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中师生个性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卡特尔16PF问卷,对109名普通中师生和136名幼量 个性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女中师生的乐群性、幼想性和实验性显著高于男中师生。幼师生的乐群性、恃强性、兴奋性和敢为性非常显著高于女中师生;敏感性显著高于女中师生,在世帮性上低于女中师生。在次级人格因素上幼师生比女中师生外向、感情用事;在预测人格因素中,幼师生专业而有成就的人格因素显著高于女中师生。  相似文献   

2.
观察中等职业优秀学生干部群体的人格特点,为指导学生干部选拔工作提供依据。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测试中国版对全体学生进行测查,寻找其中优秀学生干部群体的特点。结果显示:优秀学生干部与二元人格因素-内外向性、合群性、稳定性、敢为性、自律性呈正相关,表明优秀学生干部通常开朗、善于交际;脾气较好、情绪开朗、易合作,能适应环境;情绪稳定,能面对现实,安静、成熟;喜好社交,喜欢探求新事物,主动并富于情绪反应;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具有较强的控制能力。优秀学生干部与二元人格因素-适应与焦虑性、敏感性、紧张性呈负相关关系,表明优秀学生干部群体是低焦虑水平,常感到心满意足,自我效能感强;较不感情用事,更为理智、现实;更为心平气和。  相似文献   

3.
学生干部人格特征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格的形成受遗传和环境影响,同时也受社会实践的制约。青少年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社会实践活动影响其人格的形成。本文对学生干部和非学生干部的人格特征进行调查,探讨其差异,以验证社会实践对人格形成的影响。1对象与方法对象:1~4年级在校大学生120名.60名为院、系级学生干部,且在中、小学都有7~12年级学生干部经历;60名为非学生干部。方法:使用华师范大学裁忠恒、现蓓里修订的《Cattel十六种人格因素量表》进行测试,对测试数捐送行统计分析.2结果学生干部和非学生干部16种人格因素比较,10个因素差异显著;4种次级人格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职业经理人和政府官员的群体人格特征以及二者的人格差异。方法采用卡特尔16PF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政府官员与职业经理人在聪慧性、兴奋性、敢为性和敏感性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政府官员在聪慧性因素方面比职业经理人高;但职业经理人在兴奋性、敢为性和敏感性方面比政府官员高。结论相对而言。政府官员具有聪慧务实的人格特征;而职业经理人则具有活泼外向、冒险敢为、敏感等人格特征。  相似文献   

5.
优秀医学毕业生的人格特征及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应届优秀医学毕业生的人格特征及心理健康。方法 采用卡特尔 1 6种人格因素量表 ( 1 6PF)、SCL-90症状自评量表 ,整群测试广州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应届毕业生中 1 68名优秀生 ,并以 467名普通毕业生为对照。结果 1优秀医学毕业生 1 6PF测试显示 5高 2低的人格特征 ,即高兴奋性、高敢为性、高怀疑性、高聪慧性和高恃强性 ;低独立性和低自律性 ( P<0 .0 5 )。 2 1 6PF综合预测次级人格因素和 SCL-90测试均显示优秀生明显外向 ,且创造能力高 ,具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1 ,P<0 .0 5 )。 3 1 6PF和 SCL-90提示优秀医学毕业生情绪稳定性较高 ,但同时具有一定的焦虑性。结论 优秀医学毕业生的人格特征可作为医学院校培养优秀人才的参照依据 ;通过完善和健全在校生的兴奋、恃强、敢为、外向和稳定性等人格特征 ,可培养更多心理健康的优秀医学毕业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学员旅学贝在“基础教育合训”阶段的人格特质状况,为军校大学生的心理研究提供基本资料。方法采用16PF人格因素量表以团体方式封832名学员进行测试。结果学员旅学月在乐群性、恃强性、兴奋性、敢为性、紧张性等测试项上均高于普通大学生常模值,在怀疑性、忧虑性等测试项上均低于普通大学生常模值。学院旅学员的个性特点、创造能力随着年级不同呈现出不同的变化。结论为了更好地优化学员个性,应切实了解学员的内在需要,建立新的心理健康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7.
警校大学生人格特点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警校大学生人格特点,为培养警校大学生良好的人格素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问卷(16PF)对137名警校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警校男生乐群性、聪慧性、兴奋性、敢为性显著高于男大学生常模,有恒性、怀疑性、忧虑性、实验性、独立性、世故性、敏感性显著低于男大学生常模。警校女生乐群性、兴奋性、敢为性显著高于女大学生常模,稳定性、有恒性、怀疑性、幻想性、忧虑性、实验性、独立性显著低于女大学生常模。警校男生乐群性、敏感性、忧虑性显著低于女生,稳定性、恃强性、独立性显著高于女生。结论警校大学生有较好的人格特征,并表现出了明显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8.
贫困大学新生人格特征及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高校贫困新生的人格特征及心理健康状况,为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采用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问卷(16PF)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某高校新入学的500名贫困大学生和2412名非贫困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贫困新生在有恒性、忧虑性、独立性、紧张性、专业有成就者因素、创造力强者的人格因素上显著高于非贫困新生,兴奋性、敢为性、内向与外向型、心理健康因素因子上显著低于非贫困新生。2贫困新生与非贫困新生心理症状上无显著差异。结论贫困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正常,应关注贫困新生积极人格特征,加强个性教育,塑造健康人格。  相似文献   

9.
军校国防生和本科学员心理健康及人格特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军校国防生和本科学员心理健康及人格的差异,为国防生心理教育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方法采取16PF和瘟状自评量表(SCL-90)对187名国防生和165名普通高中毕业生本科学员进行测评。结果国防生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自律性分数显著高于本科学员,敏感性、怀疑性、忧虑性、紧张性分数显著饭于本科学员,幻想、世故性、独立、实验性、怯懦与果断和创造性无显著差异;SCL-90的强迫、人际敏感、焦虑、偏执和精神病分数显著低于本科学员,表明国防生具有较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结论国防生较本科学员有较好的人格和健康心理。  相似文献   

10.
护生职业人格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护生职业人格角色化的研究,帮助学生了解其自身人格与职业人格的差异,探索其职业人格角色化途径。方法运用问卷调查法对我院2005级139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护生与优秀护士在有恒性、自律性、忧虑性、稳定性和亲和性维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与普通护士在忧虑性、稳定性、幻想性和亲和性维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教育者要加强护生在有恒性、自律性、稳定性方面的培养,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帮助其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增强其对现实社会的认识,使学生的认知和行为切合实际;并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和沟通交流的技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校学生干部的人格特质和应对方式,为高校学生干部的选拔任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和应对方式问卷,对400名大学生进行团体测试。结果①高校学生干部16PF的A(t=-1.91,P0.05)、E(t=-2.05,P0.05)、F(t=-3.65,P0.01)、H(t=-3.68,P0.01)这4个因子显著高于非学生干部,而Q2(t=2.69,P0.05)因子显著低于非学生干部;②高校学生干部在应对方式问卷中自责(t=5.41,P0.01)、退避(t=2.81,P0.05)2个分量表的得分显著低于非学生干部。结论高校学生干部在人格特质上多表现为乐群、恃强、易兴奋和敢做敢为,在应对方式上较少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这两方面可以作为选拔和任用学生干部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医学院校大学生人格特征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医学院校大学生人格特征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中国版对346名医学院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不同性别、家庭经济情况、父亲文化程度及其是否独生子女、党员、学生干部与其人格特征部分维度存在显著差异;年龄、专业、年级、籍贯、母亲文化程度与其均无显著差异;②性别和专业对精神质因子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是否党员或学生干部对外向性因子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家庭经济状况对神经质因子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年级和是否党员对掩饰性因子有预测作用;③女生的精神质和神经质以及男生的外向性和掩饰性均、与全国常模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医学院校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培养其健康的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13.
Assessment of the personalities of medical students can enable medical educators to formulate strategies for the best development of academic and clinical competencies. Previous research has shown that medical students do not share a common personality profile, there being gender differences. We have also shown that, for French medical students, students with personality traits associated with strong competitiveness are selected for admission to medical school. In this study, we further show that the medical students have different personality profiles compared with other student groups (psychology and business studies).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present investigation was to assess attitudes to science and gross anatomy, and to relate these to the students'' personalities. Questionnaires (including Thurstone and Chave analyses) were employed to measure attitudes, and personality was assessed using the Big Five Inventory (BFI). Data for attitudes were obtained for students at medical schools in Cardiff (UK), Paris, Descartes/Sorbonne (France), St George''s University (Grenada) and Ankara (Turkey). Data obtained from personality tests were available for analysis from the Parisian cohort of students. Although the medical students were found to have strongly supportive views concerning the importance of science in medicine, their knowledge of the scientific method/philosophy of science was poor. Following analyses of the BFI in the French students, ‘openness’ and ‘conscientiousness’ were linked statistically with a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s science. For anatomy, again strongly supportive views concerning the subject''s importance in medicine were discerned. Analyses of the BFI in the French students did not show links statistically between personality profiles and attitudes towards gross anatomy, except male students with ‘negative affectivity’ showed less appreciation of the importance of anatomy. This contrasts with our earlier studies that showed that there is a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F dimensions of personality traits and anxiety towards the dissection room experience (at the start of the course, ‘negative emotionality’ was related to an increased level of anxiety). We conclude that medical students agree on the importance to their studies of both science in general and gross anatomy in particular, and that some personality traits relate to their attitudes that could affect clinical competence.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测验结果分析海洛因依赖者的人格特性。方法 对64例美沙酮维持治疗海洛因依赖者进行HIP测验,将结果的粗分G率、纯修正分进行量化分析及综合分析。结果 80%以上的海洛因依赖者表现为社会适应性、自我调控能力偏低、心理依赖性顽固的心理变异性人格特征。结论 海洛因依赖者人格即反社会型人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一学生人际关系障碍者的人格特点,为中学生这一群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851名高一学生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人际关系敏感分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成人版(EPQ)测量,并以人际关系敏感分量表的因子分为依据分为3组,即≥3分组、3分且≥2分组和2分组,比较这3组之间EPQ各因子的均分。结果851名高一学生中有23名存在人际关系处理方面的心理障碍,占2.70%;方差分析提示EPQ量表的L、E、N、P因子标准分在3个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F=12.116~135.850,P=0.000)。LSD-t检验L、E、N、P因子在3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0.001)。结论2.70%高一学生有人际关系障碍,人际关系障碍学生存在高N、P和低L、E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不同者的人格特征。方法 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对医学生进行测查。结果 在16种人格因素中和7个次级因素中,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与不良者有17个存在着显著差异,1个有差异。结论 心理健康水平高者人格较健全,反之则不健全。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目的探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幸福感指数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对95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医科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较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大致随家庭月收入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②总体幸福感与精神质和神经质显著负相关;③大学生总体幸福感与幸福感指数、总体情感指数和生活满意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具有较高一致性,相互间预测性较强。结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与个性特征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校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与个性特征的关系,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2007级研究生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测查。结果研究生SCL-90各项因子分均低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PQ评分总体人格特征属于中间型。EPQ的N分和P分与SCL-90各项因子存在正相关,而E分和L分与SCL-90各项因子存在负相关。有明显心理健康问题者的N分与P分均较高,且与不同个性类型间问题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较好,其个性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关系密切,高神经质、高精神质和性格内向明显者出现不良心理问题的倾向性较大。  相似文献   

19.
广州市中学生个性、心理健康调查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广州市中学生个性特征及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抽取广州市城区1467名中学生,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及“心理测查表(MMH)”作测评。结果与结论 ①EPQ提示广州市中学生倾向于温顺、善意、情绪稳定、理智、纯朴,初中生较内向,高中生较外向;重点高中生与非重点比较,前者较为内向、淳朴;②MMH显示自觉健康较差、恐怖、强迫、焦虑较为多见;③EPQ中N分(稳定性)与MMH中神经症因子分呈高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有明显敌对倾向的高一学生的个性特征,为中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851名高一学生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敌对倾向分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成人版(EPQ)测量,并以敌对倾向分量表的因子分为依据分为3组,即≥3分组、〈3分≥2分组和〈2分组,比较这3组之间EPQ各因子的均分。结果851名高一学生中有27名存在明显的敌对倾向,占3.17%;方差分析提示EPQ量表的L、N、P因子标准分在3个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01)。LSD-t检验N因子在3组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0.001);〈2分组与其它2组在L、P因子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其它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21.15%高一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敌对倾向,3.17%高一学生有明显的敌对倾向;高N因子分是引起高一学生敌对倾向明显的主要个性特征,并与P因子分偏高和L因子分偏低有关。完善中学生个性可能是降低敌对倾向,促进人际关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