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PHBV复合HA纳米纤维材料修复兔桡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羟基丁酸-羟基戊酸共聚物复合羟基磷灰石(PHBV/HA)的纳米纤维材料修复骨缺损的能力。方法:将40只新西兰兔制备单侧桡骨中段10 mm的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植入PHBV/HA的纳米纤维材料,对照组植入硫酸钙人工骨,各16只;空白对照组8只。在术后相应时间段分别进行大体观察,行放射学、组织学及扫描电镜检查,进行生物力学测试,观察其成骨能力、生物降解性、生物相容性等指标。结果:实验组术后4~8周植入材料处有片状密度增强,截骨处有骨痂向缺损区生长,骨皮质不连续,仍有骨性缺损,术后12~16周新生皮质骨与宿主皮质骨自然连接,骨缺损已完全修复。新生骨显示出正常骨干结构,髓腔再通。与对照组相比,8周之前在新生骨的形成及修复骨缺损方面的作用相差不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到12周之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体现了更好的成骨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H-BV/HA的纳米纤维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骨传导性,是一种良好的修复骨缺损的植入材料。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动物体内实验研究羟基丁酸-羟基戊酸共聚物(PHBV)在小鼠体内的降解行为和组织相容性,进一步探讨生物可降解材料PHBV作为生物医用材料的应用。方法:将PHBV(其中HV含量为9.5%)和对照材料聚乳酸(PLA)植入28只KM小鼠皮下,分别于术后1、2、4、6、8及13周取出2组植入材料,一组行肉眼观察,取组织切片后行H-E染色,然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另一组进行扫描电镜(SEM)观察。结果:PHBV组在植入56 d后动物体内炎症反应已经消失,组织相容性较同期PLA组良好。90 d内机体未对PHBV膜造成严重的侵蚀和破坏,而且在植入PHBV材料的部位均无脓肿形成及组织坏死发生。结论:PHBV在动物体内降解速率缓慢,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  相似文献   

3.
PHBV膜与PHBV/SGBG复合材料联合促进骨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聚羟基丁酸/羟基戊酸共聚酯 (PHBV) 膜与3-羟基丁酸-co-3-羟基戊酸共聚物/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 (PHBV/SGBG) 多孔复合材料促进骨再生的能力。【方法】实验共采用8只健康杂种犬,每只犬分别于左、右胫骨各制作2个直径为5 mm的穿通骨髓腔的圆洞形骨缺损区,间隔2 cm。双侧胫骨共建立4个骨缺损模型,将其随机分为四组: A组,骨缺损内填充柱状PHBV/SGBG材料,并在其上方覆盖PHBV膜; B组,骨缺损上方覆盖PHBV膜;C组,骨缺损内填充柱状PHBV/SGBG材料;D组,不放置任何东西。分别于术后2 、4 、8 、12周各处死2只动物,组织学观察不同实验条件下骨缺损区新骨组织生长情况。【结果】所有植入材料组(A组、B组、C组)均未出现植入物排异反应。其中A组术后2周时,已有明显的新生骨岛形成;术后12周骨缺损区新生成熟骨组织再生。与其它实验组相比,A组的骨缺损修复最早,新生骨的质量最好,骨结构与周围正常骨基本一致。而空白对照组中,骨痂修复中可见纤维组织形成,骨缺损区修复不全。【结论】PHBV膜覆盖技术和PHBV/SGBG复合材料植入技术结合,具有促进骨缺损区的骨组织修复的协同作用;PHBV膜和PHBV/SGBG复合材料有望成为应用于引导骨组织再生的新一代材料。  相似文献   

4.
以PHBV/PLA为载体的地西泮缓释微球体外释放度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溶剂蒸发法制备了以新型生物可降解材料聚羟基丁酸酯 羟基戊酸酯共聚物 (PHBV)与L ,DL 聚乳酸 (PLA)共混物为载体的 ,以地西泮为模药的缓释微球 ,微球的平均粒径为 18~ 2 5 μm。电镜观察表明 ,微球表面形态结构随载体成分改变而变化。文章还阐述了四种微球实际载药量与包封率随载体成分变化而改变的规律。阐明了载体中加入D ,L PLA材料 ,改善了以PHBV单一材料为载体的微球释药性能 ,体外释药方程为Q =2 .1811t 13.5 0 (r =0 .95 2 7)  相似文献   

5.
生物可降解聚酯类材料为载体的微球制备与结构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药物控制释放载体与组织工程载体的制备方法与结构形态。方法 用新型生物可降解材料聚羟基丁酸酯-羟基戊酸酯共聚物(poly(hydroxybutyrate-hydroxyvalerate)PHBV1,聚己内酯〔poly(ε-caprolatone),PCL〕及其共混物为基材,用乳化-溶剂蒸发法制备不同结构形态微球。结果 平均粒径为30.5μm,粒径分布较窄(跨跨SPAN=1.18),呈正态曲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聚羟基丁酸/羟基戊酸共聚酯(PHBV)膜与3-羟基丁酸-CO-3-羟基戊酸共聚物/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PHBV/SGBG)多孔复合材料促进骨再生的能力。【方法】实验共采用8只健康杂种犬,每只犬分别于左、右胫骨各制作2个直径为5mm的穿通骨髓腔的圆洞形骨缺损区,间隔2cm。双侧胫骨共建立4个骨缺损模型,将其随机分为四组:A组,骨缺损内填充柱状PHBV/SGBG材料,并在其上方覆盖PHBV膜;B组,骨缺损上方覆盖PHBV膜;C组,骨缺损内填充柱状PHBV/SGBG材料;D组,不放置任何东西。分别于术后2、4、8、12周各处死2只动物,组织学观察不同实验条件下骨缺损区新骨组织生长情况。【结果】所有植入材料组(A组、B组、C组)均未出现植入物排异反应。其中A组术后2周时,已有明显的新生骨岛形成:术后12周骨缺损区新生成熟骨组织再生。与其它实验组相比.A组的骨缺损修复最早.新生骨的质量最好.骨结构与周围正常骨基本一致。而空白对照组中,骨痂修复中可见纤维组织形成,骨缺损区修复不全。【结论】PHBV膜覆盖技术和PHBV/SGBG复合材料植入技术结合,具有促进骨缺损区的骨组织修复的协同作用:PHBV膜和PHBV/SGBG复合材料有望成为应用于引导骨组织再生的新一代材料。  相似文献   

7.
纳米骨修复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该文对各种类型和性能的纳米骨修复材料的研究现状及最新进展进行了总结.纳米骨材料的主要用途是作为细胞外支架和骨折的固定材料,已在组织工程和生物材料研究中显示出优异的生物学性能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纳米骨材料也存在一些问题,其微观结构、理化性质和毒副作用有待系统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检测大鼠骨髓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在负载羟基磷灰石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acid,PLGA)支架上的生物学行为,为进一步制备骨修复材料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体外仿生矿化形成不同浓度羟基磷灰石(hydroxyap...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制抗感染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HA)药物缓释微球,为骨髓炎的治疗提供一新型的局部药物缓释系统(DDS)。方法 采用nano-HA为载药核心载体,外包裹生物相容性好且可降解的聚羟基丁酸酯-羟基戊酸酯共聚物/聚乙二醇(PHBV/PEG),承载硫酸庆大霉素(GM)制成nano-HA-PHBV/PEG—GM缓释微球,研究其结构及体外释药特性。结果 微球具有明显缓释作用,90mg DDS体外释放实验显示第1天释放量为165.2μg/mL,其后下降并以较低水平稳定释放。维持有效释药时间在28d以上。结论 抗感染nano-HA药物缓释微球具有良好的体外缓释作用,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近年来聚(β-羟基丁酸酯)和β-羟基丁酸酯-β-羟基戊酸酯共聚物经共混改性所得到的共混物的相容性、结晶性、热性能、加工性能、力学性能和生物降解性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复合兔骨髓基质细胞(BMSCs)的聚DL-乳酸/羟基磷灰石(PDLLA/HA)在修复兔桡骨缺损中的效果。方法 36只健康新西兰白兔,共72侧前肢,造成1.0cm长的桡骨缺损,随机分成A、B、C3组,A组植入BMSCs+PDLLA/HA,B组单纯植入PDLLA/HA,C组不做任何植入,于术后2、4、8、12周时行X线、大体和组织学观察。结果 A组成骨效果优于B组,12周时已完全骨性愈合,髓腔通畅,在各骨缺损修复时期,其成骨速度、成骨量和再生髓腔结构均优于B组、C组;A组X线评分也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BMSCs复合PDLLA/HA具有较强的成骨能力,有望成为临床修复骨缺损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与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复合对节段性骨缺损的修复作用,以及在骨修复过程中bFGF和BMP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用羟基磷灰石(HA)作为载体,将一定量的BMP和/或bFGF与之复合,形成HA/BMP/bFGF、HA/BMP复合物,分别修复1.0cm兔桡骨节段性缺损。术后2、4、8、12周取材,进行放射学、组织学及新骨形成的定量分析。结果:新骨能长入植入材料孔道内和覆盖植入材料,修复骨缺损。第2、4、8、12周时,植入HA/BMP/bFGF复合材料侧新骨形成量均多于H-BMP侧。结论:BMP/bFGF复合后骨修复作用优于单一的BMP,在骨缺损修复过程中BMP和bFGF有良好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共沉淀法制备了羟基磷灰石/丝蛋白(HA/SF)复合骨修复材料,并对材料进行了XRD、TEM、SEM、孔径分布和孔隙率等相关的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的无机组分为20~30 nm长、5 nm宽的棒状羟基磷灰石(HA)结晶,这些晶粒沿c轴自组装团聚成簇分散在丝蛋白基质中形成三维多孔结构,其孔径分布在0.3~115μm之间,开口孔隙率达66%。该材料植入动物体内,未出现明显的排异反应,在植入部位有连续的骨性连接和新生骨形成,说明HA/SF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诱导活性。  相似文献   

14.
用骨形成蛋白(BMP)与钛心多孔羟基磷灰石(HA)涂层种植体复合,制成 BMP-HA复合种植体,在10例病人15个缺牙区用15枚该复合种植体进行种植;同时对条件相似的11例病人的缺牙区植入15枚HA涂层种植体作为对照.追踪观察每枚种植体的不同期X线牙片、种植体的松动度,判定种植体周围的新骨修复情况.结果发现:BMP-HA复合种植体周围的新骨形成速度和成骨量高于HA涂层种植体、同时发现,种植4周后,两组患者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LP)的活性均高于种植前,而BMP—HA复合种植体组患者血清中ALP活性又高于HA种植体组.因此植入前后患者血清中ALP活性的改变可能反映了种植体周围的新骨形成速度和成骨量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osteocompatibility of D, L-polylactic/hydroxyapatite/decalcifying bone matrix (PDIZA/HA/DBM), and compare with PDLLA and DBM. Methods: Human primary osteoblasts isolated from the femoral head of patients were inoculated onto PDLLA/HA/DBM, PLA and DBM respectively. The proliferation rate and collagen I expression were detected. The interface between biomaterial and osteoblasts was investigated with phase contrast microscopy and electron scanning microscopy. Results: Best proliferation rate was observed with the PDLLA/HA/DBM and followed by DBM and PLA, suggesting that PDLLA/HA/DBM satisfying most requirement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human osteoblasts.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howed the morphology of osteoblasts was correlated with the proliferation data. The cells, well spread and flattened, were attached closely on the surface of biomaterial with an arched structure and had normal morphology. The extracellular collagenous matrixs covered the surface of bio-material and packed the granules of biomaterial. Conclusion: PDLLA/HA/DBM can form osteointerface early and have a good biocompability.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一种理想的根充剂,使在根周病治疗中根管充填更为理想。方法采用NPHA及与BMP组成NPHA—BMP复合物进行动物实验。以NPHA和NPHA—BMP复合物进行家兔肌内植入实验,羟基磷灰石(HA)及NPHA则分别植入家兔胫骨内的成骨效应实验。结果动物实验组织学观察证实:NPHA植入肌肉未见诱导幼稚间充质细胞的增殖、分化以及成骨作用,但该材料不引起组织排斥反应,生物相容性良好。NPHA—BMP复合物植入肌肉内,则见明显新生骨形成,新生骨成长活跃且与材料呈直接界面,说明NPHA—BMP具有诱导成骨活性的作用;NPHA植入胫骨内观察可见无免疫排斥反应,其生物相容性良好,内联、多孔样结构有利于传导成骨,其成骨量明显多于致密性羟基磷灰石。结论NPHA具有类似人骨的网状交通孔隙,有利于传导成骨,将其与BMP复合,组成NPHA—BMP复合物,经动物实验证实,该材料生物相容性良好,具有传导和诱导成骨功能,是当前根管充填术中理想的充填剂。  相似文献   

17.
种植体周围骨缺损是影响种植体成功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研制理想的人工骨材料修复骨缺损,已经成为医学和生物材料领域的研究重点。目前植骨材料很多,如自体骨、同种异体骨、异种骨、人工骨替代材料、组织工程化骨,每种材料各有利弊。而利用各种材料的优缺点将多个材料进行复合,制作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骨引导性、骨诱导性、可吸收性及强度的人工复合材料是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8.
半体外培养的人胚成骨细胞(OB)与羟磷灰石生物陶瓷(HA)、钛合金(TI)两种骨替代材料共同培养,在既定时间内观察两种骨替代材料对成骨细胞生长、附着的结果。结果:HA,TI两种骨替代材料对成骨细胞生长无明显抑制或促进作用,它们皆能使OB附着于各自材料表面,分泌形成胶原纤维样基质。  相似文献   

19.
锶磷灰石颌骨缺损修复的骨定量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以不同含锶量的锶磷灰石(SrHAP)植入动物体内,进行材料一骨界面骨形成定量组织学的观察分析,初步探讨该材料的生物理化性能,方法:将24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3组,双侧下同角均造成约6mm*12mm*4mm的缺损,用10%,5%,0%的SrHAP分别予以修复,于1月,3月,6月时随机处死一组取材做病理切片,通过定量组织学的方法进行分析评估,结果:5%和10%的锶磷灰石成骨量与纯羟基磷灰石(0%)比在统计学上有差异,而5%和10%的锶磷灰石骨量统计学上明显差异。结论:锶的浓度与修复材料成骨活性之间并非成简单的正比关系,而是有一峰值的曲线关系,生物降解率是影响新生骨量的关键因素,锶磷灰石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率和合适的生物降解速率,能获得较满意的骨缺损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