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3.
4.
不稳定性心绞痛(UAP)和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而冠状动脉栓形成是UAP、AMI的重要诱因.我们对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浆cAMP、cGMP浓度进行了检测,以探讨其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 资料与方法:观察对象为1999年10月至2001年1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均符合国际心脏病学会及WHO1979年制定的诊断标准.其中稳定性心绞痛(SAP)组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31~77岁、平均54± 12.7岁.UAP组48例,男27例、女21例,年龄30~82岁、平均56±15 .4岁.AMI组23例,男15例、女8例,年龄36~78岁、平均58±13.3岁 .对照组为26例健康人,无心绞痛病史,心电图、Holter超声心动图正常,男1 5例、女11例,年龄34~72岁、平均年龄52±12.4岁. 相似文献
5.
不同病因心衰患者血浆脑钠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不同病因心衰患者血浆脑钠素(BNP)水平的变化 ,探讨BNP在心衰发病机制中所起的作用以及 β -受体阻滞剂对心衰患者BNP水平的影响。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法测定心衰患者血浆BNP水平。结果 心衰组BNP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 <0 0 1)。重度心衰心功能Ⅲ、Ⅳ级BNP水平明显高于心功能Ⅱ级。BNP变化的幅度在冠心病、扩张型心肌病不同病因心衰中有所不同 ,冠心病心衰BNP水平升高更明显 (P <0 0 1)。心衰患者中常规治疗组与非 β -受体阻滞剂治疗组相比 ,美托洛尔和卡维地洛治疗组BNP水平明显降低 (P <0 0 5 )。结论 心衰患者血浆BNP水平显著升高 ,BNP水平与心衰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冠心病心衰BNP水平较扩张型心肌病组明显升高 ,提示冠心病心肌缺血损伤可能进一步促进BNP分泌。美托洛尔和卡维地洛均能下调心衰BNP水平 ,可能是不同β -受体阻滞剂逆转心衰神经激素过度激活的共同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7.
参麦注射液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血浆细胞因子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冠心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同时随着病程的发展必然伴有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CHF)是冠心病的主要死亡原因.CHF的发生机制在不断深入研究,已知细胞因子的异常改变在促进CHF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1],本题用中成药--参麦注射液治疗CHF患者,并对其血浆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8.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冠造 )是目前诊断冠心病的可靠手段。本文通过测定 2 3例临床诊断冠心病患者的血浆一氧化氮 ( Nitric Oxide,NO)水平 ,并与冠造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 ,旨在探讨血浆 NO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冠造组 2 3例 ,均为 1 996年以来住院病人 ,其中男 1 5例 ,女 8例 ,年龄 43~ 5 6岁 ,平均 5 1 .32岁 ,拟诊为冠心病。参照 WHO1 979年国际标准 ,有心绞痛或疑是心绞痛症状 ,动态心电图检查提示缺血性 ST段改变 ( ST段于 J点后0 .0 8秒呈水平型或下斜型下移≥ 0 .1 mv,持续≥1分钟 )者为诊断标准。 …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β-内啡呔(β-EP)的血浆水平变化规律及其与心功能变化的关系及意义.方法观察42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浆β-EP水平和心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不同临床心功能分组患者β-EP水平有明显差异,心衰Ⅱ~Ⅲ组β-EP水平高于心衰Ⅰ组,分别为218.5±65.2和138.5±44.6 pg/ml.不同β-EP水平分组患者心脏彩色多普勒心功能有明显差异,β-EP水平>200pg/ml组患者的射血分数(EF)和心输出量(C())分别为0.47±0.20%和3.47±0.20l/min,β-EP水平<100pg/ml组患者分别0.62±0.14%和5.62±0.14 l/min;组间比较差异显著.结论β-EP与心功能变化有相关性.β-EP水平过高是心衰的病理介质之一.β-EP监测是分析判断病情及预后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正> 内皮素(Endothelin,ET)是由血管内皮细胞合成、释放的,也是迄今所知体内最强、持续最久的收缩血管活性多肽.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ET对血管平滑肌细胞有促进其增生的效应,推测ET的含量,对冠心病的发病过程也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为此,本文观察了31例冠心病患者血浆ET含量的变化,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观察王利华,王秀花,王娜,丁小如我们观察了53例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内皮素(ET)变化,并与19例健康人进行对照,旨在探讨CHF患者血浆ET的变化及其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前列环素-血栓素A2(PGI... 相似文献
12.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浆cAmp,cGmp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87例经中医辩证为“脾胃气虚”的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测定血浆环核苷酸(cAmp)及环磷酸鸟苷(cGmp),结果发现cAmp显著低于正常值而cGmp呈正常低值。30例CAG患者经用具有健脾益气,疏调气机的“萎胃安冲剂”治疗后,在脾胃气虚症状改善的同时,cAmp及cGmp均见明显增加,且具显著差异,由此可见血浆cAmp及cGmp与脾胃气虚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14.
15.
谢忠学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4,(1):81-83
目的分析研究冠心病合并慢性心衰病人心率失常采用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抽取近年来在我院收治的患有冠心病慢性心衰合并心律失常的病人140例,采用随机抽取模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对病人实施常规临床治疗模式,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盐酸胺碘酮进行治疗,并对两组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病人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病人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以及心律失常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胺碘酮进行治疗,可以获得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使药物量明显减小,不良反应减少,具有安全稳定性,使病人的健康生活质量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蒙古族冠心病(CHD)发病与血浆纤溶活性变化的关系。方法分别采集32例蒙古族CHD患者、30例蒙古族无CHD者(对照组),41例汉族CHD患者、55例汉族正常人(对照组)晨起空腹静脉血,肝素抗凝后冷冻保存。t-PA、PAI-1含量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法(ELISA);Fbg通过抗原-抗体复合物法测定。结果蒙古族CHD组、蒙古族对照组、汉族CHD组、汉族正常组的年龄与Fbg、t-PA、PAI-1无相关性。无论是蒙古族CHD组还是汉族CHD组血浆PAI-1、PAI-1/t-PA值均比无CHD的对照组低,而Fbg、t-PA值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蒙古族CHD组的t-PA、PAI-1/t-PA值较汉族CHD组低,Fbg值高,而PAI-1无统计学意义;在蒙古族CHD组与汉族正常组比较中,Fbg、PAI-1、PAI-1/t-PA有意义;而两个对照组之间的比较,只发现t-PA、PAI-1/t-PA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HD患者血浆纤溶活性降低,主要与PAI-1水平增高有关;蒙古族CHD患者较汉族CHD患者血浆纤溶活性降低,主要与t-PA水平降低及Fbg水平增高有关;蒙古族对照组较汉族对照组血浆纤溶活性降低,主要与t-PA水平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7.
观察了31例心衰伴肺动脉高压病人的血浆内皮素(ET)浓度。发现其ET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其中中度肺高压者的ET浓度显著高于轻度者(P〈0.001),而重度组则低于中度者(P〈0.05)、高于轻度者(P〈0.05),表明肺高压对ET的合成和释放有重要促进作用,但非单纯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8.
19.
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 1(s ICAM- 1)可在缺氧的心肌细胞上表达。我们观察了心力衰竭 (心衰 )患者 s ICAM- 1的水平 ,以及应用依那普利治疗前后血浆 s ICAM- 1的变化 ,以探讨依那普利治疗心衰的机制。临床资料 :心衰组 90例 ,系 2 0 0 2年 1月至 8月在我院住院的心衰患者 (按 NYHA分级标准 ,心功能 ~ 级 ) ,随机分两组 :1依那普利组 :男 31例、女 14例 ,年龄 36~ 82岁 ;其中心功能 级 8例、 级 2 3例、 级 14例。2常规治疗组 :男2 8例、女 17例 ,年龄 39~ 80岁 ;其中心功能 级 9例、 级2 1例、 级 15例。对照组为健康查体正… 相似文献
20.
1995年 6月至 1 997年 6月 ,我们对 6 1例风湿性心脏病并心力衰竭 (风心病心衰 )患者于治疗前后进行血浆内皮素 ( ET)测定 ,并对心衰控制前后 ET变化及抗心衰药物对其影响作相关性分析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文 6 1例风心病患者 ,心功能 ( NYHA) ~ 级。男 32例 ,女 2 9例 ;年龄 2 5~ 6 7岁 ,平均 46 .3岁。将其分为三组 :1 3例入院时具有洋地黄制剂反指征者 (如单纯重度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严重低钾、 °、 °AVB等 )为非洋地黄治疗组 ;其余 48例随机分为两组 ,即洋地黄治疗组 2 5例和洋地黄加长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