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田地  吕鹏 《脊柱外科杂志》2022,20(6):366-371
目的 对比分析单侧双通道内窥镜(UBE)技术及传统腰椎后路椎板减压术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LSS)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2018年5月-2021年6月,宁波市康复医院收治60岁以上LSS患者73例,其中35例采用UBE技术治疗(UBE组),38例采用传统开放腰椎后路椎板减压术治疗(对照组)。记录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腿痛程度及腰椎功能。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估疗效。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10.9±0.8)个月。与对照组相比,UBE组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各随访时间点VAS评分、ODI较术前明显改善,UBE组术后12个月VAS评分优于对照组,UBE组术后各随访时间点ODI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UBE组疗效优良率为82.85%,对照组为78.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BE组发生伤口感染1例;对照组发生伤口感染3例,脑脊液漏1例,神经牵拉伤1例;经对症处理后均明显改善。结论 相较于传统腰椎后路椎板减压术,UBE 技术可以安全有效地对LSS患者进行减压,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诸多优势,值得临床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单侧双通道内窥镜(UBE)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9月在宜兴市第四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单节段LDH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0例采用UBE技术治疗(UBE组),其余30例采用传统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FD)治疗(FD组)。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及术后1、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腰腿痛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椎功能。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5.0±1.4)个月。UBE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明显低于F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ODI较术前明显改善,且UBE组术后1个月VAS评分、ODI优于F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DI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末次随访时,按照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UBE组疗效优良率为96.7%,FD组为9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UBE组发生硬膜囊撕裂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33%;FD组发生硬膜囊撕裂2例,感染1例,椎间不稳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与传统FD相比,UBE技术治疗LDH可有效减少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术后早期腰腿痛程度更低,腰椎功能改善更明显。  相似文献   

3.
陈栎昀  方煌  王欢 《骨科》2022,13(5):395-399
目的 探讨采用单侧双通道内镜(UBE)技术行内镜下腰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并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1日于我院行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的47例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案分组。其中运用UBE技术行内镜下腰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并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19例纳入UBE镜下融合组,男8例,女11例,年龄为(58.95±10.21)岁;行传统开放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TLIF)的28例纳入TLIF组,男13例,女15例,年龄为(58.04±10.83)岁。收集并比较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背部和下肢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 UBE镜下融合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TLI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7例病人术后1周和术后6个月的背部和下肢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BE镜下融合组术后1周的背部VAS评分显著低于TLIF组[(1.11±0.81)分 vs. (4.50±1.26)分],且其背部VAS评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TLIF组[(4.89±1.60)分 vs. (2.14±1.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节段融合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采用UBE技术行内镜下腰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并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是一种可行的临床治疗手段,术后早期病人的腰痛缓解程度优于传统开放手术。  相似文献   

4.
高速  陆慧  唐瑜 《脊柱外科杂志》2022,20(6):379-384
目的 对比分析单侧双通道内窥镜(UBE)技术与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FD)治疗单节段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8年1月-2021年6月收治单节段LDH患者89例,其中46例采用UBE技术治疗(UBE组),43例采用FD治疗(FD组)。记录所有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于术前和术后3 d检测空腹静脉血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比容(HCT)。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腿痛程度及腰椎功能。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12.21±2.18)个月。UBE组手术时间较FD组长,术后卧床时间、住院天数较FD组短,术后3 d Hb及HCT水平较FD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各时间点腰腿痛VAS评分、JOA评分、ODI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BE组术后各时间点腰痛VAS评分低于F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BE组术后1周腿痛VAS评分低于F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点2组腿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各时间点JOA评分和O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UBE组疗效优良率为93.48%,FD组为88.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BE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52%,FD组为2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UBE技术或FD治疗单节段LDH均能获得满意疗效,UBE较FD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卧床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单侧双通道内窥镜(UBE)技术与经皮内窥镜下腰椎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单节段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1年4月接受手术治疗的77例单节段LDH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采用UBE技术治疗30例(UBE组),采用PELD治疗47例(PELD组)。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和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腰腿痛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椎功能。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患者随访> 12个月。UBE组手术时间长于PELD组,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少于PEL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患者术后腰腿痛VAS评分及ODI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UBE组术后1、3、6个月的腰痛VAS评分高于PEL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术后各随访时间点腿痛VAS评分、ODI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末次随访时按照改良MacNab标准,UBE组疗效优良率为90.0%,PELD组为8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UBE组发生术中硬膜撕裂2例,术后复发2例;PELD术后复发1例。 结论 UBE和PELD治疗单节段LDH均可获得良好的早期临床疗效,各有优势,UBE适应证更广泛,学习曲线平缓;PELD创伤更小,患者术后早期腰痛程度更轻。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精准定位全内镜下椎板开窗减压术式(full endoscopic fenestration,FE-FE)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并探讨其临床实用性及术后疗效。方法:参照传统开放手术中椎板开窗减压术,应用操作水介质椎板间脊柱内镜技术完成腰椎管减压。对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接受FE-FE手术治疗的37例LS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9例,女18例,年龄55~83(67.1±18.9)岁。记录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腰椎疾患JOA评分、Oswestry功能残障量表(ODI)及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定分值,观察患者自觉疼痛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根据JOA评分改善率对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结果:3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8~24(13.7±6.1)个月。术后VAS、JOA、ODI及SF-36分值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根据JOA评分改善率进行疗效评估,术后6个月优17例,良13例,可5例,差2例;末次随访优19例,良13例,可4例,差1例。术后影像学显示椎管容积明显扩大,临床症状有满意的改善,腰腿疼痛缓解、生活质量提高、社会活动适应性增加,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精准定位是全内镜下完成椎板开窗减压的关键,FE-FE治疗LSS创伤小、疗效肯定、安全可靠,具有较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TD)中采用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LS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8年3月—2019年3月采用PETD治疗的58例单节段LSS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6例采用“V”区解剖引导的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技术(观察组),22例采用传统椎间孔成形技术(对照组)。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神经根损伤、硬膜囊损伤、血管损伤等)发生情况。术前及术后1、12个月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腿痛程度及腰椎功能。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估疗效。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患者随访(13.54±0.56)个月。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ODI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VAS评分、ODI均随术后随访时间增加进一步改善;观察组术后1个月VAS评分、ODI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术后12个月VAS评分、ODI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疗效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PETD中采用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技术治疗单节段LSS与传统椎间孔成形技术疗效相当,并可减少穿刺次数和成形扩张操作次数,减轻患者机体创伤,缩短恢复时间,并可降低医患辐射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6年7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60例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72~83岁,平均(66.7±2.5)岁。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传统手术组和椎间孔镜组,每组30例。记录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观察指标、手术切口VAS评分(术后12、24、48、72 h),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24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使用镇痛药物例数和住院时间的比较上,椎间孔镜组明显优于传统手术组(P<0.05).术后椎间孔镜组切口疼痛程度较传统手术组明显降低(P<0.05).60例患者均获得至少24个月的随访,两组患者于术后1、24个月时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但椎间孔镜组患者ODI评分改善明显优于传统手术组患者(P<0.05).结论:腰椎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手术切口、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方面具有微创优越性,对脊柱稳定结构破坏小,患者术后恢复快,是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一种新的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巩陈  吴建明  刘向阳 《骨科》2022,13(6):547-550
目的 探讨经皮内镜下腰椎减压椎间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SS)合并腰椎不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0年11月我院收治的30例单节段LSS合并腰椎不稳病人的临床资料,均采用经皮内镜下腰椎减压椎间融合术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并发症等围手术期相关参数。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病人的腰腿痛和功能障碍情况。通过腰椎正侧位片、动力位片和CT三维重建评价植骨融合及腰椎稳定性。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估疗效。结果 30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267.8±74.3) min,出血量为(83.6±13.3) mL,切口长度为(1.7±0.3) cm,住院时间为(9.6±1.9) d。随访时间为(13.6±1.3)个月,VAS评分及ODI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融合器、钉棒位置良好,融合满意。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疗效结果:优良率为96.67%。结论 经皮内镜下腰椎减压椎间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LSS合并腰椎不稳的病人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短期随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单侧双通道内窥镜(UBE)技术与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TD)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的学习难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2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23医院采用UBE技术(UBE组,n=66)和PETD(PETD组,n=66)治疗的LDH患者临床资料,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于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腰痛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椎功能,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手术时间包括总手术时间(T0)、建立通道时间(T1)、术野显露时间(T2)及术中减压时间(T3),评估并分析比较2组各时间点及关键技术步骤的学习曲线。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UBE组术中出血量高于PETD组,透视次数低于PET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术后1个月和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评分、ODI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疗效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T0、T2、T3阶段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L3/L4、L4/L5、L5/S1节段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UBE组在25例左右时T0进入平台期,PETD组在60例左右时T0进入平台期;2组比较,UBE组学习曲线较陡峭,PETD组学习周期较长。UBE组术中T1、T2、T3阶段手术时间随手术例数增加均呈下降趋势,其中T1最短,T2最长;PETD组术中T1、T2、T3阶段手术时间随手术例数增加均呈下降趋势,其中T1最短,T3最长,T2变化幅度最大。结论 2种术式疗效相当,与PTED相比,UBE技术具有学习周期短、减压效率高的特点,但在建立通道及术野显露用时方面不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单侧双通道内窥镜下腰椎椎间融合术(UBE-LIF)和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早期临床疗效和影像学结果。方法 2021年1月—2021年8月嘉兴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51例,其中23例采用UBE-LIF治疗(UBE-LIF组),28例采用MIS-TLIF治疗(MIS-TLIF组)。记录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 d C反应蛋白(CRP)水平、术后1 d血清肌酸激酶(CK)水平、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及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疼痛程度和功能状态;末次随访时观察融合情况并计算融合率。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时间> 12个月。UBE-LIF组较MIS-TLIF组手术时间长,术后CK水平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术后各时间点腰腿痛VAS评分和ODI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UBE-LIF组术后1周腰痛VAS评分低于MIS-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余各时间点2组腰腿痛VAS评分和O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末次随访时,UBE-LIF组(87.0%)和MIS-TLIF组(92.9%)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UBE-LIF和MIS-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术后短期临床疗效相似,表明UBE-LIF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与MIS-TLIF同样有效。然而,较长的手术时间可能是当前UBE技术的局限性,随着技术的进步,UBE技术可能成为腰椎融合术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12.
吕超  吴小松  叶正云 《骨科》2020,11(4):318-322
目的 观察选择性神经根封闭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far lateral lumbar disc herniation, FLLDH)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脊柱外科2013年3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43例FLLDH病人的临床资料,均采用选择性神经根封闭治疗并获得完整随访。43例病人按照椎间盘突出或脱出的部位分为椎间孔内组(19例)和椎间孔外组(24例),收集并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后2 h、治疗后3 d及末次随访的腰腿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末次随访时的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以及治疗后的手术率。结果 43例病人的随访时间为(16.22±9.12)个月(6~24个月)。椎间孔内组病人治疗后2 h、治疗后3 d的VAS评分及ODI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椎间孔外组治疗后2 h、治疗后3 d及末次随访的VAS评分及ODI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椎间孔外组治疗后3 d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及ODI均显著低于椎间孔内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参照MacNab疗效评定标准,椎间孔内组和椎间孔外组的优良率分别为36.8%(7/19)、75.0%(18/24),两组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44,P=0.012)。椎间孔内组与椎间孔外组的手术例数分别为13例和8例,手术率分别为68.4%和33.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25,P=0.022)。结论 选择性神经根封闭术可作为治疗FLLDH的供选方案,椎间孔外型的疗效优于椎间孔内型,病人出现神经损害症状时仍需积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张清福  乔宇  王昕  胡骏  刘毅  赵志刚 《骨科》2024,15(2):169-172
目的 探讨椎板间入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EID)治疗L4/5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武汉市第四医院脊柱外科收治住院的60例L4/5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临床资料。依照病人手术方式的不同,将病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采用PEID治疗,对照组行开窗下髓核摘除术(FD)。比较两组病人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记录术前及术后1天、1个月、1年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记录术前及术后1个月随访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 试验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1天、1个月的VAS评分、ODI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年VAS评分、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ADL评分均优于术前,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ID治疗腰L4/5椎间盘突出症与FD比较,创伤小、手术中出血量少、对腰椎组织结构破坏小、术后住院时间短、短期内症状缓解迅速,手术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可视化四象限三级关节突成形法(lateral four quadrants three grade facet joint plasty, LQTP)在经椎间孔入路内镜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拟行经皮内镜下椎管减压术的55例病人,计算机随机分为两组,28例采用可视化LQTP技术作关节突成形,纳入LQTP组;27例采用标准TESSYS(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技术行环锯椎间孔成形,纳入TESSYS组。按计划随访,并行影像学检查;比较两组病人的术中透视次数、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术后1个月、3个月、末次随访时测定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末次随访时以改良MacNab标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LQTP组和TESSYS组的随访时间分别为(11.8±2.6)个月、(12.5±3.5)个月。两组均无椎间盘炎、血肿形成、切口及椎间隙感染、神经根损伤等严重并发症。LQTP组的透视次数、手术时间明显少于TESSYS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腰腿痛VAS和ODI均较术前显著改善,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两组间同时间点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MacNab标准,LQTP组优26例,可2例,优良率为92.86%(26/28);TESSYS组优16例,良6例,可5例,优良率为81.48%(22/27);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321,P<0.001)。结论 可视化侧路LQTP技术配合椎管内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安全、有效,与经典TESSYS技术比较,具有操作简化、切骨准确、手术时间短、放射暴露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王聪  孙建华  孙韶东  盛悦航  琚顺林 《骨科》2023,14(5):464-467
目的 探讨脊柱全内镜大通道下单侧入路双侧减压(Endo-ULBD)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LSS)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分析我院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采用Endo-ULBD治疗的33例单节段LSS的病人。术前术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病人手术顺利,1例病人术后失访,最终32例病人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6.52±4.28)个月。腰痛VAS评分由术前的(6.28±1.71)分降为术后12个月的(1.59±1.29)分,腿痛VAS评分由术前的(5.88±2.59)分降为术后12个月的(1.66±1.26)分,ODI由术前的67.47%±10.28%降至17.50%±15.72%,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末次随访时椎间高度指数、腰椎前凸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MacNab优良率为93.75%(30/32)。术中出现1例硬膜囊撕裂,1例硬膜外血肿,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结论 Endo-ULBD治疗单节段LSS的短期临床效果良好,但长期疗效需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比分析经椎间孔脊柱内窥镜系统(TESSYS)与BEIS(broad easy immediate surgery)技术在治疗单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9年10月接受手术治疗的400例单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00例采用BEIS技术治疗(BEIS组),200例采用TESSYS治疗(TESSYS组)。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别于术前,术后3 d、3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腰腿痛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椎功能,采用Nakai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时间超过12个月,所有患者未发生术中神经根损伤及术后切口感染、椎间隙感染等并发症。TESSYS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BEIS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BEI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时间延长,VAS评分、ODI逐渐下降;TESSYS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ODI低于BEI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ESSYS组疗效优良率为93.50%,BEIS组疗效优良率为86.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SSYS治疗单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手术创伤小,能有效缓解腰腿痛,改善腰椎功能,疗效优于BEIS技术。  相似文献   

17.
阮玉山  刘佳  彭志  刘飞飞  李绍波 《骨科》2021,12(4):306-310
目的 分析比较经皮椎间孔镜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治疗不同年龄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短期疗效。方法 2018年1月至8月,前瞻性纳入需行PELD治疗的107例LDH病人,以年龄为依据分组,年龄<45岁的51例纳入青壮年组,年龄≥45岁的56例纳入中老年组。术前1 d、术后1个月、1年和2年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改良MacNab标准评估治疗效果,并统计复发率。结果 两组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术后1个月、1年、2年的腰、腿痛VAS评分和腰椎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间术后2年的腰、腿痛VAS评分以及术后1年、2年的OD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青壮年组和中老年组的复发率(1.96% vs. 8.9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9)。根据改良MacNab标准,青壮年组和中老年组的优良率分别为96.08%、91.07%。结论 PELD创伤小、疗效好,可作为青壮年病人手术治疗LDH的优选方案,同时康复快、麻醉风险小,也是中老年病人的一个可靠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Delta内窥镜技术与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FD)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9年7月-2020年6月收治L5/S1单节段LDH患者100例,其中50例采用Delta内窥镜技术治疗(Delta组),另50例采用FD治疗(FD组)。记录并比较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和术后1、6个月的腰腿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后6个月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时间大于6个月。Delt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FD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FD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F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术后1、6个月VAS评分及ODI较术前明显改善,且Delta组改善优于F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6个月2组疗效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Delta内窥镜技术治疗LDH疗效与FD相当,且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恢复更快、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疼痛感更轻。  相似文献   

19.
段黄强  花奔  汤文杰  康照利  李勇  王辉  喻亮  黄文星 《骨科》2023,14(4):316-320
目的 探讨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治疗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posterior apophyseal ring separation,PARS)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脊柱外科采用UBE治疗PARS的20例病人,男11例,女9例;年龄为17~45岁,平均34.4岁。责任节段:L4/5节段12例,L5/S1节段8例。均采用症状侧入路,镜下摘除突出髓核及离断骨块。术后定期随访,采用腰腿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疼痛程度及功能活动。术后根据改良MacNab评分评估疗效。结果 所有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且获得满意临床效果,无神经根损伤、脑脊液漏等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MRI及CT三维成像显示20例病人突出髓核及致压骨块均摘除。病人获6~12个月随访,平均8个月,随访期间未见责任节段复发。术后1个月、6个月与末次随访的腰腿痛VAS评分和ODI指数均显著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MacNab疗效评定标准满意程度:优14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为95%。结论 UBE技术治疗PARS具有神经减压充分、减压效果明确以及临床疗效确切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单一正中入路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2021年6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单一正中入路MIS-TLIF(modified MIS-TLIF组,n=53)和TLIF(TLIF组,n=53)治疗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资料,记录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皮肤切口长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及术后1、6、12个月使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modified MIS-TLIF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皮肤切口长度及并发症发生率少于TLIF组,手术时间长于T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术后1、6、12个月腰腿痛VAS评分及ODI较术前显著改善,且modified MIS-TLIF组术后1、6、12个月ODI优于TIL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相对于TLIF,单一正中入路MIS-TLIF可减少手术创伤和术中出血量,患者术后恢复快,切口并发症少;相较于传统MIS-TLIF,该技术减压空间充分,学习难度低。因此,单一正中入路MIS-TLIF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腰椎退行性疾病微创手术方式,可作为MIS-TLIF的一种替选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