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原发性小肠肿瘤21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7月~2009年3月诊治的原发性小肠肿瘤2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十二指肠腺癌12例,其中2例失访,8例存活,时间0.5~3年,2例死亡;空肠肿瘤4例,1例间质瘤术后1年复发、死亡,1例术后服用格列卫治疗1年余,2例腺瘤存活已3年余;2例空回肠腺癌合并梗阻术后2年余;2例回肠恶性淋巴瘤术后0.5~1年,1例回肠腺癌肝转移术后4月余,全身化疗2周期,肝癌转移灶行TACE治疗1次,仍在随访中。结论:小肠肿瘤早期诊断困难,X线钡剂造影、内镜、CT及腹腔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是主要诊断方法,双气囊电子内镜、胶囊内镜和多排CT结合三维重建技术等新技术也已用于临床,医师应提高对小肠肿瘤的认识,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52例术前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术前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十二指肠20例,其中十二指肠球部癌4例,乳头部癌10例,降段癌5例,水平段癌1例。空肠恶性肿瘤13例,回肠恶性肿瘤19例。术前胃镜及镜下活检确诊十二指肠球部癌4例,乳头部癌8例;十二指肠及镜下活检确诊乳头部癌2例,降段癌1例;小肠气钡双重造影确诊15例,螺旋CT确诊3例;B超确诊1例,剖腹探查确诊18例。结论: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因临床表现无特征性,术 前诊断较困难。胃镜及十二指肠镜诊断阳性率高,对空肠和回肠恶性肿瘤患者术前诊断首选小肠气钡双重造影,必要时可结合螺旋CT、B超检查。对于高度疑诊患者可适当放宽剖腹探查指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对113例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以消化道出血就诊者58例,上腹疼痛或腹胀45例,腹部包块7例,肠梗阻3例.肿瘤位于食管2例,胃53例,小肠47例,结肠4例,直肠7例;肿瘤体积2 cm ×2 cm×2 cm~10 cm×12 cm×l5 cm.病理检查结果:良性34例(30.1%),交界性31例(27.4%),恶性48例(42.4%);表现为梭形(43例)、上皮样(32例)或多形性(38例).全部患者均行手术切除,手术切除不全(3例)、术后复发(8例)或远处转移(4例)的患者应用Gleevec辅助治疗.随访6个月~9年,13例患者死亡,31例术后复发,其中12例服用甲磺酸依马替尼(Gleevec)部分缓解,69例患者健在.结论:GIST临床表现主要为消化道慢性出血、上腹部不适等;消化内镜及钡气双重对比造影检查是胃及结直肠间质瘤的主要诊断方法,剖腹探查或腹腔镜腹腔探查是早期诊断小肠间质瘤的主要手段;Gleevec治疗不能完全切除或切除术后复发的GIST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俞利结  李淑德  傅传刚  李兆申 《肿瘤》2012,32(10):811-818
目的:分析小肠恶性肿瘤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625例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年龄、性别、血型、家族史、既往史、症状、体征、就诊前病程、肿瘤原发部位、实验室检查及病理诊断结果等资料.结果:小肠恶性肿瘤病例数呈现逐年递增趋势,男女比例为1.54∶1.十二指肠壶腹部肿瘤和小肠腺癌患者年龄越大,患病率越高;而十二指肠非壶腹部肿瘤、空回肠肿瘤、小肠肉瘤和小肠类癌患者40岁后患病率明显升高,60岁后有下降趋势.肿瘤原发部位以十二指肠为主,病理类型以腺癌多见.小肠腺癌原发于十二指肠壶腹部最多,小肠肉瘤原发于空回肠最多,小肠类癌主要原发于十二指肠.十二指肠壶腹部肿瘤确诊最早,空回肠肿瘤最晚;腺癌确诊最早,类癌最晚.十二指肠非壶腹部肿瘤常见恶心呕吐和腹胀,壶腹部肿瘤常见梗阻性黄疸和发热,空回肠肿瘤常见消化管出血和腹部肿块;小肠腺癌最常见梗阻性黄疸、发热和恶心呕吐,小肠肉瘤最常见消化管出血及腹部肿块,小肠类癌最多见腹胀.十二指肠壶腹部肿瘤有胆结石史者比例最高,空回肠部肿瘤伴结直肠息肉史者比例最高,小肠类癌伴肝炎史者比例最高.结论:对于具有小肠恶性肿瘤相关特征的患者应常规行小肠检查并随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我院1985年~2003年手术治疗的64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4例小肠肿瘤中,良性肿瘤20例(31.2%),恶性肿瘤44例(68.8%)。良性肿瘤以平滑肌瘤为多,占39%(9/20);恶性肿瘤以腺癌和淋巴瘤为多,分别占40.9%(18/44)和36.4%(16/44)。腹痛、腹部肿块、肠梗阻、便血及黄疸是小肠肿瘤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本组术前确诊23例,仅占35.9%。纤维内镜检查、十二指肠低张造影对十二指肠肿瘤检出率高;小肠分段造影和选择性动脉造影是空、回肠肿瘤的重要诊断方法。结论 原发性小肠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关键在于提高警惕,并选用合适的影像学检查以确诊。手术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断(附1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术前诊断问题。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2例原发性小肠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小肠良性肿瘤37例,恶性肿瘤95例。结果 术前诊断为小肠肿瘤61例(46.2%)。诊断方法依靠消化道造影34例,纤维内镜检查加活检13例,赞扬生动脉造影11例,CT3例,余均经手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结论 小肠分段造影和赞扬生动脉造影是原发性小肠肿瘤特别是空、回肠肿瘤的重要诊断手段;纤维内镜检查  相似文献   

7.
李颖  何小勤  金燕  易默 《陕西肿瘤医学》2013,(10):2295-2297
目的:探讨小肠间质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陕西省人民医院2010年月1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13例小肠间质瘤临床资料.结果:小肠间质瘤发病部位主要集中在空肠和十二指肠;B超、X线钡餐、CT、腹腔动脉造影为最常用的辅助检查手段.13例中行胰十二指肠切除3例,小肠节段切除5例,肿瘤局部切除3例,小肠癌根治术2例,无复发.其中10例给予格列卫辅助治疗.结论:手术切除是治疗小肠间质瘤惟一有效的方法.根据小肠间质瘤大小和位置应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对于病理分级为高度危险侵袭病人术后应给予格列卫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小肠肿瘤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探讨其诊断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5月至2005年6月手术治疗小肠肿瘤26例。结果 小肠肿瘤症状不典型,多表现为腹痛、肠道出血及腹部肿块等。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结论 对于有腹痛,肠道出血及腹内肿块的患者,可选择内窥镜或B超、CT检查,必要时剖腹探查,以确定是否为小肠肿瘤。可选择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对其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小肠肿瘤甚为少见[1~3],早期无明显症状,诊断也较为困难。我院外科从1986~1997年共收治原发性小肠肿瘤12例,全部经手术病理证实,特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男9例,女3例。其中良性4例,恶性8例。年龄28~76岁,平均年龄44岁,病程最短5天,最长2年。肿瘤类型及部位 腺瘤:十二指肠1例,回肠2例。平滑肌瘤:空肠1例。淋巴肉瘤:空肠、回肠各1例。平滑肌肉瘤:空肠2例,回肠1例。腺癌:十二指肠1例,回肠2例。症状 腹痛11例,肠梗阻6例,腹部肿块6例,出血4例。所有病人都伴有不同程度的体重下降,恶心呕吐,发热。通过全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拟诊小肠肿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小肠间质瘤(SIST)的术前诊断方法.方法 对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IST患者的术前超声、CT等诊断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1例超声发现肿瘤18例,诊断为肠道肿瘤8例;17例CT检查发现肿瘤17例,诊断为小肠及肠道肿瘤8例;10例消化道造影发现肿瘤6例,确定小肠肿瘤2例;2例小肠内窥镜确定肿瘤2例.结论 CT、超声检查是SIST定位诊断,确定病变范围的可靠方法.消化道造影及小肠内镜检查可进一步确定肿瘤来源.  相似文献   

11.
小肠腔外型平滑肌肉瘤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肠肿瘤由于解剖部位的关系 ,目前尚无较理想的检查方法 ,而影像检查的发展 ,使小肠肿瘤尤其腔外生长的肿瘤能得以发现。我们收集近 10年经手术病理确诊的小肠腔外型平滑肌肉瘤 15例 ,现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本组 15例小肠腔外型平滑肌肉瘤中 ,男性 10例 ,女性 5例。年龄 2 5~ 70岁。临床以腹胀痛、腹部肿块、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为主要症状。其中十二指肠 4例 ,空肠 8例 ,回肠 3例 ,均做了影像检查。1.胃小肠钡餐造影 :共 9例。 2例病变发生在十二指肠降段内侧 ,使十二指肠降段内侧明显受压移位 ,十二指肠圈扩大 ;5例发生在空肠 ;2例…  相似文献   

12.
转移性小肠肿瘤(附3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告转移性小肠肿瘤3例,其中1例鳞癌,2例腺癌。均位于回肠。2例伴肠扭转,分别来自宫颈癌、胃癌及卵巢囊腺癌。本文复习文献其诊断标准主要有:1.必须明确原发灶之所在,2.临床表现提示为小肠病变而来、3.须经剖腹探查等病理组织学证实,4.并非原发灶直接侵犯或腹腔广泛转移所致等。本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小肠肿瘤5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伟  汪良 《中国肿瘤临床》2007,34(6):344-345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类型、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小肠良性肿瘤11例,其中平滑肌瘤3例,占27.3%小肠恶性肿瘤42例,其中间质细胞肉瘤17例,占40.5%:其次为腺癌15例,占35.7%。胃十二指肠镜检查18例,其中9例阳性;CT检查32例,其中25例阳性结论:应综合利用纤维胃十二指肠镜、CT、选择性动脉造影和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等检查手段,以提高小肠肿瘤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小肠间质瘤致消化道出血患者双气囊小肠镜检查(double balloon enteroscope, DBE)的诊断价值及小肠间质瘤内镜下形态学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小肠间质瘤致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下形态、肿瘤大小、肿瘤位置、影像学检查及手术病理结果等资料。结果 小肠间质瘤致消化道出血多见于中老年人[平均年龄(50.50±10.21)岁],以黑便、血便或大便隐血阳性为主要特征,多伴有贫血、腹痛、腹胀、体重下降等症状。15.00%(6/40)患者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前通过腹部CT、血管造影等检查发现病灶。95.00%(38/40)小肠间质瘤病灶经小肠镜发现,5.00%(2/40)首次检查漏诊。小肠间质瘤内镜下表现为边界清楚、质地较硬的半球形或球形黏膜下隆起,黏膜完整或出现浅表糜烂,肠腔狭窄或部分狭窄。手术后评估极低危险度6例,低危险度15例,中等危险度13例,高危险度6例。 结论 DBE是一种安全、准确诊断小肠间质瘤的检查方法,但无法确诊并准确评估其侵袭危险程度和临床预后。如何结合其他诊断信息争取早期发现并准确评估其临床预后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小肠肿瘤在临床上早期诊断非常困难,误诊率很高,有文献报道达65%~100%。我院自1970~2001年共收治小肠肿瘤19例,均经手术及病理确诊。 本组19例,男12例,女7例;18岁~72岁,平均48.6岁;良性6例,占31.58%,恶性13例,占68.42%。其中十二指肠5例,空肠8例,回肠6例。 结果 在辅助检查中,以选择性动脉造影、十二指肠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选择性血管造影中小肠平滑肌瘤的X线表现,探讨小肠血管造影对小肠平滑肌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6月~2005年6月我院应用数字减影机进行选择性血管造影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例小肠平滑肌瘤的造影征象。结果:小肠平滑肌瘤血管造影主要征象为:供血动脉增粗;肿瘤血管丰富,呈“蜘蛛网”状;肿瘤实质显色浓密;引流静脉增粗早显;有血管池,瘤体大者恶性肿瘤可能性大。结论:选择性血管造影对小肠平滑肌瘤的诊断明显优于钡剂造影和内镜检查,可作为诊断小肠平滑肌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小肠肿瘤30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总结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05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断与治疗。结果良性肿瘤42例,恶性肿瘤263例;良、恶性之比为1:6.26。恶性肿瘤主要包括腺癌(135例)、恶性间质瘤(57例)、恶性淋巴瘤(37例)和类癌(20例)等,其临床表现大多为非特异性及症状不典型。慢性隐匿性失血、隐匿体重下降及脐周隐痛(三隐症状)是小肠肿瘤的常见症状,也是小肠肿瘤早期诊断的警示信号。小肠肿瘤术前确诊率为57.0%(174/305),其中十二指肠肿瘤的确诊率为67.2%(92/137);空、回肠为51.9%(82/168)。42例良性肿瘤患者行局部或肠段切除;263例恶性肿瘤患者中,153例行根治术,34例行姑息性切除或减瘤荷手术,76例行捷径及取活组织检查手术。153例根治性切除术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92个月,明显优于姑息性切除术或减瘤荷手术者。结论全消化道钡剂造影和内窥镜检查及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是诊断和定位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主要手段,早期治疗是提高小肠恶性肿瘤预后的关键,凡无远处转移的患者,应积极施行根治手术。  相似文献   

18.
 1 病例报告例 1:男 ,5 2岁。于 1992年 5月因剧烈腹痛伴腹泻 1天。在外院行小肠部分切除术 ,术后病理诊断为小肠平滑肌肉瘤。术后 3个月 ,发现右上腹包块。经 B超、CT检查诊断为肝占位性病变。于1992年 9月剖腹检查 ,术中见右半肝有19× 2 0× 14cm肿物 ,并累及 段 ,冰冻切片为平滑肌肉瘤肝转移。仅作肿瘤微波固化、肝动脉置泵化疗配合免疫治疗 ,4年 1个月后死于肺转移。例 2 :男 ,6 0岁。 1996年 6月因腹部肿块伴腹痛剖腹探查作了小肠部分切除术 ,病理诊断小肠平滑肌肉瘤。术后 6个月因右上腹部隐痛 ,B超、CT示肝内占位性病变。于 1997年 1月剖腹见肿瘤位于肝 段 ,3× 4× 4cm大小 ,作肝段次全切除 ,术后病理诊断平滑肌肉瘤肝转移。术后补充化疗和免疫治疗 ,至今仍存活。例 2 :男 ,5 0岁。因腹部胀痛不适 2个月 ,伴柏油样便于 1996年 2月行剖腹手术。术中见回肠末端 6× 4× 3cm大小肿块 ,行回肠部分切除 ,病理诊断回肠平滑肌肉瘤。术后 4个月查体发现肝占位性病变 ,于 1996年 6月剖腹见右半肝有5个大小不等的肿物。行 、 段切除。  相似文献   

19.
探讨小肠肿瘤的临床表现特点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小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小肠肿瘤多表现为腹痛、腹块、黑便、腹胀、恶心、呕吐。平滑肌肉瘤中有63·2%(12/19)位于空肠,腺癌75·0%(12/16)位于十二指肠,淋巴瘤66·7%(4/6)位于回肠。54·2%(26/48)的小肠肿瘤位于十二指肠及屈氏韧带以下20cm的空肠。多发性小肠肿瘤为8·3%(4/48)。术后复发的占10·4%(5/48)。根治性切除占70·8%(34/48),姑息性手术占25·0%(12/48),探查活检术占4·2%(2/48)。对腹痛、腹部肿块、黑便患者如已排除胃结肠病变应高度怀疑小肠肿瘤,特别是平滑肌肉瘤的可能性。小肠肿瘤常多发,术后易复发。根治性切除术是治疗小肠肿瘤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小肠肿瘤28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金荣  吴斌 《肿瘤学杂志》2008,14(6):505-506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良性肿瘤5例,恶性肿瘤23例;术前诊断小肠肿瘤14例(其中位于十二指肠8例,空、回肠6例),诊断符合率50%;恶性肿瘤行根治性手术10例、姑息性手术9例、放弃手术4例:恶性肿瘤术后5年存活7例。[结论]小肠肿瘤术前诊断率低,恶性小肠肿瘤5年生存率低,预后差;改善预后早期诊断是关键.手术治疗是首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