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忠红 《中国妇幼保健》2018,(23):5573-5576
目的分析德阳地区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儿童缺铁性贫血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在德阳市人民医院门诊体检的健康学龄前儿童1452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儿童缺铁性贫血的筛查,并设置统一的问卷调查,分析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影响因素。结果1452例受检儿童共检出儿童缺铁性贫血患儿120例,患病率为8.26%,其中6~12个月的患病率为13.76%,1~3岁的患病率为7.90%,4~6岁的患病率为4.38%,不同年龄儿童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12个月的幼儿是儿童缺铁性贫血的主要人群。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出生体质量、喂养的方式、消化功能、辅食添加时间、妊娠期贫血情况、父母亲的文化程度、家庭饮食习惯、铁制剂服用情况、家庭收入为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生低体质量、消化功能、添加辅食时间、妊娠期贫血、家庭饮食习惯为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德阳地区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出生低体质量、消化功能、添加辅食时间、妊娠期贫血、家庭饮食习惯,在早期关注孕妇及胎儿的营养状况,适时添加辅食及合理搭配儿童的饮食结构,可起到预防儿童缺铁性贫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达州市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情况,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1月-12月在达州市中心医院门诊进行血常规检验的1 432例6个月~6周岁儿童,对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150例缺铁性贫血儿童,患病率组间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民族以及不同家庭收入的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率差异显著(均P<0.05)。性别、年龄以及家庭常住地组间差异不显著(均P>0.05)。相关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是否早产、哺乳期孕期缺铁、不适时添加辅食、既往胃肠道病史、家长育儿知识缺乏以及不均衡的饮食结构均与缺铁性贫血患病率呈显著相关(均P<0.05)。结论应关注学龄前儿童IDA高危因素,适当干预,预防缺铁性贫血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婴幼儿缺铁性贫血患病情况和相关因素,为降低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年3月~2014年2月来医院儿保门诊进行规范化健康体检的1658例6~36月龄婴幼儿进行调查分析,血红蛋白<110g/L作为儿童贫血诊断标准,测定血红蛋白含量并计算贫血患病率。结果:缺铁性贫血患病率为26.6%,其中轻度贫血占95.5%,中度贫血占4.5%,各年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孕期是否贫血、是否接受育儿指导、6个月内喂养方式、辅食添加情况、呼吸道和消化道反复感染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缺铁性贫血患病率仍较高,现状不容乐观,加强孕期营养、指导科学育儿、开展健康教育对降低婴幼儿缺铁性贫血患病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泉州市6月~7岁儿童缺铁性贫血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泉州市 6月~ 7岁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容积 (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 (MCH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MCHC)、红细胞压积 (Hct)及血清铁的检测 ,并于试验性治疗后复查血红蛋白。 【结果】 泉州市 6月~ 7岁儿童总贫血、缺铁性贫血和铁缺乏症患病率分别为 17.5 6%、13 .94%和 3 2 .97%。农村患病率高于城区。各年龄组贫血患病率以 6月~ 1岁组最高 ,3~ 5岁组最低。低出生体重、辅食添加不合理、素食为主、反复呼吸道感染、反复消化道感染、厌食、营养不良和家庭年人均收入少于 10 0 0元、父母文化程度初中以下等因素是贫血患病的相关因素。 【结论】 泉州市 6月~ 7岁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率为 13 .94%,应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NIDA)发生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探讨干预及治疗措施。方法:对湛江市霞山妇幼保健院儿科及儿保门诊检查的婴幼儿进行血常规检查,对体弱儿进行调查,分析缺铁性贫血婴幼儿的影响因素。结果:2 120名婴幼儿中,NIDA儿童580例,患病率为27.36%,0~6个月组占38.62%,6~12个月组占26.90%,1~2岁组占21.03%,2~3岁组占13.45%;影响因素:辅食添加不当占60.69%,需求量大占33.62%,先天储铁不足占3.45%,铁吸收障碍占2.24%。结论: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在婴幼儿0~6月龄时患病率偏高,辅食添加不合理是造成儿童NIDA的主要影响因素,应加强对婴幼儿科学正确的喂养指导,并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相似文献   

6.
豫东农村0~3岁小儿缺铁性贫血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玉霞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2):3120-3121
目的调查分析豫东农村0~3岁小儿缺铁性贫血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进一步探讨缺铁性贫血与当地现存因素的关系。方法以豫东农村4市13县151乡3810名0~3岁小儿母亲为调查对象,采用整群随机抽样问卷的方法,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调查3810名0~3岁小儿中,缺铁性贫血者770名,发病率为20.21%。缺铁性贫血患病率在性别上无显著性差异,在喂养方法、辅食添加、母亲文化程度、人均年收入、卫保知晓度上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豫东农村0~3岁小儿缺铁性贫血与当地现实的相关因素有关,应采取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5岁以下流动儿童的贫血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 【方法】 血红蛋白<110 g/L做为儿童贫血诊断标准。采用氰化高铁法测定血红蛋白含量并计算贫血率。问卷调查对朝阳区490名5岁以下流动儿童进行健康状况调查。 【结果】 5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率5.71%,1岁以下婴幼儿患病率最高,为14.77%。随年龄增长患病率下降。母亲的不同文化程度、职业和每月孩子的消费与儿童贫血的发生无显著相关;经单因素分析,1岁以下、低出生体重、0~6月龄儿童非纯母乳喂养、未添加辅食导致儿童贫血患病率高发。经多因素分析,出生低体重、未添加辅食、过去两周是否有腹泻和呼吸道疾病以及是否纯母乳喂养是儿童贫血患病的影响因素。 【结论】 流动儿童喂养存在不合适之处,建议相关部门重视流动儿童及乳母的卫生保健服务,指导婴幼儿合理喂养,提高流动儿童营养状况和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杭州市余杭区3岁以下儿童进行缺铁性贫血(IDA)流行病学调查,了解本地区3岁以下儿童IDA的患病率及相关影响因素,为该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基线资料进行疾病分布描述,并在此基础上开展1:1病例对照研究,探讨疾病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杭州市余杭区3岁以下儿童缺铁性贫血平均患病率为12.79%。其中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童13.10%,女童12.42%);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以1~2周岁组患病率最高。(2)经多因素分析,筛选出早产、低出生体重、双胞胎、不当喂养方式、辅食添加晚、偏食厌食为小儿缺铁性贫血的可能危险因素(P0.05),而吃饭不专心和超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及控制早产和低出生体重等,可对缺铁性贫血的发生起到一定程度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某社区婴儿缺铁性贫血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上海市某社区6月龄婴儿缺铁性贫血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上海市某社区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出生的190例6月龄婴儿进行血红蛋白检测与相关因素调查。[结果]该社区6月龄婴儿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为21.58%,经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婴儿喂养方式和4~6个月是否添加辅食是婴儿缺铁性贫血的重要影响因素,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和4~6个月未添加辅食的OR值分别为3.0和19.8。[结论]在提倡母乳喂养的同时,应注意合理添加辅食和适时补充铁元素,以减少婴儿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威海市2-6岁儿童缺铁性贫血1999-2006年流行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1999~2006年威海市城区2~6岁儿童缺铁性贫血的流行趋势。【方法】集体儿童血红蛋白的数据来自于威海市城区所有幼儿园每年一次儿童查体数据,散居儿童血红蛋白数据为儿童入幼儿园前的查体数据。【结果】威海市2~6岁儿童1998~2006年间儿童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为6.5%,散居儿童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明显高于集体儿童,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威海市城区2~6岁儿童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明显低于全国水平,儿童是否入幼儿园是儿童缺铁性贫血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济南市药山社区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现状,探讨影响济南市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影响因素,促进小儿健康成长.方法 对2007年10月至2010年12月来山东黄河医院儿保门诊健康查体的1 094例4个月至3岁健康足月婴幼儿进行研究,查末梢血血常规,分析各年龄段贫血患病率,进一步分析贫血与6个月内喂养方式、母亲文化程度、喂养习惯与缺铁性贫血的关系.结果 药山社区4个月至3岁婴幼儿缺铁性贫血总患病率为37.9%(415/1 094),其中轻度贫血占88.2%(366/415),中度贫血占11.8%(49/415).贫血的患病率与月龄、母亲文化程度、6个月内喂养方式、是否合理添加辅食有关,6个月~<12月婴儿患病率明显高于其他组(χ2=14.95~31.93,P<0.01);母亲文化程度高者贫血的患病率低(χ2=10.86~47.02,P<0.01);人工喂养者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母乳和混合喂养者(χ2=15.26~23.38,P<0.01);合理添加辅食者贫血的患病率明显下降(χ2=31.18,P<0.01).结论 药山社区婴幼儿贫血总患病率仍较高,贫血现状不容乐观,应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改善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儿童贫血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预防儿童贫血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479名1~5岁儿童氰化高铁法测定血红蛋白、胶体金标记免疫层析法测定铁蛋白,并问卷调查儿童家庭情况、个人情况以及儿童营养与饮食状况。结果儿童贫血患病率为4.26%,男童贫血患病率高于女童,1~2岁组儿童贫血患病率最高。在母亲文化程度、家庭收入、铁蛋白含量、食用肉类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贫血患病情况与喂养方式、辅食添加、家庭状况等因素相关。开展普及儿童健康教育工作,指导家长科学喂养,合理膳食,减少孕期及哺乳期贫血的发生,对降低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儿童保健门诊婴幼儿营养性贫血的发病率及发生原因;方法:收集我院儿童保健门诊2014年6月-2016年6月门诊健康查体的婴幼儿6个月-3岁的儿童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儿童按年龄分为A组6个月-1岁儿童46名,B组1-2名儿童34名,C组2-3岁儿童40名。对所有儿童进行血常规检查及问卷调查,分析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及发病原因;结果:A组儿童的缺铁性贫血发病率高于B组、C组儿童,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问卷调查与询问儿童有无按时添加辅食,何种喂养方式,母乳喂养的儿童缺铁性贫血发生率2(1.60%)低于选择配方奶喂养,未按时添加辅食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7(5.83%),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婴幼儿的健康查体,做好缺铁性贫血的早发现、早诊断,积极为患儿家属做好健康教育及喂养指导,告知及时添加辅食的重要性与添加辅食的种类有利于婴幼儿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兰州市与东乡县学龄期儿童铁缺乏、铁减少、缺铁性贫血患病率及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治疗铁缺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5年10月分别于兰州市及东乡县的两所学校抽取6~12岁儿童396名。进行体格发育指标测量、静脉血采集和调查问卷。分析血红蛋白、血清铁、血清铁蛋白等指标,对调查问卷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96例儿童中铁减少、缺铁性贫血、铁缺乏的患病率分别为12.6%、8.6%、21.2%;东乡县儿童铁减少、缺铁性贫血、铁缺乏的患病率均较兰州市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东乡族儿童铁减少、缺铁性贫血、铁缺乏的患病率均较汉族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儿童铁减少、缺铁性贫血、铁缺乏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铁减少的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3个相关因素中,婴儿期(6月龄后)喂养、零食食入及偏食(OR>1,P<0.05)对缺铁性贫血患病率有显著影响,经济水平、带养人学历、家中有亲属贫血、注意饮食搭配、用铁锅烹饪及肉食食入为缺铁性贫血保护因素。结论 兰州市及东乡县学龄期儿童铁缺乏患病率较前降低,隐性缺铁仍是目前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2 325例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在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进行体检的2 325例儿童为研究对象,筛选出其中缺铁性贫血患儿,患儿及家属接受问卷调查,分析接受体检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情况,影响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单因素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接受体检2 325例儿童中检出缺铁性贫血儿童198例,其中轻度、中度以及重度贫血分别60例、81例和57例,缺铁性贫血儿童患病率为8.5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学龄前儿童缺铁性贫血因素有年龄、出生时体质量指数、母亲妊娠期是否有贫血、是否早产、患儿肠胃消化能力是否正常、喂养形式、进辅食时间、父母学历、是否正常补充铁元素、家庭饮食习惯以及父母月收入(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小、母亲妊娠期贫血、早产、患儿肠胃消化能力不佳、进辅食时间晚、未补充铁元素以及家庭饮食习惯不佳等为导致患儿缺铁性贫血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预防学龄期儿童缺铁性贫血工作关键在于关注孕妇以及胎儿营养情况,调整儿童饮食结构,养成合适饮食习惯。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深圳特区0~3岁婴幼儿贫血状况及其与喂养方式的关系。方法对1216名接受儿童健康检查的0~3岁婴幼儿采集静脉血,采用Sysmex KX-21型全自动血球仪测定血红蛋白含量,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AS 9.1.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0~3岁婴幼儿贫血患病率为25.49%;高峰在6~12月龄组;各年龄组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6629,P0.0001)。早产儿组贫血患病率明显高于足月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83,P=0.027)。完全母乳喂养组贫血患病率(16.25%)显著低于部分母乳喂养组(34.04%)及人工喂养组(35.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9175,P0.01)。完全母乳喂养持续6个月的婴幼儿贫血患病率为10.06%,低于其他喂养时间组。在4~5月龄添加谷类、蛋类辅食、4~6月龄添加动物内脏类辅食、7~8月龄添加肉类、蔬菜类辅食的婴幼儿贫血患病率低于其他时间段,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0~3岁婴幼儿营养性贫血问题非常严峻,婴幼儿贫血与喂养方式和辅食添加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发生的相关因素,从而有效降低贫血的患病率。方法对在郑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门诊定期保健的418名6个月、1岁、1岁半儿童进行母乳喂养、辅食添加等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结果6个月、1岁、1岁半儿童贫血患病率分别为26.11%、19.17%、1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28,P〈0.05);纯母乳喂养儿和非纯母乳喂养儿6月龄时贫血患病率分别为22.46%和3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8,P〈0.05);母乳质量丰富与单一在6月龄时贫血患病率分别为16.50%、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8,P〈0.05)。结论母乳是婴儿理想的食物;6月龄时要及时合理地添加辅食;儿童系统保健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很重要的作用,要广泛开展并认真做好此项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5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与辅食添加的现状调查,了解妇幼指标的完成情况,为开展儿童早期营养干预,提高儿童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分层整群抽样230名0~5岁城区儿童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5岁以下儿童维生素A缺乏、低出生体重发生率、婴幼儿家长科学喂养知识普及率、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及中、重度贫血患病率等5项指标。结果:5岁以下儿童5项指标的横断面调查均明显优于全国城市平均水平:婴幼儿生长发育水平与辅食添加现状明显改善;营养不良患病率显著下降;4月龄纯母乳喂养率上升至67.3%;4~6月婴儿的辅食添加率为54.55%;1月龄时鱼肝油的补充率为84.8%,钙的补充添为64.2%。说明有一半以上的家长认识到了及时添加辅食的重要性;3岁以下贫血患病率为18.00%,5岁以下维生素A患病率为2.56%。结论:①城区4月龄母乳喂养率为67.3%,虽高于全国水平,但母乳喂养持续时间6月龄为76.0%,1岁后下降到6.5%,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提示今后应重视早期母乳喂养的促进、支持与指导。②维生素A缺乏等儿童营养缺乏症仍然突出,特别是生后6个月发生率较高,说明婴儿辅食添加不合理的问题仍然存在。要改善婴幼儿营养状况,必须加强对家长的儿童早期营养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6~36月龄基层社区儿童贫血的状况,并对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5月于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第二人民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6~36月儿童500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血常规,分析儿童的贫血率、男女童之间的贫血率差异,以及不同年龄儿童贫血率差异,并对儿童贫血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500例儿童中共有124例出现贫血状况,贫血发生率为24.80%。124例贫血儿童中轻、中、重度以及极重度贫血发生率分别为16.80%、8.00%、0.00%、0.00%。男性儿童的贫血率显著高于女性儿童(χ~2=2.057,P=0.049)。相比其他年龄组的儿童,6~12月龄儿童贫血发生率较高(χ~2=4.469,P=0.024)。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添加辅食时间、半年内喂养方式、父母文化程度、母亲是否贫血、饮食习惯(包括不良饮食习惯等)、是否经常吃蛋黄、出生体重、经济条件为6~36月龄基层社区儿童贫血的相关影响因素。结论该社区6~36月龄儿童贫血率较高,提高儿童家长育儿知识,指导家长合理喂养为今后改善儿童贫血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系统评价2000-2020年中国0~14岁儿童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的流行现状,为中国儿童IDA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万方、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集2000年1月1日至2020年4月29日公开发表的关于中国0~14岁儿童缺铁性贫血的横断面研究.中文检索词包括缺铁性贫血、儿童、小儿、患病率、现况,英文检索词包括Anemia、iron-deficiency vchild、children、epi-demiology、cross-sectional studies、China、Chinese等,并追溯参考文献以补充相关文献.由2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方法学评价和资料提取,应用Stata 13.0软件对结果进行数据合并估算患病率,利用Q检验和I2值评价研究异质性,Begg及Egger检验评价发表偏倚.结果 共纳入60篇文献122 771例儿童,其中患病儿童28 69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2000-2020年中国0~14岁儿童总患病率为19.9%,女童患病率(18.7%)高于男童(1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婴儿期患病率最高(30.3%),其次为幼儿期(16.7%);2006-2010年儿童患病率最高(22.6%),但近年来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率较前下降,2011-2015年为21.9%,2016-2020年降至16.8%;88.7%的患病儿童表现为轻度贫血,仅11.3%表现为中重度;西北、西南地区儿童患病率最高,分别为31.9%,28.3%,华东、华南及东北发病率相对较低,分别为13.1%,14.0%,16.6%;农村儿童患病率(25.6%)远高于城市儿童(9.1%),尤以西部农村地区表现明显.结论 2000-2020年中国0~14岁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率仍较高且地区间差异显著,应继续重视婴幼儿及贫困地区儿童缺铁性贫血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