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肌腱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时,腱、骨之间的愈合方式可为直接愈合或间接愈合,出现了包括基因工程在内的多种促进腱-骨愈合的方法,但大多数方法尚处于试验阶段,在用于临床之前,需进一步探索。此外,腱-骨愈合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腱骨愈合相关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影响腱骨愈合的因素、探讨促进腱骨愈合的最新进展、评价腱骨愈合的标准。  相似文献   

3.
促进前交叉韧带重建腱-骨愈合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再德  刘丹平 《医学综述》2008,14(14):2143-2147
从3个方面介绍了有关腱-骨愈合的知识:①腱-骨愈合的基础知识;②促进腱-骨愈合的实验研究及进展;③促进腱-骨愈合的方法及其在临床上应用。特别是在第2部分,比较全面的概述了有关促进腱-骨愈合的实验研究。最后,对未来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的方向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创伤、运动伤和交通事故伤致韧带断裂发病率较高,交叉韧带一旦损伤难以自愈,常常需要手术重建交叉韧带,而修复重建后腱骨不愈合和愈合不良,严重影响术后疗效。如何促进腱骨愈合是目前研究的焦点和热点。腱骨愈合的影响因素包括技术因素和外在因素,其中技术因素有:移植物与骨隧道的嵌合程度、移植肌腱在隧道内的位置、机械应力、移植物的预张力、移植物的固定方式、腱骨接触面积及残端的影响等;外在因素有:骨膜包裹、生物活性因子注射、磷酸钙、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低强度超声波、体外冲击波及基因工程等。笔者试对促进腱骨愈合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李宁  张义龙  宋有鑫  王军  张弘 《重庆医学》2013,42(7):771-773
目的 观察腱-骨复合体镶嵌式固定后股骨隧道内腱-骨界面的愈合情况,评价此固定方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28只新西兰大白兔均于右侧膝关节应用带骨块的自体半腱肌腱行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于术后不同时间点取材行拉伸测试,观察股骨隧道内腱骨愈合的组织学情况.结果 拉伸测试显示术后4周,重建韧带断裂部分位于腱性部分为9例,1例从股骨隧道内拉出;术后8周,重建韧带断裂部位均位于腱性部分.组织学观察显示术后腱骨组织间的愈合是一个纤维组织形成连接、新骨向肌腱内长入、局部纤维连接不断改建的过程.结论 腱-骨复合体镶嵌式固定效果可靠,可有效促进骨隧道内腱-骨界面的组织愈合.  相似文献   

6.
腱骨愈合是韧带修复重建研究的热点及难点。多种生长因子在腱骨愈合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应用外源性生长因子可以促进腱骨愈合,增加腱骨愈合的强度。选择合适的载体或者应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可以使生长因子持续作用于腱骨界面,对腱骨愈合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本文针对生长因子促进韧带重建术后腱骨愈合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体外冲击波对兔ACL重建腱骨愈合影响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组织学观察体外冲击波(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s,ESW)治疗对前交叉韧带(ACL)重建后腱骨愈合的影响。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18只(2-3月龄雌雄不限),随机分为2组,采用趾长伸肌腱建立ACL重建动物模型,ESW治疗组ACL重建术后24h给予冲击波治疗,对照组不给予冲击波处理,术后2、4、8周处死动物取标本行HE染色观察组织学改变,血管墨汁灌注观察愈合组织新生血管含量。结果 ESW组术后4周腱骨界面成纤维细胞和成软骨细胞增生活跃,胶原纤维合成明显增多、排列规则。术后8周腱骨界面由致密结缔组织连接,胶原纤维大量合成、呈垂直纵向规则排列,部分区域出现胶原纤维-纤维软骨组织-骨组织的移行带改变,形成类似韧带直接止点样结构。腱骨界面组织愈合较对照组迅速。术后4周和8周腱骨界面新生血管的含量ESW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28,P=0.008)。结论 ESW作用可诱导腱骨界面血管新生,改善腱骨界面血供,促进腱骨界面组织愈合。  相似文献   

8.
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是骨科常见的损伤性疾病,其损伤后会造成膝关节不稳、关节软骨退变、半月板损伤,继而发展为骨性关节病,外科手术进行重建是临床常用的手段。ACL重建术后,腱骨愈合是间接止点向直接止点转化的骨源性渐进过程。腱骨愈合持续的时间较长,这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早期康复和预后等问题。目前关于如何促进腱-骨愈合的研究已有很多报道,但是尚未进入临床阶段,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蚕丝人工腱止点转归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观察蚕丝人工肌腱止点腱骨愈合及腱腱愈合的动物模型,对重建人工腱的转归进行组织学观察和评价。方法在兔胫骨中上1/3处钻孔,实验侧用经化学处理脱胶的蚕丝,一端穿骨道固定,另一端与趾长屈肌腱在轻微张力下编织缝合;对照侧以趾长屈肌腱内侧1/3的近端穿过骨道固定。分别于术后6周,12周,24周处死取标本,行HE、甲苯胺蓝及Ⅰ型和Ⅲ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人工肌腱的腱骨愈合及腱腱愈合过程,与对照组相比评价愈合速度。结果人工腱通过胶原与骨道连接,随着时间延长,连接越广泛,并逐渐出现软骨化及骨化,有形成正常腱骨止点的趋势,但较对照组慢。结论本动物模型稳定可靠,可以作为评估人工腱腱骨愈合及腱腱愈合组织学情况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兔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后腱骨愈合过程中,自体富血小板血浆(简称APRP)对移植肌腱组织学的影响.方法 将24只成年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2只:自体富血小板血浆组(APRP组)、对照组.每只兔均取同侧自体单股半腱肌移植重建ACL,APRP组于骨隧道腔内填充2 mLAPRP+ 200 μL FG,对照组行单纯的ACL重建,骨隧道腔内只填充200 μL FG.分别在术后4、8、12 w各组处死4只兔,于重建膝获取实验材料,采用HE染色、VEGF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腱-骨愈合界面组织学特点.结果 组织学观察:术后4w时对照组HE染色见腱-骨界面之间瘢痕组织形成,APRP组见腱-骨结合面以内芽组织连接为主,局部出现类软骨细胞,VEGF免疫组化染色见较多阳性细胞表达;术后8w时对照组HE染色见腱-骨界面之间出现相对成熟的瘢痕组织,腱-骨界面结合较紧密,以胶原纤维连接为主,APRP组HE染色见已出现较为成熟的软骨细胞移行带,VEGF免疫组化染色仍有较多阳性细胞表达;术后12w时对照组HE染色见腱-骨界面已出现纤维软骨细胞过渡带,APRP组HE染色见腱-骨之间连接非常紧密,胶原纤维锚定于骨质中,纤维之间排列有较多纤维软骨细胞,腱-骨结合部在形态学上出现类似于正常ACL止点样结构,VEGF免疫组化阳性细胞数量少.术后4、8、12 w,APRP组VEGF表达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即表达增强.结论 ACL断裂重建术后腱-骨面填充APRP可以显著提高骨向肌腱内长入,促进腱-骨间纤维软骨带的形成,缩短腱骨愈合时间,更早形成于正常的直接止点的结构,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