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无毛小鼠及其在皮肤病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无毛小鼠(Hairless mice hr/hr)是一种皮肤和毛发结构发生遗传突变(14号染色体隐性突变)的小鼠,是皮肤病学研究中有用的实验材料。从1960年代开始,无毛小鼠就受到重视,至今国外已有较多报道,而国内仅有一篇由徐惠南在美国进修期间完成的研究报道。本文对有关无毛小鼠的研究和应用作一小结,供国内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Unev无毛小鼠的无毛性状与无毛基因(hairless gene,hr)的相关性.方法 参照Gen-Bank上公布的小鼠的hr序列,设计5对引物,用RT-PCR方法对本单位培育的Unev无毛小鼠hr的编码区序列进行了克隆与分析.结果 获得了Unev无毛小鼠及野生型hr的全部编码区序列(3546 bp).Unev无毛小鼠hr基因与野生型小鼠hr基因的长度及序列完全一致,同源性为100%.与GenBank上发表的国外小鼠hr基因序列(Z32675)相比,同源性为99.7%,共10个碱基发生了突变,其中2个碱基突变导致了相应的氨基酸突变;和昆明小鼠的hr(AY547391)相比,同源性为99.6%,共12个碱基发生了突变,其中3个碱基突变导致了相应的氨基酸突变;但这些突变是由种属差异造成的.结论 Uncv无毛小鼠的无毛性状产生与hr基因无关.  相似文献   

3.
无毛小鼠(hairless mice)是一种皮肤毛发结构表型性状发生遗传突变的小鼠,表现为被毛缺失或逐渐消失,包括有不同基因突变引起的多种类型,最早于1924年在伦敦的一家饲养场中偶然发现,当时认为是由野生型的Musmusculus突变所致。无毛小鼠不同于课鼠(nude mice,指一种先天性无胸腺无毛的裸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BALB/c无毛同类系小鼠无毛基因表型的分子遗传学基础。方法:采用PCR和RT-PCR方法扩增BALB/c无毛同类系小鼠和BALB/c小鼠无毛基因的部分序列,并对测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BALB/c无毛同类系小鼠无毛基因3110位碱基(外显子12)发生G→A突变,使911位的色氨酸密码子(TGG)突变为终止密码子(TGA)。结论:BALB/c无毛同类系小鼠谱系清楚,遗传机制明确,将是一种有价值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5.
对我单位发生脱毛突变的2月龄昆明种无毛小鼠及C57BL/6无毛小鼠皮肤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发现两种动物表皮均有一层角化过度的角质层.毛干消失,毛根不规则.毛球结构不正常,毛囊内被一些角化物质充填,有的变为空囊腔。昆明种无毛小鼠真皮包囊取代皮下脂肪,而C57BL/6无毛小鼠含有大量黑色素细胞,并有树突状突起。  相似文献   

6.
1999年5月,同济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在一窝封闭群昆明小鼠中发现5只小鼠有脱毛现象,并能将脱毛特性遗传下去,经过近3年的近交培育,已培育了11代。突变无毛昆明小鼠的脱毛情况及皮肤变化有一定的特点,新生仔鼠周身无毛,皮肤赤红与有毛昆明小鼠无异,一周后开始出现细小绒毛,  相似文献   

7.
BALB/c突变小鼠的血液学和血液生化测定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BALB/c突变小鼠3种表现型-全毛,稀毛,无毛小鼠的血液学和血液生化值。结果;1.血液学指标,3种表型之间无显著性差异;3种表型的血小板计烽和无毛小鼠的血红蛋白含量在性别之间均有极显著性差异;2.血液生化指标,无毛小鼠的血糖,白蛋白高原全毛和稀毛小鼠。  相似文献   

8.
昆明种小鼠无毛突变系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单位在昆明种小鼠的繁育过程中,发现4号小鼠发生脱毛现象,经过几年努力建立了目前国内唯一的无毛小鼠种群,完成了11代近交系培育,原种增殖采用杂合子无毛间互交,以及亲代和子代回交方式,用雌雄长期同居的交配方法进行繁殖扩大种群。培育期间我们观察了动物的生长发育,脱毛规律,繁殖能力,并对其皮肤进行了切片观察。  相似文献   

9.
豫医卷毛大鼠的遗传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豫医卷毛大鼠的表型特征及遗传方式。方法:观察卷毛大鼠的表型,并通过遗传测交实验测定其遗传规律。结果:卷毛大鼠被毛和触须卷曲,纯合子被毛受累比杂合子严重,4周龄后开始出现短暂脱毛现象,几乎变为全身无毛,然后被毛重新生长,但毛发稀疏。卷毛性状呈半显性遗传,由常染色体上单一显性基因控制。结论:卷毛大鼠表型特征明确,遗传方式清楚,可能是一种新的突变型。  相似文献   

10.
无毛小鼠同类系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培育包含无毛基因的同类系小鼠新品系,明确无毛基因在不同遗传背景下的表达方式。方法:将无毛基因通过杂交互交导入法分别导入615、C57BL/6、BALB/c、DBA/2共4种近交系。结果:已完成4代导入杂交的第1代、第3代均表现有毛,第2代、第4代互交育出615、C57BL/6、BALB/c、DBA/2共4种无毛小鼠,其脱毛规律同豫医无毛小鼠。结论:无毛基因可以在不同的遗传背景下表达。  相似文献   

11.
豫医无毛小鼠封闭群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培育的豫医无毛小鼠封闭群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方法:以昆明小鼠作对照,分别对不同日龄豫医无毛小鼠的体重、体长及脏器重进行测定。测交实验测定突变基因的类型。一般组织学方法研究其皮肤结构,并观察描述了无毛小鼠的脱毛规律。结果:无毛小鼠生长发育迟缓,寿命缩短,且皮肤组织学结构变化显著,突变基因经测交试验证实为常染色体上的单一隐性基因。结论:无毛小鼠有别于裸鼠和昆明小鼠,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培育的豫医无毛小鼠封闭群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方法:以昆明小鼠作对照,分别对不同日龄豫医无毛小鼠的体重、体长及脏器重进行测定。测交实验测定突变基因的类型。一般组织学方法研究其皮肤结构,并观察描述了无毛小鼠的脱毛规律。结果:无毛小鼠生长发育迟缓,寿命缩短,且皮肤组织学结构变化显著,突变基因经测交试验证实为常染色体上的单一隐性基因。结论:无毛小鼠有别于裸鼠和昆明小鼠,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3.
在 KM小鼠的繁育中 ,发现 5只小鼠发生脱毛现象 ,采用全同胞兄妹交配的方法 ,已完成 11代近交培育。培育期间观察了无毛小鼠的脱毛规律 ,生长情况 ,繁殖能力 ,并作皮肤的组织学显微观察。结果表明 ,该小鼠脱毛特性稳定 ,外观酷似裸鼠 ,在普通条件繁殖性能较好 ,生长良好无毛突变KM小鼠的培育初报@张伟俈$同济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上海 @樊志文$同济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上海 @姚永强$同济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上海 @朱纪穗$同济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上海 @杨祖新$同济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上海 @周益珍$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BALB/c无毛同类系小鼠皮肤特征.方法:用常规组织学及扫描电镜方法对正常有毛BALB/c小鼠及BALB/c无毛同类系小鼠皮肤结构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BALB/c无毛同类系小鼠12日龄左右发生脱毛现象,2周左右时除触须外全部脱净,并终生保持无毛状态;1月龄时无毛小鼠透过皮肤可见内脏,老龄时头部、腹部和体侧形成明显的皱纹和褶痕,似犀牛状,指甲过度生长.组织学发现BALB/c无毛小鼠毛囊瓦解,形成椭圆囊,真皮内形成大小不等的包囊,并且随年龄增长而扩张;无毛小鼠皮肤电镜扫描可见表面有许多鳞片状、泡沬状、角化物质沿皮肤沟排列;切面可见角质化的皮肤包囊和真皮包囊,真皮内弹性纤维排列凌乱.结论:BALB/c 无毛同类系小鼠皮肤结构特点较有毛小鼠更接近于人,可作为新品系应用于皮肤病学研究.  相似文献   

15.
无毛KM小鼠近交培育的阶段性成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本部发现的一只无毛KM小鼠进行回交和自交后,自1995年2月起采取全同胞兄妹交配的方法,培育至今已达F18。代间隔平均为71.5d(55~116d)。以近交F18与DBA/2交配进行毛色基因测试,其杂交1代毛色一致,提示F18无毛小鼠已达到较高的基因纯合度。该无毛小鼠自4周龄起全身开始脱毛,至5周龄全身基本无毛,6周龄后又长出稀短的毛。该鼠已经剖宫取胎净化为清洁级。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实验动物中心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验,近日成功培育出一种携带无毛基因的小鼠分离近交系,被 命名为“豫医无毛小鼠近交系”。这种无毛小鼠近交系的培育采用强迫性全同胞兄妹交配方式进行,形体特征  相似文献   

17.
豫医无毛小鼠寿命观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通过对豫医无毛小鼠寿命的观察 ,探讨突变基因对无毛小鼠寿命的影响。方法 :在正常生产繁殖状态下 ,随机选取无毛小鼠雌雄各 50只 ,杂合子有毛小鼠雌雄各 2 5只 ,饲养条件、营养状况、实验方法等均相同 ,观察每只小鼠自然衰老的过程 ,并计算出各自的寿命。结果 :纯合子无毛小鼠平均寿命雌性为 (30 3 .3± 35 .0 )d、雄性为 (2 61 .6± 41 .2 )d ,杂合子有毛小鼠平均寿命雌性为 (382 .7± 35 .7)d、雄性为 (353 .0± 37.2 )d。纯合子无毛小鼠与杂合子同性别有毛小鼠寿命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结论 :突变基因可能对无毛小鼠的寿命有影响 ,豫医无毛小鼠可作为衰老模型供科研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无毛小鼠细胞遗传学及生物学特性。方法 :采用血液学常规法、α醋酸萘酯酶染色法(ANAE)、组织HE染色法、骨髓染色体G带方法、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法、测交实验法进行细胞遗传学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 :①豫医无毛小鼠雌雄间血液学 5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②豫医无毛小鼠细胞免疫与正常昆明小鼠无异常。③各年龄段无毛小鼠表皮均有一层角化过度的角质层 ,毛干消失 ,毛球结构不正常 ,毛囊被一些角化物质充填。但真皮层差别较大。④豫医无毛小鼠染色体G带无异常 ,并在此基础上绘制了近交系豫医无毛小鼠G带核型模式图。⑤无毛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对环磷酰胺及煤焦油致突变作用与昆明小鼠相一致 ,是一种评价化学物遗传毒性的有效模型。⑥无毛小鼠无毛性状遗传完全符合孟德尔基因分离规律 ,且和性别无关。结论 :①成功的培育了国内无毛小鼠新品系 ,填补了国内没有无毛小鼠品系的空白。②血液学常规指标的分析、生长发育、免疫能力、皮肤组织结构等一系列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首次揭示了豫医无毛小鼠的生物学特性。③首次报道了豫医无毛小鼠染色体G带核型及模式图 ,为突变基因定位奠定了基础。④确定突变基因的类型为纯合单一隐性遗传 ,近交系毛色基因可能为AABBccDD ,封闭群的毛色基因可能为A  相似文献   

19.
豫医无毛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技术对豫医无毛小鼠进行骨髓微核实验研究。结果:(1)豫医无毛小鼠嗜多染红细胞自发微核率与正常昆明小鼠无显著性差异P>0.05。(2)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后,豫医无毛小鼠与昆明小鼠骨髓微核率均显著升高,但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豫医无毛小鼠与昆明小鼠自发微核率相似,对环磷酰胶诱变剂的敏感性相一致。  相似文献   

20.
2001年河南省共获医药卫生科技成果奖55项,摘要介绍如下。一、基础医学研究 1.突变无毛小鼠近交系的育成及特性:河南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在昆明小鼠繁育中发现一株突变脱毛小鼠,经测交试验证明该脱毛突变基因为常染色体上单一隐性基因。随之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研究:①采用国际规定的分离近交系的培育路线即强迫杂合性全同胞兄妹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经9年多的培育,目前B线近交已达29代,成功培育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