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和汉族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高危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的方法,对2005年10月王2006年9月门诊产前检查诊断的糖代谢异常孕妇593例,其中GDM260例(汉族172例,维吾尔族88例)、GIGT333例(汉族265例.维吾尔族68例),(OGTT+组)和糖代谢正常孕妇1425例(汉族1135例,维吾尔族290例)(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各因素对维吾尔族和汉族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发病的影响。结果:(1)糖筛异常发生率,汉族(37.12%)低于维吾尔族(44.25%)(P〈0.005)。糖耐量阳性率,维吾尔族(15.48%)高于汉族(10.32%)(P〈0.005)。维吾尔族GDM发生率(8.73%)明显高于汉族(4.06%)(P〈0.005),而GIGT、发生率(6.75%)和汉族(6.26%)相当(P〉0.05)。(2)孕妇BMI≥25、孕妇孕期增重〉18kg、孕期阴道念珠菌病(WE)、不良孕产史、糖尿病家族史的发生率,维吾尔族和汉族均为OGTT阳性组大于对照组(P〈0.05);孕妇年龄≥35岁发生率仅在汉族中为OGTT阳性组大于对照组(P〈0.005);无论在OGTT阳性组和对照组中,孕妇孕期增重〉18kg发生率,均为汉族大于维吾尔族(P〈0.05);VVC、糖尿病家族史的发生率,维吾尔族大于汉族(P〈0.005)。结论:(1)维吾尔族糖筛查异常、糖耐量试验异常以及GDM发生率均高于汉族。(2)孕前肥胖、孕妇孕期增重〉18kg、VVC、不良孕产史、糖尿病家族史是维吾尔族和汉族糖代谢异常共同的高危因素,而增重〉18kg可能对汉族意义更大;孕妇年龄≥35岁是汉族糖代谢异常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2.
不同糖耐量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核因子-κB的活化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比较不同糖耐量人群外周血单核细胞中核因子-κB(NF-κB)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2型糖尿病、糖调节受损与炎症的关系.方法 按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正常糖耐量(NGT)组、糖调节受损组、A组(糖尿病病程<5年)和B组(糖尿病病程≥5年).采用流式细胞仪、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上述对象外周血单核细胞中NF-κB的表达水平,并与糖脂代谢指标、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 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外周血单核细胞中NF-κB的表达水平按分组顺序逐步升高,相关性分析显示,其与空腹血糖、糖负荷2 h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HOMA-IR呈正相关,与HOMA-β呈负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在前期糖调节受损阶段就存在炎症状态,糖脂代谢异常及胰岛素抵抗可能参与了炎症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与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合并高血压将其分为观察组118例和对照组82例,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影响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的年龄(68.96±11.62)岁,对照组为(54.76±14.07),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病程观察组为(8.23±4.27)年,对照组为(4.34±2.52)年,观察组病程长于对照组,HbAlc水平观察组为(12.64±3.16),对照组为(9.53±1.74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吸烟比例及合并糖尿病肾病发生率观察组分别为25.42%,40.67%,对照组分别为13.41%、25.61%,观察组也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发生与年龄、HbAlc、吸烟、合并糖尿病肾病有关。结论年龄、HbAlc、吸烟、合并糖尿病肾病为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对该类因素的控制时预防高血压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和糖尿病均为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冠心病占老年心血管疾病的首位。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多发年龄在 4 0岁以上。本文收集 1997— 2 0 0 0年我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并发 2型糖尿病 6 3例患者 ,对其发病的危险因素、早期症状类型。并发症及预后进行回顾性探讨。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老年冠心病并发 2型糖尿病 6 3例为观察组 ,其中男 4 5例 ,女 18例 ,年龄 6 0~ 79岁 ,平均 (6 7.9±3.35 )岁。以同期住院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中随机抽取 6 5例为对照组 ,其中男 4 4例 ,女 2 1例 ,年龄 …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在降糖治疗过程中出现低血糖的原因,并对出现低血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归纳,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3年3月就诊我院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药物治疗中出现低血糖的患者(50例)设为观察组,未发生低血糖的患者(50例)设为对照组,采集患者临床资料,检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分析出现低血糖的影响因素. 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BMI及CR方面差异显著(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BMI(OR=0.648,P=0.017)和年龄(OR=1.812,P=0.010)是低血糖的危险因素,其中BMI是2型糖尿病发生低血糖的保护性因素,与低血糖的发生呈负相关,而年龄因素则与之正相关. 结论 2型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的低血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减少危险因素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是降低低血糖发生的关键,建议患者熟练掌握低血糖特点和解决手段,避免低血糖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中青年冠心病(CHD)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危险因素有何不同。方法:将148例CHD患者按年龄分为两组,老年组110例(≥60岁),中青年组38例(<50岁),比较组间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狭窄程度及危险因素。结果:冠状动脉病变老年组3支病变占35.5%,且狭窄程度较重,侧支循环24例(21.8%),中青年组单支病变多占66.7%;老年组高血压病占61.8%,而中青年组仅占31.6%(P<0.01);老年组糖尿病占21.8%,中青年组糖尿病占2.6%(P<0.01);高血脂症中青年组63.2%,老年组41.8%(P<0.01);家族史中青年组占28.9%,老年组仅占3.6%(P<0.01);有3个以上危险因素者共96例,老年组82例,中青年组14例,两组间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中青年组冠状动脉以单支病变为主,老年组冠状动脉3支病变多,以中重度狭窄为主,侧支循环多见于老年组;老年组CHD患者高血压、糖尿病为主要危险因素,家族史、高血脂症为中青年组主要危险因素。年龄越大,危险因素越多,年龄对CHD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危险因素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住院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38例。根据是否发生低血糖将其分为未发生低血糖组89例(非低血糖组)及发生低血糖组49例(低血糖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①低血糖组的体重指数(BMI)为(24.6±4.8)kg/m2,住院天数为(85.6±12.3)d,糖尿病病程为(13.0±8.9)年,而无低血糖组BMI为(26.6±5.7)kg/m2,住院天数为(52.3±10.5)d,病程为(8.7±6.5)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低血糖组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相关药物联合使用率较非低血糖组高(P〈0.05),二甲双胍使用率较非低血糖组低(P〈0.05),而胰岛素使用率及口服降糖药(OAD)+胰岛素联用率高于非低血糖组(P〈0.05)。③低血糖组胱抑素C高于非低血糖组(均P〈0.05),血脂指标中总胆固醇值低于非低血糖组(P〈0.05),低钾血症的发生率高于非低血糖组(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病程长、BMI低、联用胰岛素及OAD,胰岛B细胞功能及肾功能较差均会增加低血糖的发生风险。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均予注意,积极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南宁市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疲劳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104例社区老年T2DM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与临床资料并测量其握力。分别采用简易体能状况量表、疲劳严重程度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对患者的躯体功能、疲劳严重程度及睡眠质量进行评估。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社区老年T2DM患者发生疲劳的影响因素。结果 104例社区老年T2DM患者的疲劳发生率为71.2%(74/104)。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睡眠质量是社区老年T2DM患者发生疲劳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社区老年T2DM患者疲劳发生率较高,睡眠质量差会加重社区老年T2DM患者的疲劳程度。  相似文献   

9.
Li YP  Shao YH  Tian H  Fang FS  Sun BR  Xiao J  Pei Y  Yan ST  Han XF  Li CX 《中华医学杂志》2012,92(2):102-105
目的 观察老年高血压(HT)及非高血压(NHT)人群糖代谢异常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为1999至2009年在解放军总医院体检的60岁以上老年人,除外基线时已确诊2型糖尿病(T2DM)及糖调节受损(IGR)者.观察在10年中发生DM及IGR的情况及影响因素,应用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相关危险因素,Kaplan-Meier法分析累计发病率.结果 (1) 1999年调查人数为1 136人,纳入糖耐量正常582人,其中HT组384例,NHT组198人.随访10年后,HT组发生T2DM显著高于NHT组(27.6%比18.7%,P<0.05),HR( 95% CI)为1.48(1.07~2.04);两组DM发病密度分别为33.8‰和20.6‰.HT组与NHT组的IGR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发HT组与NHT组相比,DM及IGR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血脂紊乱及HT是发生T2DM的独立危险因素,HR(95%CI)分别为1.459(1.027~2.072)及1.516(1.039~2.212);同时也是发生糖代谢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HR (95% CI)分别为1.545(1.087~2.195)及1.524(1.044 ~2.224);HT与NHT人群T2DM及糖代谢异常的累积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老年人群合并HT后其糖尿病风险增加,是非NHT人群的1.52倍.血脂紊乱也是T2DM及糖代谢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我院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糖尿病肾脏疾病(DKD)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间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43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2007年美国肾脏疾病基金会的糖尿病和慢性肾脏疾病临床诊断治疗指南,将研究对象分为非糖尿病肾脏疾病(NDRD)组、糖尿病肾病(DKD)组,无肾病组(NCKD)组.结果 143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男784例,女654例,平均年龄(62.5±9.2)岁,糖尿病肾病患者219例,发生率15.2%,非糖尿病性肾脏疾病245例,发生率为17.0%.DKD组患者糖尿病病程、收缩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血肌酐、24h尿白蛋白量显著高于NDRD组和NCKD组(P<0.05),NDRD组患者收缩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血肌酐、糖化血红蛋白、24h尿白蛋白量显著高于NCKD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病程、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是糖尿病肾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会出现肾功能损害,临床治疗应严格控制患者血糖、血脂、胆固醇水平和血压,这有助于延缓糖尿病肾脏病变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一组随访13年的老年人死亡原因与代谢综合征之间关系的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2009年老年人群查体和病历资料,比较不同代谢性疾病对人群死亡率的影响。结果本组2 160例老年人在13年的随访中共死亡576例,总死亡率26.67%;死亡原因排位前三名的是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及心血管疾病,分别占总死亡人数的36.98%、31.42%和18.23%;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7,95%CI=1.144-1.193)和高血压(OR=1.39,95%CI=1.078-1.779)为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单个代谢疾病死亡率比较,仅高血压组死亡率(29.31%)高于非高血压组(19.80%,P〈0.01),肥胖、糖、脂代谢异常组与对应非肥胖、非糖尿病、非高血压组死亡率相似。随着代谢综合征组分叠加,心、脑血管患病率显著增加,但死亡原因仍以恶性肿瘤及呼吸系统疾病为主。结论本组老年人群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及心血管疾病为主要死亡原因,增龄及高血压增加老年人群死亡风险,代谢综合征组分叠加未增加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EZSCAN无创筛查技术对糖尿病(DM)及糖耐量异常(IG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葡萄糖代谢紊乱高风险人群(年龄大于或等于45岁,BMI≥25 kg/m2)158例,采用EZSCAN无创筛查技术对筛查者进行糖尿病风险评估,并且对其行无水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检测其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及空腹血糖(FPG)水平.结果 158例筛查者中正常糖.耐量者(NGT) 96例,IGT患者39例,DM患者23例,3组患者EZSCAN值分别为(32±9)、(45±11)、(48±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EZSCAN值与2h-OGTT,HbA1c及FPG具有一定的相关性(r=0.513、0.701、0.552,P<0.01).EZSCAN对IGT诊断的切点值为37.0%,敏感度为82.2%,特异性为62.7%,AUC为0.769,其对IGT的预判效能优于HbA1c和FPG;而EZSCAN对DM诊断切点为50.0%,敏感度为53.7%,特异性为58.4%,AUC为0.531,其对DM的预判效能不如HbA1c和FPG.结论 EZSCAN无创筛查技术能对IGT及DM进行早期筛查,对IGT的筛查效果较DM更加优越,对IGT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分析EZSCAN无创筛查风险评分与2型糖尿病及糖耐量异常的相关性,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参考。以本院体检者1 90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EZSCAN评分与2型糖尿病及体重指数、收缩/舒张压、血脂、糖耐量异常的关系。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糖代谢异常组研究对象腰围、体重指数、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无明显差异(P>0.05),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明显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明显降低(P<0.05),但低风险组和高风险组研究对象之间上述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糖代谢异常组研究对象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h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高风险组研究对象上述指标高于低风险组研究对象(P<0.05)。因此,EZSCAN无创筛查风险评分与糖耐量异常及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耐量减退(IGT)者的血脂代谢改变特征.方法:对照组从糖耐量正常人群中随机选取,无高血压,且体重指数(BM1)介于18.5~25;IGT组(即试验组)按有无高血压和肥胖分为单纯IGT组、IGT伴肥胖组、IGT伴高血压组、IGT伴肥胖和高血压组,测定各组血脂水平,与IGT正常组(对照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各试验组TC、TG、LDL-C、TC/HDL-C,结果均较对照组高,而HDL-C水平较对照组低,且差异有显著性;各试验组间TC、TG、HDL-C、TC/HDL-C差异也有显著性.结论:IGT与2型糖尿病的脂代谢改变特征相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口服单种降糖药物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的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秦皇岛军工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的、口服单种降糖药治疗的T2DM患者共912例,根据血尿酸(serum uric acid,SUA)水平分为正常血尿酸组(normal uric acid,NUA)组(n=741)和HUA组(n=171)。比较各组糖脂代谢指标及口服降糖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析T2DM患者发生HUA的影响因素。 结果 T2DM患者中HUA的发生率为18.8%(171/912);与NUA组相比,HUA组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水平升高,且男性、HUA家族史、使用格列喹酮的比例升高(P<0.05或P<0.001),使用达格列净的比例降低(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使用达格列净(OR=0.414,95%CI:0.205~0.848)是T2DM患者HUA的保护因素,男性(OR=2.033,95%CI:1.054~3.921)、HUA家族史(OR=9.631,95%CI:4.1131~22.452)是T2DM患者HUA的危险因素。 结论 合并HUA的口服单药降糖治疗的T2DM患者可能与其男性性别、HUA家族史有关,可能具有较高水平的TC;使用达格列净可能降低这类患者罹患HUA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柳州市人群中空腹血糖(FPG)异常率 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抽取柳州市居民3894(男2213,女 1681)例,年龄25~88(43.0±11.0)岁,测量血压、腰围 (WC)、身高、体质量,检测FPG、血脂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FPG总异常率达5.70%,其中糖尿病(DM)和空腹血糖 受损(IFG)的检出率分别为2.31%和3.39%.两性IFG及DM 检出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P<0.01).IFG,DM的检出率均 随WC、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的增大而增高 (P<0.01).与WC男性<85cm,女性<80cm组相比,男 性≥85cm,女性≥80cm组和男性≥90cm,女性≥85cm组, IFG的相对危险分别为1.28(95%CI:0.78~2.08)和2.24 (95%CI:1.45~3.46);DM相对危险分别为2.47(95%CI: 1.47~4.15)和3.24(95%CI:1.94~5.40).结论:本组人群 中IFG异常率已达较高水平,其影响因素主要为年龄和腹部 肥  相似文献   

17.
深圳市常住居民糖耐量低减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深圳市常住居民糖耐量低减 (IGT)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 于 1997年采取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对 2 0~ 74岁常住居民 832 9人进行现场调查。结果 IGT发生率为 11 74 % ,其中男为 9 96 % ,女为 12 84 %。IGT发生率与年龄之间存在一定的线性依从关系 (P <0 0 0 1)。血糖正常与IGT人群的BMI、WHR、血压及血脂间差别均有极显著性的意义 (P <0 0 1)。血糖水平与糖尿病 (DM)家族史、年龄、性别、甘油三酯及收缩压间均有关 (P <0 0 5 )。结论 针对高危人群和全人群适时采取适度运动 ,控制体重和血压 ,合理膳食等综合干预措施 ,是预防和控制IGT及DM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糖耐量异常(IGT)和2型糖尿病(T2DM)患者超声心动图改变及其影响因素,探讨糖尿病性心肌病的特征性改变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IGT及T2DM 患者共682例,其中IGT组314例、T2DM组368例,另选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健康者为对照组(NC组,400例)。分析各组超声心动图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室间隔厚度(IVSd)、一般资料、同期血糖、血脂及其他代谢指标。结果:与NC组比较,IGT组和T2DM组腰围(WC)、体质量指数(BMI)、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脂血症、尿素氮(BUN)和血肌酐(Cr)均显著增高(P<0.01);与NC组和IGT组比较,T2DM组LVEF显著降低,IVSd明显增厚(P<0.01);而NC组和IGT组之间,LVEF和IVS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T2DM患者的LVEF与HbA1c,TC及病程呈负相关(P<0.01);IVSd与WC,BMI,HbA1c及病程呈正相关,与HDL呈负相关(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HbA1c、病程均同时纳入LVEF和IVSd回归方程。结论:T2DM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心肌病变,且与血糖控制欠佳和病程长有关,而IGT患者心肌病变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受损(IGT)人群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03年4~6月朝阳市市区居民1062人糖尿病普查中IFG、IGT患者79人于2006年4—6月进行随访调查。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压,做过夜空腹75g葡萄糖耐量试验,同时测定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果随访的65人中22人发生糖尿病。其中孤立性IFG(I—IFG)糖尿病转变率为10.8%,孤立性IGT(I—IGT)为9.2%,IFG/IGT为10.4%。在不同的年龄组,随着年龄增长糖代谢异常、高血压、肥胖、脂代谢异常有增加趋势,在40岁以上人群糖代谢异常的患病率有明显增加趋势。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结果发现血糖升高可能与增龄、糖尿病(DM)家族史、劳动强度、腰围指数(WC)增加、收缩压(SBP)增加、血脂异常等相关。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高龄、血压升高、中心性肥胖、体力活动强度减弱均为糖尿病危险因素。结论I—IGT、IGT/IFG人群糖尿病累计发病率明显高于I—IFG人群。增龄、向心性肥胖、高血压、体力活动减少是糖代谢异常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控制血压、体重,增加体力活动,对糖尿病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初发2型糖尿病(T2DM)及糖耐量异常(IGT)者的疗效。 方法初发T2DM、IGT患者各30例,健康志愿者30例,分别设为T2DM组、IGT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血压、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尿酸(UA)、血浆脂联素及内脂素的差异。T2DM组及IGT组患者在合理膳食和适当运动的同时加服二甲双胍1?500?mg/d,疗程为1年,检测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脂联素、内脂素水平;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和UA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空腹血糖(FPG)和糖负荷后2?h血糖(2hPG)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HbA1c测定采用高压液相法。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IGT组及T2DM组BMI、TC、FPG、2hPG和HbA1c显著增高(P<0.01,P<0.05),脂联素和内脂素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②二甲双胍治疗后,T2DM组BMI、WHR、TC、FPG、2hPG和HbA1c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IGT组BMI、WHR、LDL c、TC、FPG和2hPG显著降低(P<0.05或P<0.01),但两组脂联素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P<0.05)。结论初发T2DM及IGT患者在生活方式改善的同时服用二甲双胍干预治疗疗效明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