内标法测定前脑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黑质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数目;透射电镜观察黑质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爬杆实验显示大补阴丸、牵正散及合方能明显改善PD小鼠的行为学(P0.05),减少黒质多巴胺能神经元丢失(P0.01),减轻黑质神经元核膜、线粒体等结构的损伤。但是给药14天后,中药组小鼠相对PD小鼠前脑内的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并没有明显改变。结论:大补阴丸,牵正散及合方对MPTP诱导PD小鼠黒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松果菊苷含药血清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大鼠用松果菊苷(16mg/kg)灌胃4天后,取血清备用。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第3代细胞分为8组:空白对照组、松果菊苷含药血清组(2.5%、5%、7.5%、10%、15%、20%)、经典成骨诱导组(10%FBS+10 mmol/Lβ-甘油磷酸钠+10-8mol/L地塞米松+50μmol/L维生素C)。ELISA测定碱性磷酸酶(ALP)和骨钙素(BGP)的表达;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BMP2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BMP2mRNA的表达。结果:与经典成骨组相比,10%松果菊苷含药血清使BMSCs表达ALP(80.16U/L)和BGP(150.79 U/L)增强,BMP2免疫荧光、BMP2蛋白表达及BMP2mRNA的表达也明显增强。结论:松果菊苷含药血清可以诱导体外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10%松果菊苷含药血清组的效果最佳,其作用机制与BMP2表达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9.
该研究旨在探讨二至丸对MPTP所致帕金森病小鼠的防治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模型组腹腔注射MPTP(30 mg·kg-1),1次/d,连续8 d;给药组灌胃给予二至丸(2. 5 g·kg-1),1次/d,连续30 d;正常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行为学方面通过爬杆、悬挂、游泳实验检测小鼠肢体运动协调能力,Morris水迷宫检测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血清学指标检测小鼠血清中SOD,GSH-PX活性及MDA含量; 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组织中TH,MAOB及凋亡相关因子CHOP,caspase-12的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脑组织切片TH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行为学方面,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小鼠肢体运动得分、空间学习记忆得分均显著升高(P0. 05);血清学指标方面,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小鼠血清中SOD,GSH-PX活性均显著升高,MDA含量显著降低(P0. 05); Western blot法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小鼠脑组织TH的蛋白水平显著上调,MAOB及凋亡相关因子CHOP,caspase-12的蛋白水平均显著下调(P0. 05);免疫组化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小鼠脑组织TH阳性细胞数目显著增加(P0. 05)。综上,二至丸对MPTP诱导的PD小鼠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可显著改善PD小鼠肢体运动协调能力、空间学习记忆能力,这可能与其下调凋亡相关因子CHOP,caspase-12的表达,减轻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抑制多巴胺能神经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检测丹参注射液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少突胶质细胞(Olig-2)和Ⅲ型补体受体(OX-42)系转录因子-2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促进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的机制。方法:SPF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丹参治疗组、丹参加雷帕霉素组和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组(n=10)。采用Allen's法建立SCI模型(正常组除外)后,模型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 m L·kg~(-1)),1次/d;丹参治疗组:腹腔注射丹参注射液(1 m L·kg~(-1)),1次/d;丹参加雷帕霉素组:腹腔注射同等剂量丹参注射液(含雷帕霉素3 mg·kg~(-1)),1次/d;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组:尾静脉推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30 mg·kg~(-1)),1次/d。伤后1,3,7,14 d时采用联合行为评分法(CBS)评价大鼠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伤后14 d处死动物,采用免疫荧光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脊髓内Olig-2和OX-42的表达。结果:至伤后14 d时,与模型组、丹参加雷帕霉素组比较,丹参治疗组和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组大鼠CBS评分显著降低(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Olig-2表达(免疫阳性细胞数及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而OX-42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丹参治疗组和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组Olig-2表达升高,而OX-42表达降低(P0.05);与丹参治疗组和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组比较,丹参加雷帕霉素组大鼠Olig-2表达降低,而OX-42表达升高(P0.05);上述指标在丹参治疗组和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组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丹参注射液可通过升高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m TOR信号转导通路的活性以调节Olig-2和OX-42的表达,从而表明其参与大鼠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的机制可能与通过参与少突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