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对脓毒症肠黏膜屏障的影响及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4组:假手术组、脓毒症组、脓毒症+HIF-1α刺激剂组(脓毒症+DMOG组)、脓毒症+HIF-1α抑制剂组(脓毒症+Bay87-2243组),每组6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cecal ligation and perforation,CLP)建立脓毒症模型。ELISA检测大鼠血浆炎性标记物IL-1β、IL-6、TNF-α,氧化应激标记物丙二醛(MDA)以及抗氧化因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肠黏膜HIF-1α表达。HE染色检测肠黏膜病理学损伤。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脓毒症大鼠炎症因子、氧化应激因子以及HIF-1α显著上调(P<0.05);给予腹腔注射DMOG明显降低脓毒症大鼠血浆IL-1β、IL-6、TNF-α、MDA水平(P<0.05);增加血浆SOD、CAT水平(P<0.05);HIF-1α表达上调(P<0.05),肠黏膜病理损伤减轻,Chiu's评分显著降低(P<0.05)。口服灌胃Bay87-2243则得到相反的结果。结论:HIF-1α对脓毒症肠黏膜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缓解脓毒症炎性反应和抑制氧化应激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
刘东  卫栋  陈静瑜 《江苏医药》2013,39(12):1368-1370
目的 研究下肢缺血预处理在大鼠肺组织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18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A组)、I-R(B组)和下肢缺血预处理十I-R(C组)三组.实验结束时,取肺组织测定湿/干重比(W/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6含量.结果 与B组比较,C组肺组织W/D、MPO活性和MDA、TNF-α、IL-1β、IL-6的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SOD活性升高(P<0.05).光镜下C组肺组织病理学改变较B组明显减轻.结论 下肢缺血预处理可以通过抑制大鼠肺组织I-R后炎症细胞的聚集、氧自由基的产生和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的释放而减轻肺I-R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甲氨蝶呤诱导的大鼠肠病模型的小肠黏膜保护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18只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B组(甲氨蝶呤组)、C组(甲氨蝶呤+姜黄素组),实验结束时处死大鼠,测定血清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水平及组织学检查。结果 B组大鼠的血清D-乳酸、DAO水平较A组明显升高,组织学损伤较A组明显加重;C组大鼠的血清D-乳酸、DAO水平较B组明显降低,组织学损伤较B组明显减轻。结论姜黄素对甲氨蝶呤诱导的大鼠肠病模型肠黏膜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药房》2019,(21):2973-2979
目的:研究人工蝉花对5-氟尿嘧啶(5-FU)诱发大鼠肠黏膜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生理盐水)、模型组(生理盐水)和人工蝉花高、中、低剂量(3.5、1.75、0.875 g/kg)组,每组8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每日腹腔注射30 mg/kg的5-FU(0.25 g/10 m L)1次,连续5 d;同时,各组大鼠每天灌胃相应药物/生理盐水1次,连续给药8 d。给药结束后,测定各组大鼠体质量变化,苏木精-伊红染色后观察各组大鼠小肠组织病理学变化,并检测各组大鼠生物屏障相关因子[血清中内毒素(ET)、D-乳酸(D-LA)]水平和免疫屏障相关因子[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分泌性免疫球蛋白(sIgA)、白细胞介素15(IL-15)、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小肠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丙二醛(MDA)]水平以及机械屏障相关因子(肠表面闭锁小带蛋白ZO-1和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显著减少(P<0.01);肠绒毛剥落明显,隐窝结构散乱,大量炎性细胞聚集,肠黏膜损伤严重;血清中D-LA、ET和TNF-α、IFN-γ、MPO、G-CSF水平以及小肠组织中MDA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血清中sIgA、IL-15水平以及小肠组织中ZO-1、Claudin-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人工蝉花高剂量组大鼠体质量均显著增加(P<0.01);各给药组大鼠小肠的病理变化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其中人工蝉花高、中剂量组小肠形态接近正常组;各给药组大鼠血清中D-LA、ET和TNF-α、IFN-γ、MPO、G-CSF水平以及小肠组织中MDA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各给药组大鼠血清中sIgA、IL-15水平以及人工蝉花高、中剂量组大鼠小肠组织中Claudin-1、ZO-1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人工蝉花可从机械屏障、免疫屏障、生物屏障等多个方面修复5-FU所致大鼠肠黏膜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芦丁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40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A组为假手术对照组,B组为 缺血再灌注组,C组为缺血再灌注+维生素C组,D组为缺血再灌注+芦丁组.所有大鼠均行开腹手术并分离肠系膜上动脉.A组不夹闭肠系膜上动脉,B组、C组、D组夹闭肠系膜上动脉45 min,再复灌60 min.C组于复灌前10 min静脉给予维生素C注射液180 mg/kg,D组于复灌前10 min静脉给予芦丁注射液50 mg/kg.复灌60 min后由腹主动脉穿刺采血制备血清检测SOD、MPO、D-乳酸、内毒素,处死动物取小肠组织,制备肠组织匀浆检测SOD、MPO.结果 B组与A组相比,B组大鼠血清及肠组织中SOD含量明显减少,MPO水平增高,血清中D-乳酸和内毒素的水平增高;D组与B组比较,D组中血清及肠组织的SOD含量显著增加,MPO水平下降,血清中的D-乳酸和内毒素水平有所减少,并且,D组血清及肠组织的SOD含量高于C组,MPO的水平低于C组,血清中D-乳酸和内毒素的水平比C组低.结论 芦丁具有保护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降低氧自由基的水平,恢复SOD活性,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保护了肠道屏障功能,使得细菌"移位"减少,并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蛙皮素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结扎胆总管制备梗阻性黄疸大鼠模型后,皮下注射蛙皮素30μg.kg-1.d-1,tid,给药10 d。假手术组和黄疸模型组给予生理氯化钠溶液。末次给药8 h后取腹腔灌洗液作细菌定量培养,检测静脉血内毒素水平和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取静脉血和肠系膜淋巴结进行细菌定性培养,同时测定末端回肠黏膜厚度和绒毛高度。结果:阻塞性黄疸组血清总胆红素较假手术组明显增高(P<0.05)。与阻塞性黄疸组比较,蛙皮素组静脉血内毒素明显降低[(129.58±13.79)vs(239.03±32.0)ng.L-1,P<0.05],谷丙转氨酶明显降低(P<0.05),静脉血和肠系膜淋巴结细菌培养阳性率也明显降低(P<0.05),腹腔灌洗液菌落计数明显降低[(113.7±8.0)vs(363.2±15.1)CFU.mL-1,P<0.05],回肠末端黏膜厚度和绒毛高度明显增加(P<0.05)。结论:蛙皮素可保护梗阻性黄疸时小肠黏膜屏障功能,减少肠道细菌易位和内毒素血症。  相似文献   

7.
益生菌对体外循环后大鼠肠黏膜通透性和细菌易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益生菌对体外循环(CPB)后大鼠小肠黏膜通透性和细菌易位的影响,将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体重350~450g,随机分为3组(n=8):假手术组(S组)、CPB组和益生菌组(Y组)。CPB开始前7天,Y组每日用益生菌2ml(含活菌数0.1&#215;108CFU)灌胃,S组和CPB组用生理盐水2ml灌胃。第8天进行CPB转流60min。停转流后2h时处死大鼠,抽取门静脉血测定血浆二胺氧化酶活性和D-乳酸、内毒素、TNF-α、IL-6浓度。取腔静脉血,肝、肺、肾组织及肠系膜淋巴结,分别接种于血平皿上培养,24h后鉴定有无细菌生长及细菌种类,光镜下观察小肠上皮组织病理学。结果表明,与S组相比,CPB组和Y组D-乳酸、内毒素、TNF-α、IL-6浓度、二胺氧化酶活性及细菌易位率升高(P〈0.05);与CPB组相比,Y组上述各指标降低(P〈0.05)。病理结果显示:Y组小肠上皮组织损伤程度较CPB组明显减轻。结论:益生菌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炎性反应,降低大鼠小肠黏膜通透性和细菌易位率,从而可改善大鼠小肠黏膜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七氟烷预处理对失血性休克猪血浆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D-乳酸浓度和细菌移位的影响。方法巴马小型猪24头,雌雄不拘,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C)组、失血性休克(S)组和七氟烷预处理(Sev)组。Sev组吸入七氟烷并保持2%呼出浓度30 min,C组和S组吸入空气30 min。之后S组和Sev组制备失血性休克模型。分别于麻醉前(T0)、休克后30 min(T1)、1 h(T2)、1.5 h(T3)、2 h(T4)、3 h(T5)和4 h(T6),应用ELISA法测定各组血浆D-乳酸和I-FABP含量。于T6时点取肠组织行HE染色,取下腔静脉血、肠系膜淋巴结及肝、肺、肾、脾组织行细菌培养,并计算远隔器官细菌移位率。结果 Sev组血浆D-乳酸、I-FABP浓度和远隔器官细菌移位率均明显低于S组(P<0.05),明显高于C组(P<0.05)。HE染色显示,S组肠黏膜损伤严重,Sev较之明显减轻,C组肠黏膜结构正常。结论七氟烷预处理可显著降低失血性休克猪血浆I-FABP、D-乳酸浓度和细菌移位,对肠黏膜屏障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清营泻瘀方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8)、肠缺血再灌注模型组(n=16)和清营泻瘀方治疗组(n=16),后2组按造模后处死时间的不同又分别分为术后2h组和术后24h组,每组8只。采用夹闭肠系膜上动脉45min的方法诱导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别观察再灌注后2h和24h肠黏膜的病理改变以及血清中TNF—α、IL-10和血浆中D-乳酸的水平。结果:通过夹闭肠系膜上动脉45min的方法成功诱导出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清营泻瘀方治疗组能够减轻肠黏膜的损伤,降低血中TNF—α和D-乳酸的含量(P〈0.05),晚期降低IL-10水平(P〈0.05)。结论:清营泻瘀方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荡涤肠胃宿垢、减少细菌移位、调节炎症介质平衡和保护肠屏障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凉膈散对大鼠缺血再灌注(I/R)损伤肠黏膜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Wistar大鼠16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凉膈散治疗组和凉隔散防治组,其中正常组8只,其他4组各40只.正常组不予任何处理,假手术组只分离不夹闭肠系膜上动脉,其余3组通过夹闭肠系膜上动脉建立大鼠小肠I/R模型,根据缺血45min后再灌注3、12、24、48和72h5个时相点义分为5组,每组8只大鼠.测定各组5个时点动物小肠黏膜病理损伤Chiu氏评分、门静脉血浆D-乳酸值、小肠组织匀浆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肠黏膜细胞凋亡指数及Bax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动物肠黏膜结构破坏明显,Chiu氏评分、血浆D-乳酸值明显升高.小肠匀浆MDA含量升高、SOD活力降低,肠黏膜细胞凋亡指数及Bax表达水平升高.凉膈散干预后,可减轻小肠黏膜病理损伤程度、与模型组比较,除3h外,门静脉血浆D-乳酸值下降,小肠组织匀浆MDA含量降低和SOD活力升高、肠黏膜细胞凋亡指数及Bax表达水平均下降.结论:I/R损伤可破坏肠黏膜屏障功能,凉膈散可通过减少机体氧自由基的生成而保护肠黏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腺苷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SD大鼠60只,随机均分为假手术(A)组、肺I-R(B)组、腺苷预处理(C)组。建立在体肺I-R模型,检测肺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活力、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并通过HE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肺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 C组MPO活力、MDA含量明显较B组低,而SOD含量明显高于B组(P<0.05)。HE染色可见B组明显毛细血管淤血、肺泡间质水肿、肺泡压缩;而C组仅见轻度肺泡间质水肿。透射电镜显示B组II型肺泡上皮细胞微绒毛数量减少,核固缩,板层体减少;而C组细胞器完整。结论腺苷对肺I-R损伤有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中性粒细胞聚集与激活,减轻肺组织水肿,减少氧自由基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肢体缺血-再灌注(LI-R)后大鼠肝脏损伤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发生和牛磺酸预处理后对其的影响.方法 Wistar 大鼠建立LI-R损伤模型后,随机分为对照组、LI-R组和牛磺酸+L1-R(TR)组.测定各组动物肝组织丙二醛(MDA)、髓过氧物酶(MPO)、肝组织钙含量、TNF-α水平;免疫组化法观察Caspase 3蛋白表达;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DNA梯状条带;TUNEL法检测各组肝脏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LI-R组和TR组大鼠肝脏各损伤性指标、TNF-α水平及Caspase 3蛋白表达增高,肝脏细胞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可见梯状条带,TUNEL染色结果显示凋亡百分率明显升高(P<0.05).TR组上述各项指标较L1-R组显著降低(P<0.05),肝脏细胞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梯状条带不明显.结论 细胞凋亡参与了LI-R肝损伤的发生;牛磺酸预处理可降低TNF-α、Caspase-3表达,从而减少大鼠LI-R后肝脏细胞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参附注射液(SF)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肠黏膜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90只,阻断第一肝门建立肝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0.9%氯化钠注射液(NS)对照组(IR+Ns组)和参附注射液治疗组(IR+sF组),SO组和IR+NS组于再灌注前用与SF注射液等量之NS注射预处理,IR+sF组则用SF灌注前做预处理,每组30只。建立肝缺血再灌注模型后再分为6h和12h两个时相点组,每组15只。检测血浆内毒素含量、ALT、丙二醛(MDA)和统计肠系膜淋巴结细菌移位率,并用光镜观察肠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细菌移位率、内毒素、ALT和MDA水平IR+sF组均较1R+Ns组低。结论参附注射液对肝缺血再灌注后的肠黏膜屏障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陈闯  齐亮  陈伏庭  郝立俊  蒋厚文 《江苏医药》2012,38(13):1500-1502,1613
目的观察肢体缺血预处理(LIPC)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延迟性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S组),I-R组,LIPC组,每组12只。S组仅行开腹,不作其他处理;I-R组行肝缺血1h,再灌注3h;LIPC组先行双后肢缺血5min,反复3次24h后行肝缺血1h,再灌注3h。手术完毕,腹主动脉采血用于检测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丙二醛(MDA)、血清ALT与AST;切取肝组织,测定肝脏的湿干比(W/D),免疫组化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同时光电镜观察肝组织显微、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与I-R组比较,LIPC组T-SOD活性增加(P<0.01),MDA水平、ALT、AST、W/D值及TNF-α的阳性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肝脏的显微及超微结构损伤减轻。结论 LIPC对大鼠肝脏I-R损伤有明显的延迟性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加机体抗氧化能力、抑制肝脏炎症反应、减轻肝脏水肿、抑制TNF-α的表达和改善肝组织微循环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肠系膜上动脉缺血再灌注(IR)模型,观察刺五加注射液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A假手术组,B缺血再灌注组,C缺血再灌注+生理盐水组,D缺血再灌注+刺五加注射液组。后两组分别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和刺五加注射液。实验结束后分别观察小肠粘膜损伤程度并行病理评分,检测各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NO^2-/NO^3-和D-乳酸浓度。结果:D组与B组和C组比较,小肠组织匀浆SOD活性上升(P〈0.05),MDA浓度降低(P〈0.01),血浆中NO^2-/NO^3-浓度上升(P〈0.05),D-乳酸明显降低(P〈0.01),小肠粘膜损伤程度明显减轻(P〈0.01)。小肠粘膜损伤病理评分与D-乳酸水平呈正相关,与NO^2-/NO^3-水平和SOD活性呈负相关。结论:刺五加注射液对大鼠肠IR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作用机制与其清除氧自由基,防止脂质过氧化和保护小肠粘膜上皮细胞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缩宫素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48只雌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S)组、I-R组和缩宫素处理(OT)组.建立大鼠70%I-R模型,缺血时间1 h.OT组分别于术前12 h,15 min及再灌注时经腹腔注射缩官索0.5 mg/kg,S组及I-R组在相同时间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大鼠分别于肝脏再灌注后2和6 h处死,取肝脏及血液标本,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肝脏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并分别检测肝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和肝脏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 与I-R组相比,OT组的ALT、AST、TNF-α水平及MPO、NF-κB阳性表达明显降低(P<0.05),肝脏病理损伤较轻,但是MDA及SOD变化不明显.结论 缩宫素对大鼠肝脏I-R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因子产生及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保护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机制。方法 SD大鼠30只,分为假手术对照(Sham)组,I-R组和灯盏花素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脏L-选择素蛋白的表达。检测血清、肾组织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结果与Sham组相比,I-R组血清、肾组织MDA明显升高,SOD明显降低(P均<0.05);灯盏花素组血清、肾组织MDA低于I-R组,SOD高于I-R组(P均<0.05)。I-R组血清和肾组织NO、NOS明显高于Sham组,灯盏花素组NO、NOS水平低于I-R组(P均<0.05)。I-R组肾组织L-选择素蛋白表达明显高于Sham组,灯盏花素组L-选择素蛋白表达低于I-R组。结论灯盏花素对肾脏有保护作用。可能机制与其减少L-选择素蛋白表达,提高SOD活性,降低NOS、NO、MDA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氧化应激在创伤性脑损伤后肠黏膜屏障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24只.A组为假手术组(对照组);B组为创伤性脑损伤组(TBI组),建立TBI模型;C组为二甲基亚砜预处理组(DMSO组),建立TBI前,使用DMSO预处理组.C组在制模前1 h皮下注射25%的二甲基亚砜(DMSO 4 μL/g),A组和B组则皮下注射同等量的生理盐水(4 μL/g).各组动物分别在手术后3、6、12、24 h处死(各时间点均为6只).动物处死后,取门静脉血测血清内毒素、DAO,取脑组织和回肠黏膜,观察组织形态学改变,并测定肠黏膜组织SOD、MDA、MPO、XOD含量.结果:肠黏膜受损后,TBI组血中内毒素含量明显增加(P < 0.05),DAO的活性3 h就明显升高,24 h升高程度最显著(P < 0.05);TBI组3 h肠黏膜组织中SOD活性已降低,24 h最为明显(P < 0.01);而MDA和MPO 3 h明显升高,24 h值最高(P < 0.01);XOD的含量3 h明显升高,6 h达最高后逐渐降低.DMSO组肠黏膜损伤明显减轻, 血中内毒素含量降低;血中DAO活性升高受抑(P < 0.05); SOD降低程度和MDA的升高程度明显受到抑制(P < 0.05),但仍高于正常(P < 0.05).结论:创伤性脑损伤后肠黏膜屏障的结构和功能受到损伤;氧化应激在创伤性脑损伤后肠黏膜屏障损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XOD和激活的中性粒细胞是氧自由基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A组)、I-R模型组(B组)和rHuEPO 5000IU/kg处理组(C组)。建立70%大鼠肝脏I-R损伤模型,检测各组血清ALT、AST水平,HE染色观察组织学变化,Western blot及RT-PCR检测肝脏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表达。结果与B组相比,C组iNOS mRNA和蛋白表达、ALT和AST水平均明显减少(P<0.05或P<0.01),肝细胞水肿、坏死减轻;而B组和C组间eNOS mRNA和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uEPO可能通过抑制iNOS表达,减轻大鼠肝脏I-R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其治疗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用Wistar大鼠84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缺血组、缺血-再灌注组(1,3,5 h)、高压氧组(1,3,5 h)、丹参酮ⅡA组(1,3,5 h)及假手术组(1,3,5h)。空白对照组和缺血组及其余各组的每一时间点各6只。各组均先切除右肾,取左肾研究。取左肾部分皮髓质用4%的多聚甲醛固定并制作蜡块,行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检测各组肾HIF-1α蛋白的表达,另一部分提取总RNA,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肾HIF-1αmRNA的表达。取肾后通过下腔静脉采血,检测MDA、TNF-α、Urea及Scr。结果:(1)Urea、HIF-1α蛋白表达及HIF-1αmRNA表达分别在假手术组5,3,1 h增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Urea、Scr、MDA、TNF-α在缺血-再灌注组(1,3,5 h)增高与空白对照组、缺血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1αmRNA在缺血组呈高表达,缺血-再灌注组呈低表达,HIF-1α蛋白在缺血组和缺血-再灌注组均呈高表达。(3)经高压氧、丹参酮ⅡA治疗后,Urea、Scr、MDA、TNF-α降低,HIF-1αmRNA增高,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1α蛋白的表达经丹参酮ⅡA治疗后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高压氧治疗后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手术本身的创伤对BUN的含量和HIF-1α的表达有影响。(2)HIF-1α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其基因的表达水平与蛋白的表达水平不同步。肾缺血-再灌注后,MDA和TNF-α含量增高以及肾组织中HIF-1α蛋白的过度表达是加重肾功能损害的重要原因。(3)抑制再灌注后氧自由基和致炎因子的产生是丹参酮ⅡA和高压氧产生肾保护效应的共同通路。丹参酮ⅡA对肾组织中HIF-1α蛋白的表达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可能是肾缺血-再灌注后丹参酮ⅡA产生肾保护效应的另一重要机制。而高压氧对肾组织中HIF-1α蛋白的表达无明显的抑制作用,表明再灌注后高压氧可能没有通过HIF-1α环节发挥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