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肺动脉栓塞(PE)和血栓后综合征,是造成住院患者死亡的常见可预防原因之一[1]。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常同时具备多种VTE危险因素,而VTE也成为ICU患者的常见死亡原因之一。因患者病情重,可能忽视对VTE的预防及实行有效的护理措施,从而可能导致ICU患者VTE发生率的升高。了解其基本的流行病学特点、病因及高危因素对指导VTE患者的预防和护理非常有益。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引起静脉血栓栓塞(vein thromboembolism,VTE)的主要危险因素是急性病(如脑卒中、心肌梗死、外科大手术特别是矫形手术、远端肢体和骨盆骨折[1]),和慢性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心力衰竭、静脉血栓形成和恶性肿瘤)而使肢体固定或使身体活动量减少.静脉血栓栓塞(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和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VTE发病率较高,但常因非特异性临床表现误诊误治,或因预防手段不到位而增加发病率和病死率[2].以往对手术后的VTE并发症患者的研究较多,而对于非手术住院老年人发生该病的研究资料比较少见.发病患者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临床常见病,一旦发生,给临床康复、护理造成很大影响,使许多病人出现下肢静脉回流障碍导致疼痛、肿胀、感觉异常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我科自2009年11 月至2011年11月以来,一直采用加强肢体功能训练和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治疗仪预防治疗,选取危险分层中的高危和极高危发生深静脉血栓的老年患者展开观察研究.探讨物理方法对该病预防的有效性和可行性,通过运用肢体功能锻炼和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器的治疗有效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从非药物预防途径寻求有效合理的预防措施,从而能够切实起到预防DVT和PE的发生.实践效果良好.现就肢体训练方法和循环驱动治疗仪使用过程中的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对骨科大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血浆D-二聚体、血栓前体蛋白水平的影响,探讨祛瘀消肿合剂外敷改善患者围手术期血液高凝状态及预防静脉血栓的作用。方法:选择骨科大手术围手术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对照组为基础预防+物理预防;观察组为祛瘀消肿合剂外敷+基础预防+物理预防。比较两组D-二聚体、血栓前体蛋白水平变化。结果:术后第1天、第7天观察组D-二聚体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对照组VTE发生率为6例(20%),观察组VTE发生率为4例(13. 3%),两组患者术后VTE发生率有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中西医结合可以改善骨科大手术围手术期的高凝状态,降低VTE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摘 要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VTE 对肺癌患者生存预 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吉首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中心肺癌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 依据为是否发生 VTE 分为 VTE 组和非 VTE 组,分别采用 logistic 回归与 Kaplan–Meier 曲线对肺癌患者发生 VTE 的 危险因素及 VTE 事件对肺癌患者生存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 300 例肺癌患者,64 例患者发生 VTE, 发生率为 21.3 %。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肺腺癌、Ⅳ 期、白细胞计数、抗凝血酶 Ⅲ(ATⅢ)、D– 二聚体、 静脉置管为肺癌患者合并 VTE 的危险因素(P < 0.05);242 例接受内科一线治疗的肺癌患者中,发生 VTE 56 例, 合并 VTE 与无 VTE 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分别为 7.8 个月、9.3 个月(P = 0.035),中位生存时间(mOS) 分别为 15.8 个月、17.1 个月(P = 0.056)。亚组分析显示,82 例驱动基因突变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 合并 VTE 与无 VTE 的 mPFS 分别为 10.0 个月、18.8 个月(P < 0.001),mOS 分别为 22.7 个月、25.8 个月(P = 0.014)。结论:肺腺癌、Ⅳ 期、白细胞计数、ATⅢ、D– 二聚体、静脉置管为肺癌患者合并 VTE 的危险因素,VTE 事件会增 加肺癌患者死亡风险,肺癌驱动基因突变状态与 VTE 的关系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医手法结合中药预防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疗效。方法:运用中医手法结合中药的方法对118例病人实施预防措施。结果:本组病人118例均随访2个月,根据症状对照及彩超双下肢深静脉,共发生DVT8例,无PTE患者,VTE发生率6.78%。结论:运用中医手法结合中药预防VTE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骨科住院患者常见并发症和围手术期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脊髓损伤、关节置换及各类创伤患者,许多专家对其形成的机理及预防措施的研究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中医护理技术也越来越多应用于骨科患者VTE预防,本文通过对介绍穴位按摩、中药药浴、中药贴敷、艾灸、药熨法等中医护理技术在预防骨科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应用研究,旨在为骨科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中医预防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模型联合血浆D-二聚体预测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发病风险的有效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回顾分析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2月恶性肿瘤患者数据,发生VTE 59例为VTE组,按1:2比例纳入未发生VTE的118例患者为非VTE组,采用多元...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护生对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预防护理技能相关知识的掌握现状及混合教学模式效果。方式选取2021年1月—2022年3月在泰安市中心医院外科实习的102名护理学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混合教学模式)与对照组(传统教学模式),每组51名。比较两组学生学习成果差异。结果 观察组相关理论、操作技能、综合操作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我评价、带教老师评价、实习过程中VTE预防护理质量情况及患者满意度均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护生开展线上理论教学及线下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有助于实习护生更好地掌握VTE理论知识,提高操作技能、解决问题能力、临床思维能力,提升对围手术期患者VTE的预防能力,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陈思 《气功》2009,(2):152-153
许多化学致癌物质是通过不良饮食习惯进入人体的,因此,合理膳食是减少癌症发生的重要环节。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对预防癌症的发生是至关重要的,也是预防癌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许多化学致癌物质是通过不良饮食习惯进入人体的,因此,合理膳食是减少癌症发生的重要环节。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对预防癌症的发生是至关重要的,也是预防癌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姜树民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12):1933-1934
中医急诊医学是在历代医家不懈地努力下逐渐形成的研究人类生命过程及同疾病作斗争的一门学科,其有自身独特的、完整的理论体系,且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中医药历经二千余年,始终彰显其旺盛的生命力。我们应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在继承中求发展,在实践中再创新,就一定能在中医急症工作中有所作为,最终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急诊医学,造福于全人类。  相似文献   

12.
美国精准医学计划在国内引起热议,精准医学为未来医学发展指明了方向,必将带来现代医学的又一次革新浪潮。通过了解精准医学诞生的历程及基础,分析精准医学与中医学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体系、治未病理念及中医体质学说等之间的联系,阐述具有两千多年时间跨度的中医学与精准医学之间的关系,以期探寻中医学在精准医学浪潮中的地位和作用,为中医学在新浪潮下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通过查阅文献,对蒙古族医学(以下简称蒙医)中矿物药应用历史、分类、炮制、功效、剂型等进行梳理研究。蒙古族药(以下简称蒙药)三大本草著作《认药白晶鉴》《识药学》《蒙药正典》中有诸多关于矿物药的记载。蒙医中矿物药传统分类采用三级分类法,即“大类”“类”“种”;现代分类主要采用矿物晶体化学分类法和阳离子分类法。矿物药的炮制方法有259种,可归纳为火制、液体制、火液体合制、干制4类38型;功效多集中在破痞、燥协日乌素(黄水)、止腐、接骨、消食、祛巴达干等。《内蒙古蒙成药标准》等标准收载的成药(或制剂)共552首,含矿物药成分的有231首,其中应用最多的药材为石膏,其次为白矾、寒水石、光明盐、硇砂等;在剂型方面,散剂、丸剂较多,汤剂较少,极少使用外膏剂、洗剂、颗粒剂、口服液、胶囊剂、片剂、搽剂、酒剂、灰剂等。介绍了特色蒙药万年灰、赤铜灰、青金石。  相似文献   

14.
中药分类通常是以药材自然属性作为依据,如分为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等."真菌类中药"包括以子实体、菌核等入药的"药用真菌"和真菌的固体发酵产品--从古代的曲、酱、酒等至现代的"菌质"均属"真菌药物",已有千年以上药用史.但因生物分类学长期来误将真菌视为低等植物,故使"真菌类中药"也随着属于植物药,就既缺乏科学的归属更难以解释"真菌药物"的性质,从而将影响它产品的定位,脱离中药范畴,与那些在理念、工艺、应用上都有显著差异的现代其他各类生物制品统一定位.固体发酵是中药传统范畴内仅有的一项生物技术,它的发展受益于中医药理念、经验的指导,工艺与应用也具有中药特色,近期又接受应用现代中药的研发内容要求与实验方法,其下游工程也和现代中药提取、纯化技术一致,产品有合格质量标准,并按相关规定进行各期临床试验,因此它既有中药历史传统又符合现代中药的要求.虽然"真菌类中药"拥有研发潜力巨大、生产工艺多种、临床涉用面广等优势,且现代中药生物技术--固体发酵工程更已有显著的重要进展,但至今仍因缺乏科学归属与合理定位,而影响它的发展.现代生命科学已确认真菌并非植物,早已成立了真菌界Fungi,又与一些貌似真菌的真核生物如卵菌Oomyces、粘菌Slimemoulds等被统称为菌物Fungi,因此建议在中药范畴内正式冠名一类真菌为主的菌物药,以药用真菌和真菌药物即真菌的"固体发酵系列工程"所产各类菌质将成为重要支柱.本文同时介绍了菌质的历史、理念、工艺、应用等情况和已研发的三种代表性菌质的基本情况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转化医学与循证医学及其与中医药疗效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转化医学意在将基础研究的成果转化成为临床应用,该项工作至少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从基础研究到临床研究,二是从临床研究到临床应用。转化医学提出的背景在于近20年来在医学领域投入的研究经费和项目对于临床治疗的进步影响不大,因而更加关注从基础到临床的研究转化。循证医学是典型的转化医学,着重于将临床研究向临床应用转化。中医药的疗效评价是转化研究的前提,通过获得疗效的证据,在临床推广应用,再到医疗卫生服务及政策制定的后期转化。本文介绍了转化医学及其与循证医学的关系,转化医学对中医疗效评价的作用和影响,力求从新的思路和方法来推动中医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医学最广泛的含义是"中国医学"或"传统医学",而其精髓所在体现在一个"中"字上,其不仅代表"中国""中华"的含义,更体现了中医学的平衡观,这一点从中医学的基本理论,生理病理,养生及防治等各方面可以说明,因此说中医学是一个高度概括的医学,体现出了生命乃至整个宇宙的存在意义,代表了中华文化,乃至整个人类文化的大智慧。  相似文献   

17.
彭坚 《中医药导报》2005,11(2):9-11,29
文章从传统医学的哲学方法、治疗方法、预防思想等3方面对现代医学的启示进行详尽的阐述,认为现代医学虽然优势明显,但处于“替代”、“补充”地位的传统医学因其防治疾病方面疗效独特,天然无毒副作用,正萌发出新的生机,越来越受到患者的欢迎及各国政府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中药分类通常是以药材自然属性作为依据,如分为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等。“真菌类中药”包括以子实体、菌核等入药的“药用真菌”和真菌的固体发酵产品一从古代的曲、酱、酒等至现代的“菌质”均属“真菌药物”,已有千年以上药用史。但因生物分类学长期来误将真菌视为低等植物,故使“真菌类中药”也随着属于植物药,就既缺乏科学的归属更难以解释“真菌药物”的性质,从而将影响它产品的定位,脱离中药范畴,与那些在理念、工艺、应用上都有显著差异的现代其他各类生物制品统一定位。固体发酵是中药传统范畴内仅有的一项生物技术,它的发展受益于中医药理念、经验的指导,工艺与应用也具有中药特色,近期又接受应用现代中药的研发内容要求与实验方法,其下游工程也和现代中药提取、纯化技术一致,产品有合格质量标准,并按相关规定进行各期临床试验,因此它既有中药历史传统又符合现代中药的要求。虽然“真菌类中药”拥有研发潜力巨大、生产.Y-艺多种、临床涉用面广等优势,且现代中药生物技术一目体发酵工程更已有显著的重要进展,但至今仍因缺乏科学归属与合理定位,而影响它的发展。现代生命科学已确认真菌并非植物,早已成立了真菌界Fungi,又与一些貌似真菌的真核生物如卵菌Oomyces、粘菌Slimemoulds等被统称为菌物Fungi,因此建议在中药范畴内正式冠名一类真菌为主的菌物药,以药用真菌和真菌药物即真菌的“固体发酵系列工程”所产各类菌质将成为重要支柱。本文同时介绍了菌质的历史、理念、工艺、应用等情况和已研发的三种代表性菌质的基本情况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正>人体整体功能态是在生理、病理环境等条件下广泛存在的整体反应形式。整体功能态具有复杂性、整体性、阶段性和可调节性。中医学是从整体功能态来认识、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本质上是一种整体功能态医学。1人体的整体功能态人体是一个整体,是由不同的部分组成,也就是由不同的系统、器官、组织、细胞等构成。这些人体内部结构都有各自的相应独立功能,但也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等内部网络彼此相互联系着的,无论健康与否,  相似文献   

20.
新医药学与转化医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转化医学的提出背景、发展目标、研究路线图的系统介绍和对东、西方医学体系的差异及趋势分析,较全面地阐述了转化医学对新医药学发展所带来的启示。中医药学的优势在于具有整体观、系统论的指导思想;强调天人合一,调节平衡;采用中药复方来进行个体化治疗等特点。但中医药学在现代化道路上尚需解决若干关键科学问题:中医药如何从限于自己解释自己的封闭系统转化成能容纳百川的开放系统;如何实现和其他现代科学(如系统生物学等)之间的结合、整合、融合;如何体现现代的科学模式、研究方式和研究成果,即用数据(Data)来表现,而不是用语言(Word)来表现等。尽管东西方医学体系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是东西方医学优势互补、相互融合的趋势已经出现,我们应有意识的实现东、西方医学的结合、整合、融合并上升为21世纪的新医药学。有中国特色的新医药学基本模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医药不分家的一体化研究,具有药物系统针对生命系统的"系统-系统"相互作用特性;②临床诊断具有"病证结合"的整体表达模式,即包含了中医证候量化指标、西医病理生化指标及影像学指标和临床系统生物学发现的生物标志物(基因、蛋白质、代谢物);③方、病、证对应的临床治疗模式,即针对"病证结合"的人体系统,用药形式是复方药物,达到"方、病、证对应,整体治疗,系统调节"的目标;④新药研发模式是"医生参与、医药结合",走"临床-动物-临床"的研发途径;⑤复方药物和人体两个系统的表征能采用整体表征和局部特征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测定相结合等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