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项横肌一例     
项横肌为有时出现的变异肌。本文解剖—男性童尸,在进行剥离右侧的胸锁乳突肌前缘、上、下(?)两端和肌腹浅面时都未见到任何异常变化,而在分离后缘中点时,则发现的一肌束从后缘分开,约呈30°角,后缘全长15cm,分出来的肌束伸向后上方,走在夹肌的浅面,在接近斜方肌起点上项线时则续以腱膜连与斜方肌,附着于右侧上项线上。该束全长约8cm,在束的中点测宽约0.5cm,肌束全长为肌纤维结构,未见有中间腱或膜性结构连接。故呈扁长形的肌束,两端略窄于中点处,肌束在由胸锁乳突肌后缘分开处有耳大神经绕过下缘折向上,走在肌束浅面上行,枕小神经在束的深面,沿后缘上行,另外有与耳大神经共起于颈丛神经纤维也是绕肌束下缘折向上越肌束浅面,走在胸锁乳突肌的浅面,布于乳突部皮肤。肌束与夹肌之  相似文献   

2.
胸锁乳突肌切断术是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主要方法 ,但大龄儿童由于畸形严重 ,术后粘连等原因而影响矫治效果。自 1998年 5月~ 2 0 0 2年 12月共收治大龄儿童先天性肌斜颈 4 6例 ,采用胸锁乳突肌切断术 ,术后应用气囊颈托牵引及头、颈、胸石膏外固定术 ,配合恰当的手法治疗 ,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4 6例中 ,男 2 8例 ,女 18例 ,年龄 12岁~ 16岁 ,左侧 2 4例 ,右侧 2 2例 ,患侧胸锁乳突肌缩短 2cm~ 4 cm ,面部畸形严重。1.2 治疗方法  4 6例患儿行胸锁乳突肌胸骨头及锁骨头切断术 ,其中同时行乳突…  相似文献   

3.
胸壁韧带样型纤维瘤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例报告 患者女,38岁,已婚。因左胸壁肿块伴疼痛2年余入院。查体:左胸壁近乳腺外缘处扪及肿块,约3.5cm×2.0cm×2.0cm,质硬、表面光滑、边界不清、固定伴压痛。B超示:左外侧胸大肌实性低回声包块,边界不清,无明显包膜,边缘不规整,内部回声不均,后方回声稍衰减。胸部CT示:左侧胸壁乳房后间隙旁不规则软组织密度肿块与前锯肌、胸大肌粘连,分界欠清,部分层面紧贴肋骨。CT值约45~80Hu。左侧前锯肌、胸大肌局部稍肿胀,与肋骨的脂肪间隙较模糊。  相似文献   

4.
改良胸骨翻转术治疗先天性漏斗胸1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用改良胸骨翻转术治疗先天性漏斗胸的经验。方法用改良无蒂或带腹直肌蒂胸骨翻转术治疗先天性漏斗胸16例。14例采用保留骨膜肋间肌和血管一并缝于游离无蒂的翻转胸肋骨瓣上以供血运,其中2例合并右肺上叶囊肿同期同一切口行肺叶切除术;2例采用带腹直肌蒂胸骨翻转术。结果术后胸廓基本恢复正常形态,未发生胸骨坏死等并发症。结论改良胸骨翻转术治疗先天性漏斗胸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患儿,男性,7岁。因右肩胛部凸起畸形右上臂外展、上举活动受限7年,于1992—04—10入院。检查:双侧肩胛骨明显不对称,右侧高于左侧,右肩胛上部几乎与枕骨相接触,其内侧缘及下角均向内上移位,靠近相邻胸椎棘突,脊柱上胸段向右侧凸,冈上肌及冈下肌部分缺如。右上臂外展约65°,前屈上举约85°。X 线片显示右侧高位肩胛骨畸形,形状不规则、较小,两侧肩胛骨对比,右侧高于左侧近6cm,右肩胛骨之关节盂向内下倾斜。治疗:在全麻下行右肩胛骨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Nuss手术与带腹直肌蒂胸骨翻转术治疗漏斗胸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年1月~2012年8月分别行Nuss手术及带腹直肌蒂胸骨翻转术漏斗胸患者30例资料,比较术中及术后相关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Nuss手术治疗漏斗胸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疼痛天数、并发症发生率与手术效果评分均明显优于行带腹直肌蒂胸骨翻转术患者。结论Nuss手术可以良好矫正漏斗胸畸形,其效果优于带腹直肌蒂胸骨翻转术,值得进一步推广与改进。  相似文献   

7.
例1,男,62 岁.因右肺上叶中心型鳞癌行右全肺切除术.术后9.5 a右侧胸部腋中线原胸部切口处出现红肿破溃并有脓性分泌物,局部换药30d未见好转.胸部CT示右侧胸腔积液,行右胸闭式引流.引流液多次病理检查未见癌细胞.用庆大霉素、甲硝唑等抗生素溶液反复冲洗0.5a未愈.遂行开窗引流术,沿原切口进胸,见胸腔内有大量的腐败坏死组织和脓液.清除坏死组织和脓液,冲洗胸腔,将切口上下两根肋骨剪断,去除长约10cm的肋骨,将切口上下缘皮肤与胸膜间断缝合,形成4 cm×8cm的窗口,在胸腔内填塞无菌纱布.术后用甲硝唑、庆大霉素、攸琐氏溶液纱布换药3月胸腔为无菌干腔后行肌瓣填塞术,游离胸大肌、胸小肌及背阔肌,切除第2、3、4肋骨及5、6、7肋骨残端,将肌瓣填入胸腔,闭合开窗引流窗口.术后恢复良好,随访2a仍健在.  相似文献   

8.
不同胸骨翻转术治疗漏斗胸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胸骨翻转术治疗漏斗胸优缺点。方法应用带腹直肌蒂胸骨翻转术治疗漏斗胸11例,带上下血管蒂胸骨翻转术治疗漏斗胸9例。结果所有病例手术效果满意,术中翻转胸骨片血运丰富,术后长期随访,无复发。结论与带上下血管蒂胸骨翻转术相比,带腹直肌蒂胸骨翻转术治疗漏斗胸具有手术简便、安全、治疗效果满意、术后无复发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正> 例1,女,42岁,因胸痛、气促30 d入院。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好,气管右偏,左胸呼吸动度低于右胸,左下叩诊呈鼓音,呼吸音弱。胸片:左侧膈肌升高,纵隔向右侧移位。胸部CT:左侧胸腔下部可见部分胃及肠管。肺功能检查: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术前诊断:左侧膈疝。在全麻下经胸拟行左膈疝修补术。术中见:膈肌明显升高、发育差,其中央腱膜菲薄,向上膨出,手术将左膈肌部分切除,用折叠缝合法修补。术后患者恢复顺利。术后诊断:左侧膈肌膨出。  相似文献   

10.
根据眩晕、呕吐伴眼震(水平、垂直伴旋转),Romberg征睁眼( )、闭眼( ),定位于前庭系统受损累及前庭神经核,病变部位在脑干;根据双侧眼球向左注视不能、向右注视时右眼外展正常、可见水平眼震,左眼不能内收,双眼向上、向下注视不受限,即一个半综合征.定位于左侧脑桥侧视中枢及内侧纵束受损;根据右侧半身痛觉减退,定位于左侧脊髓丘脑侧束受损。综  相似文献   

11.
肌等压区排牙法全口义齿对面部肌肌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肌等压区排牙法全口义齿(ND)和传统全口义齿(CD)修复后无牙颌者面部肌肌电活动的变化差异.方法选择10例牙槽嵴严重萎缩低平的无牙颌患者.记录其分别戴用ND和CD1个月、3个月时颞肌前束(TA)、嚼肌(MM)、二腹肌前腹(DA)和口轮匝肌(UOO、LOO)在下颌姿势位、ICP紧咬、咀嚼运动和吞咽运动时的肌电活动。根据记录阶段分为ND1个月组、ND3个月组、CD1个月组和CD3个月组.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ND1个月-CD1个月组、ND3个月-CD3个月组之间相应指标的差异.结果①下颌姿势位:受试肌肌电活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②ICP紧咬双侧TA肌电活动ND3个月组>CD3个月组(左侧P<0.01、右侧P<0.05);③咀嚼运动:右侧咀嚼花生米时,右侧颞肌前束、右侧嚼肌肌电幅值ND3个月组大于CD3个月组(P<0.05),左侧咀嚼花生米时,右侧颞肌前束肌电幅值ND1个月组大于CD1个月组(P<0.05),右侧嚼肌肌电幅值ND3个月组大于CD3个月组(P<0.05)④吞咽运动:右侧TA、下唇口轮匝肌肌电活动CD3个月组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56岁。因“胆囊切除、胆总管‘T’管引流”术后6个月,发作性左上腹疼痛伴黄疸1个月,于1989年6月30日入院。查体:体温36℃,血压12.0/8.0kPa,急性痛苦病容。心尖搏动位于右侧锁骨中线第五肋间隙。左上腹可见12cm 手术疤痕,肌腹紧张伴压痛及反跳痛,肝脾未触及,肠鸣音弱。化验:红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直肌带血管蒂胸骨翻转术治疗漏斗胸的理论依据、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总结手术治疗10例漏斗胸的经验,回顾性分析其手术方法、注意事项和术后管理要点。结果:10例全部治愈,无并发症发生,畸形矫正满意。结论:腹直肌带血管蒂胸骨翻转术治疗漏斗胸是一种安全满意的术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双侧胸大肌肌瓣翻转术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胸骨哆开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12例并发胸骨哆开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采用去除胸骨固定钢丝、彻底清创、去除坏死胸骨,游离双侧胸大肌,保留胸骨旁肌肉附着部,外侧端离断后形成肌瓣,向内交叉翻转缝合填充于缺损区,皮肤减张缝合后全层缝合,胸大肌肌瓣下及皮下分别放置负压引流,胸带妥善固定。结果 12例患者双侧胸大肌翻转肌瓣均成活,术后随访6个月,12例患者均无术后感染,无反常呼吸,胸廓外形正常,上肢活动无明显受限。结论 双侧胸大肌肌瓣翻转术是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并发胸骨哆开的一种有效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肝脏为人体右上腹部最大的实质性器官。外形似楔状,大部分位于右上腹,小部分位于正中及偏左上腹部。1体表投影上缘:右锁骨中线与第五肋骨的交点;下缘:右叶不超出右肋弓,左叶不超过剑突下3 cm处;右缘:右腋中线;左缘:胸骨与左第六肋软骨交界处。2肝脏的结构2.1 两面2.1.1 膈面(腹面) 与前腹壁和膈肌相贴。右侧与右下肺胸膜相邻,左侧与心底部相邻。2.1.2 脏面(下面或背面) 与腹腔多个脏器毗邻。如:食管、胃、胆囊、右肾、十二指肠及横结肠等。  相似文献   

16.
李鹏 《中国医药》2009,4(4):292-293
目的总结创伤性膈肌破裂的早期诊断和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08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29例创伤性膈肌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经胸手术6例,经腹手术18例,经胸腹联合手术5例。术中见肺肌裂口长度3~21cm。破裂部位:左侧25例,右侧4例,均经手术确诊。经治疗,26例治愈,3例死亡,治愈率89.6%(26/29),病死率10.4%(3/29)。结论创伤性膈肌裂伤临床表现常被合并伤所掩盖,胸腹部创伤患者应高度注意膈肌的损伤,一旦发现,尽快手术,早期诊断和手术是提高创伤性膈肌裂伤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1病例摘要 患者女,30岁,已婚。腹前壁脐左下方皮下生长性肿块,初如蚕豆大小,伴经期疼痛18个月,于2008年10月住院。24岁结婚,第一胎足月顺产,第二胎于2年前行人流手术。查体:腹前壁脐下偏右可扪及5cm×5cm×4cm皮下肿块,手术发现肿块位于左腹直肌鞘内腹直肌中假内侧,边界清楚,3.5cm×5cm×2.5cm,假包膜为增生的纤维组织,暗红色,红白期间,切面呈多层性、质坚韧,房隔内为肉红色易碎黏膜样组织。  相似文献   

18.
<正> 胸外伤除战伤外,平时多为交通事故,高处坠下,塌方,挤压等引起的闭合性胸部损伤。据统计,闭合性胸伤只10~15%需紧急手术,因此,如伤后处理得当,大部分病人不必手术,即可治愈。一、胸腔的解剖生理特点胸廓由胸骨、胸椎和左、右各12根肋骨组成,胸骨柄与胸骨体之间形成的胸骨角,其两侧与第二肋软骨相接,为计算肋骨的标志,加上纵向的锁骨中线,腋前、中、后线、肩胛线等,可以明确地表示出胸部损伤的部位。胸膜下缘反折线,一起自剑突胸骨关节,向外下斜行,在锁骨中线处于第7肋、腋中线于第9  相似文献   

19.
在解剖一例左侧女性童尸头颈标本时,发现左侧颈外静脉下段形成岛状,在剥离颈润肌则见该肌外观形态完整无肌纤维断裂,露出颈深筋膜浅层和颈外静脉。修洁该静脉下段时发现有岛状形成。该岛状约在锁骨上缘4cm 处,为呈纵行的裂隙,长约0·5cm.其中充以结缔组织,在其上端后外方有锁骨上神经外侧部分通过。在距岛状结构下端0.8cm.即为胸锁乳突肌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并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漏斗胸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我院于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7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漏斗胸患者同期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采用带腹直肌蒂的胸骨翻转术矫治漏斗胸的有4例,采用保留双侧胸廓内动脉及腹直肌蒂的胸骨翻转术矫治漏斗胸的有2例,采用胸骨抬举术矫治漏斗胸的有1例。结果 7例患者均治愈出院,随访26个月,心脏畸形矫正效果和心功能良好,胸骨稳定性好,外观满意,无其他并发症。结论对心内畸形及漏斗胸进行同期矫正是一种可行性比较高的治疗方案,同时也安全可靠,不仅减轻了患者的家庭负担,还大大降低了手术风险和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