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 一、泻下剂的涵义是什么?因何立法? 答泻下剂是指凡以泻下药物为主组成,具有攻逐里实等作用,用来治疗里实证的方剂。所谓攻逐里实:主要是通过泻下大便,以排除胃肠内的积滞(如宿食、燥屎等),荡涤实热,攻逐体内积水等等。临床常用于治疗里实证。里实证包括范围很广,本类方剂仅适用于寒热积滞,水饮内停一类病证。泻下剂是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其实者,散而泻之”及《素问·至真要大论》:“留者攻之”的原则而立法的。属于“八法”中的“下法”。二、泻下剂有何临床意义?应用时需注意哪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泻下剂中药物配伍规律浅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锡琴 《陕西中医》1996,17(7):327-327
<正> 泻下剂是指以泻下药为主组方,具有通便、泻热、攻积、逐水等作用,主治里实证的方剂。属于“八法”中的“下法”,一般根据作用的不同,泻下剂多分为寒下、温下、润下、逐水及攻补兼施五类。其配伍规律据管见浅探如下。  相似文献   

3.
本章重点要掌握一、泻下剂是根据“泄可去闭”,“其实者,散而泻之”的原则立法。为胃肠积滞、实热内结,大便不通,或寒积,蓄水而设;二、由于证有热结、寒结、燥结、水结不同,分为寒下、温下、润下、逐水、攻补兼施五类(其以寒下、润下为常用)。  相似文献   

4.
泻下法是通过通利大便而祛除病邪的治疗方法。具有攻下积滞,泻热存阴,攻淤逐水等作用。适应于寒实内结,热盛化燥、肠胃积滞、蓄水淤血等里实之证。《金匮要略》论述泻下法的原文约三十余条,其中运用方剂二十余首。可分为寒下、温下、润下、逐水,攻淤及兼用法六类。现择其有关原文,举例分述于下: 一、寒下法:主要适应于热盛里实之证。但由于热盛与里实的偏盛不同,临床表现有异,其具体治疗法则又有如下几种。 (-)、泻热存阴,主要适应于热盛伤津之证:  相似文献   

5.
倪宗珈教授运用寒下法经验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寒下法是通过泻下通便攻逐邪实积滞,用于治疗里实热证,属下法之一。临床上常采用大、小承气汤为主化裁运用,上两方虽组方简单,却具有攻下实热、荡除燥结之功,主治阳明腑实证。导师在继承古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实践,运用寒下法来治疗不全性肠梗阻、重症胰腺炎、顽固性荨麻疹、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等疾患,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将导师应用寒下法的经验介绍如下,望同道斧正。1辨证应抓住燥热内结、腑气不通大、小承气汤为苦寒峻泻之剂,用于治疗阳明腑实证,其病机的本质是正盛邪实。中医理论认为:胃为水谷之海,阳…  相似文献   

6.
韩延华  姜勋 《河南中医》2010,30(9):833-836
《伤寒论》中的泻下剂有以下几首:十枣汤、三物白散、大承气汤、大柴胡汤、大陷胸汤、大陷胸丸、小承气汤、小陷胸汤、抵挡丸、抵挡汤、桃核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和麻子仁丸。综合上述13首方子,均可看到承气汤的影子。热与水谷互结治以承气汤加减;热与湿相结治以承气汤配伍化湿逐水之药;热与血结成瘀血而致病治以承气汤配伍化瘀逐血痹之药。故凡是有热为患即可用承气汤为底方酌情加减。可见承气汤在下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寒下方剂常以大黄、芒硝、枳实、厚朴等药为主,临床广泛用于高热、大渴、大便秘结、腹胀痞满等阳明腑实证。如能在此基础上根据病情兼夹、病情轻重、体质强弱,灵活选药组方,常能取得更佳疗效。一、与理气药物配伍里热积滞之证,系实热与积滞壅结于胃肠,致气滞不行而气机不畅,引起腹胀痞满,难以下泄。此时单攻积泻热则气滞难化,腹胀难消,积滞不得尽除;仅理气,积滞不去,里热难解,腹胀不能速消;唯清热泻下与理气除满并举,则既可泻下积滞,清解里热,又能化气行滞,消胀除满,于证始惬。因此,寒  相似文献   

8.
三、泻下药【泻下】能够通利大便、引起腹泻的功效称之为泻下,又称“通便”、“通下”、“通里”、“通腑”等。具有泻下功效的药物称泻下药。泻下药适用于大便秘结、肠道积滞、水肿等里实证。泻下药可分为攻下、润下和峻下逐水三类。泻下作用最强的,称峻下药  相似文献   

9.
泻下法治疗肺部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建民 《新中医》2007,39(2):89-90
泻下法属中医学八法之一,是中医临床常用治法。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是泄下通便,二是泻下逐水。前者常用于治疗温热病变中热结胃肠阳明腑实证,以及胃肠积滞、大便秘结、蓄血、痰积、虫积等;后者主要用于体内蓄水证,如腹水、胸水等,更有用泻下法治疗急腹症。笔者依据中医学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以及异病同治、表里互治、实者泻之的原则,运用泻下法治疗肺部疾病,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治疗体会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10.
孙凡涵  张锐 《光明中医》2002,17(2):24-26
下法又称泻下法 ,包括寒下、温下、润下、逐水、攻补兼施等不同程度通过泻下通便攻逐邪实积滞 ,治疗里实证 ,属中医常用的八法之一。笔者从事中医急症数载 ,以下法为主抢救治疗数百例杂病急症获效满意。今不揣浅陋 ,举例如下以证之 ,望同仁斧正。1 有机磷农药中毒农药中毒即往多发生在集中使用农药夏季 ,今随农科发展 ,冬季大棚种植蔬菜 ,为防治病虫害 ,使用大量农药 ,若自我防护不当经呼吸、皮肤吸收可致慢性中毒或食用了被污染的蔬菜 ,或误服农药均可致中毒。由此四季均可发生 ,病势危笃 ,特别口服中毒死亡率最高 ,若不及时抢救预后不良 …  相似文献   

11.
所谓下法,即攻法,为中医治病八法之一,是攻逐体内积滞的一种治疗方法.即《内经》所谓“留者攻之”、“中满者泻之于内”、“其实者,散而泻之”之意.具有排除蓄积、攻逐水饮、消除寒积、泻热止痛等作用.先师仲景在其著作《伤寒论》中,曾记述多个下法方剂,如大承气汤、小承气汤、  相似文献   

12.
泻下法属于中医“八法”中的下法,是中医临床常用治法之一。本法的作用主要分为二个方面;一是泄下通便,二是泻下逐水。前者常用于治疗温热病变中热结胃肠的阳明腑实证,以及胃肠积滞、大便秘结、蓄血、痰积,虫积等症;后者主要用于体内的蓄水症,如腹水、胸水等。新近更有运用泻下法治疗急腹症的可喜成绩。近年来笔者根据中医理论,肺与大肠相表里的关系;以及“异病同治”,“表  相似文献   

13.
便秘 1.大陷胸汤、舟车丸均治水热互结之便秘。大陷胸汤为大结胸证之专方,以泻热逐水见长,适用于水热互结于胸中之便秘,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者;舟车丸为攻逐水饮之峻刑,以行气逐水见长,适用于水热互结于脘腹经隧之便秘,见水肿水胀、屎闭、口渴、腹坚者。 2.大承气汤、新加黄龙汤、大柴胡汤均治阳明热结之便秘。  相似文献   

14.
大承气汤疗效一得肖玉琴湖北黄石市中心医院435000大承气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为“寒下法”的代表方。临床上主要用来治疗阳明腑实证、热结旁流,以及热厥、抽搐,或发狂属里热实证者,该方主以大黄苦寒泻下、荡涤肠胃、泄热通便、辅以芒硝咸寒软坚、润燥通便、...  相似文献   

15.
李登岭  李瑞锋  李乔 《河南中医》2020,40(4):493-496
大陷胸汤,每服药用3两大黄,药力迅猛,以攻积破结。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每服药用大黄2两、4/3两或8/3两,药量之张弛变化,突显其临床用法灵活。桃核承气汤、抵当汤、抵当丸中,每服药用约1两大黄,以活血化瘀。大黄黄连泻心汤和附子泻心汤中,每服药用1两大黄,且浸渍取其气,以泻热除痞。茵陈蒿汤、桂枝加大黄汤和大柴胡汤中,每服药用2/3两大黄,以退其黄、通其络、彻其热。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中,每服药用大黄1/2两,以泻热清里。麻子仁丸中大黄解脾约,通利水谷。枳实栀子汤中大黄推陈致新,通利水谷。大陷胸汤、大陷胸丸中大黄生用,取其攻下之猛。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中,大黄均酒洗,以通腑泻实。桃核承气汤先煎大黄,以缓其泻下、强其化瘀;抵当汤中,大黄酒洗以缓其泻下、强其化瘀。大黄黄连泻心汤和附子泻心汤中大黄均生用,浸渍,取其轻薄之性,薄其寒厚之味。桂枝加大黄汤、茵陈蒿汤中大黄化瘀、通络、导滞。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麻子仁丸、枳实栀子汤、大柴胡汤中大黄均生用、同煎,其意为泻热清里,引邪从肠道出。可见,大黄多则泻下,少则性收。大陷胸汤、大陷胸丸服法当依药后反应随机应变。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服法均为防其过下伤正。桃核承气汤中大黄功在化瘀而非泻下,抵当汤中大黄攻逐之力较猛,故有"下不更服"之禁。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泻心汤中大黄为泄热消痞,而非通下里实。桂枝加大黄汤中大黄功在通脾络,非通下里实。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麻子仁丸、枳实栀子汤均是依药后反应揆度药效,定其服法。从张仲景使用大黄的用量、煎法、服法、禁法等方面探析仲景活用大黄心法,也适用于对经方其他方药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浅谈下法     
一、下法的形成与发展下法亦称通下法、泻下法、攻里法,乃“汗、吐、下、和、清、温、补、消矽八法之一,用以治疗实热内结,肠胃积滞,或水饮停蓄之里实证。通过荡涤肠胃内的实质病邪,使停留在肠胃内的燥屎、实热、宿食、冷积、瘀血、痰结、水饮等用泻下法排到体外,从而使病证得到消除或缓解。但也有的病证,不一定是实邪,如肝昏迷、尿毒症等,使用下法,亦可以使病证痊愈或改善病情、缓解症状,亦属下法使用的范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谓“其实者,散而泻之”,《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这些都是指应用下法而言。里实证致病因素不同,有寒结、热结、燥结、水结、血结之分,治法亦有寒下、温下、润下、逐水、下瘀  相似文献   

17.
大黄的主要功效是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用于治疗大便燥结、积滞泻痢及热结便秘、壮热等。2011年8月以来,我们用大黄颗粒剂保留灌肠促进术后肠道功能恢复以来,效果较好,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共120例,为阑尾切除术、胆囊切除术、胃大部切除空肠吻合术、直肠癌根治术(无人工肛门)等腹  相似文献   

18.
<正> 仲景运用大黄严谨、灵活、广泛。《伤寒》及《金匮》中运用大黄约120多条,方35首。大黄苦寒泄降,有泄实热、破积滞、行瘀血、荡涤胃肠、去陈生新、凉血止血、清热利湿等功效。配伍组方,治疗肠胃积滞,大便燥结,火热亢盛,迫血上滥,瘀血腹痛、经闭,黄疸,症瘕积聚、痰饮、下痢、腹水、肠痈、热痞、呕吐等证。如: 1.泻火(热)荡涤通便:大黄配芒硝,用于胃肠实热积滞,腹账满拒按,便燥不通的阳明腑实证。如大、小调胃承气汤证,大陷胸汤证。以大黄酒洗为君,配芒硝泻热润燥,则泻热荡涤力宏,有润中推下之功。2.攻积导滞、消痞陈满:大黄配枳、朴治阳明腑实,兼痞满重证。如大、小承气汤证,厚朴三物汤证,麻子仁丸证。取大黄泻热攻积,配枳朴行气散结、消痞除满。吴鞠通云:“枳实开幽门之不通,厚  相似文献   

19.
王黛  赫冀桂 《河北中医》1996,18(5):23-23
下法在内科急危重症之应用王黛,李庆威(石家庄市中医院050051)赫冀桂(石家庄酒厂医务室050061)下法,是中医治则八法之一。多具有通利大便,荡涤肠胃积滞,消导实热,攻逐水饮等作用。适用于大便不通,肠胃积滞,实热内结或寒结,水饮停蓄等里实证。然苦...  相似文献   

20.
董文燊  李清  瞿发林 《光明中医》2014,29(1):207-208
<正>大黄与玄明粉同为攻下药。大黄首载于《神农本草经》,为掌叶大黄蓼科植物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和根茎,气清香,性寒、味苦,归胃、大肠、肝、心包经。玄明粉别名白龙粉(《御药院方》)、风化硝(《本草蒙筌》),为芒硝经风化失去结晶水而成的无水硫酸钠,为白色粉末,性寒,气微,味咸,归胃、大肠经。共同具有泻下通便、润燥软坚、清热泻火之功。大黄与玄明粉常相须为用,对实热积滞,大便燥结者尤为适宜,以增强泻下通便作用,如大承气汤、调胃承气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