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周保华 《当代护士》2014,(11):177-178
目的:探讨在护理工作中应用风险管理对保障泌尿外科高龄手术患者临床安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10月期间在本院泌尿外科诊治的80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运用风险管理,观察和比较2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纠纷投诉率、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纠纷投诉率均明显降低,护理满意度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泌尿外科高龄手术患者中实施风险管理,能够明显提高护理安全与患者满意度,降低风险事件和护理纠纷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20 0 0年 10月~ 2 0 0 3年 4月 ,我院对 10 0例妇科手术病人进行术前教育 ,指导妇科手术病人对硬膜外麻醉的认知 ,从而使病人能够正确理解麻醉特点及配合方法 ,缩短了麻醉穿刺时间 ,改善了麻醉效果 ,提高了手术台周转率[1]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选择 2 0 0 0年 10月~ 2 0 0 3年 4月妇科手术病人 10 0例。文化程度最高为本科 ,最低为未受教育 ,平均受教育为 7a。其中全子宫切除 78例 ,广泛全子宫切除12例 ,卵巢瘤切除 10例。随机将病人分为 2组 :试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病人 5 0例。全组病例均为首次麻醉 ,麻醉操作均在手术室进行。 …  相似文献   

3.
指导剖宫产病人对腰麻与硬膜外联合麻醉的认知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滔岩 《现代护理》2002,8(5):362-362
腰麻与硬膜外联合麻醉(CESA)和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在妇产科手术及术后镇痛中已广泛应用[1]。我们通过术前教育,指导剖宫产病人对CESA的认知,从而使病人能够正确理解麻醉特点及如何配合,改善了麻醉效果,缩短了麻醉等待时间,提高了手术台周转率。  相似文献   

4.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4):4679-4680
分析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应用在老年骨科手术患者麻醉中对其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8月收治的100例老年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研究组行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恢复效果及术前、术后12h认知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应答时间、睁眼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认知功能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两组认知功能评分均比术前低,且观察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老年骨科手术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方式,能使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大大降低是一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的模式。  相似文献   

6.
刘志莲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4):1790-1791,1793
目的研究探讨硬膜外麻醉与全身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美国麻醉医师协会Ⅰ~Ⅱ级、无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无重大呼吸循环系统疾病、未服用影响神经精神系统功能的药物且行择期骨科大手术的老年(≥65岁)患者150例,按所采用的麻醉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硬膜外麻醉组(硬膜外组)和全身麻醉组(全麻组)。记录不同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BP)和心率(HR),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法测定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认知功能,最大评分为30分,≤23分即可认为发生了认知功能障碍(POCD)。结果两组患者在麻醉前、麻醉后手术前、手术30min时、主要手术步骤操作时、手术结束时的BP与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麻醉后的24h,硬膜外组MMSE评分明显高于全麻组(P<0.05),其余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OCD发生率在麻醉后6h和12h硬膜外组发生率低于全麻组,分别为13.3%与6.7%、24.0%与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硬膜外麻醉与全身麻醉中,老年患者术后早期均可发生POCD,而全身麻醉在术后24h内对老年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比硬膜外麻醉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硬膜外麻醉下手术患者寒战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硬膜外麻醉是临床工作中主要的麻醉方式之一,具有操作简便、适用范围广、成本低廉等许多优点;但也有循环干扰强,麻醉效果随个体差异变化大等不足之处。寒战在硬膜外麻醉中较为常见,寒战的出现对患者生理影响较大,可有碍麻醉及手术的安全顺利进行,本文就寒战发生的原因及机制进行分析,并就如何预防及护理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8.
9.
陈筱萍 《现代临床护理》2009,8(11):27-28,51
目的探讨体位图片解释法在硬膜外麻醉患者体位摆放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08年9月-2009年2月在本院行硬膜外麻醉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体位图片解释法协助患者摆放麻醉体位,对照组仅采用口述解释法指导患者摆放麻醉体位。比较两组患者硬膜外麻醉体位配合程度和护士解释所需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在麻醉体位摆放配合度及护士解释所需时间方面比较,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的配合度高于对照组,而护士解释所需的时间则低于对照组。结论体位图片解释法能有效提高患者硬膜外麻醉体位配合程度,缩短护士解释所需时间,从而间接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7年7月收治的择期行骨科手术的86例老年患者。按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行全身麻醉,观察组行硬膜外麻醉。对比两组患者麻醉药用量、住院时间以及麻醉前后MMSE评分差异,比较两组术后短期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及患者临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麻醉药用量较对照组更少,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观察组的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短期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95%,观察组临床满意度为97.78%,则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49%,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影响较小,可显著提升患者临床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164例老年患者经肘正中静脉穿刺置管(PICC)的并发症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提供有效的护理对策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导管的留置时间。方法对2005年6月至2009年6月我科住院老年患者16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4例中,16例因死亡,留置时间为7—180d,另外148例留置时间为14—366d。置管后并发症:穿刺点渗血6例(3.66%),早期机械性静脉炎5例(3.05%),导管阻塞5例(3.05%),导管部分脱出4例(2.43%),导管破裂7例(4.27%),导管相关感染3例(1.83%)。结论加强PICC的规范化护理操作培训,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宣传教育工作,可以减少或者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报道妇科大手术后尿潴留的预防护理措施及其临床效果,为相关的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07年4月~2011年9月间在我院施行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性手术治疗的患者11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设计的预防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评价两组的尿潴留发生率、导尿率和导尿管留置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导尿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导尿管留置平均时间年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妇科大手术后应积极预防尿潴留的发生,采取积极的预防护理措施对尿滞留的发生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硬膜外阻滞镇痛分娩的效果,探讨其护理体会。方法:将60例要求分娩镇痛的初产妇作为观察组,行硬膜外阻滞镇痛;无要求分娩镇痛的孕妇60例作为对照组,不用任何镇痛药。结果:两组产妇镇痛效果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分娩活跃期时间较对照组短,助产发生率也降低(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镇痛分娩效果明显,积极的护理则有助于缩短产程,降低痛苦,确保分娩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在胸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间我院美国麻醉师协会(ASA)Ⅰ~Ⅱ级择期开胸手术病人84例,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A组)和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组(B组)各42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麻醉维持用药量、拔管时间、清醒时间。结果 HR方面,A组在插管时、切皮时、探查时以及拔管时均较诱导前明显增快(P〈0.05),B组仅在切皮时、探查时较诱导前增快(P〈0.05),且A组在插管时、切皮时、探查时以及拔管时均较B组增快。MAP方面,A组在插管时、切皮时、探查时以及拔管时均较诱导前明显增快(P〈0.05),B组各时点与诱导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在插管时、切皮时、探查时、拔管时均较B组明显增高。术毕至苏醒时间、拔导管时间A组比B组明显延长(P〈0.05);A组病人术后30min动脉氧分压(PaO2)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两组病人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病人不良反应少,复苏快。结论 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是目前开胸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选择,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15.
老年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9例老年患者术前注重心理护理。做好药物治疗的护理、生活指导及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做好切口护理及脊髓神经功能的观察,注意并发症的预防,指导其功能锻炼。结果:有3例全瘫患者死于呼吸衰竭,其余病例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恢复,未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手术风险大,而老年患者常同时伴有内科疾病,通过科学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提高颈髓损伤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促进功能恢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硬膜外腔选择性偏侧法置管在单侧下腹部手术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方法12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I组II组。两组患者均取患侧卧位行直入法硬膜外腔穿刺,穿刺针到达硬膜外腔后,I组按常规头向置入硬膜外导管3~3.5 cm,II组将穿刺针口斜面向术侧旋转25~30°,向头侧置入导管3~3.5 cm。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后不同时点血液动力学变化、麻醉平面不对称例数、麻醉效果、需要辅助用药的例数以及术后头痛、腰背痛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相同时点血液动力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II组的术侧感觉阻滞平面高的例数显著多于I组( P<0.05);Ⅱ组麻醉效果(镇痛和肌松满意情况)显著优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硬膜外腔偏侧法置管用于单侧下腹部手术麻醉效果优于常规法置管。  相似文献   

17.
腰麻和硬膜外麻醉对手术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腹部以下手术腰麻和硬膜外麻醉在术中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美国麻醉协会标准(ASA)Ⅰ-Ⅱ级择期手术的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A纽为腰麻组,经常规的消毒铺巾穿刺置管后给予0.75%布比卡因1.8ml;B组为硬膜外麻醉组,经常规的消毒铺巾穿刺置管后,硬膜外给罗哌卡因15~20d,术中每隔50min硬膜外给罗哌卡因5~7ml;A组术后肌注哌替啶镇痛,B组术后24h内用0.5%的罗哌卡因镇痛。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30min、60min、90min各取桡动脉血5~10ml,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两组麻醉后30min全血高切及低切黏度、血细胞比容及红细胞聚集指数下降(P〈0.05),但B组这几项指标下降明显且持续时间长,且有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浓度的下降(P〈0.05)。结论腰麻有利于保持在术中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平稳,而硬膜外阻滞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更有利于预防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在产妇无痛分娩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分娩产妇共170例,对自愿要求实行无痛分娩且无禁忌证的106例作为镇痛组,采用硬膜外麻醉法镇痛;其余64例作为对照组,未采用任何镇痛措施.观察两组产妇在镇痛效果、产程、分娩方式、对胎儿或新生儿的影响、分娩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产妇疼痛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镇痛组活跃期、第二产程、总产程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镇痛组产钳协助率、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用于无痛分娩,具有镇痛效果显著、明显缩短产程、增加顺产率、对母婴影响小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临床上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与单纯全麻在胸科手术中的应用中,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术后苏醒等方面的特点。方法85例择期胸部手术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45例,对照组40例。试验组给于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照组给予单纯全身麻醉,观察对比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术后苏醒程度、术后并发症等。结果试验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平稳,苏醒迅速彻底,肺部并发症少。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更有利于胸科手术抑制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及术后呼吸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在心脏病患者进行非心脏手术的麻醉处理中 ,选择硬膜外阻滞加全麻方法的合理性。方法  18例美国麻醉学会麻醉术前评估 (ASA)Ⅱ~Ⅲ级择期手术患者 ,入室先行硬膜外穿刺 ,待麻醉平面稳定 ,且无脊麻征象后做全麻。手术后用镇痛泵镇痛 72h。结果  18例患者在麻醉过程中 ,血压较基础值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ST段无明显改变 ,心律失常有好转 ,无心绞痛发作 ,术后均痊愈出院。结论 硬膜外麻醉加全麻能有效抑制胸腹部手术引起的应激反应 ,是心脏病患者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