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因子2(sST2)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后的预后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榆林市星元医院收治的132例AM I患者,根据患者PCI术后的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不良组(n=29)和预后良好组(n=103).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因子2(sST2)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左心室重塑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126例A M I患者,根据出院后第6个月超声心动图结果判断是否存在左心室重塑,将其分为观察组(存在左心室重塑,n=31)及对照组(不存在左心室重塑,n=95).比较两组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 I)患者心肌肌钙蛋白I(cT n I)水平与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测定76例AM I患者的血清cT n I水平,根据cT n I水平分为二组,观察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心脏性死亡的发生率,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分析cT n I水平与它们的关系。结果A、B两组的心力衰竭、心脏性死亡的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血清cT-nI是AMI患者住院期间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4.
沈青云 《当代护士》2018,(8):128-13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救治过程中应用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救工作效率及患者救治后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从本院急诊科于2016年2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AMI患者中选64例分为对照组(常规急诊护理,n=32)、观察组(急诊护理路径护理,n=32),观察并对比两组急救效率及效果、患者生活质量等。结果观察组急救总疗效为90.6%,高于对照组的68.8%(χ2=4.730,P0.05);观察组抢救过程中急诊停留、首次球囊扩张所用时间及住院天数均少于常规组,GACIOL-74量表各维度评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AMI患者急诊抢救过程中选用急诊护理路径,可使急救效率明显提高,提高救治效果,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更大程度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研究心电图指标联合脑钠肽(BNP)、系统性炎症反应指数(SIRI)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阜南县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命名为AMI组(n=105),另选同期在本院的体检健康人员为对照组(n=60)。比较两组的心电图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与血清BNP、SIRI水平;在患者出院后随访1年,以随访期间出现心血管不良事件及患者死亡为预后不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MI患者预后不良的相关影响因素,并绘制ROC曲线分析心电图指标与血清BNP、SIRI水平对AMI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AMI组的SDNN、SDANN、RMSSD、PNN50均低于对照组,血清BNP、SIRI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7.588、17.102、13.216、12.687、34.118、38.549,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糖尿病史(OR=1.866)、有高血压病史(OR=1.902)、SDNN水平降低(OR=2.086...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近期和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血肌酐(Scr)正常(58~110μmol/L)的AMI住院患者174例,根据发病24h内血清Cys-C的中位数水平分为A组(Cys-C≤1.018mg/L)和B组(Cys-C>1.018mg/L)。记录住院及随访两年期间的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1)B组患者住院期间的心血管死亡及心力衰竭发生率(6.9%和25.3%)明显高于A组(1.1%和1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两年期间B组患者的心血管死亡及心力衰竭发生率(12.6%和23%)均明显高于A组(3.4%和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期间均无再次AMI发生。随访期间再次AMI事件无统计学差异。(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Cys-C水平是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38,P=0.01)。(3)ROC曲线分析,Cys-C预测MACE事件的敏感性及特异性高于肾功能指标Scr,其预测MACE临界值为0.996mg/L。结论心肌梗死急性期血清Cys-C水平可作为评价肾功能正常AMI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卡维地洛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48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n=26)和对照组(n=22),应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比较两组患者服药后2周的HRV。结果应用卡维地洛组2周后,HRV各项时域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恢复(P<0.05)。结论早期应用卡维地洛能提高AMI患者的HRV,改善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从而改善AMI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乳酸及血肌酐总体水平的测定在早期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61例SAP患者入住ICU24h及ICU住院期间总体血乳酸及肌酐水平,根据预后分为生存组(n=39)及死亡组(n=22),比较两组患者全血乳酸及肌酐水平与SAP病死率的关系。结果:生存组在ICU住院期间总体血乳酸和肌酐水平(5.68±1.23)mmol/L和(135.19±13.02)umol/L均明显低于死亡组的[(10.66±1.34)mmol/L,P0.05)]和[(309.53±18.26)umol/L,P0.01]。血乳酸、血肌酐总体水平与APACHEⅡ评分明显相关(P0.05)。结论:血乳酸和肌酐总体水平可预测SAP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肾功能不全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100例AMI住院患者,根据其肾小球滤过率(GFR)不同标准分为肾功能正常组(A组,37例)、轻度肾功能不全组(B组,30例)和中度肾功能不全组(C组,33例).观察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病死率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B、C组与A组相比,患者年龄大、女性患者多、合并高血压、心力衰竭、脑卒中及有脑缺血病史、心功能Killip分级≥Ⅱ级比例明显较高,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B、C组院内病死率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肾功能不全是AMI患者出现院内死亡及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结论]肾功能不全是AMI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状,其导致患者院内死亡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增大,肾功能检测对于AMI患者的临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使用口服β受体阻滞剂对老年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的影响。方法: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73例,分为住院期间口服β受体阻滞剂治疗组(A组n=88)及未接受口服β受体阻滞剂治疗组(B组n=85)。记录患者病史、临床特点、药物治疗情况以及住院期间心脏事件,观察两组住院期间死亡及再梗的发生。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两组之间住院期间死亡率(OR=0.45,P=0.025)及再梗死(OR=0.27。P=0.033)的发生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口服β受体阻滞剂治疗可降低老年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及再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重症心衰患者早期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观察100例接受CRRT的重症心衰患者治疗28d内病死率,根据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收集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并分析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100例患者中共46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46.0%,其中14d内病死率为34.0%(34/100)。死亡组与存活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比例、脓毒症比例、平均动脉压水平、碱剩余(BE)、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SOFA)、pH、氨基末端脑钠肽(NT-proBNP)水平、开始治疗时间、治疗后达到液体负平衡时间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IRS、脓毒症、平均动脉压、pH、开始治疗时间、SOFA评分是患者死亡独立影响因素(P<0.05),合并SIRS、合并脓毒症、平均动脉压≤60mmHg、pH≤7.35、SOFA评分>10分的CRRT重症心衰患者预后较差。【结论】接受CRRT的重症心衰患者28d内死亡的影响因素较多,合并SIRS、合并脓毒症、平均动脉压≤60mmHg、pH≤7.35、SOFA评分>10分、开始治疗时间>24h是患者28d内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placenta previa,PP)剖宫产术中大量输血(massive transfusion,MT)的预测模型。【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日喀则市人民医院接受剖宫产手术的PP产妇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MT(massive transfusion,MT)分为MT组[输注≥5单位浓缩红细胞(packed red blood cells,PRBC)]和NMT组(输注<4单位PRBC)。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术中MT的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拟定术中MT危险系数(MT risk factor,MTR),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urve,ROC)分析MTR与单个危险因素预测MT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结果】MT组和NMT组前置状态、流产史、胎盘陷窝、低回声层缺失、前壁胎盘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完全前置胎盘、低回声层缺失和前壁胎盘是NMT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MTR公式为MTR=2.437×(完全前置胎盘)+4.382×(低回声层缺失)+1.167×(前壁胎盘)。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TR评分预测术中MT的AUC为0.918,高于完全前置胎盘(0.787)、低回声层缺失(0.718)和前壁胎盘(0.717)的AUC(Z=3.785、5.266、4.298,P均<0.001)。【结论】本研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分析建立了PP患者剖宫产术中MT预测模型,临床医师可根据MTR预测术中MT发生的风险,提前做好MT的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3.
王可  汪洋 《医学临床研究》2020,37(2):259-261
【目的】探讨就诊时心力衰竭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生存状况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8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根据就诊时是否合并心力衰竭将其分为观察组(合并心力衰竭)和对照组(不合并心力衰竭),每组各4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以及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高于对照组.APACHEⅡ评分小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SIRS22例(53.66%)、MODS23例(56.10%),死亡人数为13例(31.70%),对照组患者发生SIRS13例(31.71%),MODS15例(36.59%),死亡人数为6例(14.63%),两组患者的SIRS的发生率、MODS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就诊时心力衰竭会影响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预后,增加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增加MODS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威胁患者的生存状况,临床上对此类患者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单侧开颅手术治疗额叶脑挫裂伤合并颅内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本院手术治疗的额叶脑挫裂伤合并颅内血肿患者110例,根据手术入路分为单侧开颅手术(观察组,n=60)、双侧开颅手术(对照组,n=50),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输血量、住院时间、术后不同时间的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手术前后患者血清神经元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乳酸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输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地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观察组患者的GCS评分显著地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进行患者预后评估,观察组患者的预后良好率66.6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4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两组患者的血清NSE、S100β蛋白、血乳酸浓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观察组患者的血清NSE、S100β蛋白、血乳酸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额叶脑挫裂伤合并颅内血肿患者采用单侧开颅手术相对于双侧开颅手术其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冠状动脉造影(CAG)后造影剂肾病(CIN)的相关性。【方法】以本院心内科收治的行CAG检查的患者12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CIN,将125例患者分为CIN组和非CIN组。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筛选CIN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NLR比值预测CIN的价值。【结果】125例患者发生CIN共23例,发生率为18.4%。与非CIN组比较,CIN组患者年龄大,糖尿病比例高,尿素氮、血肌酐、尿β2微球蛋白、C反应蛋白以及NLR比值均明显升高(P<0.05),肾小球滤过率(GFR)明显降低(P<0.05),造影剂用量明显增加(P<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高龄、糖尿病、基础肾功能不全、血肌酐、C反应蛋白、NLR比值、造影剂用量是发生C1N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当cutoff取6.5,NLR预测CIN的曲线下面积为0.865,灵敏度为85.9%,特异度为83.4%。【结论】NLR比值≥6.5时是发生CIN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预测CIN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荧光免疫微流定量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三联(简称心梗三联)[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I(cTnI)]的性能及在AMI中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1月至2019年5月该院诊治的疑似AMI患者53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AMI(AMI组)33例,冠心病等其他疾病(非AMI组)20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esLabs hyper i300全自动干式荧光免疫分析仪、微流控定量试剂盒(免疫荧光法)检测心梗三联,分析心梗三联对AMI的诊断性能及验证仪器精密度。结果3组Myo、CK-MB和cTnI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TnI诊断AMI的AUC值大于Myo、CK-MB及Myo+CK-MB+cTnI串联、并联(P<0.05)。Myo+CK-MB+cTnI并联诊断AMI的灵敏度(97.0%)高于Myo、CK-MB及Myo+CK-MB+cTnI串联(P<0.05)。Myo+CK-MB+cTnI串联诊断AMI的特异度(100.0%)高于Myo、CK-MB及Myo+CK-MB+cTnI并联(P<0.05)。荧光免疫微流定量检测Myo、CK-MB、cTnI的批间、批内精密度均不超过10%,符合判定标准。结论荧光免疫微流定量检测心梗三联性能良好,诊断效果佳,能基本满足AMI的辅助诊断应用,可用于临床实验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微信式延续性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老年患者预后及知信行的影响。【方法】将100例COPD老年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千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延续性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以微信式延续性护理干预。评估两组患者预后、自我管理、自我效能、用药依从性及知信行等指标。【结果】干预后,两组COPD患者肺功能分级、呼吸困难程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在自我管理各维度及总分水平明显升高,且观察组自我管理各维度及总分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自我效能水平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患者自我效能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上升(P<0.05);两组患者知识、信念、行为及总分均明显上升,且观察组患者知识、信念、行为及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用药依从性评分分别为(6.86±1.09)分(5.03±1.12)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80,P<0.05)。【结论】微信式延续性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COPD老年患者预后,增强用药依从性,提高自我管理和自我效能水平,优化患者知信行能力,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预测脑梗死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淮安市金湖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短期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27例)与预后不良组(23例).对比两组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病后血浆尿路上皮癌相关1(UCA1)、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肌钙蛋白I(cTnI)变化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AMI患者及30例健康志愿者为研究对象,分别纳入AMI组、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qPCR)检测UCA1,比较两组入院后0~2、2~6、6~12、12~24、24~48、48~72、72~96 h血浆UCA1及CK-MB、cTnI水平,分析AMI组中合并不同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UCA1、CK-MB、cTnI水平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MI组UCA1整体表达水平下调,且AMI组入院后0~48 h UCA1低于对照组(P<0.05),AMI组中UCA1在6~12 h降至最低(P<0.05),后升高(P<0.05),至入院后48~72 h、72~96 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入院后2~48 h CK-MB、cTnI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CK-MB在6~12 h达峰值,cTnI在12~24 h达峰值(P<0.05);AMI组中单纯AMI、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合并2种及以上患者UCA1、CK-MB、cTnI表达水平分别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6~12 h UCA1诊断AMI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85.42%、83.14%、86.11%、0.954,均较CK-MB、cTnI高。结论AMI患者发病后血浆UCA1表达水平可作为其潜在诊断标志物及治疗靶点,尤其在入院后6~12 h的UCA1有较高监测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sRAGE)、降钙素原(PCT)水平预测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LAP)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以146例HLAP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与血清sRAGE、PCT水平的相关性及导致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分析血清sRAGE、PCT水平对HLAP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重症组血清sRAGE、PCT水平均高于轻症组,患者APACHEⅡ评分与血清sRAGE、PCT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血清sRAGE预测HL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大于PCT(P<0.05);BMI>28 kg/m2、sRAGE>552.53 ng/ml、PCT>552.53 ng/ml、通便时间>72 h是导致HLAP患者出现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sRAGE、PCT水平预测HLAP不良预后的截点值分别为552.53 ng/ml、1.69 ng/ml。结论HLAP患者存在血清sRAGE、PCT水平异常的现象,且血清sRAGE、PCT水平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