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RTE)诊断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及指导穿刺针吸中的价值。方法选取经我院确诊的因颈部淋巴结肿大高度怀疑转移的肺癌患者140例(肿大淋巴结140个),根据细胞学取样法分为二维超声组和RTE组,每组各70例;另选同期健康志愿者36例(淋巴结70个)为正常对照组。RTE组和正常对照组均行二维超声及RTE检查,二维超声组和RTE组分别行二维超声引导下穿刺及RTE引导下穿刺;比较两组穿刺取样成功率、准确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以不同组织为参照的弹性应变率比值(SR1、SR2)、弹性面积比(AR)对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二维超声组和RTE组穿刺取样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vs. 94.29%,P=0.120),穿刺取样准确率分别为81.43%和9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和RTE组的SR1、SR2、AR分别为1.02±0.47、0.98±0.42、0.82±0.09和2.25±0.81、1.63±0.73、1.08±0.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R1、SR2、AR诊断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6、0.784、0.972;当AR截断值为0.920时,诊断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5.7%、97.1%、94.3%,均高于SR1和SR2的诊断效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SR1、SR2、AR在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均有一定价值,其中AR诊断价值最高;RTE指导穿刺针吸可提高取样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颈部淋巴结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选取武汉市肺科医院2022年7月—2023年3月收治的80例(126枚)颈部淋巴结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超声和CEUS检查,记录病理分型结果;分析不同淋巴结分型的常规超声特征、超声造影定量参数、超声造影特征;以病理分型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不同超声技术诊断淋巴结良恶性效能。结果:80例(126枚)患者中良性淋巴结56枚(非特异性淋巴结炎35枚、结核性淋巴结炎21枚)、恶性淋巴结70枚(转移性淋巴结44枚、淋巴瘤26枚)。四组淋巴结分型患者达峰时间、上升时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淋巴瘤、非特异性炎性淋巴结患者达峰时间均短于转移性、结核性淋巴结(P <0.05);转移组、淋巴瘤组、非特异性炎症组上升时间均短于结核组(P <0.05)。不同淋巴结病变类型的CEUS表现特征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结果显示CEUS、常规超声诊断特异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EUS诊断灵敏度77.14%、准确率69.05%均高于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实时组织弹性成像(RTE)与常规超声鉴别甲状腺癌术后颈部淋巴结病变的价值。方法对69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行颈部淋巴结检查,常规超声观察淋巴结大小、形状、边界、内部回声、皮髓质界限及淋巴门的血流情况;RTE观察淋巴结及其周围组织。113枚病变淋巴结均经活检手术病理证实。结果本组非转移性淋巴结常规超声评分多在5~6分(Ⅰ~Ⅱ级),甲状腺癌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常规超声评分多在7~10分(Ⅲ~Ⅴ级)。RTE鉴别甲状腺癌术后颈部淋巴结病变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Kappa值分别为90.6%、86.7%、89.2%、92.0%、75.9%及0.91,常规超声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Kappa值分别为80.1%、90.1%、59.5%、81.0%、51.7%及0.72。RTE的诊断一致性较常规超声好。结论 RTE具有简便、准确的诊断一致性的特点,有助于甲状腺癌术后复查时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鉴别诊断颈部结核性淋巴结与转移性淋巴结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结核性淋巴结和86例转移性淋巴结患者的超声声像图特点。结果结核性淋巴结内部可呈现无回声及钙化;转移性淋巴结内部多呈低回声,可有微钙化,少有无回声;两组之间内部有无回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性淋巴结内部多有血流信号,结核性淋巴结内部多无血流信号,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部回声及血流信号有助于鉴别颈部结核性淋巴结与转移性淋巴结。  相似文献   

5.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甲状腺实性结节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对甲状腺实性结节的定性诊断及判断淋巴结转移能力的价值.方法 对61例136个甲状腺实性结节和17枚颈部淋巴结行二维及弹性超声检查,将弹性图像分Ⅰ~Ⅳ级,其结果分别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病理结果:136个甲状腺结节中,良性111个,恶性25个;17枚淋巴结中,转移11枚,反应性6枚.超声弹性成像结果:136个甲状腺结节中Ⅰ~Ⅱ级106个(104个良性,2个恶性),Ⅲ~Ⅳ级30个(23个恶性,7个良性);17枚淋巴结中Ⅰ~Ⅱ级9枚(6枚反应性,3枚转移),Ⅲ~Ⅳ级8枚(均为转移).以弹性分级Ⅲ~Ⅳ级为高度恶性预测指标,其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敏感度95.8%,特异度93.6%,与常规超声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诊断转移淋巴结的敏感度72.7%,特异度100%,高于常规超声检查结果,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甲状腺实性结节的定性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在对颈部淋巴结定性诊断方面,与常规二维超声结合可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实时静态超声弹性成像技术与二维灰阶、彩色多普勒等传统超声方法在判断颈部淋巴结良恶性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诊治的311例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共322个颈部淋巴结),所有淋巴结均经病理学证实良恶性。采用灰阶超声进行病灶检查,记录淋巴结的长径、短径,并计算长短径的比值。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淋巴结进行血管模式分型,分为淋巴门型、中央型、周围型及混合型,并记录血流阻力指数(RI)值。对病灶行超声弹性成像,根据弹性图显示图像将感兴趣区(ROI)内病灶区与周围组织硬度相比较,并对弹性图进行分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各项指标对颈部浅表淋巴结良恶性的诊断价值。结果:322个颈部淋巴结中经病理证实良性淋巴结73个,恶性淋巴结249个。长短径比值截断值1.5789,曲线下面积0.766,准确性65.22%,敏感性61.40%,特异性78.10%。RI截断值0.655,曲线下面积0.787,准确性72.98%,敏感性73.10%,特异性72.60%。血管模式中,淋巴门型恶性病变率11.8%,中央型恶性病变率52.9%,周围型恶性病变率83.3%,混合型恶性病变率88.8%,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弹性分级≥Ⅲ级作为判断淋巴结良恶性的标准,249个恶性淋巴结中弹性分级≥Ⅲ级222个,73个良性淋巴结中弹性分级≤Ⅱ级31个,超声弹性分级诊断颈部淋巴结良恶性准确性为78.57%。长短径比值、RI、超声弹性分级用于诊断颈部淋巴结良恶性的准确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淋巴结长短径比值、RI、血管模式分型、超声弹性图分级对于判断颈部淋巴结的良恶性有诊断价值,超声弹性分级用于判断颈部淋巴结良恶性的准确性优于RI及长短径比值,RI优于长短径比值。血管模式分型为周围型及混合型的淋巴结恶性病变率高于中央型及淋巴门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实时组织弹性成像(RTE)技术在颈动脉易损斑块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健康雄性大耳白兔15只,体重2~2.5 kg,高脂喂养联合空气干燥术建立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CAS),常规超声将颈动脉斑块回声分为4种类型,RTE技术获得各型斑块的弹性硬度指数和硬度比值Ratio值,并分析斑块常规超声分型与弹性参数、病理分型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15只实验兔成功建立28条CAS模型,51个斑块中34个纳入实验。斑块4组超声分型与病理类型呈正相关(r=0.602,P<0.01)。弹性硬度指数、硬度比值Ratio值与常规超声斑块分型亦呈正相关(r=0.538,0.563,P值均<0.01)。弹性硬度指数中,Ⅰ型与Ⅱ型、Ⅱ型与Ⅲ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型与Ⅲ型、Ⅰ型与Ⅳ型、Ⅱ型与Ⅳ型、Ⅲ型与Ⅳ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5,2.08,2.95,2.57,P值均<0.05)。硬度比值Ratio值中,Ⅰ型与Ⅱ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型与Ⅲ型、Ⅰ型与Ⅳ型、Ⅱ型与Ⅲ型、Ⅱ型与Ⅳ型、Ⅲ型与Ⅳ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6,2.91,2.45,2.60,2.12,P值均<0.05)。 结论RTE技术能够应用弹性参数量化斑块性质,间接反映斑块病理结构,可能为易损斑块的评估提供有用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超声弹性成像及评分在颈部淋巴结结核分型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5月到2018年的40名病理或诊断性治疗证实为淋巴结结核的患者。依据淋巴结结核的常规超声分型标准,对淋巴结进行分型,总结并比较四型颈部淋巴结结核病灶的弹性评分和应变率比值。结果:Ⅰ型淋巴结22枚(36.67%),Ⅱ型21枚(35.0%),Ⅲ型11枚(18.33%),Ⅳ型6枚(10.0%)。弹性评分:1分1枚(1.67%),2分11枚(18.33%),3分20枚(33.33%),4分25枚(41.67%),5分3枚(5.0%)。各型淋巴结结核的弹性评分与S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28.302,F=19.484;P均0.001);两两比较发现除Ⅰ型和Ⅱ型病灶之间弹性评分及S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各型病灶之间弹性评分及S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超声弹性成像及评分对颈部淋巴结结核的分型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在颈部浅表淋巴结良、恶性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545例颈部浅表淋巴结病例行常规超声检查(其中52例同期行超声造影检查)及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良性和恶性淋巴结两组,分析两组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的不同特点.结果 良性淋巴结组230例,恶性淋巴结组315例.与良性组相比,恶性组的短长径比值(S/L)和结内血流阻力指数(RI)明显高于良性组(P<0.01).两组间血流类型、超声造影增强模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造影剂到达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恶性淋巴结与颈部大血管的时间强度曲线(TIC)相关性均非常好,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联合运用可以明显提高良、恶性淋巴结的鉴别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高频彩超在颈部淋巴结疾病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56例患者98个淋巴结内部回声特点、纵/横径(L/S)、收缩期血流速度(Vmax)、阻力指数(RI)及血流分型.按血流分布方式分为淋巴门型、中央型、边缘型和混合型.结果 良性淋巴结与恶性淋巴结L/S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Vmax在各型淋巴结疾病中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炎性淋巴结与恶性淋巴结的RI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炎性淋巴结均出现淋巴门血流,结核性淋巴结的血流分布与转移性淋巴结相似,淋巴瘤的中央血流出现率高于其他各型淋巴结疾病(P均<0.05).结论 L/S比值、RI值、血流分型等有助于提高颈部淋巴结疾病定性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颈部淋巴结超声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检查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超声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检查对颈部肿大淋巴结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7例患者85枚淋巴结分别进行超声弹性成像和常规超声检查.依据弹性成像的5种模式和常规超声的5个评分标准,分别对淋巴结进行良恶性诊断.结果 85枚淋巴结中,反应性增生32枚;转移性53枚.弹性成像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与准确性分别为83.00%、90.60%、85.88%; 常规超声检查则分别为94.30%、59.40%、81.18%.2种检查方法的准确性尚无统计学差异(x2=0.41,P>0.05).结论 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检查均有助于颈部淋巴结良恶性的鉴别诊断,2种检查方法联合应用可提高对颈部淋巴结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颈部肿大淋巴结粗针活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粗针穿刺活检的颈部肿大淋巴结患者400例,其中200例穿刺前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并引导穿刺(超声造影引导组),200例仅行常规超声检查并引导穿刺(常规超声引导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取材成功率和病理诊断准确率。将淋巴结直径进一步细分,比较直径<1.5 cm、1.5~2.2 cm、>2.2 cm时两组患者的取材成功率和病理诊断准确率。结果超声造影引导组穿刺取材成功率及病理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0.5%、91.0%,高于常规超声引导组(80.0%、77.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当淋巴结直径1.5~2.2 cm时,超声造影引导组穿刺取材成功率及病理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95.3%,高于常规超声引导组(86.8%、7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造影在颈部肿大淋巴粗针穿刺中,提高了穿刺取材的成功率及病理诊断准确率,尤其对直径1.5~2.2 cm肿大淋巴结临床应用价值更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在颈部淋巴结超声诊断中的应用,探讨其在颈部淋巴结结核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超声科行颈部淋巴结病理活检的患者140例,按照病理结果分为:结核性淋巴结组、反应增生淋巴结组与转移性淋巴结组。病理活检前每例患者均行常规超声检查及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测量淋巴结的弹性模量值,对三组淋巴结各项超声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并应用ROC曲线评价弹性模量均值在鉴别结核性淋巴结与另两组淋巴结中的诊断效能。结果 140例患者中,结核性淋巴结组56例,反应增生淋巴结组38例,转移性淋巴结46例。三组不同病理类型淋巴结弹性模量平均值分别为(28.07±4.75)、(14.45±4.04)、(34.69±9.11)kPa,三组均值不来自同一总体,组间具有可比性。结核性淋巴结与反应增生淋巴结相比,淋巴门有无、长短径比、有无融合、弹性值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以18.75kPa为诊断界值时,弹性模量平均值鉴别诊断的灵敏度为95.1%,特异度为89.3%;结核性淋巴结与转移性淋巴结之间,仅弹性模量平均值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以31.70kPa为诊断界值时,弹性模量平均值鉴别诊断的灵敏度为69.2%,特异度为85.4%。结论 SWE技术在鉴别结核性淋巴结与反应增生及转移性淋巴结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分析剪切波弹性成像与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鉴别诊断颈部良恶性淋巴结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淋巴结肿大患者86例,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组32例(112枚淋巴结)和恶性组54例(184枚淋巴结),均行剪切波弹性成像和DCE-MRI检查,比较两组剪切波弹性成像参数[淋巴结与周围脂肪组织弹性值比值(E-ratio)、平均弹性值(E-mean)、最大弹性值(E-max)]和DCE-MRI定量参数[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及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并比较剪切波弹性成像参数与DCE-MRI定量参数对颈部恶性淋巴结的诊断效能。结果与良性组比较,恶性组E-ratio、E-mean、E-max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良性组比较,恶性组Kep增高,Ve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Ktran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显示,E-ratio、E-mean、E-max及其联合应用诊断颈部恶性淋巴结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1、0.859、0.846、0.881,Kep、Ve及其联合应用诊断颈部恶性淋巴结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2、0.776、0.926。当截断值为0.573,剪切波弹性成像三项参数联合应用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9.7%、88.4%;当截断值为0.663时,DCE-MRI两项参数联合应用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1.5%、88.4%。结论剪切波弹性成像与DCE-MRI定量参数对颈部良恶性淋巴结均有较高诊断价值;剪切波弹性成像参数单独应用价值更高,DCE-MRI定量参数联合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5.
颈部良、恶性肿大淋巴结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对颈部良、恶性肿大淋巴结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118例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应用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图(CDFI)、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E)和脉冲多普勒(PWD)同步检测和分析肿大淋巴结的形态、边界、淋巴结门、内部回声、长径/横径(L/T)值、CDFI、CDE、PWD特征。结果各种不同病因所致的颈部淋巴结肿大各有其超声特征。二维超声显示:急性淋巴结炎形态呈椭圆形,淋巴结结核形态呈串珠形或融合,恶性淋巴瘤形态呈趋于圆形,淋巴结转移癌趋于形态呈圆形或不规则;急性淋巴结炎边界清楚、规整,淋巴结结核边界不规整,恶性淋巴瘤边界较清、较大或融合者模糊,淋巴结转移癌边界清或欠清、可融合。CDFI及CDE显示:急性淋巴结炎为Ⅰ型或Ⅱ型,淋巴结结核为Ⅰ型或Ⅴ型,恶性淋巴瘤为Ⅱ型或Ⅳ型,淋巴结转移癌为Ⅲ型。淋巴结结核、恶性淋巴瘤、淋巴结转移癌Vmax、RI值与淋巴结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Vmin值与淋巴结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①超声对颈部良、恶性肿大淋巴结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②在作出病因诊断的同时还可提示病变的性质及病变的严重程度。为临床的诊断及预后评价提供依据,可作为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real-time tissue elastogra-phy,RTE)、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ography,SWE)对小儿先天性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5月贵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BA患儿30例,纳入BA组;婴儿肝炎综合征(infantile hepatitis syndrome,IHS)患儿22例纳入IHS组,其中IHS组又分为淤胆型(n=12)和肝炎型(n=10);另选肝功能正常婴儿21名纳入正常组。所有纳入对象均进行常规超声、RTE和SWE检查,比较三种超声检查方法评分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RTE与SWE联合诊断BA的效果。结果:BA、IHS、正常三组常规超声、RTE和SWE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ROC曲线分析显示,SWE技术和RTE技术诊断BA和IHS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3和0.732,SWE技术高过RTE技术,...  相似文献   

17.
易珊林  王琼  曹庆艳 《华西医学》2010,(7):1297-1299
目的探讨超声在诊断颈部转移性与淋巴瘤性淋巴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7年1月-2008年12月对经病理证实的102例患者120个颈部淋巴结,应用二维超声、能量多普勒显像(PDI)分为两组:转移性淋巴结68个,淋巴瘤性淋巴结52个。对淋巴结长短比(L/S)、结构及血流分布状态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淋巴结门消失、局部液化灶、中央血流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现淋巴结形态不规则、皮质回声减低、淋巴门型血流、周围型血流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L/S≤2淋巴结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检查对颈部转移性淋巴结与淋巴瘤性淋巴结的鉴别诊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颈部淋巴结结核(CTBL)与鼻咽癌转移性淋巴结的超声造影(CEUS)增强模式表现,评价CEUS在两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7年8月在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行颈部淋巴结常规超声及CEUS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61例CTBL患者和48例鼻咽癌转移性淋巴结患者的超声资料,观察淋巴结的分区,长径(L)/短径(S)值、淋巴门、钙化、内部坏死、血流、阻力指数(RI)及CEUS的增强模式,采用χ2检验比较各组间的统计学差异。 结果CTBL常规超声表现的钙化多呈粗钙化(≥0.5 mm),鼻咽癌转移性淋巴结的钙化多呈微钙化(<0.5 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淋巴结的L/S、淋巴门、内部坏死、血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61例CTBL分区以Ⅲ、Ⅳ、Ⅱ区常见(39.3%、31.1%、14.8%),48例鼻咽癌转移性淋巴结分区以Ⅱ、Ⅴ、Ⅲ区常见(45.8%、29.2%、12.5%),两组间不同分区的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125,P<0.05);根据CEUS环形增强的厚度分为厚环、薄环及无环形增强。其中CTBL以厚环多见(39/54,72.2%),鼻咽癌转移性淋巴结以薄环多见(26/38,68.4%),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171,P<0.05)。 结论结合常规超声,CEUS能够在淋巴结增强特征上进一步提供信息,有助于鉴别CTBL及鼻咽癌转移性淋巴结。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乳腺癌淋巴结转移评估中采用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2D-SWE)与高频彩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3年3月徐州民政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经病理学检查,转移性淋巴结38例,非转移性淋巴结26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二维超声、2D-SWE及高频彩超进行检查,以病理活检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转移性淋巴结与非转移性淋巴结患者2D-SWE下超声图像特征以及高频彩超图像特征,并对比常规2D-SWE与2D-SWE联合高频彩超的诊断价值。结果:不同淋巴结性质的肿块大小、L/S、形状、方位、微钙化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转移性淋巴结患者毛刺征、血流分级0~Ⅰ级、内部回声不均匀、皮质厚度增厚占比高于非转移性淋巴结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淋巴结性质比较,转移性淋巴结患者皮质增厚型占比高于非转移性淋巴结患者,皮质狭窄型占比低于非转移性淋巴结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D-SWE联合高频彩超诊断的各项诊断价值均高于常规二维超声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乳腺癌淋巴结转...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测定纵隔淋巴结的超声弹性成像(UE)各参数,探讨气道内UE技术对纵隔淋巴结良恶性性质判定的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6月-2017年3月南京市第一医院呼吸科气管镜室拟行超声内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EBUS-TBNA)的46例患者共63例淋巴结,对目标淋巴结进行常规超声和弹性成像检查,分析并记录淋巴结常规超声特征和弹性成像各个参数,并以病理结果及3个月的随访确认为依据,分析比较UE的诊断价值。结果 (1)UE图像类型、超声弹性评分、UE应变率比值、UE蓝色面积比例诊断纵隔淋巴结良恶性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均明显高于常规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常规超声特征中边界、回声强弱、内部回声均匀程度对诊断淋巴结良恶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边界(清楚)对恶性淋巴结诊断的价值最高。弹性成像各参数中,弹性评分的准确率最高。将两者分别与边界(清楚)作为联合指标判断纵隔淋巴结性质,其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及曲线下面积均明显高于常规超声及UE单独使用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E参数对纵隔淋巴结性质判定的价值优于常规超声特征,且两者综合应用能够提高对于良恶性淋巴结鉴别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