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军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2):1774-1776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式对原发性胆囊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胆囊癌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预后多因素分析.结果:胆囊癌合并胆囊结石占51%,术前B超诊断率为82.3%(79/96).本组85例行探查手术,根治切除率为32.9%(28/85).胆囊癌的总体5年生存率为6.32%,胆囊癌根治切除组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836%、48.54%、23.87%,与姑息手术组、剖腹探查组、非手术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x模型多因素分析表明手术方式和肿瘤的浸润深度与胆囊癌的预后显著相关.结论:提高胆囊癌的早期诊断率,积极施行根治性切除术,辅以放疗、化疗,可望改善胆囊癌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穆万丹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2):1854-1855
目的:探讨胆囊癌的误诊原因.方法:对我院外科近5年来收治的18例胆囊癌患者中的10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为胆囊癌患者的误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胆囊癌早期诊断困难,误诊率较高,术前误诊率高达55.5%.结论:术前加强对胆囊癌的警惕与认识,提高对胆囊癌的诊断率,积极处理引起胆囊癌变的高危因素是提高胆囊癌患者生存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胆囊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胆囊癌的发病因素.方法:回顾性观察与分析5例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组织学特点及类型.结果:5例胆囊癌患者中,男1例,女4例,平均年龄66.8岁,其中鳞状细胞癌1例,管状腺癌3例,黏液腺癌1例.5例胆囊癌患者有4例获随访资料,1例因住址和电话变动失访.其中存活超过5年的1例(该患者在做胆囊结石手术时意外发现),3例手术后存活3~8月.结论:胆囊癌隐匿性强,病情进展迅速,预后差.胆囊结石、胆囊炎是诱发胆囊癌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p53、p73和p21WAF1基因在胆囊癌中的表达.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8例胆囊癌、32例癌旁组织、20例正常胆囊组织p53、p73和p21WAF1蛋白的表达,分析p73和p21WAF1相互关系.结果 48例胆囊癌中,p53、p73和p21WAF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2%、52.1%和43.8%,均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P<0.01).胆囊癌中p73蛋白的表达与Nevin分期有关(P<0.05),p21WAF1蛋白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Nevin分期有关(P<0.05).结论 p53、p73和p21WAF1基因在胆囊癌高表达,提示三者在胆囊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胆囊癌中p73与p21WAF1表达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胆囊癌组织中乙酰肝素酶表达与胆囊癌临床病理参数及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1例胆囊癌组织中乙酰肝素酶及CD34的表达,分析其与胆囊癌临床病理参数及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结果 有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Ⅲ~V期者胆囊癌组织中乙酰肝素酶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和Ⅰ~Ⅱ期者(P<0.05).乙酰肝素酶表达阳性者MVD值明显高于表达阴性者(P<0.01).结论 胆囊癌组织中乙酰肝素酶呈高表达,且与胆囊癌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乙酰肝素酶能促进胆囊癌的转移及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E-钙粘蛋白(E-cadherin,ED)和PTEN基因蛋白在胆囊癌中表达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2例胆囊腺癌、20例胆囊腺瘤和10例慢性胆囊炎组织中ED和PTEN的表达.结果在胆囊癌中ED和PTEN表达阳性率均为42.3%,其表达阳性率在胆囊癌中均明显低于胆囊腺瘤和慢性胆囊炎(P<0.05).ED和PTEN表达与胆囊癌的分化程度、浆膜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P<0.05). ED和PTEN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检测ED和PTEN基因蛋白表达可作为评估胆管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自噬基因Beclin1、MAP1LC3B在原发性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细胞自噬在胆囊癌发生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Beclin1、MAP1LC3B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以同期手术切除的胆囊炎性疾病组织为对照;统计Beclin1和MAP1LC3B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胆囊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胆囊癌组和慢性胆囊炎组Beclin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7%和78.3%,MAP1LC3B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8%和71.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eclin1和MAP1LC3B在不同年龄、性别、癌组织分化程度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周围脏器侵犯情况、病理TNM分期有关(P<0.05).Beclin1和MAP1LC3B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538,P<0.01).结论 胆囊癌组织中Beclin1和MAP1LC3B表达水平明显低于胆囊炎性疾病组织;Beclin1和MAP1LC3B的表达水平与胆囊癌侵袭能力及TNM分期有关,且两者表达呈正相关;提示Beclin1和MAP1LC3B是反映胆囊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指标,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着某种共同通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胆囊癌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确诊胆囊癌患者50例,分别给予超声和CT检查.结果:两种检查方法在检出率方面,差异没有统计学义(P>0.05),但超声检查比CT性价比更高,更具优越性.结论:彩色超声多普勒诊断胆囊癌简单、方便、准确,物美价廉,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囊癌不同治疗方式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和遵义医学院附院1995年10月~2006年3月收治的31例原发性胆囊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本组31例原发性胆囊癌总体5年生存率为6.45%,胆囊癌根治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为18.18%,与姑息手术组、非手术治疗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原发性胆囊癌的临床疗效及预后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有无淋巴转移、远处转移和不同的治疗方法有显著关系。结论:胆囊癌根治切除术有助于提高胆囊癌患者的生存率,早期诊治是提高胆囊癌预后的关键,对胆囊癌高危人群应早期行预防性胆囊切除术,有利于降低胆囊癌的发病率,从而提高胆囊癌的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FHIT、Survivin在胆囊癌中的表达,探讨FHIT和Survivin与胆囊癌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8例胆囊癌组织、20例癌旁正常胆囊黏膜组织FHIT和Survivin的表达。结果胆囊癌组织中FHIT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正常胆囊黏膜组织(P〈0.01),胆囊癌组织中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胆囊黏膜组织(P〈0.01),胆囊癌中FHIT和Survivin阳性表达率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情况相关(P〈0.05),FHIT和Survivin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 FHIT和Survivin蛋白异常表达在胆囊癌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螺旋CT扫描对胆囊癌诊断价值探讨(附4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对胆囊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上腹部行螺旋CT扫描、胆囊区薄层扫描及胆囊MPR(多平面重建)重建,分析胆囊癌CT表现。结果本文40例胆囊癌的诊断与手术病理或细胞学都符合,病例类型以腺癌最为常见,占70%。结论CT扫描对胆囊癌的诊断较容易,但对壁厚型胆囊癌有一定的局限性,且早期胆囊癌诊断率不高,须结合临床表现及CT表现来进行胆囊癌与胆囊炎,胆囊癌与肝癌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原发性胆囊癌的临床特征和外科治疗经验,探讨不同的治疗方式对其预后的影响,并对影响其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我院2006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23例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肿瘤分期、外科手术方式等相关因素与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21例患者获随访,术后6个月、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80.95%、52.38%和28.57%.根治组术后6个月、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0%、71.48%、42.85%,与非根治组比较明显提高(P< 0.05).结论 中晚期胆囊癌患者应行标准的胆囊癌根治术,这能明显提高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螺旋CT平扫加增强对鉴别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与胆囊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总结40例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与40例胆囊癌患者的螺旋CT平扫和增强特点.结果 胆囊炎患者中胆囊壁均匀增厚的比率显著高于胆囊癌患者(P< 0.05),同时胆囊黏膜黏膜线完整的比率亦显著高于胆囊癌患者(P<0.05),对于胆囊轮廓而言,其超声能清晰显像者显著高于胆囊癌患者(P<0.05),增强扫描后,36例存在动脉期的高密度强化影,35例存在门静脉期等密度或高密度的强化影,胆囊炎患者中有2例出现动脉期和门脉期的高密度强化影,38例存在动脉期和门静脉期的等密度均匀强化影.结论 CT检查仔细辨认其胆囊壁厚度、胆囊黏膜完整性以及胆囊轮廓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并实施增强扫描,重点关注动脉期和门脉期的信号变化,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治方法.方法 対收治的69例原发性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前确诊25例(36.2%)经手术及术中快速冷冻切片检查确诊37例(53.6%).术后常规病理检查确诊7例(10.1%).结论 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断易受息肉、结石、黄疸及炎症等影响.术中仔细探查及快速冷冻切片检查是术中确诊和决定手术方式的重要手段.根治性手术、二次手术可提高原发性胆囊癌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胆囊病变组织雌激素受体(ER)与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及其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进行ER、PR的检测.结果 胆囊癌、胆囊炎伴胆石症患者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胆囊炎伴胆固醇沉着症、胆囊息肉及单纯性胆囊炎患者(P<0.05),ER及PR在胆囊癌及胆囊炎伴胆石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70%及100%、50%,其阳性表达率在胆囊炎伴胆石症、胆囊癌中呈现由少到多的关系.结论 雌激素通过诱导该受体表达增加了形成胆囊结石并进一步发展为胆囊癌的易感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MMP-11蛋白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胆囊癌和良性病变组织中MMP-11的表达。结果:胆囊癌组织中MMP-11阳性表达率为76.67%,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织中MMP-11表达率20.00%(P<0.05)。MMP-11与胆囊癌的Nevein分期有关。结论:MMP-11的表达可能与胆囊癌的浸润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粘附分子CD44V6及Integrinαvβ_3在胆囊癌组织及胆囊炎中表达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差异,其表达量与胆囊癌的分化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20例胆囊癌及20例慢性胆囊炎组织中CD44V6及Integrinαvβ_3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在胆囊癌中CD44V6和Integrinαvβ_3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0.0%和70.0%.CD44V6及Integrinαvβ_3在胆囊癌中表达存在协同性,与胆囊癌分化程度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CD44V6及Integrinαvβ_3在胆囊癌中高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随着胆囊癌的分化程度降低其表达阳性分值增高;CD44V6及Integrinαvβ_3的表达与原发性胆囊癌的良恶性及分化程度相关;在相同标本中,CD44V6高表达往往伴有Integrinαvβ_3高表达,在胆囊癌的诊断上具有一致性,可联合作为临床监测胆囊癌发生、转移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MRI与CT对中晚期胆囊癌周围脏器侵袭和转移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8年10月于连云港圣安医院及在上海瑞金医院、南京军区总医院进修期间于收治的中晚期胆囊癌患者60例,先后行MRI与CT检查,并进行手术病理确诊,比较MRI与CT对中晚期胆囊癌周围脏器侵袭和转移的诊断效果。结果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60例胆囊癌患者中,50例患者证实存在胆囊周围脏器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MRI检查对中晚期胆囊癌周围脏器侵袭和转移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94. 00%(47/50)、90. 00%(9/10)、93. 33%(56/60);CT检查对中晚期胆囊癌周围脏器侵袭和转移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80. 00%(40/50)、70. 00%(7/10)、78. 33%(47/60)。MRI检查对中晚期胆囊癌周围脏器侵袭和转移的诊断灵敏度及准确度均高于CT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MRI与CT检查诊断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相较CT检查,MRI检查能有效判断中晚期胆囊癌周围脏器是否发生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阐释裸鼠胆囊癌原位移植模型的优缺点,同时讨论胆囊癌动物模型的发展方向.方法 创建裸鼠胆囊癌原位移植模型,以成瘤率,淋巴结、腹水、肝肺转移等为指标,对原位移植瘤模型进行评价.结果 原位移植瘤模型在成瘤率、淋巴结移位、腹水、肝肺转移、微淋巴管密度方面具备优势.结论 胆囊癌原位移植瘤模型具有更高自发转移率,其生物学特性和人胆囊癌更为接近,是胆囊癌生物学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20.
胆囊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胆道系统恶性肿瘤,具有起病隐匿、恶性程度高的特点,多数患者确诊时已经发展为肿瘤晚期.早期识别胆囊癌发病的危险因素,积极干预处理,是提高胆囊癌早期诊断率和改善预后的关键.目前,胆囊癌发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胆囊结石、胆囊息肉、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该文回顾了胆囊癌发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最新研究,为预防和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