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颈段脊髓血管畸形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研究血管内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1991年1月至2000年6月收治的21例颈段脊髓血管畸形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和血管造特征,所有病例均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论:其中3例于术后6个月-2年,因病灶巨大,行第2次治疗,栓塞材料选用真丝微粒或线段10例,NBCA胶3例,线段和NBCA胶联合应用8例,病灶闭塞90%以上7例,闭塞80%-90%8例,60%-80%4例,60%以下2例,临床症改善15例,无变化5例,例术后3个月死亡,结论:血管内栓塞是颈段脊髓血管畸形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 ,34岁。因腰骶部及双下肢疼痛、乏力伴大小便功能障碍进行性加重 3个月 ,于 2 0 0 1年 4月 16日入院。自诉 2 0 0 1年 1月不明原因出现腰痛伴双下肢放射痛 ,以右下肢为重。症状逐渐加重 ,疼痛上升至骶髂部 ,站立及行走不稳。曾在外院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无效。最近 1个月因疼痛剧烈难以入睡 ,靠注射曲马多、杜冷丁止痛。 4月 10日经MRI检查 ,发现L1髓内占位性病变 ,以“L1髓内肿瘤并不全瘫”收治。起病以来 ,无畏寒发热 ,无潮热、盗汗 ,无咳嗽。 4岁时因咳嗽、发烧后出现“驼背” ,未曾到医院诊治。查体 :身高 14 0cm ,…  相似文献   

3.
低位颈前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颈胸段椎体结核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严格来讲,颈胸段是指Cλ-T3的椎体节段.颈胸段椎体结核(Cλ-T3)在脊柱结核中发病率较低;同时C7-T3,椎体病灶经低位颈前入路显露困难,加之局部解剖关系复杂,手术风险较大。因此,有关低位颈前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颈胸段椎体结核的文献比较少。我科自2003年6月至2005年10月采用低位颈前入路行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的颈胸段椎体结核11例,疗效满意。[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针刀松解疗法引起颈段脊髓刺激症1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患者女性,37岁,因腰骶部伴下肢放射痛数年于1999—09—14在湖南某县红十字会医院局麻下行针刀分离术。手术开始患者自感疼痛难忍,要求放弃手术,加注麻药后仍疼痛剧烈,病人极力挣扎反抗。数名助手按住病人使其手、足、躯干无法活动,术者继续施实手术。术中由于病人头颈部仍可活动,患者称在挣扎中头猛一后仰便失去知觉,人事不醒。  相似文献   

5.
双脊髓畸形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畸形 ,多由椎体后缘形成的骨或软骨以及纤维性组织将脊髓分为左右两半。 1998年我院发现 1例椎板后缘产生的骨与纤维性组织导致双脊髓畸形 ,较为少见 ,现报告如下 :患者 ,女 ,38岁 ,因腰痛 3年入院。近 3年来干体力活后出现腰痛 ,休息后减轻 ,反复发作 ,时轻时重 ,疼痛放散至臀部 ,大小便无异常。查 :腰椎生理弧度前突加大 ,腰骶部正中有一 3cm× 6cm大小毛发区 ,L3、4 棘突旁压痛 ,叩击痛 ,双下肢运动、感觉尚好。X线示 :L3、4 椎间隙变窄 ,L5棘突缺如。CT示 :L3 椎板骨刺形成 ,长 0 .5cm ,刺入…  相似文献   

6.
上颈段颈椎脊髓病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沛  郭世绂 《中华骨科杂志》1997,17(12):731-733,I001
目的:一般认为颈椎脊髓病好发于下颈段C56最常见,其次为C6-7。有时上3个颈椎受累,由于神经系统病变定位困难,尤其MRI应用于临床前的影像学缺欠,常使上颈脊髓病被误认作下颈段病变。本文旨在说明上颈段脊髓病的发病,病理及神经系统症状特点,方法:对156例颈椎脊髓病中28例上颈段病变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手术所见及随访结果作了研究,诊断依据为肱二头肌腱反射亢进,试图引进肱二头肌或肱桡肌反射时,出现  相似文献   

7.
脊髓内结核球瘤(spinal intramedullary tuberculomas,SIMT)是指结核球瘤发生于脊髓内的中枢神经系统结核。SIMT发病率低,临床罕见,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与髓内肿瘤症状相似,临床诊断及治疗相对困难。目前,对于SIMT的诊断主要根据影像学和术后病理;SIMT的治疗主要包括单纯化疗,手术与化疗相结合。我们对SIMT的诊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患者 ,男 ,2 2岁 ,14年前因颈部电击样痛并向左上肢放射 ,在当地经 MRI检查诊断颈段 (C2 - C5)椎管内外哑铃型肿瘤 ,行后路肿瘤切除术。术后症状消失 ,病理报告为神经纤维瘤。术后 1年复查MRI未见占位影像。 7年后又因颈肩部及左上肢痛伴无力、感觉迟钝 ,检查提示“肿瘤复发”而行颈椎左侧路肿瘤切除术 ,术后症状未完全缓解。后又于 5年、3年、2年、1年前分别行侧路或后路肿瘤切除及减压术。术后颈痛减轻 ,但左上肢无力、变细、活动不灵。 3个月前 MRI示颈椎 (C2 - C5)严重变形 ,椎管内外有巨大肿瘤 ,于 1996 - 0 4 - 2 3日转来我院。…  相似文献   

9.
上颈段椎管内黑色素瘤并脊髓空洞症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男,3l岁,因外伤后头颈部疼痛不适,右手麻木2d急诊入院。患者2d前在当地诊所行颈部按摩时出现四肢麻木,不能活动,后四肢活动恢复,但感头颈部疼痛不适,右手麻木严重,故到本院诊治。既往患者曾自觉左侧小腿麻木1a,行中医治疗,无明显效果。查体:生命体征稳定,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全身皮肤、粘膜无黑色素痣和黑色素沉着,心肺腹无明显异常。轮椅入病房,头面部感觉过敏,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性,20岁,凶双下肢不完令截瘫近4年人院。4年前患者曾因头痛、头晕伴流涕等不适症状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感冒”,给予对症处理,病情无缓解。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双下肢麻木、无力。渐发展至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先后转治多家医院均无明确诊断,症状也无明显改善。最后诊断为“结核性脑脊髓膜炎”,给予正规抗痨治疗,症状得以缓解,可搀扶下床活动。但出院后未能坚持全程足量抗痨治疗,病情再次加重,双下肢瘫痪,继行抗痨治疗,症状略有好转,双下肢仍不能活动。于2004年8月31日收入院。检查:双下肢肌肉萎缩;双上肢肌力5级,  相似文献   

11.
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多节段颈胸段脊柱结核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前后入路联合手术治疗多节段颈胸段脊柱结核的效果。方法对2003年以来8例患C6~T3椎体结核的病例,抗结核治疗2周后,进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术联合后路椎弓根固定术治疗,观察脊柱稳定性及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经术后随访植骨部位均骨性愈合,感觉、运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胸背部疼痛或不适明显缓解,无复发,近期疗效均较满意。结论前路手术可有效清除病灶、植骨,后路手术可固定多节段颈胸段脊柱,前后路联合治疗多节段颈胸段脊柱结核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患者 男 ,3 7岁。因消瘦、乏力 1年 ,加重伴发烧 1个月入院。既往无结核病史。体查 :体温 3 8.4℃ ,脉搏 12 0次 min ,呼吸 2 3次 min ,血压 14 5 70 mmHg。重度贫血貌。心肺正常。脾肋下2cm ,质硬 ,压痛明显。血红蛋白 70g L ,白细胞 3 .2× 10 9 L ,红细胞沉降率82mm h。B超提示脾占位性病变。CT提示脾肿大 ,脾内多个低密度病灶 ,其内可见多个散在点状钙化灶 ,脾门淋巴结无肿大 ,增强扫描后 ,无明显变化 ,诊断 :脾原发性恶性肿瘤。骨髓象检查呈增生改变。入院诊断 :脾原发性恶性肿瘤 ,脾功能亢进 ,重度贫血。经…  相似文献   

13.
急性中央颈脊髓损伤1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中央颈脊髓损伤临床上并不少见 ,多发生于颈椎过伸损伤。我院自 1988年 10月至 1996年 10月共收治这类病人 11例 ,分析讨论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10例 ,女 1例 ;年龄 32~ 6 9岁 ,平均 5 1岁 ,5 0岁以上 8例 ;损伤原因 :骑自行车跌伤 1例 ,高处跌下 3例 ,骑摩托车跌伤 2例 ,车祸 5例 ;颈椎过伸损伤 9例 ,不详 2例 ;受伤至入院时间 :最短 1小时 ,最长 7天 ,平均 2天。临床表现 :按是否同时累及下肢分为四肢型与上肢型 ,四肢型 7例 ,上肢型 4例 ,四肢型者上肢运动障碍均重于下肢 ;伤后上肢肌力 :肩、肘、腕、手平均分别为 4、3、1、1;…  相似文献   

14.
脊髓髓内结核瘤四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髓髓内结核瘤罕见,诊断与治疗都有难度,我科在1999~2003年共收治4例脊髓髓内结核瘤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颈段椎管内肿瘤约占全部椎管肿瘤的 1/ 3,是椎管内肿瘤的相对好发区域[1] 。以髓外的神经鞘瘤、脊膜瘤和髓内的室管膜瘤、星形细胞瘤等较为多见[2 ] 。由于肿瘤压迫延髓和颈髓 ,不仅可以影响其下的运动感觉 ,更可影响呼吸中枢和呼吸肌的运动。因此颈段椎管内肿瘤的手术治疗历来具有较高风险 ,特别是颈髓髓内肿瘤的手术治疗。作者自 1996年 10月— 2 0 0 2年 1月期间显微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 2 8例。效果理想。1 临床资料本组共 2 8例 ,男 16例 ,女 12例 ;年龄 2 4~ 5 6岁 ,平均 4 1岁。病史 2月~ 3年 ,平均 4 .2月。均表现为颈部疼痛和不…  相似文献   

16.
脊髓内脂肪瘤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管内脂肪瘤是一种较少见的肿瘤 ,可位于硬脊膜内、外或髓内。我院自1 992年至 1 999年共收治髓内脂肪瘤 5例 ,总结如下。临床资料  5例中男 3例 ,女 2例 ,年龄 1 0~ 6 7岁 ,平均 37 4岁。 5例均有节段性感觉障碍 ;4例有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 ,主要表现为肌力减弱 ,其中肌萎缩者 3例 ,无萎缩者 1例 ;括约肌功能障碍者 4例 ;下肢出现疼痛者 3例。腰穿试验蛛网膜下腔完全梗阻者 1例 ,不完全梗阻者 2例 ,通畅者 2例。 4例行椎管造影 ,3例脊髓阴影增宽。 4例行CT检查 ,均示脊髓内低密度影。 3例行MRI检查 ,均示病变部位T1高信号 ,T2中…  相似文献   

17.
脊髓内畸胎瘤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畸胎瘤发生于脊髓内在临床上较少见。1999~2002年我们共收治2例,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例1,女,22岁。排尿困难2年伴左下肢肌无力。查体:左侧股四头肌肌力3级,小腿外侧感觉减退。考虑为椎管内占位性病变。MRI检查于L2~L3节段脊髓内见有不规则异常信号,T2信号略不均匀,其境界不规则,周围软组织膨胀性生长,此部分椎管内体积完全被肿物占据,但其与硬膜、室管膜无明显粘连,上端蛛网膜下腔受阻,下端部分脂肪堆积,呈长T2短T1信号,增强扫描示肿瘤无明显强化效应。拟诊为L2~L3节段脊髓内畸胎瘤。行显微手术切除,病理诊断为畸胎…  相似文献   

18.
脊髓结核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椎管内结核,主要由于结核杆菌侵犯脊髓及脊髓膜,引起感染性肉芽肿所致。尽管髓内及脊髓硬膜下结核瘤都是十分罕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但其在脊髓压迫症的鉴别诊断方面,仍然具有一定的重要性。脊髓内结核瘤(IMT)自Aberrombie于1828年和Serre于1830年分别率先报告以来,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颈胸段脊柱结核病灶部位与胸骨柄上缘切迹位置关系对手术治疗策略选择的影响及临床预后。方法:2003年1月~2013年1月45例颈胸段脊柱结核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其中男29例,女16例;年龄17~62岁(35.4±16.7岁)。病变节段:C7~T1 8例,T1 11例,T1~T2 7例,T2 6例,T2~T3 8例,T3 5例。术前神经功能ASIA分级:A级2例,B级5例,C级9例,D级22例,E级7例。术前颈胸段后凸成角、颈椎残障功能量表(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分和JOA评分分别为34.7°±6.8°、39.6±4.6及10.7±2.8。根据患者颈胸段MRI矢状位上胸骨柄上缘切线与结核病灶的关系采取不同手术方案,19例椎体结核病灶位于胸骨柄上缘水平切迹线之上的患者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26例病灶平齐于胸骨柄上缘水平切迹线或在之下的患者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及后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前及术后均用四联敏感抗结核药物规律治疗。对患者后凸成角、NDI评分和JOA评分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来评价疗效。结果:手术时间为178.0±48.3min;术中出血量为590.0±76.4ml。随访6.6±3.2年(3~13年),在随访期内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失败等情况出现。末次随访时患者颈胸段后凸成角、NDI评分及JOA评分分别为10.2°±2.4°、11.4±3.6及17.6±2.4,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1例单纯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在术后6个月时手术切口窦道形成,再次行一期前路内固定取出、病灶扩大清除植骨融合和二期后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随访5.5年结核治愈。其余44例患者在术后7.2±1.1个月获得融合。在伴有神经功能减退的38例患者中,29例(76%)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ASIA分级提高1~3级,9例分级无变化。结论:颈胸段脊柱结核患者在规律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者颈胸段MRI矢状位上胸骨柄上缘切线与结核病灶的关系,对不同类型患者采用不同手术方式可完成彻底的病灶清除、固定及融合,中长期随访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上颈段及颅颈交界区脊髓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MRI的普及,上颈段及颅颈交界区肿瘤的发现率明显增加。从2000年1月至2005年2月,我们对该区域的25例肿瘤患者进行了手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