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处理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学文 《中外医疗》2010,29(4):186-187
目的对64层螺旋CT冠脉图像质量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方法对200例做冠状动脉CTA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常见的影响成像质量因素分类,并分别进行调整使之获得较佳的图像。结果200例中,52例由于心率原因出现伪影,35例由于患者配合不佳出现伪影,20例由于患者本身冠状动脉大量钙化、冠脉支架及体外搭桥等病变影响图像质量,15例由于成像时相不合理形成伪影,12例由于技术方面因素影响成像质量。以上多种因素,经过不同的后处理均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剩余的138例均通过常规扫描时相获得满意图像。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要获得质量好的图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心率及呼吸的变化是影响图像质量的主要原因,要采集到优质的图像,需要患者、医生、技师通力配合,并通过心电编辑、多时相重建等一系列措施才能得到较为满意的图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质量的因素,并提出相应措施以提高图像质量?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进行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的300例患者的图像作为对照组,提出质量评价标准,按优到差评估分为Ⅰ~Ⅳ级,并对造成冠脉成像质量下降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抽取2011年2月~8月通过改良措施后进行检查的300例患者的图像作为改良组进行质量对比?结果:两组图像质量分级,对照组:Ⅰ级:232例(77.3%);Ⅱ级:48例(16.0%);Ⅲ级:16例(5.3%);Ⅳ级:4例(1.3%);影响因素依次为:冠脉严重钙化?呼吸伪影?严重心律失常伪影?上腔静脉及右房高密度造影剂产生的伪影?监测层面触发点选择不当?重建时相选择不当?改良组:Ⅰ级:263例(87.7%);Ⅱ级:26例(8.7%);Ⅲ级:10例(3.3%);Ⅳ级:1例(0.3%)?两组图像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优化CT扫描参数,准确分析冠状动脉成像伪影的成因,并提出相应措施,对提高冠脉成像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有适应证的252例患者进行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析了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方法使用西门子公司SOMATOM Definition Flash双源CT进行双源CT冠脉造影检查。结果 240例患者顺利完成扫描,图像质量达到1级,5例在扫描过程中心率超过90次/min,图像质量为2级,7例扫描过程中因心率、呼吸等因素影响扫描图像,质量为3级。结论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的图像效果受多因素影响,及时采取相应策略,才能取到高质量的图像。控制心率、呼吸训练、监测峰值时间和选择合适的造影剂可提高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双源64层CT前瞻性门控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分析前瞻性门控冠状动脉CT成像图像质量损害的因素,探讨在前瞻性门控技术下保证图像质量的方法。方法使用西门子公司Somatom Definition双源64排CT机,选取心率≤70次/分且憋气良好的50例患者进行前瞻性门控低剂量冠状动脉CT扫描(A组);同时随机选择同时期拟行CT冠脉成像的100例病人行回顾性门控冠状动脉CT扫描,根据心率分为B组50例(心率≤70次/分),C组50例(心率>70次/分)。对比分析各组冠状动脉CT成像图像质量评分差异;分析图像质量损害的因素。结果三组中图像质量积分3分以上的均在98%以上,全部病例图像质量均能满足诊断要求。三组间图像质量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图像质量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步进台阶伪影、运动伪影、心率变化所致的错录伪影、血管对比不良。结论前瞻性门控冠状动脉CT成像图像质量能够满足诊断需求,通过对图像质量影响因素的科学合理控制可提高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要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85例临床怀疑有冠心病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扫描,利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行钙化积分扫描(普通扫描,层厚3 mm)和冠状动脉成像扫描(增强扫描,层厚1 mm),利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重建(MIP)及容积重建(VRT)技术做图像后处理,总结出影响冠脉成像的因素.同时与部分患者(18例)的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相比较,得出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心率快慢直接影响冠脉成像的质量,心率55~70次/min图像运动伪影较少,图像质量优.影响因素还有造影剂浓度、注射速率、有无心律不齐和患者屏气合作与否等.钙化积分越高,提示冠状动脉狭窄的可能性越大,有钙化不一定表示冠状动脉有狭窄,没有钙化不一定能除外冠状动脉没有狭窄,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相比,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A与之符合率较高,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率为89.5%,准确率为82.4%.结论 16层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为无创、快捷、较优的一种成像方法,对冠状动脉狭窄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作为一种常规筛查方法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螺旋CT成像中常见伪影的产生原因与处理方法,以减少螺旋CT检查时产生的伪影,提高图像质量,为临床提供良好的影像资料。方法收集本院156位患者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CT图像伪影病例,进行系统性分析,其中头颈部扫描61例,胸部扫描37例,腹部扫描33例,盆腔扫描15例,其它部位10例。结果针对螺旋CT常见伪影产生的机理和成因进行了分析,给出了避免、抑制以及消除基于物理结构、基于患者本身、基于扫描系统和基于重建方法四类不同图像伪影的处理方法。结论螺旋CT成像中伪影产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利用各种技术有效避免、抑制或消除图像伪影,对优化图像质量和提高临床医学诊断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影响电子束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因素。方法66例患者行电子束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进行“容积再现”(VR)图像重建,比较冠状动脉的主要分支在不同相位的影像质量。结果14例因图像质量差不能用于冠状动脉评价,呼吸伪影为其主要影响因素。52例可评价的图像中,右冠状动脉(RCA)、左冠状动脉主干(LM)、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左冠状动脉旋支(LCX)最佳显示相位分别为32%-54%、32%-62%、32%-62%、32%-38%。结论呼吸伪影是影响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最主要因素;冠状动脉成像质量与相位有关,多相位成像可提高冠状动脉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8.
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探讨   总被引:17,自引:14,他引:17  
目的 探讨影响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因素。方法 97例患者行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评价2mm以上冠脉树的13个主要节段(14.4%)不能满足管腔的评价,运动伪影及严重钙化分别为39个节段及43个节段,心律失常及心率明显波动48个节段,闭气不佳17个节段,心率75-85次/min的患者57.1%出现运动伪影;心率小于65次/min的患者10%出现运动伪影。结论 扫描时心律失常及心率明显波动、心脏的运动伪影、闭气不佳及严重钙化是影响冠状动脉图像评价的主要因素。心率控制在65次/min以下,选择最佳的重建相位窗可提高冠状动脉重建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CT图像伪影出现的原因与应对策略.方法 在2010年至2011年进修期间通过对应用螺旋扫描的方式所取得的CT图像伪影60例病例的相关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并且对图像展开分析及整理.结果 CT图像伪影出现的原因和CT机器自身有关、和成像技术以及人为因素等有直接关系.结论 临床上CT图像伪影有多种种类,应该正确分析图像伪影的形成原因,并采取适当方法加以改进,以减少图像伪影,提高图像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多排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成像的扫描技术,分析34例冠状动脉MSCT成像资料,观察不同扫描方法对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结果,患者的心率、扫描参数、注射的速度、扫描时相都对冠状动脉成像质量造成影响;34例中6例因心率、呼吸等因素导致图像质量下降而影响诊断。选择合适的扫描参数,控制患者的心率可提高冠状动脉成像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分析400例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资料,评价呼吸训练、电极的放置、造影剂的剂量及浓度、监测层面的选择、监测点位置的放置、心动周期内不同R-R间期时相重建图像的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结果 20例患者由于屏气不好出现呼吸运动伪影,8例出现电极产生的金属放射性伪影。6例由于造影剂剂量不足出现动脉灌注不足而导致冠状动脉显示欠佳。6例患者监测层面及感兴趣区的选择不准确导致冠状动脉对比不良及右心结构对右冠状动脉产生影响。4例患者在心动周期内不同R-R时相重建图像出现不同的效果。结论患者的呼吸训练、电极正确的放置、造影剂剂量的正确选择、监测层面及感兴趣区的正确放置、选择最佳的重建时相等有利于提高冠脉的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导致双源CT冠状动脉图像质量下降的主要因素。方法收集926例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的扫描参数,包括扫描时平均心率、心率变化范围、采集心动周期数、FOV、Pitch值、造影剂用量、造影剂注射速率、触发阈值、触发时间等。并对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进行评分,选出有图像质量缺陷的图像,分析各影响因素与图像质量下降的关系及对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多种影响因素中,心率变化与图像质量缺陷呈负相关(r=-0.668,P〈0.05)。按照心率变化不同将有图像质量缺陷的240例分为3组,心率变化≤10次组与10次〈心率变化≤20次组间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变化〉20组与心率变化≤10次组及10次〈心率变化≤20次组间比较图像质量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心率、FOV、心动周期、Pitch值、造影剂用量、造影剂注射速率、触发阈值、触发时间等分别与图像质量缺陷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率变化是引起图像质量缺陷的主要因素。心率变化〉20次时,图像质量缺陷明显,并可能致检查失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导致双源CT冠状动脉图像质量下降的主要因素。方法收集926例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的扫描参数,包括扫描时平均心率、心率变化范围、采集心动周期数、FOV、Pitch值、造影剂用量、造影剂注射速率、触发阈值、触发时间等。并对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进行评分,选出有图像质量缺陷的图像,分析各影响因素与图像质量下降的关系及对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多种影响因素中,心率变化与图像质量缺陷呈负相关(r=-0.668,P<0.05)。按照心率变化不同将有图像质量缺陷的240例分为3组,心率变化≤10次组与10次<心率变化≤20次组间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变化>20组与心率变化≤10次组及10次<心率变化≤20次组间比较图像质量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心率、FOV、心动周期、Pitch值、造影剂用量、造影剂注射速率、触发阈值、触发时间等分别与图像质量缺陷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率变化是引起图像质量缺陷的主要因素。心率变化>20次时,图像质量缺陷明显,并可能致检查失败。  相似文献   

14.
龙翔  胡凌  吴迎澜  杨扬 《当代医学》2021,27(29):4-6
目的 探讨CT能谱成像技术去除脊柱金属植入物伪影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7月本院收治的脊柱金属植入物患者30例,均行CT能谱扫描,通过不同keV下噪声值、伪影长度、伪影指数、主观评分分析,确定最佳单能量成像点;通过CT能谱图像(单能量+金属伪影消除)与混合能量图像质量比较,分析CT能谱成像技术在脊柱金属植入物伪影去除中的临床价值.结果 在所构建的单能量图像中,伪影长度随keV增加而缩短,110 keV时伪影指数最小,主观评分最高,可进行金属伪影消除重建.能谱成像伪影长度、伪影指标、主观评分等指标均优于混合能量图像(P<0.05).结论 脊柱金属植入物患者最佳单能量成像点为110 keV,在最佳能量成像点进行金属伪影消除重建得到的图像质量较高,可有效去除脊柱金属植入物伪影,满足临床诊疗需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DCT)冠状动脉(简称冠脉)造影的影响因素及处理技巧。方法对24例患者行16排MDCT冠脉造影检查,然后将图像进行期相重建后传至AW4.2工作站进行后重建,以显示冠脉主支及各分支,并对它进行评定。评定的标准为:1)Ⅰ级图像质量为优质,图像清晰,冠脉主干及分支显示完整,无横断伪影,无双边影,完全能够满足影像学诊断;2)Ⅱ级图像质量良好,图像清晰,冠脉主干及分支显示完整,有轻度横断伪影,无双边影,能够满足影像学诊断3)Ⅲ级图像质量一般,图像清晰,冠脉分支显示欠完整,有横断伪影,基本满足影像学诊断.4)Ⅳ级图像质量较差,图像显示欠清,冠脉主干及分支显示欠完整,横断伪影明显,且血管有移位,不能满足影像学诊断。结果心率控制在65次/分以下患者16例(6例未用药,10例用药),其中7例患者图像质量为Ⅰ级,5例为Ⅱ级,4例为Ⅲ级,1例患者图像质量为Ⅳ级,用药后心率控制在66-75次/分患者4例,其中2例图像质量为Ⅱ级,2例图像质量为Ⅳ级.心率控制在76-85次/分患者4例,图像质量为Ⅳ级。结论影响MDCT冠脉造影的主要因素是心率、呼吸、峰值时间的测定,次要因素是对比剂的注射速率、剂量、病人的情绪及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DCT)冠状动脉(简称冠脉)造影的影响因素及处理技巧。方法对24例患者行16排MDCT冠脉造影检查,然后将图像进行期相重建后传至AW4.2工作站进行后重建,以显示冠脉主支及各分支,并对它进行评定。评定的标准为:1)Ⅰ级图像质量为优质,图像清晰,冠脉主干及分支显示完整,无横断伪影,无双边影,完全能够满足影像学诊断;2)Ⅱ级图像质量良好,图像清晰,冠脉主干及分支显示完整,有轻度横断伪影,无双边影,能够满足影像学诊断3)Ⅲ级图像质量一般,图像清晰,冠脉分支显示欠完整,有横断伪影,基本满足影像学诊断.4)Ⅳ级图像质量较差,图像显示欠清,冠脉主干及分支显示欠完整,横断伪影明显,且血管有移位,不能满足影像学诊断。结果心率控制在65次/分以下患者16例(6例未用药,10例用药),其中7例患者图像质量为Ⅰ级,5例为Ⅱ级,4例为Ⅲ级,1例患者图像质量为Ⅳ级,用药后心率控制在66-75次/分患者4例,其中2例图像质量为Ⅱ级,2例图像质量为Ⅳ级.心率控制在76-85次/分患者4例,图像质量为Ⅳ级。结论影响MDCT冠脉造影的主要因素是心率、呼吸、峰值时间的测定,次要因素是对比剂的注射速率、剂量、病人的情绪及着...  相似文献   

17.
经静脉电子束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寻造成电子束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不可评估的原因,比较舒张早期和晚期心电门控扫描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对100例疑诊冠心病患者行电子束CT血管造影检查(EBA)。采用静脉法增强扫描心脏冠状动脉,心电门控采集CT断层图像,并用“容积再现法”(VRT)技术重建冠状动脉三维图像。对冠状动脉节段的图像质量和伪影作统计分析。结果7例(7%)患者因心跳和呼吸运动伪影而检查失败。冠状动脉左主干(LM)图像质量最好,左回旋支(LCX)最差(P<0.001)。各支冠状动脉由近段向远段图像质量依次降低(P<0.001)。40%RR间期心电图门控扫描优于80%RR间期门控。不可评估的冠状动脉节段分布在3%左主干,2%、24%和64%左前降支(LAD)近、中、远段,8%、22%和45%左回旋支的近、中、远段,以及5%、12%和20%右冠状动脉(RCA)近、中、远段(P<0.05)。结论静脉法电子束CT冠状动脉造影的主要限度是图像空间分辨率低和各种伪影。理想的心电门控扫描可以提高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8.
<正>双源CT(dual 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DS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简单、快捷、无创的检查方法,一般情况下,就可获得清晰的冠状动脉各节段图像[1]。但是DSCT冠状动脉造影依然有困扰图像质量的问题存在。本研究选择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科进行DSCT冠状动脉造影的50例疑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高心率患者DSCT冠状动脉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高心率患者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和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心电编辑及多时相重建对提高64层螺旋CT冠脉图像质量的临床应用及研究。方法对150例做冠状动脉CTA的患者进行冠状动脉成像,通过心电编辑、多时相重建方法使心律不齐、呼吸等伪影进行调整使之获得满意的图像。结果150例中,20例由于心率变化出现伪影,后通过心电编辑获得满意图像评分3—4分,占13%,15例呼吸伪影出现错层通过多时相原始数据重建选择最佳时相获得最佳图像,评分3-4分,占1%:10例是患者本身冠状动脉硬化宽块、冠脉支架及体外搭桥等病变影响图像质量,通过时相反复问隔重建选择获得好的图像评分3分,占6.6%;2例由于患者肥胖致使管电流不足出现信噪比下降使图像显示不满意,评分2分;3例患者由于严重心律不齐图像显示不良,评分2—3分,占2%:剩余的100例均通过常规扫描时相获得满意图像,评分3—4分,占66%。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但要获得质量好的图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心率及呼吸的变化是影响图像质量的主要原因,如何在心脏跳动情况下采集到优质的图像,除要有好的设备及患者、医生、技师通力配合外,通过心电编辑、多时相重建等一系列措施后,最终才能得到一张满意的图像,为广大的冠心病患者服务。本研究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广泛性及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320排动态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低剂量扫描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320排CT在冠状动脉成像低剂量扫描的初步应用。方法应用320排动态容积CT,对临床拟诊断为冠心病的180例患者进行宽探测器平台下动态容积扫描,并对图像结果进行评价,以及对剂量的统计与文献上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剂量进行对照。结果180例冠状动脉成像质量1级153例(85%),2级25例(13.9%),3级2例(1.1%),全部无阶梯伪影。使用的放射剂量为CTDIvol(37±4)mGy/cm,明显低于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文献组的剂量水平,即常规组为CTDIvol(88±8)mGy/cm。结论320排动态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伪影少,图像质量高,320排冠状动脉成像的剂量远远低于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