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研究健康肥胖表型老年前期人群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MS)进展过程及代谢综合征组分的变化情况。方法 收集2010~2016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 686例受检者的临床资料,基线年龄在45~59岁之间,无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及心血管疾病病史的健康肥胖表型的老年前期人群,以2010年的临床资料为基线资料,纵向比较2010~2016年连续7年间该部分人群MS组分变化情况和进展为MS患者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MS影响因素。结果 通过7年的纵向随访研究,健康肥胖表型人群MS组分数目不断增加,最终有11.0%的研究对象进展为MS,其中男性118例,年龄(53.29±4.00)岁,吸烟率高达66.95%,既往吸烟率5.93%,饮酒率24.58%;女性67例,年龄(52.01±4.06)岁,吸烟率26.87%,既往吸烟率1.49%,饮酒率11.94%;新发MS组分构成排前三位的依次是空腹血糖(FPG)升高、血压升高和三酰甘油(TG)升高;有44例研究对象由基线时的腹型肥胖(1项MS组分异常)转变为健康状态(0项MS组分异常),其中女性27例,男性17例。年龄(β=0.549 5,OR=1.732,95%CI:1.594~1.882,Pβ=1.972 5,OR=7.188,95%CI:4.311~11.986,Pβ=1.382 7,OR=3.986,95%CI:2.283~6.959,P<0.000 1)依次为MS的危险因素。结论 不论男性还是女性,随着随访时间的增加,其进展为MS的趋势逐年递增,且吸烟和饮酒是影响其进展为MS的主要危险因素;建议老年前期健康肥胖表型人群定期监测MS相关代谢性指标,早期纠正吸烟和饮酒的不健康行为。  相似文献   

2.
背景 高尿酸血症(HUA)与多种慢性病密切相关,是继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之后的“第四高”。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东社区人口老龄化严重,但尚不清楚该社区老年人群HUA的流行状况。目的 调查上海市高东社区老年人群HUA的流行现状及可能危险因素,为HUA及相关慢性病的防治和社区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高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8年3-5月开展的60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项目,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健康档案信息收集、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分析HUA患病率以及人群分布,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HUA的影响因素。结果 8 600名老年体检人群的HUA粗患病率和标化患病率分别为21.76%(男性24.15%,女性19.66%)和24.10%(男性24.21%,女性20.58%);男性HUA粗患病率高于女性(χ2=25.312,P<0.001);60~69岁年龄组,男性HUA粗患病率高于女性(χ2=51.121,P<0.001);70~79岁及≥80岁年龄组,不同性别HUA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及不同性别HUA粗患病率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P<0.001)。HUA组和非HUA组社区老年体检人群性别、年龄、退休前职业、文化程度、吸烟情况、饮酒情况、运动情况、高血压、中心性肥胖、肥胖、CKD、冠心病、高脂血症、痛风患病率、白细胞计数、总蛋白、血清清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1.27,95%CI(1.11,1.45)〕、年龄〔OR=1.01,95%CI(1.00,1.02)〕、饮酒情况〔经常饮酒对比从不饮酒OR=1.43,95%CI(1.19,1.70)〕、运动情况〔经常运动对比不运动OR=0.84,95%CI(0.73,0.98)〕、高血压〔OR=1.47,95%CI(1.30,1.66)〕、糖尿病〔是,血糖控制不佳对比否OR=0.76,95%CI(0.65,0.88)〕、中心性肥胖〔OR=1.29,95%CI(1.13,1.48)〕、肥胖〔OR=1.43,95%CI(1.23,1.66)〕、CKD〔OR=4.59,95%CI(3.91,5.38)〕、痛风〔OR=5.07,95%CI(3.54,7.28)〕、白细胞计数〔OR=1.08,95%CI(1.04,1.11)〕、总蛋白〔OR=1.04,95%CI(1.03,1.06)〕、血清清蛋白〔OR=1.03,95%CI(1.01,1.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OR=1.01,95%CI(1.00,1.01)〕与社区老年体检人群HUA患病有回归关系(P<0.05)。结论 上海市高东社区老年体检人群HUA患病率较高,且与许多不良临床指标有关联,需加强社区居民HUA的防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1996-2011年于我院老年病房住院的老年男性患者死亡原因构成特点。方法以1162例年龄≥65岁长期定居北京并于我院老年病房住院死亡的男性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死亡记录确定死亡原因。结果15年间于我院老年病房死亡的老年男性患者共1162例,平均死亡年龄(83.3±6.5)岁。死因构成前4位依次为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脑血管病,分别占总死因的41.7%、20.7%、20.4%和6.4%。肺癌、缺血性心脏病、脑梗死及肺炎分别是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病及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首要原因。与<80岁年龄组相比,≥80岁年龄组恶性肿瘤所致死亡比例减少,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所致死亡比例增加(P<0.01);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在两年龄组比例相当(P>0.05);近15年来呼吸系统疾病所致死亡比例增加(P<0.01);心血管疾病死亡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恶性肿瘤和脑血管疾病所致死亡比例变化不大。结论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是老年男性主要死亡原因。随年龄增长,恶性肿瘤死亡比例降低,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比例升高。近年来,呼吸系统疾病所致死亡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4.
背景 代谢综合征是一种多症候群的综合征,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代谢综合征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鲜见报道。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对STEMI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EMI患者507例,根据是否合并代谢综合征分为代谢综合征组217例和非代谢综合征组290例。收集患者入院时一般临床资料、病情程度、住院时间、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随访1个月内用药情况及随访4年死亡、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代谢综合征对死亡和MACE的影响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 代谢综合征组与非代谢综合征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中心性肥胖、体质指数(BMI)分布、多支病变所占比例、SYNTAX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代谢综合征组患者住院时间长于非代谢综合征组(P<0.05)。随访1个月内,代谢综合征组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钙离子通道阻滞剂(CCB)和降糖药使用率高于非代谢综合征组(P<0.05)。随访4年,代谢综合征组患者心绞痛、靶血管血运重建(TVR)发生率高于非代谢综合征组,新PCI/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发生率低于非代谢综合征组(P<0.05)。不同代谢综合征组分数量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代谢综合征组分数量者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HR=1.057,95%CI(1.022,1.090)〕、肾功能不全〔HR=3.025,95%CI(1.180,7.759)〕、既往心肌梗死〔HR=2.430,95%CI(1.488,5.151)〕、左心室射血分数〔HR=0.958,95%CI(0.923,0.995)〕、Killip分级≥Ⅱ级〔HR=4.641,95%CI(2.188,9.825)〕是STEMI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年龄〔HR=1.029,95%CI(1.006,1.054)〕、肾功能不全〔HR=2.826,95%CI(1.229,6.496)〕、左心室射血分数〔HR=0.960,95%CI(0.934,0.987)〕、SYNTAX评分〔HR=2.138,95%CI(1.281,3.567)〕、Killip分级≥Ⅱ级〔HR=2.098,95%CI(1.131,3.893)〕、代谢综合征〔HR=1.833,95%CI(1.162,2.896)〕是STEMI患者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代谢综合征与TVR独立相关〔HR=2.204,95%CI(1.273,3.815),P=0.005〕。结论 STEMI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PCI后住院时间更长,远期MACE发生率更高;代谢综合征与STEMI患者远期死亡无关,但是与MACE独立相关,尤其是与TVR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广东省健康体检人群甲状腺结节检出情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近10 年广东省某医院309 576 例体检人员甲状腺彩超检查情况。将人群分为甲状腺结节组与非甲状腺结节组,使用SPSS22.0软件,组间比较根据数据类型分别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及χ2检验进行分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影响因素与甲状腺结节之间的关系,计算比值比(OR)与95%置信区间(95% CI)。结果 经过数据结构化和标准化,甲状腺结节总检出率为9.68%,其中男性为7.71%,女性为13.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77.08,P<0.001)。总体上,甲状腺结节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升高;不同年龄段,女性检出率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甲状腺结节组男性比例、年龄、BMI、SBP、DBP、FBG、TC、LDL-C、HDL-C、TG及脂肪肝、血脂异常、血糖偏高、代谢综合征检出率均高于非甲状腺结节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甲状腺结节与性别(OR=0.455,95%CI: 0.443-0.468)、年龄(45~59:OR=1.660,95%CI:1.613-1.710;≥60岁:OR=3.329,95%CI: 3.202-3.462)、BMI (体质量偏轻:OR=0.808,95%CI: 0.755-0.864;超重:OR=1.074,95%CI: 1.038-1.112;肥胖:OR=1.281,95%CI: 1.221-1.343)、血脂异常(OR=1.053,95%CI: 1.022-1.085)、血糖偏高(OR=1.177,95%CI: 1.105-1.252)、及代谢综合征(OR=1.111,95%CI: 1.071-1.152)有关。结论 广东省某医院体检人群中女性甲状腺结节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性别、年龄、BMI及代谢相关疾病为重要影响因素。男性、体质量偏轻可能是甲状腺结节的保护因素,而年龄增长、超重/肥胖、血脂异常、血糖偏高及代谢综合征可能使甲状腺结节检出风险提高。因此,在健康体检人群中普及甲状腺彩超检查对甲状腺疾病早期防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四川省绵阳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主要死因及其分布特点,为慢性病综合防治及公共卫生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4年绵阳市老年人死因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4年绵阳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粗死亡率为22.89‰,标化死亡率为22.03‰,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随着老年人年龄增加,死亡率呈逐渐升高趋势;老年人前5位死因依次是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消化系统疾病以及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前5位死因造成死亡人数占全部死亡人数的88.45%.结论 慢性病尤其是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恶性肿瘤3种疾病是绵阳市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绵阳市老年疾病的防治工作应以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恶性肿瘤为重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我国中老年人群正常体质量指数(BMI)中心性肥胖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其聚集的关系,为心血管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共纳入5 817例年龄45岁及以上且体质量正常的中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正常体质量中心性肥胖(NWCO)组和正常体质量非中心性肥胖(NWNO)组,分析两组之间的差异,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心性肥胖对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及其聚集的影响。结果 我国中老年人NWCO检出率为40.2%。NWCO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危险因素聚集检出率均较NWNO组高(P均<0.01)。调整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居住地区、文化程度、吸烟和饮酒情况后,NWCO组发生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危险因素聚集的风险分别是NWNO组的1.651倍(OR=1.651,95%CI:1.461~1.865)、1.585倍(OR=1.585,95%CI:1.357~1.851)、1.900倍(OR=1.900,95%CI:1.686~2.143)和2.088倍(OR=2.088,95%CI:1.810~2...  相似文献   

8.
背景 运动认知风险综合征(MCR)及主观认知下降(SCD)均为老年人认知下降的早期阶段,MCR目前被认为是一种新型的痴呆前期有效预测综合征,早期对SCD老年人群进行MCR筛查,确定其影响因素,对减少老年人群痴呆及相关不良健康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 了解社区SCD老年人的MCR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 从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于北京某社区开展的长期队列研究中选取SCD老年人(≥60岁)459例为研究对象。SCD的评估联合使用了简版老年抑郁量表(GDS-15)中有关记忆的问题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基础量表中文版(MoCA-B)。采用6 m步速测定法评估老年人的步速,以同时存在SCD和步速下降者为MCR组,以不存在步速下降者为非MCR组。采用自设问卷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生理因素、生活方式指标、心理因素、营养状态、患病情况、用药史等信息。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SCD老年人发生MCR的影响因素。 结果 459例社区SCD老年人中,发生MCR者125例(27.23%)。MCR组和非MCR组老年人的年龄、基础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DL)、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IADL)、每周运动时长、焦虑情况、营养状态、患病情况〔高血压、慢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多发腔隙性脑梗死、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肿瘤、骨关节炎、近2年骨折史、眼部疾病、口腔疾病〕、多重用药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95%CI)=1.083(1.034,1.134)〕、BADL〔OR(95%CI)=0.952(0.914,0.991)〕、IADL〔OR(95%CI)=0.623(0.486,0.798)〕、每周运动时长〔OR(95%CI)=0.505(0.295,0.864)〕、焦虑情况〔OR(95%CI)=2.442(1.225,4.866)〕、高血压患病情况〔OR(95%CI)=1.948(1.086,3.497)〕、脑卒中/TIA患病情况〔OR(95%CI)=3.154(1.745,5.699)〕是社区SCD老年人发生MCR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社区SCD老年人MCR发生率较高,社区医护人员对社区SCD老年人进行MCR筛查时应更关注年龄、BADL、IADL、每周运动时长、焦虑情况、高血压、脑卒中/TIA等影响因素,协助控制慢性病并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改善患者认知情况。  相似文献   

9.
老年代谢综合征患病现状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老年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现状及代谢综合征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于2004年8月至2004年12月对长期在我院卫干门诊就诊的患者,测定其血糖、HS-CRP、血脂、血压、身高和体重等.结果505例患者中发现代谢综合征123例,发生率为24.36%.其六旬组发现10例,发生率为12.50%,七旬组59例发生率为23.89%,高龄组54例发生率为30.33%,P<0.01.代谢综合征和非代谢综合征检测HS-CRP浓度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次调查,该人群代谢综合征发生率较高,其主要原因与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及肥胖的高发率有关.代谢综合征是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体健康.HS-CRP可作为代谢综合征的重要预测指标,通过检测HS-CRP水平,对易感人群进行早期干预,可能会有助于防治代谢综合征.  相似文献   

10.
成都地区中老年人群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雷  王宾友  刘雅  何萍  黄晓波  欧阳凌云 《四川医学》2010,31(10):1422-1425
目的探讨成都地区中老年人群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及其各组分间的关系。方法利用成都地区慢性病防治项目的现况调查资料,分析40岁及4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的资料,比较高尿酸血症与正常尿酸人群的代谢综合征各项指标的患病率,并进一步分析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各项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该人群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为11.36%,其中男15.69%,女8.69%,男性明显高于女性(P〈0.01);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为25.34%,其中男25.86%,女25.02%,两性之间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与正常尿酸组比较,高尿酸血症组代谢综合征、肥胖、高血压、高血糖和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升高,代谢组分异常数目亦增多(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腹部肥胖、血压升高、高血糖、三酰甘油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都是高尿酸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成都地区中老年人群高尿酸血症和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很高,高尿酸血症人群更易发生代谢综合征和代谢异常。尽早对社区人群进行高尿酸血症和代谢综合征筛查和研究,制定相关干预策略,对降低心血管疾病事件的发生和疾病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60岁老年住院患者死亡的病因,为预防和治疗老年病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全国网络直报数据,按照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对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9~2012年≥60岁住院死亡患者并经网络直报的957例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60岁病死病例占同期病死人数的61.54%,男性病死构成明显高于女性.男女病死高峰年龄均在70~79岁.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位于病死类别的前三位.死因排序与年龄和性别有关.死因单病种顺位排列依次为肺部感染、肺癌、冠心病.结论:加强对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提高老年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2.
2005年-2010年住院病案死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淑铭 《中国病案》2011,12(9):50-51
目的探讨住院病人死亡原因。方法用ICD-10进行疾病分类,对某院2005年-2010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网络直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男性病死率1.67%,女性病死率0.95%,男性病死率较高(χ2=197.17,P〈0.05)。前5位死因:(1)肿瘤,(2)循环系统疾病,(3)呼吸系统疾病,(4)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5)消化系统疾病。结论应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天津市河西区柳林街居民主要死因构成、主要疾病死亡率,评价人口健康水平,为制定今后河西区慢性病综合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编码进行死因归类分析,采用DeathReg2005统计软件对2012年天津市河西区柳林街全人群死因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河西区柳林街居民死亡构成前5位依次是心脏病、肿瘤、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疾病;恶性肿瘤中以肺癌的死亡率最高,死亡率为70.37/10万,其次是结直肠癌死亡率17.97/10万;减寿率最高的是心脏病8.53%;结论河西区柳林街居民以心脏病、肿瘤等慢性病为主要死因,要依据慢性病防治规划纲要,结合柳林辖区实际情况,制定和开展慢性病防治的策略和工作,降低慢性病导致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住院病人病死率,探讨死亡病例的性别构成、年龄分布、主要死因及其变化趋势。方法收集海南省某医院2003年~2012年间2370份住院死亡病例资料,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10,利用Visual FoxPro 6.0软件整理数据,应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年间住院病人病死率呈逐年下降趋势(χ^2=251.011,P〈0.05)。男性病死率明显高于女性(男性:0.64%,女性:0.32%,χ^2=265.34 P〈0.05)。60岁以上死亡患者所占构成比较大,为43.76%。前五位死因为:肿瘤、循环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呼吸系统疾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结论提高男性公民健康水平,有效防治老年疾病,加强死因顺位前5位疾病的预防控制力度,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郭立华 《中国病案》2013,(8):43-44,41
目的了解本地区出院死亡病例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为疾病的重点防治和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8年-2012年所有出院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1)5年来出院病例132377例,死亡504例,病死率0.38%,病死率呈现逐年降低趋势;(2)男性与女性住院患者基本持平,但男性死亡病例明显高于女性(χ2=46.62,P<0.05);(3)41岁以下患者的病死率随年龄递增逐渐降低,中年患者病死率最低,40岁以上患者的病死率随年龄递增逐渐升高,70岁以上患者病死率急速上升;(4)前五位死因分别是循环系统疾病(46.1%)、损伤和中毒(18.2%)、恶性肿瘤(6.4%)、呼吸系统疾病(50%)以及消化系统疾病(4.8%);(5)前五位直接导致死亡的疾病分别是急性心肌梗死(17.9%)、颅内损伤(9.4%)、心绞痛(6.2%)、肺栓塞(3.8%)以及支气管和肺恶性肿瘤(2.8%)。结论为降低病死率,应加强对循环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恶性肿瘤等重点疾病,尤其是65岁以上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重点防治,以提高居民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老年患者中肺部原因诱发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of pulmonary origin,ARDSp)和肺外原因诱发的ARDS(ARDS of extra-pulmonary origin,ARDSexp)临床特征差异性。方法回顾性研究本院2000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符合2012年ARDS柏林定义且年龄〉60岁的老年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ARDSp患者以肺炎最多见,占肺部原因的77.6%;ARDSexp最多见的是脓毒症,占43.8%。ARDSp与ARDSexp组入选时APACHEⅡ评分分别为20.4分和20.7分(P=0.898),肺损伤评分分别为2.7分和2.5分(P=0.385),序贯性器官功能衰竭(sequential organ failureassessment,SOFA)评分分别为6.1分和8.4分(P=0.013),住院病死率分别为58.6%及43.8%(P=0.289)。两组主要死亡原因均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和严重呼吸衰竭。结论老年ARDS患者中,尽管ARDSexp组器官功能衰竭重于ARDSp组,但两组在APACHEⅡ评分、肺损伤评分、住院病死率以及主要死亡原因等方面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住院病人疾病谱特征及其死因谱分布规律,并提出相应干预措施及防治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法对3所综合性医院在1989年~1998年期间收治的老年病人住院有关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疾病谱按系统分:以消化系统疾病为最多(21.10%),其次为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最常见的前10种疾病依次为:慢性支气管炎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占9.27%)居首位,其次为脑血管病、冠心病、胆石症、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糖尿病、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慢性胃炎与消化性溃疡.死因按疾病系统排序为:呼吸系统疾病最多,为1.56%,其次为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死因按疾病种类排序,恶性肿瘤死亡率最高,占总住院人数的1.22%,其次为脑血管病、慢支炎与肺气肿、冠心病等.结论:老年人常见病仍以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疾病为主,且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疾病以及恶性肿瘤为老年病人的主要死因.定期体格检查,早期发现某些疾病及其易患因素并加以有效干预,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强化疾病防治的应对措施等,都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2012~2013年丹东市城乡5~19岁儿童青少年死亡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儿童青少年早死和制定相关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12~2013年丹东市城市、农村死亡资料,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法(ICD-10)进行编码,计算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PYLL)和平均减寿年数(Average years of life lost,AYLL)等指标,分析导致儿童青少年死亡的主要原因。结果 2012~2013年丹东市5~19岁儿童青少年平均死亡率为19.68/10万,标化死亡率为18.98/10万,男女标化率比值为2.82(χ2=25.18,P0.01)。前5位死因依次是损伤和中毒、肿瘤、循环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与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损伤和中毒的前2位死因依次是交通事故和淹死,占损伤和中毒总死亡的66.67%(40/60);肿瘤主要是白血病占35.71%(5/14),白血病城市高于农村(χ2=4.42,P0.05)。主要死因PYLL前三位依次是损伤和中毒(3 610人年)、肿瘤(835人年)和循环系统疾病(590人年),占全部死因PYLL的77.97%。结论无论城市和农村,损伤和中毒都位于儿童青少年死因首位,其中交通事故是首因,应进一步加强交通管理控制;白血病是城市儿童青少年恶性肿瘤主要死因,应改善医疗保险条件和加强健康促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髋关节骨折手术治疗的术后死亡率及死亡原因。方法:选取2009-03~2012-12期间我院关节外科手术治疗髋关节骨折的214例老年病人(65~95岁)开展术后随访,对其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分析总体死亡率及术后1a内死亡率,总结其构成特点及死亡原因。结果:髋关节手术治疗术后的总体死亡率为10.28%(22/214),术后1a内死亡率为7.48%(16/214)。术后1a内死亡人数占总体死亡人数的43.75%。影响术后死亡率的主要因素为性别(字2=3.546,P=0.044)、年龄(字2=12.417,P=0.027)、呼吸功能衰竭及心脑血管疾病意外。此外, ASA 评分高的病人术后死亡率较低的病人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手术治疗老年髋关节骨折的术后死亡率较低。同时积极地配合康复锻炼,有助于降低术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肿瘤住院患者的疾病构成及主要死亡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至2012年四川省肿瘤医院94853例肿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002年至2012年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前10位的疾病类型分别为肺癌、宫颈癌、食管癌、乳腺癌、结直肠癌、鼻咽癌、肝癌、胃癌、淋巴瘤、卵巢癌,占全部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的82.0%。住院患者总病死率为2.7%,男性总病死率为3.4%高于女性2.0%( P<0.001);2002年至2012年肿瘤住院患者男、女及总病死率均呈明显下降趋势( P<0.001)。恶性肿瘤死亡患者的前10位死因依次为肺癌、肝癌、结直肠癌、食管癌、胃癌、淋巴瘤、乳腺癌、胰腺癌、卵巢癌、鼻咽癌,占死亡总数的81.3%;其中,胰腺癌的病死率最高(9.6%),鼻咽癌最低(1.08%)。不同性别死亡患者有不同的死因顺位,前10位死因顺位中,男性食管癌的病死率高于女性( P=0.046),女性胃癌病死率高于男性( P=0.003)。不同年龄段死亡患者有不同的死因顺位,前10位死因顺位中,肺癌、肝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在60岁以上人群的病死率最高( P<0.001)。结论:四川省肿瘤医院肿瘤住院患者的疾病构成及死因分析为肿瘤防治工作提供了依据,肺癌、宫颈癌、食管癌是我省须重点防治的肿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