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单侧动眼神经麻痹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确诊为单侧动眼神经麻痹的24例住院病例临床特点、治疗方法选择,预后进行分析。结果:病因以动脉瘤诱发居首(45.83%),其次为糖尿病(33.33%),而非糖尿病性动脉硬化、肿瘤亦较常见。经手术(介入)治愈9例,综合治疗后症状缓解11例、消失1例、无效1例、死亡1例,未治1例。结论:对确诊为单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尽早进行神经影像学及相关实验室检查以明确病因,指导治疗,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动眼神经麻痹的病因、治疗以及预后,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以便早期治疗,尽量减少并发症的损害。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4月~2012年6月诊断为单侧动眼神经麻痹的36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文中单侧动眼神经麻痹的主要病因为糖尿病性外周神经麻痹(50.0%),其次为颅底动脉瘤(22.2%);Tolosa—Hunt综合征(8.33%),外伤性(8.33%),虽然经一系列的检查(如:DSA、MRI、颈内血管超声等)仍有11.1%的患者不能明确致病原因。病因不同预后不同。收入单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最多的科室依次为神经内科(21例),神经外科(6例)、内分泌科(5例)以及眼科(4例)。结论引起单侧动眼神经麻痹的病因多样;仍需临床资料的不断积累才能确定各种病因引起的单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临床遇单侧动眼神经麻痹的患者应该充分考虑颅内动脉瘤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3.
高见  杨海庆  张莉  张晓红 《河北医药》2009,31(16):2083-2084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致动眼神经麻痹的脑动脉瘤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整理78例DSA证实为脑动脉瘤患者的病例,对其临床表现及DSA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脑动脉瘤致动眼神经麻痹的发生率约占全部脑动脉瘤的17.9%,后交通动脉最易导致动眼神经麻痹,约占全部后交通动脉瘤的44.4%。DSA可真实直观反应导致动眼神经麻痹的脑动脉瘤的特征。结论对于部分动眼神经麻痹的患者,应行DSA检查,以明确或排除脑动脉瘤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以初发动眼神经麻痹为首要症状的糖尿病临床特点探讨。方法4年来在门诊工作中对主诉初发复视的中老年人患者,当病因诊断不清时,建议常规化验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结果对确诊糖尿病所致的动眼神经麻痹患者,经内科给予糖尿病降糖降脂常规治疗,合并眼科给予维生素类及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治疗,复视症状多在2周-2个月消失。结论中老年患者初发复视症状不能除外糖尿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临床医药实践》2014,(12):939-940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临床实践时在疾病诊断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通过对1例动眼神经麻痹的患者进行药学专业的病因探寻和分析,为治疗团队提供合理的药学依据,帮助医师做出正确的诊断。结果:临床药师提供的诊断依据合理,帮助医师及时明确诊断、合理用药,促进了患者的早日康复,并预防疾病再次发生。结论:通过临床药师为治疗团队提供药学专业的病因分析,帮助医师及时诊断疾病,为患者的治疗提供用药依据,并对疾病的预防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人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的临床特点和发病机制。方法对24例(24只眼)经常规的眼科检查和眼肌专科检查,内科行全身检查及实验室血生化检查以确诊糖尿病;部分病例辅以头部的影像学检查。结果24例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均为单眼患病,受累脑神经以动眼神经最多14例14只眼,以后依次为外展神经8例,滑车神经麻痹1例。复合神经(Ⅲ~Ⅳ)麻痹1例。动眼神经麻痹中5例为伴随上睑下垂和瞳孔变化的完全性动眼神经麻痹。大多数患者合并有高血压,高血脂症。结论老年人糖尿病患者易合并眼肌麻痹,其微血管病变是临床发病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单侧动眼神经麻痹的病因,提高诊疗水平。方法收集26例住院患者,对其病因临床表现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病因中属动脉瘤占30%,居第1位,糖尿病者占19.2%,居第2位。此外,有非糖尿病性血管病变,肿瘤,感染及不明原因者。结论单侧动眼神经麻痹病因复杂,应尽早明确病因,尽可能排除颅底动脉瘤,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脑神经痛的常见病因是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动眼神经麻痹、滑车神经麻痹、展神经麻痹等脑神经疾病。临床上脑神经痛根据发病原因可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脑神经痛。大多数脑神经痛属于原发性,尽管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但是神经血管压迫学说为大多数学者广泛接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证(top of the basilar arteny syndrome,TOBS)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41例经CT或MRI证实的TOB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TOBS的主要病因仍为高血压脑动脉粥样硬化(79.8%),其次是心源性(心房纤颤)栓子来源(14.3%).影像检查以中脑,丘脑,枕叶病变最多见.结论 TOBS的临床表现的多样化与基底动脉尖部5支不同血管的血流分布有关,突发意识障碍又较快恢复,无明显运动、感觉障碍,但有瞳孔改变、动眼神经麻痹、有皮质盲或偏盲应想到TOBS的可能,尽早进行头颅MRI对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加深临床医师对痛性眼肌麻痹即Tolosa-Hunt综合征(THS)诊断及治疗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13例THS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案。结果 13例THS患者以动眼神经损害为主,多伴有头痛,激素治疗后头痛症状在48h内迅速缓解,眼肌麻痹症状恢复较慢,12例使用激素者在5~64d左右缓解,与传统的方法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S为排除性诊断,神经影像学、活检及随访对该疾病的诊断非常重要。该病对皮质类固醇高度敏感的特点,但不应过分强调激素治疗显效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复视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0例老年复视患者的临床资料,对≥60岁40例复视的老年人采用同视机、红玻片、三棱镜及Hess屏等方法对等方法进行复视像检查和眼肌、眼位运动,辅以影像学诊断和血生化检查。结果 40例中神经血管源性眼肌麻痹32例(80%),肌源性麻痹2例(5%),全身免疫性麻痹3例(7.5%),外伤性麻痹2例(5%),不明原因1例(2.5%)。结论老年复视病因复杂,仔细分析临床特征,进行全面细致的眼科检查、影像学检查有助于病因诊断及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复视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0例老年复视患者的临床资料,对≥60岁40例复视的老年人采用同视机、红玻片、三棱镜及Hess屏等方法对等方法进行复视像检查和眼肌、眼位运动,辅以影像学诊断和血生化检查。结果 40例中神经血管源性眼肌麻痹32例(80%),肌源性麻痹2例(5%),全身免疫性麻痹3例(7.5%),外伤性麻痹2例(5%),不明原因1例(2.5%)。结论老年复视病因复杂,仔细分析临床特征,进行全面细致的眼科检查、影像学检查有助于病因诊断及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在肠梗阻病因诊断中各项辅助检查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 :对近几年来我院诊治84例肠梗阻病人的术前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传统的肠梗阻术前诊断方法立位腹部平片加有关肠道造影或消化道内窥镜检查对肠管本身病变、肠内异物阻塞等引起的机械性肠梗阻的病因诊断有一定价值 ,其准确率为 6 0 .7% ,。肠系膜上动脉 (A)造影检查对肠系膜血管供血不足引起肠梗阻诊断价值较高 ,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 (CT)平扫加增强检查 ,对传统诊断方法不能确诊病因及不能耐受肠道造影或内窥镜检病人有很高诊断价值 ,其准确率较高。结论 :肠梗阻病人术前病因诊断中 ,传统诊断方法不可缺少 ,而传统方法不能明确诊断病因时 ,可选择肠系膜上A造影检查或CT平扫加增强检查 ,从而快速诊断病因。  相似文献   

14.
藻酸双酯钠治疗动眼神经麻痹型偏头痛3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我院用藻酸双酯钠(PSS)静滴治疗动眼神经麻痹型偏头痛3例,报道如下。 例1 王某,男,23yr,战士。1989年2月因右侧偏头痛数天后引起右动眼神经不全麻痹入院。查体:神志清,右眼睑不完全下垂,右动眼神经不完全麻痹,右瞳孔散大,对光反应迟钝,余颅神经检查未见异常。化验:脑脊液常规、生化、细胞学检查均正常。脑血管造影正常;头颅CT未见异常。确诊后,采用PSS 0.1g,溶于5%葡萄糖液中缓慢点滴(30滴/min),qd共20d后痊愈,经随访2yr无复发。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性,33岁。主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左眼睑下垂1天入院。既往患高血压病史10年,间断服用降压药物。查体:血压右上肢180/1110mmHg,左上肢150/90mmHg。左限睑下垂,左眼球向下活动受限。右侧颈部可闻血管杂音。化验检查未发现异常。为明确诊断,经左侧股动脉插管依次行主动脉弓、腹主动脉及左右颈动脉造影,结果为多发性大动脉炎,继发性高血压,动眼神经麻痹(系因产生盗血综合征使基底动脉缺血致动眼神经营养障碍)。经对症治疗45天,好转出院。此例患者病程长达10年未能确诊,其原因:对青年高血压患者未追查病因,未详细追问病史及查体,忽略了颈、锁骨上及腹部的血管杂音,未对比检查两侧桡动脉搏动,以致把多发性大动  相似文献   

16.
1 临床分析1根据患者向左注视时有复视 ,右眼外展不能 ,考虑为右侧外展神经麻痹 ;根据右侧直接角膜反射及左侧间接角膜反射减弱 ,右侧三叉神经眼支分布区痛觉减退 ,考虑为右侧三叉神经第一支受损。2诊断 :痛性眼肌麻痹 (Tolosa- Hunt综合征 )。此病是一少见的临床类型 ,病因可能是颅内颈内动脉的非特异性炎症所致 ,有时炎症涉及眼眶和海绵窦壁 ,表现为一侧眶周或眼球后持续性疼痛 ,可为钻痛性或胀痛 ,数日后发生同侧眼肌麻痹 ,眼肌麻痹也可与疼痛同时发生 ,最常受累的是动眼神经 ,其次为滑车神经、外展神经 ,三叉神经第一支也可同时受累。…  相似文献   

17.
<正>回顾2000—2009年我院神经科及眼科住院患者中诊断为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就其发病情况、临床特征、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等分析讨论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及研究针灸治疗在动眼神经麻痹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6例动眼神经麻痹患者为研究对象,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动眼神经麻痹治疗组)33例和观察组(常规治疗加针灸治疗组)33例,然后统计及比较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的眼裂大小及眼球最大活动度。结果观察组33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眼裂大小及眼球最大活动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眼裂大小及眼球最大活动度均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针灸治疗在动眼神经麻痹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对于眼裂大小及眼球最大活动度的改善作用均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性分析单发的动眼神经麻痹20例。结果糖尿病组发病年龄大,动脉瘤组发病年龄40~50岁居多,反复发作型占动脉瘤组1/2,发生完全性动眼神经麻痹12例,动脉瘤占1/3,糖尿病占1/4,病因是动脉瘤、外伤的预后差。结论对反复发作型尽量做DSA。尽早明确病因,动脉瘤早期手术是决定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冠脉造影)正常临床多项指标提示急性心梗(心肌梗死)诊断患者的病因及其相关性。方法24例入院后有包括心电图在内的两项或两项以上临床指标支持急性心梗诊断,后经冠脉造影检查,造影结果正常,并最终明确诊断的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及病因。结果24例患者均为初步诊断急性心梗(其中15例为ST段抬高型心梗,9例为非ST段抬高型心梗),其中继发于主动脉瓣狭窄的继发型心梗5例;应激性心肌病又称心尖球囊样综合征,1990年首次在日本被Sato等报道,并命名为Tako-tsubo(章鱼头套样)心肌病,2例;心肌炎4例;继发于主动脉夹层的继发型心梗3例;胆心综合征4例;微血管型心绞痛2例;变异型心绞痛4例。结论依据心梗的诊断标准,典型的临床症状,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结合实验室检查急性心梗可以诊断,但仍有一部分患者符合以上标准,这些患者冠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本身并无明显粥样硬化病变,需综合多项临床指标分析多种因素综合考虑,做出正确判断,以免误诊及诊断片面,影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