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左金丸中盐酸小檗碱、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含量的液相色谱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ODS C18柱(250mm×4.6mm,5μm);以乙腈-0.3%磷酸-0.3%三乙胺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1;柱温为40℃;检测波长为225nm。结果:盐酸小檗碱、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分别在5.00~500.00(R2=0.9992)、1.13~30.00(R2=0.9999)、1.25~50.00(R2=1)μg.mL-1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5.04%(RSD=3.04%)、92.98%(RSD=1.23%)、97.90%(RSD=1.44%)。结论:本方法准确、可靠、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左金丸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制备柠檬苦素、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化学对照品.方法:采用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纯化吴茱萸二氯甲烷萃取物,溶剂系统为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5:5:5:5),上相做固定相,下相做流动相,流速2.0mL·min<'-1>,仪器转速855rpm,进样量400mg,所得样品由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纯度.结果:一次分离可制备6.2mg柠檬苦素、10.4mg吴茱萸碱、10.5mg吴茱萸次碱,其纯度分别为96.2%、98.1%和95.4%.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可作为柠檬苦素、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化学对照品的制备分离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制备柠檬苦素、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化学对照品。方法:采用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纯化吴茱萸二氯甲烷萃取物,溶剂系统为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5∶5∶5∶5),上相做固定相,下相做流动相,流速2.0mL.min-1,仪器转速855rpm,进样量400mg,所得样品由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纯度。结果:一次分离可制备6.2mg柠檬苦素、10.4mg吴茱萸碱、10.5mg吴茱萸次碱,其纯度分别为96.2%、98.1%和95.4%。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可作为柠檬苦素、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化学对照品的制备分离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吴茱萸中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柠檬苦素体内外作用的肝损伤,为吴茱萸毒性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吴茱萸水提物小鼠肝损伤实验,将美国癌症研究所(ICR)小鼠分为吴茱萸水提物高、中、低剂量组(80,60,40 g·kg-1)和空白组,给药24 h后取血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  相似文献   

5.
LC-MS/MS同时测定左金丸和香连丸中6种生物碱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新峰  裘福荣  蒋健  高成璐  贺敏 《中成药》2010,32(4):597-600
目的:建立左金丸(黄连、吴茱萸)和香连丸(黄连(吴茱萸制)、木香)中6种生物碱含量的LC-MS/MS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条件:Phenomenex Luna C18柱(5μm,250 mm×4.60 mm);乙腈-水(4 mmol/L乙酸铵和0.08%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质谱条件: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检测,MRM模式。结果:左金丸中药根碱、黄连碱、巴马汀、小檗碱、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0%,101.3%、101.2%、100.2%、99.6%、99.7%,RSD分别为1.1%、1.8%、0.98%、1.0%、1.3%、1.3%,香连丸中药根碱、黄连碱、巴马汀、小檗碱和吴茱萸碱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6%、99.8%、101.9%、101.0%、101.3%,RSD分别为1.0%、1.9%、0.75%、1.1%、1.9%。结论:本方法可同时测定左金丸和香连丸中药根碱、黄连碱、巴马汀、小檗碱、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含量,具有快速、简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RP-HPLC同时测定左金丸中多指标成分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左金丸中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盐酸药根碱、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含量的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Agilent C18(200 mm ×4.6 mm,5μm)柱,以乙腈-0.3%磷酸三乙胺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25nm.结果: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盐酸药根碱、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63 36~0.316 8、0.012 76~0.102 08、0.012 93~0.064 60、0.012 76~0.102 08和0.001 988~0.009 94μm,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3.1%、99.8%、99.8%、100.5%、98.9%,RSD分别为1.1%、1.9%、1.4%、1.5%、1.9%.结论:本方法可同时测定左金丸中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盐酸药根碱、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含量,具有快速、简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黄连总生物碱纯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沛虎  高媛  张雪琼  张良  许可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2):3079-3080
目的优选黄连最佳纯化工艺。方法对影响总生物碱纯化效果的因素进行了系统考察。结果黄连总生物碱的最佳纯化工艺为10倍量0.5%稀硫酸,用石灰乳调pH 9,静置2h,滤过,滤液用盐酸调pH1,加氯化钠使含盐量达10%,静置24h,滤过,沉淀水洗至pH 5。结论优选的黄连总生物碱纯化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吴茱萸汁制黄连的炮制工艺。方法 采用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设计,以吴茱萸碱和盐酸小檗碱的含量为评价指标,考察炒制温度、炒制时间、烘制温度、烘制时间对吴茱萸汁制黄连炮制工艺的影响。结果 影响吴茱萸碱及盐酸小檗碱的因素排序依次为炒制温度>烘制温度>炒制时间。优选的最佳炮制工艺为取生黄连饮片,加入吴茱萸汁50 mL,浸泡24 h,不时翻动,直至汁尽药透,于90 ℃炒制6 min,取出,于70 ℃烘箱烘制24 h,即得。结论 为吴茱萸汁制黄连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炮制工艺。  相似文献   

9.
何宁  马珍珍  王秋月  王婷  袁佳烨  杨军令  李川 《中草药》2024,55(6):1812-1838
有毒中药是中医临床用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中医药在使用有毒中药的过程中逐渐加深对毒性的认识,并通过炮制减毒、配伍减毒、对证用药、剂量与疗程控制等方式保障其安全使用。吴茱萸是临床常用“小毒”中药,一方面,吴茱萸的药效作用明确,既是治疗肝寒气滞诸痛的主药,又是治疗脾胃阳虚、五更泄泻的常用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吴茱萸具有抗炎、抗肿瘤和心脏保护等作用;另一方面,吴茱萸具有潜在的毒性,古代多部经典医书中对其有“小毒”的描述,现代研究也证实其具有肝毒性。为保障吴茱萸的临床安全使用,需要对吴茱萸的毒性相关研究和减毒措施进行全面了解。以吴茱萸的现代药物科学研究为中心,对吴茱萸所含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不良反应和毒理研究、药代特征进行系统阐述,结合已有配伍研究对吴茱萸的后续减毒配伍研究进行探讨,以期达到毒性作用明确、毒性物质明确、减毒配伍物质和机制明确的目标,明确临床安全用药的技术条件,使其能够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临床治疗,由此扩大中医的用药范围和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市售吴茱萸EuodiaeFructus的质量并研究不同商品规格吴茱萸中化学成分与肝细胞毒性的相关性,为吴茱萸全面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按吴茱萸药材商品规格收集小花吴茱萸7批,中花吴茱萸22批,大花吴茱萸10批,建立了UPLC法同时测定吴茱萸中柠檬苦素(limonin,LIM)、吴茱萸碱(evodiamine,EVD)、吴茱萸次碱(rutaecarpine,RUT)、 1-甲基-2-壬基-4-(1H)-喹诺酮[1-methyl-2-nonyl-4(1H)-quinolone, MNQ]、 1-甲基-2-十一烷基-4(1H)-喹诺酮[1-methyl-2-undecyl-4(1H)-quinolone,MUQ]和吴茱萸新碱(evocarpine,EVC)的含量;采用CCK-8法检测吴茱萸对L02肝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运用SIMCA-P 14.1统计软件对吴茱萸的细胞存活率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结果有19批商品符合《中国药典》2020年版规定,不符合药典要求的20批样品中有10批为药材基原不符,有1批EVD和RUT的总量不符合药典规定,9批LIM含量不符合药典规定。7批小花吴茱萸中1批不符合药典要求,22批中花吴茱萸中10批不符合药典要求,10批大花吴茱萸中9批不符合药典要求。同时发现小花吴茱萸中LIM含量高于中花和大花吴茱萸,而生物碱含量中花和大花吴茱萸中较高。其中S33~S39样品按果实大小属于中花吴茱萸但不含LIM,将其称为中花样吴茱萸劣品。基于建立的UPLC方法同时测定吴茱萸中LIM和5种生物碱含量;PCA分析模型将小花吴茱萸、中花吴茱萸、大花吴茱萸和中花样吴茱萸劣品的毒性很好地区分为4个区域,对L02肝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为中花样吴茱萸劣品大花吴茱萸中花吴茱萸小花吴茱萸,且LIM与5种生物碱的比值和吴茱萸对L02肝细胞的半数抑制率(IC_(50))总体上呈正相关。结论吴茱萸的毒性与LIM和5种生物碱比例有关,LIM与5种生物碱含量和的比值越大,吴茱萸样品毒性越小。提示大花吴茱萸不适合作为商品流通,同时吴茱萸质量控制应考虑药材中LIM和生物碱类成分含量的比例。  相似文献   

11.
钱平  杨秀伟 《中草药》2014,45(1):8-15
目的 研究左金方(由黄连和吴茱萸按质量比6∶1组成)中的生物碱类成分并评价其对人消化道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活性。方法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MTT法测定化合物对人胃癌细胞系NCI-N87细胞和人结肠腺癌细胞系Caco-2细胞增殖的抑制活性。结果 从左金方70%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溶性部分分离得到了15个生物碱,分别鉴定为吴茱萸次碱(1)、吴茱萸碱(2)、瑞特西宁(3)、黄连碱(4)、吴茱萸果酰胺III(5)、8-三氯甲基-7, 8-二氢巴马亭(6)、表小檗碱(7)、8-三氯甲基-7, 8-二氢表小檗碱(8)、8-三氯甲基-7, 8-二氢黄连碱(9)、巴马亭(10)、小檗碱(11)、1, 2, 3, 4-四氢-1-羰基-β-咔啉(12)、降氧化北美黄连次碱(13)、氧化表小檗碱(14)、紫堇定(15)。化合物12411对NCI-N87和Caco-2细胞增殖具有抑制活性,IC50值为12.61~91.18 μmol/L。结论 化合物8为新化合物;化合物12411可能是左金方在消化道局部发挥抗肿瘤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黄连-干姜有效组分自微乳给药系统(CoptidisRhizoma-ZingiberisRhizomaeffectivecomponent self-microemulsiondrugdeliverysystem,Cop-Gin-SMEDDS)的处方与制备工艺,并且进行体外质量评价。方法 通过溶解度实验、伪三元相图的绘制和D-最优混料设计确定Cop-Gin-SMEDDS的最佳处方组成;通过单因素考察,确定最佳制备工艺,并对Cop-Gin-SMEDDS理化性质、稳定性、体外释放等进行评价。结果 最终确定Cop-Gin-SMEDDS的最优处方(不含黄连总生物碱)为油酸5%,1,2-丙二醇41%,聚氧乙烯(40)氢化蓖麻油49%,干姜油5%;黄连总生物碱的投药量为5%;最佳制备工艺为在37℃、转速300 r/min条件下磁力搅拌10 min。得到的Cop-Gin-SMEDDS为深红色澄清透明液体,稀释后为黄色、均一透明的微乳溶液;透射电镜下为圆球形,大小均匀,形态规则;平均粒径大小为(22.21±0.45)nm、多分散指数(polydispersity index,PDI)为0.19...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一种可同时测定人参归脾丸和人参健脾丸中非法添加西洋参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检测方法。方法:用80%甲醇回流提取制备供试品溶液,使用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8μm),乙腈-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35 mL·min–1,柱温为40℃,采用电喷雾离子源、多反应监测模式、负离子方式进行扫描。结果:拟人参皂苷F11在5.025~100.500 ng·mL–1线性关系良好(r=0.998 5),重复性RSD为1.4%,拟人参皂苷F11在人参归脾丸和人参健脾丸中的回收率分别为97.71%、97.64%,检出限为1 ng·mL–1,定量限为3 ng·mL–1。结论:建立的方法灵敏度高、实用性强,可作为人参归脾丸和人参健脾丸中非法投入西洋参的补充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14.
李凯  王金金  周宁  杜莉杰  张振凌 《中草药》2019,50(22):5508-5514
目的 探讨盐补骨脂、盐小茴香组成的补骨脂丸和3种模拟补骨丸(盐补骨脂+生小茴香、生补骨脂+盐小茴香、生补骨脂+生小茴香)对脾肾阳虚泄泻大鼠的干预作用,从而确证药物盐炙组成补骨脂丸的合理性。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9组,分别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参苓白术丸组、盐补骨脂组、生补骨脂组、补骨脂丸组及3种模拟补骨脂丸组。采用氢化可的松和番泻叶的复合造模法制备脾肾阳虚泄泻大鼠模型,于给药结束后测定各组大鼠的胸腺、脾脏、肾脏、肾上腺和睾丸脏器指数,观察相应脏器病理变化,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胃动素和睾酮的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摄食量减少,体质量减轻;胸腺、脾脏、肾脏、肾上腺和睾丸脏器指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镜下观察到上述脏器均出现明显病变;胃动素水平呈上升趋势变化,睾酮水平显著降低。给予盐补骨脂、生补骨脂、补骨脂丸和3种模拟补骨脂丸后,上述症状和指标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且补骨脂丸的作用效果整体上优于补骨脂单用以及3种模拟补骨脂丸。结论 补骨脂丸温肾助阳、暖脾止泻的作用优于补骨脂单用,且盐炙后配伍使用止泻作用更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参麦地黄丸(SDP)进行薄层鉴别、定量测定等研究,建立了合理可行的质量控制方法与标准。方法参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相关方法,建立鉴别SDP中牡丹皮、山茱萸(蒸)、泽泻、北沙参4味药材的TLC法;建立同时测定SDP中指标性成分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和丹皮酚的HPLC法。采用Diamon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0.1%甲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 L/min;检测波长254 nm;柱温30℃。结果 TLC鉴别方法专属性强,能够有效鉴别4味药材;定量测定方法学研究结果表明,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和丹皮酚质量浓度分别在6.531~58.780、6.115~55.040、20.40~183.60μg/m L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分别为Y=1.523×10~4 X-1.209×10~4,r=0.999 9;Y=1.809×10~4 X-1.523×10~4,r=0.999 9;Y=2.760×10~4 X-1.683×10~4,r=0.999 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4%(RSD为1.1%)、101.5%(RSD为1.3%)、101.5%(RSD为0.79%)。5批SDP样品定量测定结果表明,该样品中补骨脂素为322.1~331.0μg/g,异补骨脂素为298.0~350.1μg/g,丹皮酚为929.5~982.7μg/g。结论建立的质量控制方法专属性强、重复性好、简便准确,为SDP的质量标准的提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近20年中药治疗咳嗽的专利现状,探讨中药在治疗咳嗽过程中的用药规律。在SIPO专利检索平台和中国知网的专利数据库对中药治疗咳嗽的专利进行检索,采用Clementine12.0软件进行关联性和高频中药网络分析,分析治疗咳嗽中药和配伍中药药对的使用规律。在治疗咳嗽的316首中药专利中,中药复方中使用频数最高的中药为甘草,其他使用频数较高的中药有桔梗、麻黄、陈皮、半夏等;使用的化痰止咳平喘类药偏多。常用的药对为甘草-桔梗、甘草-陈皮、半夏-甘草、麻黄-甘草。通过对中药频数、药类、药对、关联规则、高频中药网络的分析,结合中医理论可以揭示咳嗽中药复方的配伍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中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中药的质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干燥技术的现代化是中药发展的重要环节。冷冻干燥技术可较好地保持物料的原有形态及其中含有的营养物质,获得较高质量的干燥物。介绍了冷冻干燥技术的原理及发展,着重总结冷冻干燥技术在中药领域的研究进展,包括冷冻干燥技术应用于中药加工的目的、影响因素,以及冷冻干燥对药材组织成分的影响,以期为中药冷冻干燥的系统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et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w AMD)的氧化应激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及靶向中药,以期为wAMD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 从GEO数据库中筛选数据集,利用R软件limma包筛选差异基因,从Genecard数据库筛选氧化应激差异基因,并利用韦恩图得到共有基因。应用Metascape对氧化应激差异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分析,并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再通过Cytoscape软件筛选出wAMD中氧化应激的关键(Hub)基因。采用GSE103060数据集验证Hub基因的差异表达。利用Coremine Medical预测靶向中药。结果 经筛选共得到差异表达基因1 874个,其中上调基因747个,下调基因1 127个。KEGG富集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于细胞外基...  相似文献   

19.
郑琴  魏韶锋  熊文海  薛鑫  喻进  伍振峰  李颖萌  杨明 《中草药》2013,44(19):2777-2781
对《国家新编中成药》(第2版)中收载的已上市用于治疗头痛的520种中成药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含川芎的中成药制剂有100种,处方有62种。对这些处方进行分类统计分析,以期发现含川芎的中药处方的主治病症、配伍规律、剂型设计原则和用量的变化规律,为深入研究川芎治疗头痛和脑部疾病的作用及其机制,以及治疗脑部疾病的组方和新药开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