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中药熏蒸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疗效。方法:将100例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常规针灸治疗;治疗组在针灸基础上予中药熏蒸。两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60.0%,总有效率达96.0%;对照组治愈率为32.0%,总有效率达7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灸合中药熏蒸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颈肩腰腿疼痛患者采用针灸联合中药热敷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接受治疗的颈肩腰腿疼痛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1例采用中医针灸治疗,观察组41例采用针灸联合中药热敷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疼痛情况及治疗满意度。结果:两组治疗前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灸联合中药热敷治疗颈肩腰腿疼痛患者可在短期内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症状,提高治疗效果与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慢性盆腔炎的中医综合康复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 4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 ,采用中药 (口服、灌肠和热敷 )、针灸、心理治疗等综合疗法 ,对照组 36例患者采用单纯中药口服疗法 ,对两组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症状改善明显 ,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通过灌肠、热敷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4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中药口服、灌肠、热敷及心理治疗等综合疗法,对照组3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单纯中药口服疗法,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症状改善明显,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1).结论中药灌肠、热敷等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中药灌肠热敷用于慢性盆腔炎患者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中药通过灌肠、热敷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4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中药口服、灌肠、热敷及心理治疗等综合疗法,对照组3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单纯中药口服疗法,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的症状改善明显,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O.01)。结论 中药灌肠、热敷等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热敷配合电针治疗寒湿型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03—2011—12在我院门诊就诊的寒湿痹阻型腰肌劳损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热敷配合电针治疗,对照组仅采用电针加TDP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疼痛感觉。结果VAS疼痛感觉评分两组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都有明显的改善疼痛的作用,但治疗组的作用更为显著。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治愈30例,好转8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5%;对照组治愈17例,好转17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热敷配合电针治疗寒湿型腰肌劳损操作简便,疗效确定,是治疗腰肌劳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江蓉  于洪涛  袁军 《中国疗养医学》2009,18(12):1078-1079
目的观察中药配合矿泉浴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疗效。方法将255例患有慢性腰肌劳损的飞行人员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8例,对照组127例,治疗组用中药配合矿泉浴治疗,总有效率为98.4%;对照组用消炎镇痛药物治疗,总有效率为85.8%。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配合矿泉浴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疗效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艾灸结合中药熏蒸干预对慢性腰肌劳损患者疼痛及腰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2016年7月至2018年5月诊治的慢性腰肌劳损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功能康复锻炼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艾灸联合中药熏蒸,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及腰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11%,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背肌力高于对照组,腰肌耐力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结合中药熏蒸干预可有效改善慢性腰肌劳损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其腰痛评分,利于促进腰背功能的恢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中药湿热敷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晓嵘 《护理与康复》2009,8(3):179-180
目的观察中药湿热敷对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用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神经内科常规处理及中医针灸、推拿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湿热敷。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对两组治疗前后肢体痉挛状态作评价。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上、下肢痉挛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湿热敷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肢体痉挛状态,减轻卒中后遗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药包热敷配合运动干预对骨质疏松病人腰背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5月-2012年4月在我院骨科及康复科住院的64例骨质疏松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两组在骨质疏松常规护理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尼美舒利片口服,观察组给予中药包热敷配合运动干预.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腰背部疼痛情况和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包热敷配合运动干预可以有效缓解骨质疏松病人腰背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揿针联合中药热敷对改善早期髌骨软化症患者膝关节疼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2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70例早期髌骨软化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揿针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热敷.观察2组干预前后疼痛、膝关节功能、血清炎症因子及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腕踝针对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的治疗效果,并且与非甾体抗炎药物以及传统针刺治疗进行对比,比较三种治疗方法对疼痛的治疗效果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退行性病变伴腰痛急性发作的老年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30例,分别给予腕踝针治疗、非甾体抗炎药物治疗、传统针刺治疗,观察评估患者治疗30分钟后的疼痛VAS评分以及评估治疗1疗程(6天)后的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结果:三组治疗后的VAS评分均有降低(P值均<0.05),表明三组治疗均可缓解疼痛,并且三组治疗30分钟后VAS评分之间有差异,两两对比后西药组与腕踝针组治疗30分钟后VAS评分无差异,但均低于传统针刺组(P<0.05),表明疼痛改善程度较传统针刺组大;三组治疗1个疗程后的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有差异,两两对比后传统针刺组与腕踝针组均高于西药组(P<0.05),而传统针刺组与腕踝针组之间无差异。结论:本文证实了腕踝针对老年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急性疼痛有效,并且在即时止痛以及远期镇痛疗效上均有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医针刺艾灸联合热奄包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腿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2月就诊于医院的1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腿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组间匹配的方法分为两组,各6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口服非甾体消炎止痛药,布洛芬缓释胶囊等对症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针刺艾灸联合热奄包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前,两组患者主观症状、临床体征、日常活动和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针刺艾灸联合热奄包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腿痛疗效显著,能快速缓解疼痛症状,改善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腰椎融合术后下腰痛与腰椎前凸重建的相关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124例因退行性病变行腰椎融合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后随访有下腰痛的患者共32例作为观察组,无下腰痛的患者共92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术前、术后6周、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腰椎前凸Cobb角、下腰痛VAS评分及腰椎功能障碍ODI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检验三者之间关系.[结果]两组术前腰椎前凸Cobb角、下腰痛VAS评分及腰椎功能障碍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节点的腰椎前凸Cobb角、下腰痛VAS评分及腰椎功能障碍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各时间节点的腰椎前凸Cobb角均明显大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观察组患者腰椎前凸Cobb角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下腰痛VAS评分及腰椎功能障碍ODI评分呈逐渐升高的趋势;术后1年、2年及末次随访时观察组三项指标与术后6周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下腰痛VAS评分、腰椎功能障碍ODI评分均与腰椎前凸Cobb角之间存在线性相关性,呈负相关(r=0.702、0.682,P<0.05).[结论]退行性病变腰椎融合术后患者下腰痛和腰椎功能障碍与腰椎前凸角丢失有关,应尽量矫正腰椎前凸角.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血瘀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中医针灸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均治疗14天,通过观察2组的疗效评定标准及对比2组前后的中医证候来积分来判断其疗效、VAS评分来评定其疼痛缓解情况,ODI指数来评估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情况。结果:实验组有效率86%,对照组有效率70%,2组有效率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6),且2组治疗后VAS、ODI及中医证候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0),治疗后2组相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血瘀型)效果满意,能快速减轻患者症状以及恢复患者功能,比单独使用中医针灸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针灸结合中药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4—2019年收治的120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以抽签分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应用中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的JOA评分均较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ODI和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结合中药治疗腰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显著,可显著缓解患者腰部活动受限、腰痛等症状,改善其腰椎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4例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灸治疗,观察组取穴与对照组相同,给予温针灸。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VAS评分、IL-6、NO水平均降低,JOA下腰痛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疼痛和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超微肿痛贴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并对血清TNF-α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完全随机分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行腰椎牵引治疗,观察组行超微肿痛贴外敷配合腰椎牵引法治疗。10d为一疗程,共治疗1疗程。比较2组临床疗效、日本骨科协会腰痛功能评价表评分(JOA)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JOA评分、VAS评分及TNF-α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JOA评分均比对照组高,VAS评分及血清TNF-α比对照组低,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意义(P<0.05)。结论:采取超微肿痛贴外敷并配合牵引的治疗方法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也明显降低了血清中TNF-α的含量,其效果优于单纯腰椎牵引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序贯康复包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将1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给予基础治疗的同时接受透海散熏蒸结合序贯康复干预(60例);对照组不予中药熏蒸,其他干预无先后次序,余同观察组,共60例.脱落病例10例.于治疗10 d、20d和3个月后采用腰痛疾患治疗成绩判定标准(JOA)、视觉模拟评分法(VAS)、SF-36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36),评价其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JOA、VAS、SF-36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 d观察组患者JOA、VAS评分分别为(22.850±2.392),(2.250±0.628)分,对照组分别为(21.250±1.856),(2.500 ±0.651)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6.754,4.585;P <0.05);治疗20 d两组患者JOA、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功能结果在治疗后3个月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SF-36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997,P<0.01).结论 包括中药熏蒸在内的序贯康复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效果显著,安全可靠,疗效可持续,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针刺治疗脊髓损伤(SCI)后神经病理性疼痛(NP)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99例SCI后NP患者分成对照组、针刺组和联合组,各3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基础治疗,针刺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针刺治疗,联合组在针刺组基础上进行rTMS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对3组患者进行视觉模拟量表(VAS)、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及生活质量SF-36量表评估。结果:治疗6周后,3组患者VAS、HAMD和HAMA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SF-36量表各项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针刺组VAS、HAMD和HAMA评分较对照组均有降低(P<0.05),SF-36量表各项评分较对照组均有升高(P<0.05);联合组VAS、HAMD和HAMA评分较针刺组和对照组均有降低(P<0.05),SF-36量表各项评分较针刺组和对照组均有升高(P<0.05)。结论:rTMS联合针刺治疗SCI后NP患者,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疼痛现象,且在改善患者情绪和生活质量方面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