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杰  姜俊艳 《吉林医学》2008,29(4):354-354
1病历摘要 患者,女,52岁,因上腹部胀痛反复发作3年余,加重2周,经门诊介绍做胃镜检查。胃镜下见十二指肠球部大弯侧及前后壁可见约0.8cm×0.8cm、0.5cm×0.5cm、0.3cm×0.3cm的憩室,其表面充血、黏膜水肿,并见少许淡黄色液体涌出,大弯侧憩室下方可见约0.5cm×0.5cm浅溃疡,表面有白苔,周围充血水肿,无黏膜皱襞集中。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63岁,住院号:74770,主诉因"间断恶心、呕吐1周,伴呕血2次。"于2012年12月24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周因受凉后出现恶心、呕吐,呈非喷射状,呕吐物为胃内容物,继之出现上腹部不适,呕血2次,总量约100mL,内含血凝块,胃镜检查:胃体后壁见一大小约3.5cm×1.5cm凹陷性病变,上附黄白苔,周边黏膜充血水肿隆起,十二指肠球部小弯侧见一大小约0.7cm×0.6cm乳头样隆起,中央见一开口,并见胆汁流出;内镜诊断:胃体溃疡(见图1)十二指肠乳头异位(见图2)。腹部CT平扫:肝胆脾胰肾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3.
例1,男,58岁,吞咽不适2年余于2013年3月27日入院。体格检查见会厌喉间有一1.0 cm ×0.6 cm ×0.5 cm息肉样物,表面光滑。临床初步诊断:喉黏膜息肉。行手术切除送检病理科。巨检:息肉样物1枚,大小0.8 cm ×0.6 cm ×0.5 cm,表面光滑,灰白、灰褐色,切面灰白色,质脆。镜检:喉黏膜上皮正常,黏膜下见瘤组织呈矮柱状排列呈腺样、腺管状及乳头状结构,部分瘤细胞层数增至数层,排列紊乱。细胞核大、圆形、染色质颗粒粗、核分裂易见,间质少,并见浸润(图1-A)。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肿瘤细胞CK、上皮细胞膜抗原( EMA )均为阳性, P40、HMB45均为阴性。病理诊断:喉部腺癌。  相似文献   

4.
张玉琳  胡敏  李捷 《西部医学》2009,21(3):432-432
病例 患者,男,63岁,因左鼻涕中带血3月余,于2005年2月26日来我科就诊。前鼻镜检查发现患者左侧鼻腔外上方暗红色新生物,表面结节样,不光滑,质软,触之易出血,鼻窦CT示左鼻腔内靠鼻背侧软组织肿块,约1.2cm×2cm大小,形状不规则,左上颌窦黏膜轻度增厚。门诊行新生物活检,病理初步诊断:倾向低度恶性的腺肌上皮癌,其后的免疫组化支持腺肌上皮癌诊断。  相似文献   

5.
病人,男,35岁。间断上腹隐痛不适半年。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胃镜检查示胃窦近幽门后壁见一直径约3.5cm黏膜下肿物,质地软,界限清楚。超声胃镜示病变起自黏膜下层,呈不均匀中等回声。临床诊断:胃窦异位胰腺,在内镜下行高频电凝完整切除,术后病理诊断:Brunner’s腺息肉样错构瘤。  相似文献   

6.
1 临床资料 例1:女性,38岁.因"吞咽固体食物困难1年,近来频发"于2007年6月7日入院.纤维胃镜检查示"食管下段隆起性改变、浅表性胃炎",经腹部超声和X线CT检查分别提示"贲门部食管壁局限性增厚"和"食管下段占位性病灶".2007年6月13日以"食管下段肿瘤"在全麻下行"经左胸食管肿瘤切除术".术中探查发现肿瘤大小约6 cm×5 cm×4 cm,环绕食管近1周,呈生姜样,有包膜;食管旁未见肿大淋巴结;沿肿瘤边缘分离,见肿瘤位于食管黏膜外,与黏膜有部分粘连.  相似文献   

7.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57岁,2014年10月10日因"胃出血"至武警山东总队医院行胃镜检查示:1.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慢性浅表糜烂性胃炎;3.胃窦、幽门外压性隆起原因待查(建议其他检查明确诊断)。胃镜病理诊断示:(胃窦)黏膜慢性炎;(十二指肠球部)黏膜慢性炎;HP(-)。10月8日糖类抗原CA125示:289.90 KU/L。2014年10月12日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 1998年 3月至 2 0 0 3年 8月应用奥美拉唑治疗胃石症 2 6例 ,效果良好。1 临床资料 :2 6例中男 9例 ,女 17例 ,年龄 30~ 6 6岁 ,平均 4 2 6岁。病史 3d~ 2年。大部分患者因腹疼、腹胀、烧心、反酸、恶心和呕吐而行胃镜检查时发现。胃石最大约15cm× 12cm× 10cm ,最小约 6cm× 4cm× 4cm ,一般呈椭圆形 ,大部分位于胃体大弯黏液湖内 ,多为 1枚 ,其中 3例有 2枚胃石 ,分别位于胃窦和黏液湖中。其中柿石 11例 ,山楂石9例 ,黑枣石 5例 ,毛发石 1例。除胃石外 ,所有病例胃内黏膜均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糜烂 ,其中合并胃溃疡 5例。…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性,38岁。因间断性上腹部疼痛1年余就诊。行胃镜检查:胃窦部见一约1.5 cm×1.0 cm×1.0 cm大小结节状包膜完整的肿物,表面光滑,橘红色,无充血、糜烂,基底周围黏膜正常,以活检钳触之表面柔软,肿物可活动。胃镜诊为胃息肉样病变,并行内镜下高频电息肉切除术。病理检查,镜下:  相似文献   

10.
[例1]患者男,68岁。1994年1月14日因黑便3月收入我院,既往有慢性出血,近期血色素为74g/L。腹部体检发现脐旁腹壁下肿块,余无阳性体征。胃镜检查见大弯侧3cm×4cm隆起病变,表面粘膜光滑,结肠镜检查无阳性发现。纤维小肠镜检查,当纤维镜进入110cm时发现小肠腔狭窄,并有一个2cm×3cm隆起性病灶。脐旁肿块活检示“转移性腺癌”。CEA和CA19-9均正常。在保守治疗期间,病人反复出现黑便,2个月后出现不完全性小肠梗阻。3月25日行剖腹探查手术,见腹腔内淡黄色腹水1000ml,大网膜转移结节融合成团,并累及胃大弯和胰腺,肝十二指肠韧带内转移性肿块压…  相似文献   

11.
1病例介绍吴××,女,41岁,病案号:1104。因上服部疼痛伴恶心呕吐2个月,加剧5天于1994年11月8日入院,查体:神清,精神软弱,心肺无殊,腹平软,上腹部剑突下轻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未见胃型,振水音(+)。入院诊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伴幽门不全梗阻、拟行胃大部切除术。术前行纤维胃镜检查、发现幽门孔不规则,常呈关闭状态。返流少,十二指肠球部粘膜无殊,幽门前区11点钟处见1约1.0×1.0cm2的半球状肿块,突向胃窦腔并掩盖幽门孔,表面光滑,无充血糜烂,胃镜诊断:胃平滑肌瘤伴幽门狭窄。3天后行胃大部切除术(毕氏Ⅱ吻合…  相似文献   

12.
胃鳞癌在胃癌中发生率低,较为罕见。我院发现1例,现报告如下。 患者女性,58岁,已婚,因“发现右腹股沟包块一天”就诊,以右侧腹股沟疝收住院,入院后行常规检查期间患者恶心、呕吐,行胃镜检查发现幽门前区一约2.0×1.0cm大小溃疡,周围不规则隆起并出血,考虑为幽门管溃疡型癌;B超示:胃潴留,十二指肠球部增厚;CT示:1.胃壁局限性增厚;2.胃扩张幽门梗阻。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46岁。因胸骨后疼痛1个月左右来我院就诊。平时喜食辛辣食物。查体:一般情况好,浅表淋巴结未扪及,心肺腹部查体未见异常,做纤维胃镜检查前查肝功、乙肝五项、丙肝抗体未见异常、胸部X线片示肺纹理稍增多。纤维胃镜检查示:据门齿25cm处,食管黏膜充血,见2处直径分别为0.8cm、0.5cm的浅表溃疡,表附淡黄薄苔,边界清楚,周边充血肿胀明显,触之易出血,无结节样增生,活检时组织脆易出血,其余食管黏膜血管纹清晰。胃部呈慢性浅表性胃炎改变。镜下诊断:食管溃疡性质待查?慢性浅表性胃炎(2级)。在2处食管溃疡边缘分别取组织3块送病检,病理结果示:大量炎性细胞和较多淋巴细胞浸润。给予常规治疗半月,症状无好转,复查纤维胃镜检查食管溃疡周边充血肿胀减轻,溃疡大小等无改变。病理检查:见大量炎性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  相似文献   

14.
詹璐 《西部医学》2008,20(6):1357-1357
病例 患儿,男,11岁,反复消化道出血7年,2000年11月因面色苍黄、乏力首次就诊。入院时贫血貌,脾肋下5cm,质中,血常规示:WBC4.2×10^9/L,N:0.56,L:0.44;RBC:3.2×10^9/L;Hb:84g/L;Plt:114×10^9/L。入院后做血红蛋白电泳排外地中海贫血,骨髓细胞学检查示增生性贫血骨髓象。B超、CT检查示门静脉海绵样变性、脾大、脾功能亢进。2001年1月在华西医院行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  相似文献   

15.
1病历报告 患者,女,77岁,主因“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后半月余”入院。患者因右下腹疼痛20余天,行胃肠造影示:升结肠占位,结肠癌。2008年6月3日行结肠癌根治术,术后病理报告为结肠中分化腺癌(溃疡型,5.0cm×4.0cm×1.2cm),浸透肌层达浆膜外脂肪组织,肠系膜淋巴结未见转移(0/22)。  相似文献   

16.
48例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行单纯修补术及术后药物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效果。方法:对我院2005年6月~2008年12月收治的十二指肠球部渍疡急性穿孔48例患者中46例实施单纯修补,术后给予抗溃疡药物及根除幽门螺旋杆菌(Hp)治疗,予以保守治疗2例。结果:近期效果良好,腹膜炎治愈,溃疡症状消失,胃镜检查示溃疡愈合,无死亡。术后45例随访0.5~3年,溃疡复发6例。结论:行单纯修补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疗效确切,术后行正规抗溃疡及根除Hp治疗能有效降低溃疡复发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病人,男,30岁。3月前因外伤住院行B超检查时无意中发现右髂窝肿块,B超示:肝胆胰脾未见明显异常。腹腔未见积液,右侧髂血管后方可见一大小约9.5cm×5.7cm×6.2cm杂乱回声团块。盆腔CT示:右侧髂窝见约8.0cm×6.0cm×6.0cm椭圆形囊实性肿块,边缘清楚,右边缘部不规则强化,右侧髂血管及肠襻被推移。当时未治疗。现再次入院,查体:腹部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  相似文献   

18.
朱国庆  蔡平  梁建辉 《罕少疾病杂志》2014,21(2):53-54,F0002
患者男性,52岁。因左侧胸痛3月余于2013年5月14日入院。患者3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胸痛,持续性疼痛,无放射痛。无畏寒、发热,无咳血痰。无声音嘶哑。医院行胸部CT平扫及增强示前上纵膈见一肿块影,最大显示层面5.2cm×4.7cm,  相似文献   

19.
1病历报告 患者,女,50岁,因腹痛、腹胀伴烧灼感于2008年9月23日就诊。行胃镜检查示:十二指肠壶腹部粘膜充血光滑,可见3个开口,并有黄色液体流出;十二指肠降部乳头完整。见图1~4。  相似文献   

20.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37岁,因反复上腹胀痛4年,反酸3个月于2005-11-20收入我院普通外科.患者4年前因上述症状在当地某医院行胃镜检查诊断为"胃炎",仅给予对症处理,3个月前再次出现上腹部烧灼感、反酸,在某医院行胃镜检查提示"胃炎、十二指肠球炎",治疗(不详)无缓解;于2005-11-08来我院胃镜检查,见胃底贲门下2个大小约0.4 cm× 0.2 cm× 0.2 cm息肉样隆起,表面粗糙,活检结果为腺癌;4 d后复查胃镜,活检结果为神经内分泌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