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目的 :对髌骨切除病人的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效果进行评估。方法 :将 9例髌骨切除术后病人的TKA手术效果和正常病人的TKA手术效果对比。结果 :髌骨切除组的 7例病人疼痛完全缓解 ,另 2例病人仍有持续性疼痛。对照组病人的疼痛全部缓解。髌骨切除组病人的平均术前活动度是 78° ,术后为 90°。其中的 2例病人分别因为无菌性胫骨部件松动和感染而接受翻修术。对照组病人的平均术前活动度为 82° ,术后为 83°。对照组没有一个病人出现并发症。结论 :尽管髌骨切除术后的TKA病人有多种并发症 ,但是这一手术的结果还是可以接受的。  相似文献   

2.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原因。方法本组24例30膝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一期单膝置换18例,双膝同时置换6例,均采用后方稳定性假体。结果本组随访1~4年,平均2年。应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分析,优24膝,良3膝,可2膝,差1膝,优良率90%。并发症:腓总神经损伤2例,人工膝关节脱位1例,有1膝差25°不能完全伸直。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严重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正确进行人工膝关节置换的手术操作是取得满意临床效果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微创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微创(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MIS)人工膝关节置换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Repicci和Romanowski在膝关节单髁置换(unicondyhr knee arthroplasty,UKA)中采用了MIS人路,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离床活动早,术后康复时间短等优点,因而激起了人们对微创手术和膝关节部分置换的极大兴趣。他们的工作为微创全膝关节置换术奠定了基础。本文综合概括微创TKA近几年文献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5.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Kou B  Lü H  Yuan Y  Yan T  Zhou D 《中华外科杂志》2000,38(4):253-255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原因、处理方法及临床效果。 方法 对 1987年~ 1999年 13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的病因以及清创、一期或二期再置换等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分析。 13例患者术前膝关节平均活动度为 5 5°,HSS评分为 36 5分 ;平均随访 3年 5个月。 结果 13例感染患者经治疗后均未复发 ,80 %的患者对手术满意 ;膝关节活动度恢复至平均 85° ,HSS评分为73 5分。 结论 类风湿关节炎 (RA)、服用激素、合并糖尿病、使用铰链式假体及初次置换术前膝关节曾行其它手术是膝关节术后感染的高危因素 ;感染明确后 ,应积极进行清创合并应用敏感抗生素 ;二期置换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清创及一期置换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伸直型僵直膝关节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6例(27膝)伸直型僵直膝关节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其中骨性强直4例(6膝),均采用膝前正中切口和髌内侧弧形切开关节囊,其中股中间肌V~Y成形术13例(24膝),胫骨结节截骨再固定3例(3膝).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40(4~60)个月.膝关节HSS评分由术前平均16.3(10~26)分提高到术后81(79~95)分.膝关节活动范围由术前平均14.40(0~30°)提高到术后89.4°(70~110°).结论 对于伸直型僵直膝关节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可以明显增加腺关节活动范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按摩疗法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拟行单膝 TKA 患者 142 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71 例。对照组患者 TKA 术后行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患者 TKA 术后在常规术后护理基础上行按摩疗法。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 6、12、18 和 24 h 疼痛评分和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12 和24 h 焦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12 和24 h 吗啡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按摩疗法可显著降低 TKA 术后患者疼痛和焦虑感,减少患者镇痛药物使用,提高患者术后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调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主观满意度及客观满意度的关系,以及影响满意度的因素。方法笔者收集自2013-03—2014-06在本院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患者(术后1~2年)的临床资料,进行电话回访,填写调查问卷。共纳入75例,根据VAS评分(1~10分),分为满意组(6~10分)和不满意组(1~5分),比较2组在主观满意度和客观满意度的差异。结果等级因素中,年龄(P=0.03)及症状持续时间(P=0.002)与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性别(P=0.579)、病因(P=0.321)、教育(P=0.409)与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中,除心理影响(P=0.12)和BMI(P=0.18)外,2组在实现期望(r=0.921)、功能锻炼(r=0.705)、疼痛缓解(r=0.647)、术后护理(r=0.616)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主观满意度和客观满意度(即WOMAC评分)间无明显相关性(r=0.312,P=0.006),且与疼痛评分(r=0.129,P=0.267)无明显关系。客观满意度受功能锻炼(P0.01)影响较大。结论患者主观满意度和客观满意度存在差异。主观满意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期望及功能锻炼影响较大,且与疼痛缓解程度有关,而与术后疼痛评分无关。客观满意度主要受功能锻炼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全膝关节置换术与单髁置换术治疗老年单侧间室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效果。方法将44例老年单侧间室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全膝关节置换组和单髁置换组,各22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单髁置换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全膝关节置换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2组骨关节炎指数(WOMAC指数)和数字分级法(NR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其中单髁置换组患者的WOMAC指数和NRS评分显著低于全膝关节置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髁置换术治疗老年单侧间室膝关节骨关节炎,能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和降低疼痛感。  相似文献   

11.
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重症膝关节病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目的 探讨人工全膝表面置换术 (TKA)治疗重症膝关节病的疗效。方法 采用TKA共治疗 21例 24膝,其中晚期骨性关节炎 15例 17膝,类风湿关节炎 4例 5膝,全膝关节结核 2例 2膝。按TKA原则施术,重建膝关节负重力线,截骨达到伸屈间隙相等,维护软组织平衡,保持髌骨中置位,获取膝关节充分活动度。结果 平均随访 2 5年,膝关节平均活动度由术前的 58°(30°~100°)改善到 96°(60°~120°),疼痛、跛行明显改善,无感染。结论 对疼痛、畸形、明显影响功能、年龄在 60岁以上的重症膝关节病患者选择TKA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林丹 《护理学杂志》2002,17(12):908-909
严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病人晚期多有膝关节的破坏及严重畸形 ,部分病人关节发生纤维性或骨性强直于特殊体位 ,并伴有剧烈疼痛 ,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人工膝关节置换术能改善关节活动度及稳定性 ,减轻疼痛 ,矫正关节畸形。我科 1999年 7月至 2 0 0 1年 5月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18例(2 0膝 ) ,为了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我们采取了科学的围手术期护理 ,获得良好效果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8例 (2 0膝 )中 ,男 8例、女 10例 ,年龄 5 2~ 73岁 ,平均 6 3.6岁。其中类风湿性关节炎 8例 ,骨关节炎 10例 (12膝 ) ;病程 11…  相似文献   

13.
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新观点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经济的发展,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和全膝关节置换翻修术(RTKA)治疗膝关节疾病日益增多。人工全膝关节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现复习国外近年文献,对TKA、RTKA的新观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全膝关节置换术髌骨相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髌骨是人体最大的籽骨,它是伸膝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世纪的早、中期,髌骨的重要性并不为人们所重视。自1971年Kaufer报告髌骨的机械力学功能以来,髌骨的重要性也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众多研究证实,髌骨对全膝关节置换(totalkneearthroplasty,TKA)术后的功能恢复有着重要的影响。一、髌骨的解剖及功能髌骨厚度为2~3cm,其中关节软骨最厚处可达5mm。髌骨后表面的上3/为关节面,共七个,由纵向的中央嵴及内侧嵴分为外侧关节面、内侧关节面和奇面,内、外侧关节面又被两条横嵴分为上、中、下三部分。髌骨后表面的下1/位于关节外,…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护理方法,对我院3例膝关节炎惠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做好围手术期护理.结果本组患者均取得满意效果,无并发症发生.认为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密切护理配合,可确保手术顺利进行,提高手术成功率,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会显著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延长住院时间以及降低满意度。随着对全膝关节置换术镇痛认识的提高和镇痛方案的完善,患者术后疼痛明显改善。本文由两名研究者在CNKI,CMCI,万方数据,Pubmed,EBSCO中完成了文献检索,最终有85篇文章被纳入,对当前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常见的疼痛管理方案及现状做一综述。结果显示,疼痛管理最早起于术前超前镇痛,贯穿于包括麻醉、手术操作、术后管理在内的全部治疗过程中。多模式镇痛方案逐渐取代单一镇痛方案已是大势所趋。本文通过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方案的总结,为骨科医生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提供借鉴,更好地进行围手术期的疼痛管理,从而使患者能够在术后获得更低的疼痛评分,加速术后康复,提高手术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训练程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是一种疗效十分确切的手术 ,术后优良率 >90 % ,但只把手术成功寄托在手术技术上 ,而不进行术后康复训练 ,则不能达到手术应有的疗效。通过临床实践 ,我们制定了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训练程序。目的在于通过早期康复训练 ,恢复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1 一般资料本组收集 ,11例肿瘤病人 ,男 9例 ,女 2例 ,年龄最小 2 7岁 ,最大 35岁 ,平均年龄 31.5岁 ,发病时间最短 3个月 ,最长 2年 ,其中 7例为膝关节附近恶性肿瘤 ,发病时间短 ,术前均给予化疗 ,4例为骨巨细胞瘤 ,已破坏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与非髌骨置换比较,探讨髌骨置换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9月-11月符合选择标准的63例(63膝)拟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32例关节置换术中行髌骨置换(置换组),31例不作置换(非置换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骨关节炎分级、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系统(KSS)标准临床评分及关节功能评分、髌骨评分、髌骨倾斜角、胫股角及髌韧带比值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6周及3、6、12个月对疗效进行临床及影像学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置换组6例、非置换组8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均获12个月随访。置换组术后3、6、12个月时膝前疼痛发生率均低于非置换组(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KSS临床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术后6周及3个月,其余各时间点置换组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非置换组(P<0.05)。两组髌骨评分除术后12个月外,其余各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X线片复查示,两组均无髌骨骨折、髌骨脱位、髌骨不稳、假体松动及断裂发生;术后12个月两组股胫角、髌韧带比值、髌骨倾斜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行髌骨置换可以一定程度改善膝关节功能评分、髌骨评分及降低术后膝前疼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效果。方法对36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及6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评分(HSS)和治疗优良率。结果患者术后3个月及6个月时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HS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现3例切口感染,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轻度贫血,均经对症治疗后痊愈。未发生肺栓塞、急性肾损害等并发症及假体松动、髌骨脱位等并发症。末次随访复查X线片均显示假体位置良好。依据HSS评分标准,本组优20例、良14例、中2例,治疗优良率为94.44%。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能有效减轻膝关节疼痛感,改善膝关节功能和活动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施卓娅  陈妙仙 《中国骨伤》2004,17(11):655-655
我科自1997年10月-2002年11月行人工膝关节置换11例,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正确的患肢功能锻炼是手术取得满意效果的重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