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158例围产儿死亡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凤良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3,17(4):52-53
对灯塔市2000-2002年158例围产儿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围产儿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出生窒息、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先天畸形、呼吸系统疾病是前4位死因,占总死因构成比的78%,是均可预防性死因。由于提倡住院分娩,取消家庭接生,2002年围产儿死在自家和途中为零。加强孕期卫生宣教,提高孕期,产期保健质量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流动人口中的围产儿死亡分析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11
目的 :探讨流动人口中围产儿的死亡水平及其主要原因。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前瞻性研究方法 ,对 1998~ 2 0 0 2年流动人口中围产儿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流动人口和常住人口中围产儿死亡差异显著 ,流动人口中围产儿死亡的相对危险性高达 8.6倍。流动人口中围产儿死亡的孕期保健覆盖率低。流动人口中围产儿死亡原因主要是死胎原因不明、畸形、胎盘因素、脐带因素、窒息等。结论 :制定并采取相应政策 ,加强流动人口的孕期保健和健康教育 ,并制止非法接生 ,对流动人口进行妥善管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围产儿死亡原因,提高围产保健工作质量,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按围产期标准,对2000年1月~2007年12月的86例死亡围产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围产儿死亡率为9.82‰。其中新生儿死亡占25.58%,死胎占58.14%,死产占16.28%。新生儿死亡中先天畸形占40.91%,为新生儿死因之首;死胎中胎盘脐带因素占30.00%,为死胎主要原因;死产中早产较低体重儿占26.67%。结论:提高并充分利用产前诊断技术,加强孕期监护,做好孕期宣教,预防早产,防止并发症发生,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流动人口中的围产儿死亡状况及其主要原因,比较与常住人口中的孕期保健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07年我区围产儿死亡监测资料。结果:流动人口和常住人口围产儿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者死亡原因分类基本相同,但流动人口孕妇孕期保健覆盖率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相应政策,加强流动人口的孕期保健与健康教育,提高保健质量,使缺陷儿早发现早治疗,减少缺陷儿出生。 相似文献
6.
7.
围产儿死亡5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探讨围产儿死亡原因,以提高围产保健的工作质量,降低围产儿死亡比。方法按照围产期Ⅰ标准,对我院1999年10月~2004年10月围产期死亡的54例病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死胎占55.56%,死产占11.11%,新生儿死亡占33.33%。结论加强孕期监护,早期干预孕期并发症,预防早产,防止并发症发生,是降低围产儿死亡比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进一步降低我市围产儿死亡率,为主管部门制定相应对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我市2003~2005年度172例围产儿死亡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市2003~2005年围产儿平均死亡率为9.35‰,围产儿死因排位依次为脐带因素、先天畸形、缺氧窒息、早产、死因不明等,而且围产儿死亡与孕母户口地址、计生状况、高危及孕期保健情况相关。结论:加大孕期保健宣教力度,提高婚检和产检质量,加强流动人口保健管理和高危三级转诊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无锡市惠山区流动人口中围产儿的死亡水平及其主要原因。方法:对无锡市惠山区2002~2006年流动人口中围产儿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流动人口和常住人口中围产儿死亡有明显差异。流动人口中围产儿死亡的孕期保健覆盖率低。流动人口中围产儿死亡原因主要是畸形、早产、脐带因素、原因不明等。结论:制定并采取相应政策,加强流动人口的孕期保健管理和健康教育,提高流动人口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了解台州市椒江区围产儿死亡原因与相关影响因素,制订干预措施,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分析椒江区81例围产儿死亡监测资料。结果:围产儿死亡率9.40‰,其中满28周死胎为59例,占72.84%;死产为3例,占3.7%;7天内新生儿死亡为19例,占23.46%。围产儿死因依次为出生缺陷、脐带因素及胎儿窘迫、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产。结论:要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必须加强孕期管理,采取干预措施,避免畸形儿进入围产期;加强高危孕妇管理,积极防治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加强围产期监护,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围产儿死亡原因,以提高围产期保健及产科工作质量,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按照围产Ⅰ期标准,对我院8年间164例围产儿死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年间围产儿死亡率为9.59‰。164例中:新生儿死亡占47.56%,死胎占42.68%.死产占9.76%。总新生儿死亡率为4.56‰,呈逐年下降趋势。导致围产儿死亡原因为早产、胎儿畸形、缺氧综合征,新生儿死因以畸形、缺氧综合征及呼吸道疾病为主。结论加强孕期保健,预防早产,防止并发症发生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86例围产儿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产儿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地区的经济、文化、医疗卫生水平及评价围生期保健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为了解晋宁县围产儿死亡水平、死因构成及相关因素,现将晋宁县2003-2005年86例围产儿死亡原因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14.
张圣群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3,(6):474-475,484
围产儿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地区的经济、文化、医疗水平和评价围产期保健的一个主要指标之一。为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减少胎儿畸形的发生,提高出生人口素质,2008年10月1日~2012年9月30日对206例围产儿死亡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针对影响死亡的主要因素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近10年北京协和医院作为三甲医院在围产保健方面的特点,以进一步提高保健水平,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10年协和医院17 532名围产儿中死亡的个案资料。结果:2001~2005年围产儿死亡率为9.29‰,2006~2010年围产儿死亡率11.03‰,平均10.38‰。孕产妇年龄<25岁者及>35岁者围产儿死亡率明显增高,随孕周增加围产儿死亡率下降。出生体重<2 500 g者围产儿死亡率达8.47%,是正常体重儿的32.8倍。足月新生儿死亡中出生缺陷为最主要的死因,医源性早产中最主要的死因则为重度子痫前期/子痫(占47.8%)。死胎前三位的死因分别为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出生缺陷、脐带因素。结论:做好出生缺陷地三级预防,加强对农村地区及城市流动人口孕产妇的健康教育及产前检查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围产儿死亡原因及其影响因素,制定可行的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干预措施。方法:统计2002~2006年度5年间津南区基层医疗保健机构进行孕产妇管理及辖区各产院分娩的孕产妇总数和围产儿死亡数,对5年间的围产儿死亡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年间共监测16 693例围产儿,死亡181例,平均死亡率10.84‰;死因前4位依次为死胎72例、畸形54例、早产20例、新生儿窒息16例;高危孕产妇中围产儿死亡率远高于正常孕产妇。结论:围产儿病死率的下降是围产保健、产科合并症和并发症的正确处理和新生儿医学发展的共同结果。加强孕产期保健服务、提高产儿科质量管理、熟练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抢救技术水平,可有效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78例围产儿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对我院 1994年~ 1999年 863 2例活产儿进行监测 ,并对其中发生的 78例围产儿死亡进行回顾性分析。1 资料和方法1.1 资料来源 1994年 1月~ 1999年 12月本辖区 78例围产儿死亡报告卡、死亡病例以及围产保健手册、围产期保健统计报表等。1.2 方法 根据死因进行分类 ,依据临床诊断 ,如X线、B超、血型、CT检查判断死因的 5 4例 ,有尸检报告的 2 3例。对不同年龄、不同体重死亡围产儿及其孕母职业、年龄关系进行分析。2 结 果2 .1 围产儿死亡率 1994年~ 1999年参加系统围产保健的分娩人数为 863 2例 ,其中死亡 78例 ,死亡率为 9…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围产儿死亡原因,评价围产保健工作水平,提出相应对策,以提高围产保健工作质量,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按照北京市的统一要求,对石景山辖区各助产机构上报的2006~2010年“围产儿死亡登记卡”及妇幼保健院质控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年间围产儿死亡率平均为5.16‰,导致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出生缺陷、不明原因、妊娠并发症、脐带因素,同时孕妇的年龄、孕期检查次数及孕妇的知识技能对围产儿死亡率有影响.结论:加强孕前宣教与咨询,加强孕期管理,加大围产保健宣传力度和广度,提高保健意识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台州医院2010年10月-2013年9月189例围产儿死亡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导致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分析影响死亡的相关因素,并制订相应的干预措施,降低围产儿死亡率,从而提高产科质量。方法:对2010年10月-2013年9月的189例围产儿死亡案例进行讨论、分析。结果:2010年10月-2013年9月围产儿死亡主要因素是先天畸形、难免早产、脐带及母亲因素。结论:加强孕期系统管理,增强优生优孕意识,有效实施产前诊断,科学规范地进行孕产期保健与监测,对提高产科质量,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近5年围产儿死亡率及相关因素,为提高产科质量提出相关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0~2005年围产儿死亡218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围产儿死亡率2.25%。死胎占比例最大,其次是新生儿死亡,死产最少;与之相关因素还有:孕妇居住地域、教育程度、接受产检次数。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及提高产科质量水平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