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对于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治疗.方法 选择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30例(40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骨水泥型假体13髋,混合型(hybrid)假体12髋,非骨水泥型假体15髋.应用髋关节Harris评分进行治疗效果评价.结果 术后患者Harris评分,临床疗效满意,患肢长度恢复良好,无肢体短缩、畸形等发生.手术满意率在90%以上.结论 疗效确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骨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观察2组髋关节功能的康复效果.结果 术后2周早期康复训练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比较,早期康复训练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是手术成功、髋关节功能重建的关键,可降低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肢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半髋关节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老年性股骨颈骨折疗效,为治疗老年性股骨颈骨折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收集149例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53例(A组)、全髋关节置换术41例(B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55例(C组),比较了三种手术方式的时间、术中失血量和术后下地活动时间,并在1~3年回访采用Harris评分比较不同方式的疗效.结果 A、B组的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显著短于C组(P<0.05);但C组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A、B组(P< 0.05); A、B、C组Harris评分分别为(89.3±6.5)、(86.2±5.8)、(84.4±4.4); A、B、C组优良率分别为94.34%、85.4%、64.8%,A、B组的Harris得分及优良率显著高于C组(P<0.05).结论 髋关节置换术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均可用于治疗老年性股骨颈骨折,全髋及半髋关节置换术在手术下地活动时间及Harris得分等具有优越性,在骨折类型、患者状况及经济条件允许下推荐全髋或半髋置换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中老年终末期髋关节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8年9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58例中老年终末期髋关节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术后进行为期1890个月的长期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31个月。记录所有患者置换前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置换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提高,术后患者患肢长度、功能恢复良好、疼痛消失及生活质量得到改善;视觉模拟评分明显降低;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或不良反应;患者置换前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全髓关节置换术治疗中老年终末期髋关节病疗效显著,可安全有效重建髋关节,改善中老年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在髋关节疾患的治疗中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更好的治疗髋关节疾患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7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髋关节疾患患者90例,其中包括骨病组患者17例、股骨颈骨折组患者32例、粗隆间骨折组患者41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Harris评分情况。结果三组患者经过治疗后,Harris评分情况明显优于治疗前的评分。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患可有效地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减轻患者负担,值得在临床的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全髋关节置换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5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45例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B组40例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等指标,并采用Harris评分标准评估患肢功能恢复情况,并对两种治疗方式的优缺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住院时间高于B组,但术后并发症显著低于B组(P<0.01),通过术后随访12个月,A组患者Harris评分优良率高于B组(P<0.05)。结论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相比,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远期临床疗效更明显,但对患者身体状况要求较高,临床上应充分结合患者的实际状况来选择最佳术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112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分到A组(n=56例)和B组(n=56例),A组予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B组予以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髋关节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B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B组,术后卧床时间明显短于B组,均有P<0.05。A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9.29%(50/56),B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71.43%(40/56),两组比较,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切开复位固定术治疗股骨颈骨折各有优势,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手术方案,以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继发骨性关节炎的中短期疗效。方法回顾2006年8月至2013年7月,我院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的患者23例(31髋),并进行跟踪随访,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系统评价手术的临床疗效。结果 23例患者均完成随访,平均4.8年,无1例患者出现深部感染、脱位、深静脉血栓等严重并发症,有5例患者诉髋部行走时有轻度疼痛,5例患者出现轻微的下肢不等长(0.5~1.6 cm),3例患者出现轻度跛行,1例患者因严重骨质疏松在术后第6年出现假体松动,术后Harris评分较术前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可以取得满意的中短期临床疗效,远期效果仍待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股骨头坏死患者早期关节功能的恢复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4年至2012年收治的18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90例,均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实验组90例,均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结果 对照组手术前Barthel评分(38.1±8.8),手术后(61.5±11.9),实验组手术前Barthel评分(36.4±9.2),手术后(83.5±15.2).对照组手术前Harris评分(42.3±10.8),手术后(72.3±21.9),实验组手术前Harris评分(41.8±11.5),手术后(89.6±25.3),实验组手术后Barthel评分、Harris评分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采用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可以帮助患者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恢复髋关节功能,在临床上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居正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0):1474-1475
目的 观察髋关节置换术(全髋和半髋)与常规内固定手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5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患者,其中55例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全髋组),60例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半髋组),43例接受常规的内固定手术(对照组).观察三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卧床时间,并分析各组关节活动范围、Harris评分和患者疼痛情况(VAS评分).结果 全髋组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均高于半髋组(均P<0.05),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最短.全髋组和半髋组的卧床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均P<0.05).全髋组和半髋组的关节活动范围均大于对照组(均P <0.05),全髋组的Harris评分均高于其他两组(均P<0.05).结论 相比较内固定手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单纯静脉补液治疗对妊娠羊水指数(AFI)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AFI不大于80 mm的患者140例,分为羊水偏少(50 mm 0. 05);D组经静脉补液治疗后的AFI明显高于治疗前(P <0. 05),但较C组差异不明显(P> 0. 05)。结论静脉补液治疗对羊水偏少和羊水过少妊娠过程中的AFI改善无明显疗效。治疗过程中应该加强胎心监护,胎心正常者可不进行静脉补液。  相似文献   

12.
何加宁 《中国医药科学》2014,(10):109-110,119
目的分析选择高龄患者髓部骨科手术最优的麻醉方式。方法将96例高龄髋部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各32例。A组患者进行全身麻醉,B组患者使用腰硬联合麻醉,C组患者行硬膜外麻醉,对比三组患者不同麻醉方式的效果和并发症的情况。结果A组麻醉效果最好,达到100.00%,B组次之,c组麻醉效果只有68.75%;术中并发症发生率A组50.00%,B组21.88%,C组达到75.00%;术后肺部并发症A组达到12.50%,B、C两组都没有发生。数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患者髋部骨科手术的麻醉方法主要为全身麻醉或者腰硬联合麻醉,应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选择最佳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3.
《江苏医药》2009,35(12)
目的 探讨术前给予选择性环氧化酶2抑制剂塞来昔布超前镇痛效果.方法 60例全麻下开胸行肺部手术患者均分为三组.术后均采用相同配方芬太尼0.5 mg行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A组术前3 d~术后7 d 口服塞来昔布200 mg,一日2次;B组仅于术后121服塞来昔布7 d;C组仅行PCIA.记录术后8、24和36 h VAS疼痛评分.结果 A组术后三个观察时点的痛觉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24、36 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PCIA自主给药次数少.结论 术前使用塞来昔布的镇痛效果优于单纯术后用药.  相似文献   

14.
方忠  肖骏  李锋  熊伟  李光辉 《医药导报》2012,31(5):608-611
目的观察羟考酮/对乙酰氨基酚片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64例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2例。治疗组口服羟考酮/对乙酰氨基酚片1片(含盐酸羟考酮5 mg、对乙酰氨基酚325 mg),tid;对照组口服塞来昔布200 mg,bid。均维持镇痛>5 d。记录术后静息视觉模拟疼痛评分(RVAS)、主动功能训练时视觉模拟疼痛评分(IVAS)和持续被动功能训练时视觉模拟疼痛评分(PVAS),以及术后主动直腿抬高30°时间、主动外展患肢达45°时间、住院期间总体镇痛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术后24,48及72 hRVAS评分、IVAS评分和P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术后主动直腿抬高30°时间、主动外展患肢达45°时间分别为(1.9±0.8)h,(2.9±1.1)d;对照组分别为(3.8±1.2) h,(4.5±1.4) d(P<0.01)。治疗组出院时住院期间总体镇痛满意度(好评率83.1%)明显优于对照组(好评率43.8%)。治疗组不良反应3例。结论羟考酮/对乙酰氨基酚片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良好,能促进早期功能康复,提高患者手术满意度,不良反应少,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理想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0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A组采用依达拉奉治疗,B组采用左旋氨氯地平治疗,C组采用依达拉奉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对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血压、降压疗效和对治疗的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与治疗前相比,3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且采用联合治疗的C组中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经治疗,C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5);C组患者的降压总有效率和对治疗的满意度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脑梗死的疗效明显高于单一应用,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降压总有效率以及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早期护理干预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74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治疗组予早期护理干预。观察2组髋关节功能康复情况、护理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优良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护理满意度为100.0%(40/40)高于对照组的85.7%(3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使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对病情有更多的了解,提高其治疗依从性,促进其身体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比研究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4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按不同手术治疗方式分为全髋组(27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和半髋组(15例,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综合比较.结果 半髋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全髋组(P<0.05);两组术后髋部疼痛、假体松动、下肢深静脉血栓、关节脱位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髋组远期优良率(96.30%)明显高于半髋组(66.67%)(P<0.05).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远期疗效显著,半髋关节置换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等优势,临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血小板微粒(PMPs)的影响以及主要心血管事件的预防作用,并探讨不同剂量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2年2月至2014年5月我院心内科行PCI治疗的STEMI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对照组(A组,42例),半剂量替罗非班干预组(B组,44例)和全剂量替罗非班干预组(C组,40例)。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血小板微粒。比较三组ST段回落率、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分级、出血事件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A组、B组和C组ST段回落率分别为56.3%±10.3%、74.7%±11.4%和75.2%±11.6%,A组显著低于B组和C组(P<0.05),B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IMI分级显示,A组患者PCI术后无再流的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B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前三组PMPs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三组PMPs水平均出现显著减低(P<0.05和P<0.01),其中C组低于B组(P<0.05),B组显著低于A组(P<0.05)。A组、B组和C组出血事件发生率分别为4.8%、6.8%和15.0%,C组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和C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6.2%、15.9%和15.0%,A组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B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可以显著抑制PMPs水平,提高ST段回落率,降低再流的发生率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但全剂量替罗非班显著增加患者的出血事件,建议临床治疗选用半剂量替罗非班进行PCI中抗血小板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郭德莹  储成顶 《安徽医药》2018,22(1):131-134
目的 观察参苓白术散合逍遥散加减联合葡萄糖酸锌治疗留守儿童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患儿随机分组,A组口服健胃消食片联合葡萄糖酸锌颗粒,B组口服参苓白术散合逍遥散加减联合健胃消食片,C组口服参苓白术散合逍遥散加减联合葡萄糖酸锌颗粒,各组均连续应用14 d,观察治疗前后各组患儿食欲、食量等症状变化情况.结果(1)临床疗效:各组治疗前后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7.42%、93.75%及97.22%.B、C两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A组(P<0.05);B、C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也明显低于A组(P<0.05).(2)跟踪随访:C组复发结局率最低,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苓白术散合逍遥散加减对儿童厌食症疗效确切,联合葡萄糖酸锌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